你喜欢《楞严经》吗?

郭建勋7


(《椤严经》入门关键词)

《楞严经》入手方法

大部分人不知道,人有真心妄心的区别,西方的人也只知道,用意识妄心来分别一切法,知识与智慧的人,根本差别就在这个地方。那么怎么来把握真心?佛在《楞严经》中,由六根之一眼根能见之性来悟真性,十番见性第一番就说:见性是心,在这个地方,佛已示这见性离于明暗二边,这是在秘授离于两边显见性悟真性契入真心之妙法,所以第二番佛示见性不动点出真性。此种用功古祖叫:顿门,又叫:悟性之门。我们看《椤严经》,要悟道这种离两边悟真性顿契真心的下手用功方法,方法正确了,就能悟道,方法正确了,就能符合离心意识的要求。

不能做当下理念的功夫,那么还是用心意识观察分别,这就离悟门越来越远。能够当下离于两边,就能把握奢摩他路,也会悟道妙三摩地、妙禅那之法。

不要把佛法的目标放到遥远的未来,而是要放在当下。懂得这种方法,就与祖师的提撕念念相契了。这个方法叫:顿悟成佛。



真性

祖云:[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即真如心,是法身佛。且法身无相,真性无形,形相尚无,云何差别?皆是自识,照影不同。]

此心不是妄心。我们现前一念,须分真妄来照了。

妄心,指第六意。真心,指真如心。真如,亦叫:妙真如性。

若悟此无形真性,就能契入法身。

这些古老的智慧,我们现在的人大多不了解了。我们对此多少有点体验,才知道古老智慧的广大微妙。

这妙真如性,《起信论》立两门,一者生灭门,二者真如门。

《椤严经》从见性是心处,直指真性不动不灭无还周徧不杂圆明自住三摩地,都是在直显真性。

对于古老的祖师语录,我们可以与教互为印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入手的下手处。


《椤严经》当下一念的奥秘

佛所说的经典,贤首宗分为小、始、终、顿、圆五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五个层次,如果开讲一部经,祖师们首先会对其进行判教,辩别了解此经属去哪个类别。《椤严经》却例外,历代祖师对此判教,非常难,因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此一经能同具小始终顿圆的内容,比如说憨山大师的注解就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深入去体究的话,会发现,此经他其实能够在一念中具小始终顿圆,这一念,是经典吗?是指我们每个人的现前一念心。以观五蕴来说,观察五蕴炽盛,生灭的,虚妄的,性空的,在《椤严经》中此皆悉具,但这些在别的经典中都有,《椤严经》着眼点却在“当处发生,随处灭尽,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这有什么奥秘呢?用大家都知道的话来说,就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还可以换个角度体现其妙处,用禅宗的见性:向上一路,才比较贴切。如果能够依照佛说的教法来观行,你会在你自己的一念心中,破我执、法执,亦能一念觉一切法,也能够悟见性之道,亦能够照真达俗觉悟于世间。所以,椤严的要旨不在于改变你的心态,而是要你悟握摩尼宝珠,打开无尽藏。

妙悟圆照的智慧方法

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字。很多人也遇到,这是很神秘的。恰恰相反,悟,最为平常,就是觉得我们日用之心的法则规律。

法,本来存在着,但无人说则无所知。比如说,我们常常智慧,但智慧的体现是什么?

在中华的文化中智慧,首先有他的方法。

生活中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思想为实”,果真是这样吗?这都需要商量:凡夫之眼所见是表象,思想的内容意识概念是生灭的,但,眼之见性,耳之闻性,意之思想的觉知性,这才能如实见,实在之体只有这见性、闻性能圆照把握而应用。

由人的眼之见性,耳根闻性发明本心圆照妙明作用,这法载于《椤严经》,佛门平常中常听说:开悟的椤严,正是指此奥秘。

还有一本经:《圆觉经》,亦是本心圆照之法的教授,是本来之佛之运用理法教授。

用西方的文化比较一下就知道,西方人到今天还把我们人类的思维局限于我们的大脑。

圆照法界,西方的文化中,没有这种智慧的方法,我们现代人,绝大部分都是学西方的文化,对于中华古老智慧中的这种智慧方法,大都太陌生了。西方人没有这种智慧的方法,所以他们的一些追求,不知道多少年了,但是始终无法获得实际本质的了解。比如说人的本质,心物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把握中华古老智慧的方法,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身心来体究,且可以获得完美的答案而广大应用。



