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这关时到底有没有动情?

Fuzhou大大悦


唐僧经过女儿国,当然动情了。我们知道唐僧西天取经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修成正果,普渡世人。但是在取经完成以前,他还只是一个凡人。只要是凡人,就有七情六欲。而且作为一个长得很高,面容俊俏的男子,他自然是众多女子心中的匹配对象。从这一点来说,就算是唐僧自己不不想动情。那么也是很难的。

我们从西游记的原著中描写可以发现。唐僧对于女儿国国王确实动情了。他不但动情了。他还欺骗了女儿国国王。当他采用孙悟空的办法骗取通关度牒。离开女儿国之前,他对女儿国国王说,如有来世怎么怎么样。那证明他的潜台词就是,今生我虽想和你在一起,但已经是不可能了。这一句就暴露了唐僧的心理。

而且当她像女儿国国王告别时,他没有用出家人的合手阿弥陀佛里。而是抱拳相别。抱拳向来就是俗家人常用的礼节。而作为出家人的唐僧,竟然用抱拳礼。说明他打心底里承认,他和女儿国国王的婚姻是有效的。


旧事旧人历史说


唐僧是人,不是佛。他要取真经,要成佛,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需要舍弃人的一切情感,包括爱情。



唐僧见到美丽窈窕又情深意切的女儿国国王时动情了。他不像猪八戒那样,掬着嘴,饧眼观看那女王,却也是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我们看看女王的容貌: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唐僧心乱如麻,以四大皆空来稳定自己的狂躁的内心;以念阿弥陀佛,来坚定自己取经的信念。温柔乡是最容易动摇一个人的信念的。

小说与电视剧不一样,电视剧里的唐僧动情了。



女儿国国王看穿了唐僧,她说唐僧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若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呢?

唐僧软弱地许诺:来世若有缘分……女儿国国王打断了唐僧,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

除了今生真的没有来世!来世唐僧已成佛,眼里只有芸芸众生,她女儿国国王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之间不会有瓜葛。

唐僧也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佛教清规戒律告诉他,必须洁身自律。这一次唐僧把持住了心猿意马的自己,他衣不解带,身未沾床。

小说里唐僧表面没有动情,只是意乱情迷了。女王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唐僧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书里写唐僧应付女王是悟空的计策,为了得到通关文牒。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 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上文写唐僧没动情。不过润杨倒觉得,唐僧动摇后,又坚定了取经的信念才更能感染人。



唐僧碰到的灾难都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都是用来测试唐僧取经的心是否真诚,是否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过女儿国,度情劫,就是观音菩萨的一个测试,还好,唐僧通过了考试。

情劫很多人难以通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没有度过情劫,他后来被康熙皇帝废掉。

唐僧顺利度过情劫,后来取得真经。成为“旃檀功德佛”。


润杨阆苑


原著《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是在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这部小说的叙述里,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的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凡间。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师。

纵观整部《西游记》,以及第五十四回过女儿国的详细文字叙写,我认为唐僧没有动过儿女私情。下面,详细说一下唐僧没有动过儿女私情的理由。

一、唐僧一进入女儿国,就已先对三个徒弟谆谆教导。

话说三藏师徒别了村舍人家,依路西进,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国界。唐僧在马上指道:“悟空,前面城池相近,市井上人语喧哗,想是西梁女国。汝等须要仔细,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三人闻言,谨遵严命。

唐僧虽然没有降妖伏魔的神通,但有着求得真经普度众生的大爱,一心秉持佛门戒律,所以一进女儿国就教导三个徒弟“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实际上,唐僧作为典型的佛门中人,是不可能破戒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不是世俗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的文化基础与背景是正统的佛与道。

小说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对佛学或道学中的劫数的诠释,这种劫数的学说,是一种“业力”的具体。唐僧的女儿国劫数,多数人认为是淫欲戒律的挣扎与考验,但是于唐僧所具有的修行中,他早已过了这种考验。一如在第五十五四中,猪八戒曾说过的一段话:

八戒在旁掬着碓挺嘴叫道:“太师,你去上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快些儿倒换关文,打发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赘,如何?”

