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旗下钉钉宣布10亿扩张计划,有可能改变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吗?

万啟斌


先表面下我的观点,钉钉很难和微信抗衡,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能性。

说钉钉时不得不说一个人——陈航,钉钉的创始人,陈航是阿里的元老级人物,是18罗汉时期的实习生,在日本呆了11年回到国内,刚开始做淘宝没有一点成绩,后来做来往,再后来...,他一直在失败的边缘,当他做钉钉时已经是阿里边缘人物,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是,阿里是一个能力说话的地方,他这么多年没有被踢走,说明和马云私下关系还是很不错,换句话来说他很擅长和老板打交道,但是不代表懂用户。

钉钉定位是企业,微信定位是熟人社交,两个不一样的东西

很多人用钉钉都是为了完成工作,甚至是被老板监控,所以钉钉的用是企业,不如说是老板,那钉钉又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的成功呢?

中小企业互联网化,在如今的中国存在着数千万的中小企业,他们没有大企业那样可以买的起OA系统,以前人力成本不高,招个人就搞得了,但是现在10个人的小公司哪里有人力,哪里有行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钉钉抓住了机会。

企业文化决定了钉钉和微信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微信的张小龙性格内向,但是确有一直想被人理解的内心,所以他用微信这个产品传递了价值,简单和极致,不打扰用户是他产品的原则,微信在很多人性上都选择了保护用户,让熟人之间有一个没有压力的社交环境,彼此能通过朋友圈了解对方现在的情况,当然现在的微信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钉钉呢?陈航一定是一个老板们酒桌上的高手,他理解不了社交的压力,也理解不要用户对呀隐藏的敏感,好比当年雷军做不成米聊,而张小龙可以。

未来可以抗衡微信的社交产品,一定不是在这些BAT手里,也不在目前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未来社交是一个新物种,他会回归的以前电话方式一样简单和纯碎,或许是基于新技术下产生的社交方式——VR社交,也或许是其他的方式。我们来回顾过去,从书信到电报,在到电话,再到邮件,到QQ,到微信,改变的是时间,两个人建立联系的时间变短了,当时间这个维度无法再短时,会是什么?面对面么?我们现在谁也没有办法肯定。

未来打倒微信的不是当下的对手,而是新技术下的新物种

夜已深,对未来新物种的探讨下次说。


哲思纵观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很多,因为钉钉这个在我日常工作中基本是用来打卡签到的工具很难跟微信牵扯上联系。

的确,目前来看钉钉和微信还成不了竞品,还没有一种取代微信的态势。主要是原因是“阿里没有社交基因,支付宝没有,钉钉同样没有”,支付宝在前两年新年期间推出了“集敬业福活动”,当然最后得到了很多平台新用户注册,但在支付宝的聊天窗口,除开送“福”、收“福”之外,不聊天的好友依旧不聊天,交流得多的好友依旧是在微信跟我讨论还差几个福可以拿马云巴巴的红吧。阿里的电商基因太重了。

再回到钉钉的“10亿扩张计划”,钉钉表示将联合阿里商旅、天猫企业购、阿里云、千牛、网销宝、阿里妈妈等事业部,对中小企业发放总额10亿元的的差旅、采购补贴。补贴的领域有出行、团购、电商、互金,其实你会发现这些领域的产品在大多工作族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极其的低,除开公关、销售、商务、行政等等对这些方面产品有工作需求的岗位,大多上班白领除开自己岗位需要,使用得最多的APP基本都是“内容消费”。

通俗些说,谁不是工作累了,上个斗鱼看下直播,上个头条装个逼,上个知乎补充点知识,上个微信撩下妹,上个微博看看土豪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微信的定位是“轻办公”,但微信使用界面很少有“工作”的影子,大家经常会把微信和头条、微博等联系在一下,而实际上,在我看来对微信威胁最大的也就是这类泛娱乐的内容平台。

微信的成功在于把内容消费和社交结合得非常巧妙,朋友圈、公众号让每个人都带上媒体属性,这让上班族们在工作之中使用微信毫无抗拒感,甚至还有点爽爽的感觉。

至于钉钉,目前来说,我只觉得打卡工具好用,未来能成什么样不好说,马云爸爸太厉害了,我等只能先静看阿里出招!


