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什么?

用户6370265476046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一种燃烧瓶,起源于西班牙内战,在芬兰扬名。之所以叫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因为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有关。


1939年,在苏联和芬兰的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经用集束燃烧弹轰炸芬兰。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宣称苏联没有向芬兰人民扔炸弹,而是向他们空投的救济食物和面包。莫洛托夫的言论激起了芬兰人的极大愤慨,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嘲讽莫洛托夫,于是芬兰人戏谑地将苏联人投下的燃烧弹称之为“莫洛托夫面包篮”。有面包了,当然要用酒来感谢送面包的人。他们借鉴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让西班牙民族主义者对苏联T-26坦克的做法,用空酒瓶装上汽油来对付坦克,称之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作为回敬,也被称为汽油炸弹或人民手榴弹。


事实上,早在莫洛托夫的“面包篮”之前,几个世纪以来,小型燃烧弹就一直被用于战争和革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78年,东罗马帝国所发明的希腊之火(希腊语:Υγρό Πυρ),这种神奇的液态火攻武器,可以在水上或水里燃烧,在海战中威力无比。据当时受到希腊之火所伤的十字军所记述:“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

1871年,在新兴的人民政权巴黎公社即将失败的最后几天里,燃烧瓶成了公社部队最后的武器,他们用燃烧瓶筑起一道道火墙,阻止凡尔赛军的进攻。有钱人可以用钱购买武器,无产阶级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争取自由。

在冬季战争中,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芬兰人制造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方法极为简单:用玻璃瓶里面装上三分之二的汽油,瓶口用长布条塞死,点然后塞进坦克的炮管,不仅容易逼出坦克手,还可以引爆坦克油箱。芬兰人自制的这份礼物在战争期间,共扔出去大约50万个,炸毁了400多辆坦克,死亡的苏军士兵是芬兰士兵的五倍。

冬季战争中芬兰军人使用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后来还衍生出2.0版本:用大容量的玻璃果酱罐装满汽油,然后用厚重的窗帘,毯子或床单把罐子包好,用绳子将其捆扎牢固,把罐子朝上,让汽油浸透瓶口的纺织品,然后人躲在角落里,当坦克靠近时,点燃毯子扔进坦克的履带里,让齿轮把罐子碾破,毯子绞进履带里持续燃烧,比酒瓶燃烧弹的效果更好。

再后来,芬兰人干脆委托Alko公司在其Rajamäki酿酒厂大量生产“莫洛托夫鸡尾酒”,其原始配方是在750毫升(0.79美国夸脱)瓶中装上乙醇,焦油和汽油的混合物。瓶子上有两根很长的防风火柴。使用前,点着火柴; 当瓶子撞碎时,点着里面的混合物,比烧抹布更保险更安全。

芬兰ALKO公司1939 - 1940年期间制造的燃烧弹,瓶身有防风火柴

不过在一年半以后的卫国战争中,苏联人在深受其害后,学会了这门技术。在验证过这种燃烧瓶的高效后,苏军专门印发了小册子,告诉士兵们如何用伏特加的瓶子制造有杀伤力的“鸡尾酒”,用来对付德国的坦克。随后“莫洛托夫鸡尾酒” 的大名传遍了二战同盟国的所有国家。

加拿大士兵练习投掷“莫洛托夫鸡尾酒”

进入现代后,“莫洛托夫鸡尾酒”并没有因为大规模战争的结束而消失,继续成为罪犯、暴徒、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装的常规装备,用来对付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当然,配方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一撞即碎的瓶子和一些足够易燃的燃料,当瓶子破裂时就会着火扩散。一般以汽油和酒为传统燃料,也有灌进柴油,松节油,乙醇、甲醇和异丙醇。有时会加入洗涤剂、机油、聚苯乙烯泡沫、糖、橡胶、樟脑丸、肥皂、人畜血液粪便、棉花、羊毛,尼龙、人造丝、杀虫剂、硫酸或臭气熏天的破皮鞋等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增加粘稠度和附着性,并使燃烧的液体释放出浓烟和恶臭。

1929年,美国的厄尔·哈斯医生发明的卫生棉条,让“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制造技术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尽管一些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燃烧瓶变得娘娘腔,但其吸水性强,防渗漏,卫生便捷的特点,还是让愤世嫉俗的人选择了用卫生棉条来代替破抹布。斗争依然存在,但温柔了许多。


史馆


伏特加是一种俄罗斯烈性酒,由于喝下之后有取暖的功效,因此在俄罗斯和北欧一些寒冷国家十分流行。

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却有一种酒的名气比伏特加还要大,这种酒是以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来命名的,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

(二战中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那么,这种酒为什么会在战争年代名声广为传播呢?

