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爱的一句古诗词是哪句?

稻草人传媒


最近在看《倚天屠龙记》,里面七王爷吟了一首小曲,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里面一句听了很有感觉:骤雨过,珍珠乱洒,打遍新荷。(16年1月30日更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虽然《春江花月夜》里最著名的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句,但这一句才是我最喜欢的。身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月亮城,仔细品一下,还是这句好。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和上面一样,最著名的那句落霞确实很好,也非常喜欢,但就意境来说,自己还是更加欣赏此句。《滕王阁序》是我最喜欢的古文(不包括诗词)这点应该没错,每次背诵这篇文章总感觉热血沸腾,就冲它,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并且感到幸运,外国人很难体会其中的滋味,而且我愿永远是中国人,下辈子,下下辈子……!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我还能说什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作品总是能将情感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来,让人为其所感染,无愧于诗仙之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相对来说,杜甫给人的感觉则要成熟,稳重,忧国忧民得多。虽然他比李白要小十岁左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真的是几百年不遇的奇才,说上千年也不为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豪放婉约转换自如,学而优则仕,被贬后又能很好地接受这种处境,儒释道三家的完美结合。对于苏轼的崇拜真的是如涛涛江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文正公断齑划粥的童年,忧国忧民的一生,总让人心生景仰!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应该算是我的老乡吧,他的冲天豪气真的让我自惭形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是我名副其实的老乡了,从家骑车去李清照纪念馆半小时,所以多写一句,哈哈。提到李清照,人们总是感觉她苦大仇深,其实她也年轻过,少女怀春之心她也有,只不过这些幸福的时光太短暂了,总感觉上天对她不公平。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的词情感细腻丰富,总能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某些地方,因此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元曲我基本没看过,不过里面的好多名句大家可能都听过,还有《西厢记》那句“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等等。

先写这些吧,前面已经900多回答了,这个也不一定有人能看到,姑且算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XLLE习乐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这一句,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心灵深处似乎藏着一个人,是那么俊俏,那么美好。拼命的背英语单词,只为了能在英语考试的时间考的更好,得到他的表扬,可是就在那天,我去他的办公室交作业,无意看到了他抽屉里的结婚证。我脑袋轰的一下,懵晕的挪到宿舍,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也许年少时青春里的情愫都是那么遥不可及,高中一别,再没相见。愿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幸福快乐的!


阿敏纳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说起来,第一次看到这两句诗,还是在网络小说《凤囚凰》里,那时候我上高一,还没看过《红楼梦》原书。

宿舍熄灯后,我窝在被窝里打开我的翻盖手机,读这本《凤囚凰》,那时候晚上读小说应当算得上是高考时期唯一的放松娱乐了。

因此虽然手机光刺眼,且手机阅读器还出了问题,字体有大有小,小的小到一只蚂蚁那样大小,我仍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丝毫没考虑到我的眼睛正在受损。

然后我就读到了这两句。

那是容止似乎死了的时候,楚玉不相信容止会死,发疯般地在雪地里找寻,然后看着这皑皑白骨,想到了这两句诗: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段原文是这么写的:

死去的男子,是否也曾风流潇洒马踏青郊?死去的女子,是否也曾婀娜娉婷闺阁画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因容止一人而生的悲伤,逐渐转化为一种更广泛的苍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两句诗一下子戳中了我,从此我失魂落魄,三日恍惚。

后来我知道,这句诗出自《红楼梦》,不得感叹曹公的才华与思想。

嘲顽石幻相
作者:曹雪芹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谁都会死去,多少青葱年华,多少美人情思,都终究逝去。白骨如山,无人认领,又有谁记得,他们曾经都是怎样的鲜活美好呢?

而我们,是否也终将会有这么一天?

或公子,或红妆,终究一片白茫茫。

@亭林文学


亭林文学


唐诗宋词,写尽天下事,道尽万家愁。最喜欢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止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平易自然,刻画的人物鲜明,并以情动人,故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源于生活,诗是人类的精神存在和精神寄托。历史上他有许多诗人,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许多美丽的诗篇。那些自然界的风花雪月,虹霓雷电,花鸟鱼虫,喜怒哀乐,真善丑恶,神鬼仙道等等。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千种不同的内涵,他们的想象力都有很强的超越性。象孟郊的《游子吟》表达的是对慈母的爱,李白的《赠汪伦》表达的是对朋友的爱,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妻子的爱。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表达的是对子女的爱。

中国历代诗词中,有许多诗篇,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抒写,那些历史文人,在深刻的历史人文背景下,托物咏志,傲然独立。像唐代诗豪,刘禹锡,就曾两次借玄都观桃花,表达了自己的傲世风骨和超然境界。

《玄都现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云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篇篇抒写千种爱,万种情,诗人的情怀,他们的真,他们的情,他们的诚,抒写的万千经典,令后世百阅不厌!🐴🌺🌺