圆通的智慧

时间空间,这是人们观察天地宇宙万物的两个因素,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时间空间,比如说四天王天,天上一轮,人间就是50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昆仑山境界,这个天离我们人间最近,天上的人他们能成喝茶的一会功夫到人间来玩几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天上的时空与人间的时空,他们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我们不能说他没有,但是我们应该了解,这是性空的,这时间空间是因各种因缘而形成的,我们能够这么观察,我们的内心就不会执着某个境界,怎么来观察时间与空间,就不会落于常见,也不会落于断见。这种观察的方法叫中道观,这种方法,它能够让我们悟道本源,这个本源,他不生不灭,以本源本空真心来观察万物时空,就能突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限制,所以一个得道的阿罗汉,他能够观察到八万大劫以内的,八万大劫以外的事,就无法了解。佛就能观察无量无边的宇宙时空境界!这种智慧的观照方法叫:圆通。

我们常常说:开悟的椤严,为什么?因为《椤严经》把一切修行方法的最终落点都目为:圆通,这就是《椤严经》25圆通秘密。

由耳根获圆通的观音大士

圆顿的一个殊胜性:因赅果海

依据中华圆顿一乘判教的理法,最初一会下手用功,就知道你最后的结果:因赅果海。

《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华经》云:”一切世间的资生事业皆与实不相违背”。 汉传佛法的特性,入世出世不二,这在现前一念中就能观行,不是成就了才去度众生,而是要悟一念中一切法本自具足,在一念中观一切法本自具足,就能在现前之事中,生发显现无尽的智慧,这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启开本性的觉法,《坛经》《起信论》《椤严经》天台宗禅宗贤首宗,都是这种修法。在现前的凡夫一念心上观无尽的利生、自我解脱、法身之理,这叫因赅果海,不了这圆、顿妙旨,把悟道成佛利生放到遥远的未来、来生、无量劫,这不是汉传的智慧之法。 胡来胡现,汉来汉显,今天还要说,西来西显。佛法在中国,他过去所显现的,是依据照真过俗的智慧,因中国的固有文化而显现相应的智慧方法,佛法里还有大量的内容,他无法在过去的中华,现代西方科学的传来,他会显发相对应的西方科学与宗教、哲学内容,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佛法中有无穷的智慧,能够帮助现代的西方科学解决各种问题而提供有效的智慧方法,佛法的现代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现代的中国,他会对这个现代的西方文明产生根本的作用。作为现代中国人,能够打开中华智慧来应用于时代。



见性为禅。

这是历代祖师对禅的一个确定。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都如此确定。什么是见性?《椤严经》中示眼能见之性来发明心地,此在十番显见中第一番叫:显见是心,而后九番层层递进,皆围绕由性而悟心展开,这个方法一旦掌握了,就会进入顿悟之门,这个门的施设就是顿悟,你掌握着顿悟方法,就能物物上显,头头上明。这会让你开大智慧,比如: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会以悟性的方法,于佛所说的法,善于不分别而契入而了真实义,这个时候,佛所说的一起法,能以一心而大总持,古人名此:解行相应。这里面包含着禅定的方法吗?显然的禅定方法他会应用,这是在智慧的运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禅与禅定的同异。禅宗的奥秘很多,不入祖门,那知宗门之事。

教禅不二。

初祖达摩就有藉教悟宗的明训,六祖《坛经》更示如何由教契宗的机制,至于虚老更是施设看个话头熟读《椤严经》的禅堂用功法,这分明都是藉教悟宗的宗风真脉。假如受持《椤严经》与参话头相契了,就知经中所示:“当处发生,当处灭尽,其性真为妙净明体”,正是:物物上显、头头上明的宗门心法,参话头、看活头,就是向上一路的用功提撕,此时,教与禅何异?学教,能不能用上功夫?能不能与禅堂的用功提撕相应相契?看话头、参话头能不能用教来助道?与佛所说法能否直探言下之旨而默契?佛言祖语岂有两般。”宗通与说通,如日处虚空“,诚斯言哉。

一切法都不离现前一念之心,所以有:剖尘出经之说。怎么来剖?科学家可以造仪器剖,我们坐禅,不用造仪器怎么来剖尘?古人说:离念即真,离于两边,当处湛然,圆湛虚凝道体也。下手的方法,必须合乎祖师提撕的心法,你就会悟到三 藏十二部本来具足的奥秘,这个时候你打开经典就知道一切法都是自性的流露,这个时候你也会明白,《坛经》所说唯心之旨,是祖师门所施设之关,是佛说一乘了义之秘,而不是讨 论的净土之有无。不了禅宗禅教不二的奥妙,祖师之门如何能 打开?祖师之门无门为门,心外求法,强行分别,这样学习的 语录、经典很难入佛法之门,古祖斥为:入海算沙欲何穷?


圆拙


春节期间读完了南怀瑾讲解的《楞严经》。

读完楞严经,才觉得佛法精深,对于世界宇宙本质的分析细致条理,对于有生于无的解释,生动详实,对于开悟之道的论述,有理论,有实证,对于六道轮回的解释,条分缕析,细致如理,对于未来世界的邪师说法的预言,层次分明,广而括之,实在是非常精妙的佛法经典。


难怪有“开悟的楞严”一说!