媒体训练营


个人觉得,本身钉钉和微信的定位就是不同的,没有描述中所说的一家独大的局面。


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因中国企业而生,帮助中国企业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沟通和协同效率

微信(WeCha)超过十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钉钉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为企业提供智能移动办公,简单理解为帮助企业HR做更好的管理,帮助企业员工更好的进行无纸化办公。

微信主要服务和钉钉就有很大差别,当然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但是微信也独立开发了企业微信,其功能和钉钉类似,两种服务方式有区别各有优势。


但是对于描述所说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个人觉得不会发生,就目前钉钉的发展方向来说,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大扩张,是为了更好地取得企业办公市场的占有率,因为钉钉旗下另一个主营项目是智能办公设备,其包含了线下数据收集等众多内容。


电商易壬


钉钉的PR在阿里是比较弱的,因为没人愿意帮他们,因为阿里都被要求用钉钉,所以他们都恨钉钉。

开玩笑啦。现在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钉钉怎么怎么不人性,钉钉的广告做得再鸡血,还是被骂,因为这个社会的人,喜欢的是鸡汤。

我要来说说的是,钉钉这个产品为什么做不好,不是说工程师技术不行,产品经理设计有问题,而是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这不会是一款讨喜的产品,毕竟工作狂不是大多数。

讲一个小的案例,大概10年前,杭州有一个企业老总,在浙江也算是有名气的,当年转型开发了一款针对B端的商旅ERP,通过和航空公司、酒店的谈判,在ERP系统中,能帮助企业节省很多的差旅经费,甚至资金结算也更加方便,这个项目,老板都说好,确实牛逼,解决了企业经营中的痛点,但是这个项目却推不下去,为什么?公司里用的人都反对,总是有各种各种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这款软件让很多员工失去了占公司便宜的机会,比如出差,去一家酒店,500的标准,但是入住酒店可能只要380,那剩下的额度怎么办?有的人就会说,那我就在酒店洗衣吧,或者吃饭吧,都挂房费上,有的(当年)还会和酒店商量,你给我开500的票,差价的税费我出,通过这样,还能套钱出来,比如买票,告诉老板,买不到经济舱了,只好买商务的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如果通过ERP,所有的费用和细节,员工都没办法控制了,所以他们都会反对。

后来这个项目很正常地倒了。

钉钉也一样,钉钉很多时候在设计的时候,确实也有一些为员工提供便利的功能,但更多的是钉钉想做一个帮助老板管理员工的软件,这样的想法,自然得不到员工的支持。你想钉钉里,有可能会设置一个你工作了一个小时,跳出一个小游戏给放松10分钟的功能吗?不可能,但微信却可以。

就像任何一个员工都不会喜欢摆在前台的那台打卡机一样,虽然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打卡机无罪,但你会喜欢吗?


财经无忌


前些年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阿里改变不了腾讯社交一家独大。当年的来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微信刚起来不久,现在的钉钉更不是一个赛道。

为什么说来往错过了时机?来往出来的时候,微信刚刚兴起,立足未稳,正是对垒的大好时机。2013年,来往和微信干了一仗。为什么没有干过?一方面,是两家公司的基因,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

但另一方面,来往选择错了方向,直接以社交硬拼微信,这是以已之短攻敌之长。一直认为,来往应该以电商为基础,切入社交。第一步,首先导入淘宝用户,让来往成为移动端的旺旺,这是阿里的基因、基础和用户的刚需。第二步,才是借鉴微信的用户模式,在有了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再发力交流通讯和内容。如果在2013年,来往以电商用户规模为基础,突袭社交,或许两家还有得一战。但来往抛弃基础,另立山头,即便有马爸爸豪言壮语,也终免不了一败。

再说钉钉。阿里吸取了教训,不就社交而做社交,而是选择了企业级移动办公。这和电商一样,是个立足点。所以钉钉通过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圈了过亿的用户。

路数是对的,但是钉钉和微信不是一个赛道。钉钉是办公,注定了无法做成私人社交软件。诸如打卡、会议、报销之类的应用只能是企业员工交流,无法用于私人。而且,受制于企业制度,容易引起员工反感。这种用户粘性是硬粘性,不是主动需求。

再说句题外话,如果阿里真想在社交上与腾讯扳回一局,真不如收购陌陌+探探,主打陌生人社交。以陌生人社交挑战腾讯的熟人社交。或许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记者论坛