这段话,倒是猪八戒色心不泯想在女儿国招赘下来,但猪八戒也说了“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所谓久修得道的罗汉,这罗汉在佛教中,是一种修行果位的称呼,达到罗汉的果位,就意味着摆脱了六道轮回束缚,就已了脱了生死。要达到罗汉这种果位,断绝淫欲是必需条件之一。罗汉境界就是自度,若再能自度而度他,就是菩萨境界了。

因此,从猪八戒口中可以得知,唐僧早已到达了罗汉境界,是不可能再有儿女私情或者淫欲的。唐僧之所以下凡间,在上面已叙述过,他前世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打下凡间历劫。再者,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西行取经,其实是为求大乘佛法。实际上,他对小乘佛法已经炉火纯青修到了罗汉境界。这点上,作者吴承恩肯定是了解的。

二、原著中,唐僧假装与女王成亲过程的文字叙述,看不出唐僧有半点动过情。

很多人认为唐僧动过情,是受电视剧的影响,电视剧中的各种表演镜头,让人存在着这种误会,实际原著中,并非如此,文字与电视剧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我们且看原著中是如何来描述当时的情景。

先是孙悟空献计说,先假装答应成亲骗得通关文牒,唐僧也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但那情景是怎么样的呢?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接着唐僧是“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孙悟空一番劝说之后,唐僧更是“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可见唐僧为弄到通关文牒,听从孙悟空的假装成亲,是多么的无奈与委屈。

接着是假装成亲的情景描述了,这是原著与电视剧差别最大的地方,也是让观众误会最大的地方,我们且再继续去看看。

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这种文字的叙写,其实也是文学表达手法,将儿女私情与佛门的剧烈矛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矛盾越激烈,文字的可读性就越强,越吸引人,同时也通过这种矛盾衬托唐僧的坚定之心。这种文字表达手法,无论是出于文学角度,还是出于小说主题的衬托,可以说,都是非常的高明与精彩。

在原著第五十四回的最后,并没有如电视剧中所谓唐僧与女王“依依不舍”“脉脉含情”之类的叙写,这也是让只看电视剧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存在着误会的地方。

唐僧最后骗得通关文牒,去到城门送别三个徒弟时,猪八戒唬了女王“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然后吓得“那女王见他那等撒泼弄丑,唬得魂飞魄散,跌入辇驾之中。”

接着唐僧被路边的一妖怪变成的妇女给劫走了。然后小说就进入了第五十五回。在这回的章节中,是这样来描绘女王的:

慌得那西梁国君臣女辈,跪在尘埃,都道:“是白日飞升的罗汉,我主不必惊疑。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禅僧,我们都有眼无珠,错认了中华男子,枉费了这场神思。请主公上辇回朝也。”女王自觉惭愧,多官都一齐回国不题。

一句“女王自觉惭愧”就已点明了,女王的痴情是悔醒的,是尊重“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高僧”,她不会存在什么长长久久的所谓痴情,这样写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


三、我们要明白原著的意旨,不加以无聊的臆测。

《西游记》作为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它的立意是幽默的,正面的,浪漫的。有人说它是佛与道之争,因为之前有部《封神榜》,被认为是针对佛教,所以就出现了《西游记》针对道教。这些都是大众的臆测。

其实,我们撷取的是它的文学价值,这部小说的文字是极其幽默又浪漫的,而且文学手法也非常高明。再者,我们学习的也应是孙悟空的果敢,猪八戒的幽默,沙和尚的敬业,还有唐僧的不折不挠及大慈大悲的精神。

关于唐僧与女王的风月猜测,可做为饭后茶余的侃聊即可,但作者吴承恩是不可能有这种立意的,不管是出于小说的文学价值还是对佛教、道教的尊重,都不会有这种“唐僧对女王动情”的可能性。


我就是竹韵


怎么可能不动情呢?唐僧也不过是一介凡人,面对那么娇艳美丽,明媚热情的女儿国国王,怎么可能不动情??