实际上,莫洛托夫鸡尾酒并非是一种酒精饮料,而是二战中土制燃烧弹的别称。说起来,这种武器虽然以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命名,但却并非是苏联人发明的。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支持了共和派,而这种武器正是由共和派人士发明。他们将汽油、橡胶,白糖等物都装在一个玻璃瓶中。在这种武器使用初期,还需要点燃瓶中延伸出的布条再进行投掷。到后来瓶中又加入了黄磷,可以直接扔向目标。瓶身破裂时,黄磷在空气中会迅速自燃,并且瞬间点燃飞溅的汽油,杀伤力惊人。

在二战中,多国军队都运用了这种制作简单并且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甚至一些国家将它作为了反坦克常规武器。莫洛托夫鸡尾酒由此恶名远播,人们每每提及,都会感到战栗不安。

(莫洛托夫旧照)

那么,既然是燃烧弹,为什么会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呢?

1939年,在苏联与波兰结束战争后,苏联方面以芬兰国界的炮火与防御工事太靠近列宁格勒为由,要求芬兰撤出国界上的所有防御工事,并且要求芬兰人将国界后退数十里。

在双方交涉无果之后,苏军派遣轰炸机飞临芬兰上空,并在芬兰全境进行轰炸。与此同时,苏联的地面装甲部队也全线推进芬兰,发动全面入侵。

由于苏联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芬兰的城市区域,因而导致了大量芬兰平民在轰炸中无辜丧生。国际社会对于苏联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予以了强烈谴责。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竟然通过电台发表声明称,苏联从未向芬兰人民投下过炸弹,那些苏联飞机只是投下面包来救济困苦的芬兰群众。

对于莫洛托夫歪曲事实的发言,芬兰人民愤慨不已,他们用戏谑的口吻,把苏联投下的炸弹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

由于芬兰军队武器落后,而且士兵人数被苏联绝对压制,因此很快就在战争中陷入了被动。不得已,芬兰只得借用了西班牙内战中发明的土制燃烧弹。

由于芬兰没有坦克,而苏军坦克又所向披靡,因此这种燃烧弹成为了芬兰军队反坦克的重要武器,并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被莫洛托夫鸡尾酒击中的坦克)

为什么这种土制燃烧弹,竟然是苏联坦克的克星呢?这主要是由坦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造成的。

首先,坦克的散热问题很难解决,发动机温度过高。一旦芬兰士兵将燃烧弹扔到坦克发动机位置,坦克立马失去动力不说,运气不好还会造成爆炸。

其次,坦克中有大量的润滑油,一旦被燃烧弹攻击,很容易扩大火势。同时,坦克中都是装载有弹药的,火焰扩散到上面,也会引起巨大的爆炸。

这种土制燃烧弹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大批量的制造也不怎么费劲。使用也方便,连妇女和小孩都可以使用。只要手法好、投掷准,基本上一个燃烧弹就可以毁灭一辆坦克,性价比非常之高。

和“莫洛托夫的面包篮”相对的,芬兰人民将这种土制燃烧弹称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但由于后来国外记者的翻译水平不够,这种武器名字就变成了“莫洛托夫鸡尾酒”。

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坦克被烧毁,让苏联人印象过于深刻。在后期的苏德战争中,苏联士兵也大量使用了“莫洛托夫鸡尾酒”来对抗德军坦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莫洛托夫鸡尾酒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鸡尾酒,它是一种土制燃烧弹的别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芬兰士兵无论在人数或是装备都处于劣势,面对苏联红军的坦克芬兰士兵使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国家内战时,这种由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瓶武器。芬兰人把这种燃烧瓶武器称之为莫诺托夫鸡尾酒,用来招待苏联坦克。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芬兰人大量生产这种燃烧瓶武器,用以手或者掷石器投掷。一旦与坦克发生交战,就使劲摇晃几下燃烧瓶扔向敌人坦克,燃烧瓶里的硫磺遇见空气后会立即燃烧起来,燃烧的浓烟会进入到坦克驾驶舱内,浓烟会引起驾驶人员惊慌,驾驶人员一旦吸入浓烟身体便会立即感到不适,再者当时的坦克燃料都是采用汽油,坦克油箱往往都是挂在坦克外部;汽油具有非常强烈的易燃性遇火即燃从而可以引爆坦克。