悟空啊,为师的来啦!用了钉钉,你就逃不出单位的“如来掌心”了,因为周末也会提醒你打卡。钉钉会有机会吗,从目前的使用体验来看,离社交功能还差很远。

说到这里不免想说一个比较尴尬的故事。有一次参加蚂蚁金服组织的活动,正式会议开过之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全国各地来的陌生人不免要互相加一下好友,大家打开的都是微信,经过主办方的提醒之后,很多人才恍然明白这里是蚂蚁金服的主场,于是很多人开始打开支付宝,主办方为了活跃气氛,说要在支付宝群里发红包,这时候才有几个人说还没有安装支付宝,要求主办方等一下,原来刚才说的打开支付宝还有几位是敷衍的,场面何其尴尬,请各位看官脑补场景。

说到钉钉有没有机会,也有一个故事。同样是在上述场合,知道了钉钉这个产品,也部分知道了它的功能,不过后来并没有应用到工作中。

后来,人力资源部要求用钉钉进行考勤,才逐渐地用起来。但是很快大家都发现了钉钉的一个弱智功能,那就是它周末也会提醒打卡考勤,如果没有考勤还会在统计功能里计入旷工,这样变态的考勤是谁想出来的,富凯财经建议马云赶紧开掉他。仅仅从这一个体验来讲,真是非常糟糕,悟空的亲们,说说钉钉有没有机会呢?


富凯财经


有句话叫 老二和老大打架,结果老三被打伤了。

阿里重金补贴钉钉,未必会打伤微信,但却极有可能打伤qq,尤其是1990年前生的用户们。

众所周知,现在腾讯qq的使用群体更多是95后,以及部分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90前的人,因为微信还是相对比较私人的东西,大家习惯用qq来交流工作以及传输文件。

但自从阿里钉钉出来以后,qq在工作场景上的性能弊端就展露无疑了。qq只能做简单的工作交流,建群以及文件传输,并不能满足工作场景下更深层次的需求。


所以钉钉替代的是 腾讯社交能力里的 工作能力,而并不是生活沟通能力


谌基平


我觉得会形成钉钉和微信长期共存的局面。

我在一家小的民营企业工作,现在工作都转到钉钉了。公司里面将工作群都移到了钉钉。

我觉得是好事。如果是微信工作群,晚上回家总是被工作骚扰。现在用钉钉群,回家可以不看。有急事就打电话。

如果钉钉进一步扩大,等未来再遇到陌生的客户,就可以只加钉钉而不是微信了。


计划驱动的供应链改善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TMT频道记者宗旭认为:

首先得了解这两个产品的是什么,是不是同一类产品,只有同一类产品,才能拿来作比较。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钉钉却算不上是社交软件。

钉钉起初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特色就是“DING钉一下”的功能。后来钉钉的功能不断拓展,包括签到、钉盘、钉邮、考勤、审批等。再后来,钉钉推出了ISV应用平台,除了第三方应用可以接入,企业自己也可以直接将原先的办公应用通过Api接口接入。所以,现在钉钉在官网上称自己是工作商务沟通协同平台。

而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之所以也给人一种属于工作沟通软件的感觉是因为大家习惯使然,就像大家同样利用社交软件QQ在工作中沟通一样。但是,钉钉是提供给企业使用的产品,而微信是提供给个人使用的产品,它们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压根不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可比性。

真正应该拿来和微信对比的应该是阿里推出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点点虫”,也就是原来的“来往”。当初阿里为了推“来往”和微信一较高下,动用了不少资源,外部拉明星、内部要求所有员工使用,可惜并没有什么用,现在依旧不认为“点点虫”有抗衡微信的资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钉钉正是由原来的“来往”团队开发的。

而和钉钉对标的应该是腾讯推出的企业级应用产品企业微信,不过企业微信在推出之后也动静不大。2017年腾讯又推出了移动办公版QQ“TIM”,希望借助 QQ 在社交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在企业级服务市场有所作为,这个还有待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联合办公正在改变都市白领们的传统办公方式,便捷、灵活的办公模式更受推崇。8月21日,氪空间宣布推出时租类办公产品“自由座”,用户无需签订合同、无需支付押金,就可以像买电影票一样预订、使用氪空间分布在全国的会议室、移动工位以及社区的所有共享区域,wifi、咖啡茶饮、打印复印、投影仪视频会议系统全部免费。

  当日,氪空间上海的世纪大道旗舰社区也正式面世。氪空间总裁钟澍表示,通过氪空间这两款新产品,用户可以感受到未来中国联合办公行业的变化。“这种变化跟国外不同,在中国的联合办公行业,如果要获得成功,必须要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造。”他强调。