只能说唐僧是个极度理智的人,是个有着非常人所能及的坚强毅力的人。在他心里,虽然对女儿国国王有所动情,也可能有那么一瞬间想留在女王身边,与她花前月下,相爱相守。但是跟他心中的梦想一比,他的理智让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梦想。



不管前途有多少惊险多少苦难,他都毫无畏惧,始终带着自己的初心,勇敢前行。只为了那伟大的梦想能够实现,能够取到佛经,普渡众生。


爱笑的小丫头2009


自是动了真情

西游,九九八十一难,这一难最是难熬;

须知,妖魔挡路,有悟空,可这一情字,可得“悟空”?

他是金蝉转世,佛门高僧,这一刻却也不过肉体凡胎

你看他见国王,远不像其他女子、女妖般淡然,面红耳赤,不敢搭话,甚至 闭上双眼,默念心经,其实心中已如乱麻

“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着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说什么四大皆空”



玄奘诺诺无法应回.....

玄奘最终还是走了,灵山之上多了一尊佛,却在女王心头留下一位御帝哥哥。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南山玄墨


谁怪高僧动凡心,谁能无情拒痴情

对于唐僧来说,后有唐皇的重托,前有如来的召唤,心有苍生的寄托。即使这样,仍然无法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痴情。

仓央嘉措曾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唐僧也曾不舍道:来世有缘,必然相见。

局外人的透悟,局中人的挣扎,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谁怪高僧动凡心,谁能无情拒痴情。

尤其是最后勒马回眸,全是不甘、不舍、不能。

在我理解,那就是:深情藏眼中,恐扰心中佛,长待怕迷离,佛变女娇娃。

多待一秒,也许就会改变主意;多待一秒,心中的佛就会变成娇娃!!!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唐僧师徒刚过子母河,又逢女儿国国王招亲。两个人一个是风流倜傥,貌似潘安之姿,同时唐僧又是一个才高八斗,权重天下的大唐之御弟,而女儿国国王又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两者相遇,恰恰是一个男才,一个女貌,仿佛那天作之合 。

在唐僧同意假结亲来换取通关文碟的时候,他的凡心早已泛起情爱的涟漪,否则以孙悟空的能耐,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离开。在和女王夜游皇宫的时候,脸上热汗不断的流了下来,连看就不敢看倘若真的没有情丝,为何做不到心如止水,天塌不惊。倘若真的无一丝喜欢,难到不是眼前美女皆为红粉骷髅,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而已。



或许此刻不是由美丽动人的女妖怪生成的一次危险未知的劫数,而是由本心生出的一丝情痕。当离开女儿国时才有了来生再聚的愁丝。或许因女儿国的国王是一个人类,或许国王愿意将王位让与唐僧,或许国王过于美丽,或许唐僧仍是肉体凡胎,才使的唐僧生出了情爱。以至在坚持信仰,离开女儿国时扔在频频东望,不得不快马西行。


qzuser


86版电视剧《西游记》堪称经典,影响深远,三十多年来一直被重复播放,然而电视剧的部分情节与原著却有所出入,比如第十六集《取经女儿国》就对原著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略作改动,让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碰出了感情火花。

原著中唐僧面对女色诱惑,从头到尾不曾迷失,虽听从孙悟空之劝将计就计,假意允亲以倒换关文,但言语行为却看不出有丝毫动情思欲,也没有描写内心挣扎,唯有“忧惶惶只思拜佛”。

书中女儿国国王初见聪俊风流的唐朝御弟,就心欢意美,“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但却没有提及唐僧此时的内心和行为,反而借猪八戒之眼刻画了女王的袅娜艳丽赛过貂蝉西施,而后猪呆子“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但唐僧在女王主动近前拉扯耳语时,却唯有恐惧“战兢兢立站不住”,随女王走时“止不住落下泪来”,让读者看到一副被强迫的模样。

相比原著的中规中矩,电视剧的情节或许更迎合观众的内心想法,剧中唐僧明显动了情,他惊艳于女王的绝世容颜,唯恐自己把持不住,于是紧闭双眼自欺欺人,但内心却如同吹皱了一池春水,怎么都止不住,是以才会大汗淋漓,最后与女王告别时,唐僧居然还说了四个字“若有来生”,可见情思一直藕断丝连。

应该说,电视剧的处理也是可以接受的,唐僧取经时只是凡人身份,也有七情六欲,到女儿国时还是气血旺盛的青年,经历“情劫”而动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成“佛”须觉行圆满,然不入其中终不知真味,即便是释迦牟尼也尚且经历娶亲生子,唐僧动情又有何不可?