当然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在运用上是危险的,跟坦克距离很近,具有冒险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会飞的咸鱼灬


莫托洛夫鸡尾酒就是我们在绝地求生里面的燃烧瓶,最初是在西班牙内战时苏联人发明的一种武器,不过可笑的是正是苏联人发明的这小小的燃烧瓶却让苏联人在日苏诺门坎战役、苏芬战争中吃尽苦头,不过苏联人也吸取教训在苏德战争中也让德国人吃尽苦头。



燃烧瓶并没有统一的制作方法,只要在玻璃瓶填充易燃液体,然后在瓶口伸出一块引燃布,然后点燃投掷出去,让液体洒在要攻击的目标,引燃布点火引燃液体。因为早期的坦克发动机是汽油发动机,汽油易挥发、易燃,所以遭到燃烧瓶的攻击时很容易引爆汽油发动机。所以燃烧瓶才有作用,德国坦克正是因为装备汽油机,所以燃烧瓶才有作用,只要换装柴油发动机就没问题。

对于敞篷式目标还是有很强的攻击战果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丫丫军事研究)在军迷中,“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知名度极高,虽名为鸡尾酒实则是一种装满混合燃料的燃烧瓶,也就是就是土制燃烧弹。以简便易用、威力巨大、火焰凶猛、水浇不灭闻名于世,而且其详尽的制作配方也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发明者也不是苏联人,那和时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的莫洛托夫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会用莫洛托夫的名字来命名呢?

曾经在德国进攻西班牙时,西班牙人拿不出更好的对策来对付坦克,在绝望中他们发明了一种极其简易的反坦克武器―――装满混合燃料的燃烧瓶,攻击坦克时向坦克投击燃烧瓶。一旦瓶子在坦克上撞碎之后,流出的黄磷在空气中立即燃烧,火焰猛烈,这种武器往往给坦克造成极大的破坏。


“苏芬战争”伊始,苏联轰炸机轰炸了赫尔辛基和图尔库。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发表声明称,苏联飞机向芬兰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救济物资,芬兰军民便将苏联燃烧弹称为“莫洛托夫面包篮”。 愤怒至极的芬兰人又想出来了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发明的燃烧弹武器用来对付苏联坦克,并将这种燃烧弹称为“莫诺托夫鸡尾酒”, 之后芬兰军方在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了莫洛托夫鸡尾酒。芬兰士兵用“莫洛托夫鸡尾酒”烧毁了大量的苏联坦克,从而让这种默默无闻却又简易有效的武器一战成名。


后来苏联人在卫国战争时面对如潮水般的德国坦克时,又利用了这种可怕的武器,在二战东线战役中莫诺托夫鸡尾酒的使用达到极致,由此可见,其实最早使用土制燃烧弹作为反坦克武器的是西班牙人,只不过是西班牙人的发明创造后来却被芬兰人发扬光大。


吾评武愿


莫洛托夫鸡尾酒实际就是燃烧瓶。这种简单,适用的反步兵,反坦克武器。

二战中,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所向披靡,特别是坦克部队。在前苏联,由于基础兵工产业前期遭到巨大损失,部队反坦克武器奇缺,步兵重武器奇缺,原有配备的12.7反坦克枪随坦克装甲的增厚几乎毫无用武之地,但是很快,苏联红军找到了坦克的弱点,即坦克后部发动机处。于是苏联红军就就地取材,在伏特加酒瓶内管灌上汽油,点燃投掷到坦克后部,引起坦克着火,这一招屡试不爽,特别是在城市作战中。后来,红军战士在酒瓶内又加入橡胶皮。橡胶皮在汽油的作用下变软,会粘贴在坦克上,增加燃烧度。同时在城市作战,和火力点攻坚中,燃烧瓶燃烧破碎声,和敌人的嘶叫声极大震慑了敌人。而且这种武器制造简单,材料随处可取,极受战士欢迎!

莫洛托夫,斯大林亲密战友,1941年任苏联外交部长。他多次与德国打交道,因此红军战士戏称这是莫洛托夫给德国的礼物,即莫洛托夫鸡尾酒!


东周列国8


莫洛托夫鸡尾酒瓶指的是装满混合燃料的燃烧瓶,具有依然效果好,不易扑灭等特点,是近距离对付坦克等装甲目标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无所不萌的世界


一种像酒瓶的燃烧瓶。一般用于反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