  C端市场大有可为,用户可线上预约办公室

  何为联合办公?简单来说,联合办公就是来自不同公司的个人,在特别设计与安排的联合办公空间里,彼此独立完成各自项目,也就是一种空间的共享。和传统办公环境相比,联合办公既能大大降低办公室的租赁成本,同时又能提供额外的个性化和社交化服务。

  在联合办公诞生地美国,由于存在大量自由职业者,联合办公是同时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办公解决方案。联合办公2014年进入国内以来,主要面向企业服务市场,使用联合办公的个人用户还相对不多。

  不过,随着千禧一代(1982年-2000年出生人群)逐渐成为职场最主要人群,他们对于自由职业有更高的接受度,尤其是90后、00后,更愿意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及更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与地点;而企业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网络化、虚拟化都意味着未来的企业组织会越来越轻,在公司白领阶层中,也有相当数量的群体需要长期在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不同区域进行工作。

  钟澍认为,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都对灵活办公存在着需求。为了满足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氪空间面向C端推出了这款“自由座”新产品。

  在自由座小程序的页面可发现,目前氪空间已有12个社区提供自由座服务,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商圈的社区,移动工位的价格从50元-160元/天不等,会议室从3人间到35人间各种规格的都有,价格从35元/半小时到340元/半小时不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和市场其他类似产品不同,自由座必须提前线上预约,并不支持直接到现场等位。

  与氪空间月租的客户相比,自由座无需签订合同,无需支付押金,通过技术手段帮用户定位其附近的会议室和空闲的移动工位,预定成功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入场时向社区工作人员出示二维码即可。使用自由座产品的用户亦将自动成为氪空间的会员,享受正常氪空间会员的服务,如参与氪空间的线上线下社区的交流与活动,以及享受各种优惠和增值服务。

  “不少人会选择在星巴克等咖啡馆工作,但体验很糟糕:环境嘈杂、私密性差,而且没有打印机、投影仪、智能屏幕等办公设施,”氪空间技术副总裁刘磊表示,很多来氪空间参观的人都会询问,社区的工位、会议室能不能按天租甚至按小时租,这说明联合办公的C端市场大有可为。

  联合办公行业整合加速,氪空间:2020年底超过WeWork

  随着行业整合,国内共享办公空间的竞争升温,企业服务正处于不断升级改造之中。据了解氪空间2014年成立以来,社区从最早的1.0版本历经了七次重要迭代,目前已经发展到4.0+版本,本次推出的旗舰社区是在目前4.0+版本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办公设施全面提升,拥有更多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包括母婴室、健身房、KTV室等等。 

据悉,氪空间世纪大道社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共有776个工位,独立办公室全部配置HermanMiller办公椅,水吧台配置的是瑞士品牌EVERSYS全自动咖啡机、Talos 啤酒机和本土精酿啤酒品牌京A的工人淡色啤酒、比尔森啤酒,这些都是旗舰店特有的设施。

  上海滩正成为联合空间企业抢占的一块宝地。今年4月,WeWork位于威海路的中国旗舰店已正式开业。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资金和企业争相进入,联合办公行业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行业并购陆续发生,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正加速全国扩张步伐,行业面临整合与洗牌。

  根据北京咨询机构iResearch指出,中国联合办公市场去年的规模达到55亿元(约合8.11亿美元)。到2019年,估计该市场的规模将翻倍,达到94亿元(约合14亿美元)。面对这样一个“大蛋糕”,各家联合办公企业的“混战”势必将会日渐激烈。

  氪空间表示,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达到WeWork总办公面积的25%,到明年年底将达到一半,并在2020年底之前超过WeWork。“我们的目标是要再规模和会员数超过它。”刘磊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有市场人士猜测各家巨头加速布局是否会引发行业也掀起所谓“补贴大战”,对此,刘磊认为,联合办公行业很难通过补贴方式打起价格战。“每家联合办公的工位是有限的,如果一家企业压低价格,工位出租完了,用户还是会选择其他联合办公的工位。”

  事实上,不能盈利一直是联合办公的一个瓶颈,各家联合办公头部品牌都在努力摆脱盈利困境。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联合办公未来盈利重点在于增值服务,其对联合办公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联合办公空间需要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上下游产业的打通,做好客户所需的产业对接,从而构建企业服务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