飞天ZY漫雪


我最喜欢的古诗词,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简短的诗句,质朴无华,自由无拘,很有气势,洋溢着王者之气。作为中国第一位布衣皇帝,从出身低微,到率众起义,再到建立西汉王朝,回到故里,面对家乡父老,举杯吟诵,完全是心底万千感慨的自然流泄。既有对往年征战风尘的悲壮回顾,又有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自豪心理,更有对汉王朝能长治久安、江山永固的渴望。

刘邦出生成长在古称丰邑的丰县,是我时隔两千多年的老乡。我同所有家乡人一样,为是“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丰县人而倍感自豪。所以,丰县多有以“刘邦”或“大风歌”命名的产品,也多有叫“大风”的人名。就连文艺节目的名字,也喜欢冠以“大汉雄风”、“大汉气象”或“古丰汉韵”等名称。我自然觉得刘邦的《大风歌》,才是自己心中最好的古诗。


太阳升Sun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熙熙攘攘、车马如流的集市上,着一袭紫色罗裙的女子,撑着一把青花小伞,步履匆匆、目光急切。汗湿的长发,贴上她泛着红晕的面颊,水洼里溅起的泥渍,污了她的绣鞋……

这里,她是来过的,也许是刚记事起,又或许是前世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群渐渐散去,她已是精疲力尽。坐在一家门前的石阶上,抿了抿干裂的嘴唇……身后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打开,暮然回首,门廊内灯火通明。

在那灯火阑珊之处,溢着温暖熟悉的笑容。

他轻轻拂开她腮边的长发,牵起她冰凉的小手,带她回家。

这就是我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那人”,必定是熟悉的、温暖的、又曾像阳光和空气般不被知觉和在意的。





寸心21167219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豪迈最霸气的一首诗,写尽了凌厉豪迈,雄浑壮阔,千百年来其志满天下的伟大抱负,无与伦比。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句,表达了对菊花美好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尽带”四字的运用,写出了菊花盛开的豪情万丈,昂首怒放的英姿,这也充分地展示了诗人渴望革命摧枯拉朽,主宰一切的宏伟愿景。





老孙遁世无闷


如果非要说,最喜爱的古诗词的话,那么我首推这首纳兰容若的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西风阵阵的深秋,独自一人站立在窗前,面对着空空的院子,一阵西风吹过,感觉身子都凉透了。树上的黄叶被风带落,一片片的落在了地上,也落在了床边。看着日渐西落残阳,不觉往事涌上心头。

想原来的日子,夜晚读书,把酒言欢,日上三竿,犹在昏睡。闺中赌赛,往来嬉闹,衣襟满带茶香。可惜那时候的我,却不知这样的日子是何等的珍贵,却只是将它当做了每日都可享受的时光。

到了今日,方才知晓,过往的时光是那样的快活,可现在却再也找不回了。


百日读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滕王阁序》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滕王阁序》作为我国骈文的代表作之一,在历史上拥有极高地位,通篇文章虽然很长,但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同样被收录进高中语文课本,成为高中生必学文章。

世人不知滕王,不知滕王阁,但无人不知《滕王阁序》。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道:王勃当时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场景。原来阎公本意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其假意谦让时,王勃提笔就做。阎公初以“更衣”为由,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笔下。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待写至“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闻之,沉吟不语;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真乃天人,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早在高中,初读此句便感到非同寻常,如今读起来,更是感慨,王勃不愧为初唐四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飞扬的文采,给后人留下了如此佳句。

在我看来,真属古今骈文第一篇,古今骈句第一道!




九里坡剑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霸气磅礴,是我念小学的时候,父亲教给我的,彼时他刚当上校长,可谓意气风发,当年他最爱黄巢另一首诗《题菊花》中的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围绕着菊花,给我讲了黄巢的故事。

唐朝末年,朝廷腐朽黑暗,民不聊生,各地烽烟四起,黄巢又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一气之下写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表达了他意图推翻腐朽朝廷的雄心壮志。

第二年,黄巢揭竿而起,打的朝廷军队节节败退,于广明元年12月(公元880年)攻入长安,几欲摧毁统治中原两百多年的唐朝政权。

同年,黄巢称帝,国号大齐。结束了唐王朝的统治。但很遗憾这是个畸形政权,农民与官僚混合,内部矛盾激烈且不可调和,很快遭到剿灭。

但黄巢在历代农民起义军中的地位已经确立,明太祖朱元璋在发动农民起义的时候曾有诗云:“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黄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父亲当年给我讲黄巢,绘声绘色,连诗带背景全部讲的透彻,透过摇曳的烛光我似乎看得见战场上搏杀的黄巢,听得见来自于遥远年代的厮杀声。

“男儿一世,当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父亲说。

如今父亲已经退休了,满头白发,我有次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情怀,他笑着摇头,说黄将军文武双全,善骑射,通笔墨,五岁可对诗,花甲之年称帝,我等凡夫俗子只配赞叹,难以望其项背。

我年年种菊花。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看着它们,总能想起意气风发的父亲,头发乌黑,眼神明亮,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