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郁症竟然治好了!当生活遇到羁绊,请优雅地对生命说是~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以下情景?

父母干预你的生活,爱人和你发生争执,孩子叛逆不听话,上司挑剔你的工作,下属扯你的后腿...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呢?

一般情况下,你会选择与之抗争,试图改变对方。当这种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你会抱怨、诉苦,通过否定他人或事件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心感到暂时的平衡。然而这种否定的策略对于事件本身并没有帮助,只不过是让自己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挫折感和失落感而已。

我们如何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如何面对一言难尽的父母,如何面对令你抓狂的伴侣,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情绪?

这些问题在Anando的《对生命说是》中将会一一为你解答。

Anando 曾被英国ASHA Centre 誉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灵性工作者”,【爱家读书】分享的第57本书就是她的这本《对生命说是》,我们也期待通过刘旭静老师的带读能够帮助大家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是”,对生命说“是”!

一切的痛苦只因说“NO”

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的痛苦、抑郁、焦虑,往往只是因为我们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接受周围的真实状况。错过了火车,我们拒绝接受这种情况,我们总是不断抱怨自己:“为什么会错过了呢?”“不应该啊。”“后面的安排全都泡汤了。”

我们与我们遭遇到的现实状况进行对抗,我们不接受,我们不愿承担这份责任。于是,我们纠结在自责、懊悔、抱怨、烦躁、痛苦、焦虑之中。然而,事情并没有好转,火车不会回来重新出发,事情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好。我们做的一切,都只是在消耗自己,折磨自己。

一切幸福只因说“YES”

何不坦然接受错过火车的现实呢?是的,我错过了火车。现在,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满足我当前的需要呢?我不希望我的迟到让对方感到我不守信,好的,给对方打个电话,说明情况;我希望能尽快赶到,好的,寻找下一班火车或汽车。剩下等车的时间呢?我一直想要逛书店但没有时间,看看附近有没有书店;我一直想要好好的一个人呆一会,放松一下,找找附近有没有咖啡厅;我一直想要给孩子买个礼物,找找附近有没有儿童商店……我没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ok,何不享受当前的时刻,看看周围的人、事、物,享受一下外边的阳光,看看孩子们的笑脸……

一旦我们对生命说是,任何情绪事件发生时,我们尊重、接纳、跟随它,我们的行动将拥有强大的力量,我们也将因此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

成长的第一步:觉察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的事情,都会让我们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那什么会带来痛苦呢?就是我们坚持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当我们坚持自己是对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别人是错的!

其实,我们自以为的“对”对于别人来说不一定就是对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愿意松动一下自己的信念去理解他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想要觉察自己的价值观,书中给我们提供两个方法——质疑你的价值观和回忆童年。

同时觉察自己的价值观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回忆童年,所有你未曾遗忘的童年记忆都在形成或者是强化你的某一个信念或者是价值观,比如你小时候被狗惊吓过,就会形成“狗很可怕”的价值观;比如自己父亲的不忠诚,就会形成“男人有钱就变坏”的价值观;比如小时候经常有人说你眼睛小,皮肤黑,就会形成“我不漂亮”的价值观。

曾经这些价值观可能会推动你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但是它们同样也可能会障碍你从今天走到明天。如果说你觉得不幸福,如果说你跟他人发生了冲突,不妨停下来看一看是什么让你如此抓狂,是什么让你如此愤怒?你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对自己说是

假如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会不容许别人爱我们。

我们会怀疑,担心让他们太接近的话,会发现那些我们自己都不接受的部分。所以,我们创造出情境,让我们被拒绝;或者我们诠释成我们被拒绝了。这个无意识的观念,深植于我们内心,驱使我们不断去证明它的真实性。

我们批判自己,来自于孩提时代,是来自父母和年幼时,对你具有影响力的人的声音。身边的人已经让我们相信:我不够好。我需要更加努力,更加进步,为了被认可,被接受或被爱。

你有没有认真的想过,别人对你的想法,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全然的接受、尊重和爱你自己,会有任何问题吗?

当你发现你的名字没有被列入邀请名单,或者是你在某方面接受到批判的时候,或是当有人对你做出越轨的行为,让你觉得被冒犯的时候,或者是宴会上,你的伙伴对其他人的关注,让你觉得不舒服时,那请你记得:你足够好,你不需要依靠于别人的评判来判断自己到底好不好。

方法

重写你的自我评语

对父母说是

只要你排斥你的父母,你便限制了你的生命能量和限制了你的幸福圆满的能力。无论你排斥你父母的什么,都给了你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你身上发展它们。因为你给了它们太多的关注和能量。

不愿意像他们父母的人,往往最终无法抗拒变得和他们一样。

你带着许多你以为是你的观念,价值观和批判,但那其实是,你在小时候无意识地从父母那里承接过来,从未质疑过的东西。而这些观念,影响着你对待生活和他人的全部态度。

排斥你的父母,会把你削弱。排斥的反面,是你对父母之爱的接受和渴望,希望他们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对父母说是,不是对他们的品行和性格,而是单纯的承认,从给予你生命意义上。

练习接纳我们的父母

对伴侣说是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到伴侣关系发生了危机,其实就是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时候你就开始去争吵,希望通过争吵来让对方满足你的需求,可是往往争吵带来的是对方感受不到爱,就更不会去爱你了。

我们花费了多少时间,想让对方做出改变。你耗去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有改变过一个人吗?让他人改变,等于让对方当上孩子的角色。

只要你明白这一点,你可以问自己:

为什么,我这么坚持要去改变这个人?

如果,你真正欣赏和接受你自己,别人对你的反应还可能影响你吗?你还需要仰赖别人对你的顺应来肯定你自己吗?

我们对某人升起的批评,是因为这个人映射出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不喜欢的地方,对伴侣说是,其实也是对自己说是。

不谴责的分享

对情绪说是

当你觉察到一种情绪,说明它已经在影响你的身体。

负性情绪是:

当头脑感到危险,体内自动释放肾上腺素帮助个体对抗或逃离的保护机制。

由于自我遭受威胁而产生的生物性反应是自动的,像呼吸一样不能停止。一旦释放化学物质进入系统,身体随之产生反应。如心跳增快,血压上升,胃抽搐,嘴唇干燥。这种在身体上产生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情绪。如愤怒,恐惧,嫉妒、压抑或宣泄(对别人发泄)。

要学会承认情绪在那里。如愤怒,看着自己愤怒时的身体表现,这就是觉知。看看自己的姿势,呼吸,哪里觉得不舒服,感受自己因为这个情绪而产生的各种身体变化。

对自己说,愤怒在那里,而这愤怒是我的,别人只是触发了我的反应。

当你平静下来后,去释放体内多余的荷尔蒙。做一些消耗精力的事情,如做家务,跑步。情绪只是一种能量,它只是提醒你,这件事对你的意义。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依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明明错的是他,明明有问题的是他,却要让自己接纳,为什么他不能改呢?

那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作为回答,“你可以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

大道至简,救赎之道就在于接纳,对生命说是,去做一个幸福的体验者,而不是一个充满问题的思考者。如此,渐渐活出生命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