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应该怎么做?

亚丽2240


糍粑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手工特色小吃,由糯米蒸熟后捣烂制作而成,流行于贵州、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区 。


虽然南方不少地区有做糍粑

的习俗,但糍粑的做法以及食用方法也略有不同。就以我们广西来说吧,每年春节前后,一些地方都有打糍粑过年食用或赠送亲友的习俗。今年春节前(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在我先生的老家——广西忻城县,我们家跟邻居家一起合伙打了70斤糯米糍粑(他家30斤,我们家40斤),以下就是我们今年春节做糍粑的具体过程。1.
精选40斤饱满的大颗粒糯米(我们广西有小糯米和大糯米之分),用清水淘米一遍。
2. 淘干净的糯米
分两桶装。
3. 再放约40度的热水没过糯米(不能放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热水浸泡,以免影响糯米浸泡的质量),浸泡10~12小时,直至糯米完全吸收水分,颗粒显得饱胀而圆润。我们是头一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早上就捞起糯米,沥干水分备用。4.
把蒸锅放在大铁锅中,然后把已经沥干水分的糯米放入蒸锅中。
5.
用一根干净的小棍子,在糯米里戳十多下作气孔,每一下都要戳到锅底,再把蒸锅盖盖好。然后在大铁锅中倒入适量水。6. 大火烧约一小时,直至糯米完全蒸熟成糯米饭。
7.
把蒸熟的糯米饭,舀五~六斤放入专门舂糍粑用的石舂碓中捣烂。40斤糯米饭大约需分七八次捣烂。8.三五个青壮年各自手持一根芦竹,不停地捣舂石碓里的糯米饭。
其实,以前老家打糍粑是
用大木槌捣舂糯米饭的,但是近几年老家人才发现用木槌特别费力费劲,而且还不容易捣到石碓底,也不易使糯米饭受力捣烂。而用芦竹却不怎么费劲,很轻松就把糯米饭捣烂成泥状了。9.
把糯米饭捣烂成泥状,没有丝毫颗粒后,即可用芦竹卷起放入准备好的大盆中。
10.
女人们赶紧把少许鸡蛋黄抹在双手掌上(事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取鸡蛋黄与适量花生油搅拌好),握住粘在芦竹上的糯米饭泥拽下来,再用力把糯米泥揉搓成柔韧而富有弹性的团状。11.
然后把揉搓过的糯米泥从拇指和食指间用力挤出来,挤出一个个圆圆的球状。
12. 再把球状的糯米泥放在手掌心或盆子里,压捏成大小相似的圆形饼状,即成了糯米糍粑。糍粑口感软糯、细腻、柔韧,而且弹性十足,非常有嚼头。13.
做好的糯米糍粑可以立即吃了,但是想长时间保存的话,还要经过晾干等工序。一般做糍粑前,要事先准备好几张干净的布匹,铺在干净的水泥地上或者宽敞平整处,甚至有的铺在床上。
14. 把做好的
糍粑摆放在布匹上晾干水分,期间必须间隔几分钟把糍粑反复翻面,使其不因粘黏而影响形状,且不断翻面还可使糍粑两面更具光滑平整,晾干后不易裂开。15.
晾2~3天后,如果糍粑已经干硬,即可放入冰箱强冻层保存起来,保存两三个月对其口感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16.
不过,以前没有冰箱,晾干的糍粑就只能浸泡在清水中,但是每天必须换一次干净的清水。在气温10℃左右的天气,泡水糍粑也可以保质一个月。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老辈人的传统保质方法,拿回城里的糍粑我就浸泡在清水中(如上同)。糍粑晾干后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油煎、油炸、煮糖水、用炭火或电取暖器烤,或放微波炉加热。
烤熟或加热好的糍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馅料食用,比如包酸菜馅、白糖、花生芝麻馅、蜂蜜等等。

以上就是广西忻城县等地糍粑的做法和过程,图文均为“美食桃淘”原创,感谢大家的支持!


美食桃淘


首先,糍粑是糯米做的不是糯米粉做的,挑选精制糯米,要选择颗粒饱满,透亮的糯米,那样的糯米口感好。

把糯米米浸泡24小时以上,让它发涨,滤干水份,放在锅里蒸熟。然后找一个硬一点的器具把糯米捣烂,烂成胶状,在农村原来有种东西是专门用来捣烂糯米的,现在很少见了,一般用粉碎机了。



在干净的容器上洒些糯米粉,将捣烂的糯米进行揉搓,做成长方形或饼状,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还可以把捣烂的糍粑趁热压成大的饼状,就要在冷却后不久,用锋利的菜刀将大圆饼切成长条状。注意未完全冷却切时粘刀,冷却太久过于坚硬,一定要掌握时候。假如在冬季,晚上压圆饼,第二天就可以切了。



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但是老人和小孩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因为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有可能造成积食。

你们那里糍粑是怎么做的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哟,记得点赞转发和收藏!


强哥的农村生活


糍粑是我们湖北的一种传统美食,以前是纯手工的,制作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很多是机器制作的,我们这边超市都有卖的,还是很受欢迎。可以放火炉上烤,可以煎,也可以油炸,切成小块煮米酒更好吃。


漫步田间路


回忆小时候的小吃非常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