前几天跟一位学佛的朋友聊天,他也提到,《楞严经》在佛法中的重要性,不论净土法门还是禅宗法门,都对楞严经非常推崇。


佛陀曾说只要《楞严经》在世一日,正法就不会消亡。


看第一遍《楞严经》,我只是大略知晓主要意思,要真正了解其中深意,还需要继续深读。



佛法经典,真的需要不断研习,诵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一遍的感悟,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就像我抄写《金刚经》一样,这个清明假期我抄写了两遍,每抄写一遍,对经文中的含义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玉心读人文


我说吧😄

这部经书极其广大。

灵性颇重。

需要很好的护法氛围。

干扰少清净

少言为妙。

被人针对可不好。

先看净土宗适合俗世。

因果极大

实际上你听到了就已经躲不掉了。

要我说

既然已经听到了名声

就开始慢慢爬吧😄

想要跑起来

需要增广持修。

要说喜欢

那不是喜欢一个词说的了的。如同问人喜欢成为阳光大地一般。

就我浅见

此书讲的是阳光大地和自身法性等一切诸法平等。

一般俗人多有歪见。

调整是需要过程的。

有漏校正我看一点没说虚

三大阿僧抵劫

跳出此书来讲

因为末世好像此书消失

其实巧法和笨法也是平等的

瞬间成就不代表不修三大阿僧抵劫

成本总是要付出的

就像盖房子一样

一下子把柱子立起来

末法的人一点也理解不了

需要有成就心才能理解这些事

攀缘也有等级的

北极熊离南极有多远

边见与正见也多远

但有个法子很快

因为你多少有点我见哈😄

动起来就少点。

学而不思则罔

持善违缘少点

说白了

雪狮向火之感

说白了吧

世界一点都不真实

就像一碗黄豆

数过来数过去

好不容易数了个准数

又加了把豆子进去

所以信义为先

你要是买豆子的准错不了

不然谁买你的呢?

话说回来

失信的都不长久

中国人之所以好几千年

以信义为重

所以存在好几千年

肯定是信义的

时间已经证明

爱信不信

话说回来

关心我走火入魔

不如关心原子弹走不走火哈哈哈

反正天天灰飞烟灭的

多柱香也是

签文上有一句

三教论道愚不可及

是说儒佛道三教的人辩论道行高低。

搞得朝野混乱

愚不可及

他妈的好斗的咋个都脱生到我国来了?

老子被被国家宪法还得罪尼玛的比了么?

滚回日本邱丹去


哦发发发


读文章,当你没有对照物,或毫无参鉴的的情况下,查阅字典,了解字义词语是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结合自我的想象,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文字本身就是人想象的一种虚构性图像,或符号。”楞严”两字,椤是傻椤的意思,有木呆的想象和木呆的形象观察。但严是对椤的现象性解释,是楞而不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这个严是在严于律已的状况下需要人装楞。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棋,但人很少会正面去理解字义词义,这是人一根筋,不解风情。懂辩证法了,有辩证思维的习惯了,那么应知,真作假时假亦真。能把假的变真,那才是人的真本事。相反,人本就假,却要装真,那么假作真时岂不真亦假了吗?假冒伪劣盛行,怎么办?必须以假治假,别无二法。以其人之道,还治于其人之身。消灭阶级的只有阶级,消灭国家的只有国家,消灭军队的只有军队,消灭法律的只有法律,消灭货币的只有货币。懂辩证法了吗?辩证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学哲学,信宗教,悟不出辩证法来,那就是学习无效。


李198588733


读楞严经,几乎是我给自己确立的最重要的目标。

南怀瑾谈到楞严经的时候,应用的几句话很有意思。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里面一些古印度逻辑比较绕,难以理解,需要下苦功夫。不容易。加油。


青涩的小青蛙


我喜欢诵楞严经和楞严咒!觉得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安静祥和的读经书背经咒!喜欢一心投入其中的感觉!我知道生活中人和工作中的人与我已拉开距离!可又怎么办呢?可我知道生活工作是自己的责任要做好!之后是诵经诵咒才对!


吉祥如意1880420


《楞严经》属伪经无疑

用四部《阿含经》对照必原形毕露

《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电子书下载:http://t.cn/EwHZobY


慧莲111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万经之首,还属心经。


曾经聪粉还有谁


我喜欢楞严经,我读过一遍.大意——宇宙事物都是在对比的条件下展生的,“空非空”“要超越尘世又离不开尘世”..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思想!


易经哲学13036925271


自性夲来圆满清净无染,如何发生这充满了苦难迷惑欺骗伤害的大千世界?愣言经有关此问题的解答不尽人意:觉明为咎云驶月运舟行岸移。并且佛陀对提出此问题的弟子颇有不满,这问题解释不清不能断人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