其实,世人都会遭遇“情劫”,一念折磨,一念无我,唐僧最后能做到斩情再无牵挂,如换成您,是否也可以?欢迎大家展开讨论。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希望这个答案不会被骂,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动了情的。

当女儿国的国王把自己当做“国宝”,让唐僧看的时候。

唐僧根本就不敢直视,他只是低着头,念着“阿弥陀佛”,称自己“四大皆空”。

可是女王一句话就戳穿了唐僧的心思:你若真的四大皆空,为何不看着我。你若真的看着我,我就不信你真的会两眼空空。

女王的这个激将法果然见效,当唐僧睁开眼看到女王的时候,他确实心动了。

唐僧虽然动了情,但却不能为情所困,留在女儿国。

唐僧《西游记》中,在取经的途中,此时他并不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而是一个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求取真经的高僧。

他一生坎坷却心怀慈悲。他就连强盗,妖怪都显露出了同情,所以他对女王是不可能没有情的。但是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没有办法答应女王留在这里。

所以他只能说:我今生已许身佛门,来世若有缘份……

我相信此时唐僧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动了情的。

唐僧希望来生能与女王,再续今生缘。

那是因为在《西游记》中,他并不是一个真正“四大皆空”的佛,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僧。

他动了心,也不是因为他看上了女王的权利,地位和金银财富,锦衣玉食之类的身外物。

他动了心,是因为他确实是喜欢女王这个人本身。

但是他又能抵抗住这些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这也说明了唐僧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并且有信仰的,不畏艰险的,称职的取经人。

看来,观音菩萨确实没有选错取经人。


早晨从下午开始


《西游记》播了三十几年,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之间隐隐约约的情感线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其中,唐僧不时羞涩地望向女儿国国王;唐僧驾马离去前的再回首,那深情一望;唐御弟回眸远望,对女儿国国王道一声“请回吧!”,也被观众解读为是古时妇人送别丈夫上朝时的离别之礼……让大家更加坚信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动了凡心的,毕竟体贴貌美的妻子、享不尽的富贵、唾手可得的王权谁又能拒绝?在大家看来唐僧的离去,有几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奈。



去年的贺岁档《女儿国》是女儿国国王(赵丽颖饰演)和唐僧(冯绍峰饰演)的定情之作,观众们也因此更加坚信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了真心。

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童话终究是童话,君不见《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的原作是多么暗黑和丑陋。

女儿国是什么国

《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出现,满足了大多数世间男子的淫思,自然而然地相信这女儿国里的女儿应是个个貌美如花、声似黄莺,娇俏含羞如二八芳华的处子。

女儿国是唐僧师徒西去之路上必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之一,可见这女儿国的凶险,这女儿国的女儿又怎会是声甜语糯的解语花?怕不是吃人不吐渣的粉骷髅!



唐僧师徒四人误饮了子母河的水,动了胎气,腹痛难忍,到了村舍的一位婆婆家,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老婆子笑道:“爷爷呀,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八戒哼哼的道:“不得囫囵,是怎么的?”婆婆道:“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你过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看见了吗?那婆婆说:“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休了……”

婆婆的意思是若不是我娘儿几个上了年纪了,不然少不了你们苦头吃的。要是放到其他人家,就要与你交合,假若不肯,就害你性命,更要将你们身上肉做成香囊。

拿男人尸身做香袋儿,想象得到的重口味。

女儿国子民如何看待唐僧师徒

在唐僧师徒四人治好腹痛、散尽胎气之后,走进女儿国,原著中描述:

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人。正在两街上做买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01.

女儿国里的子民都是妇人;

02.

女儿国国土上,鲜少有男子踏上;

03.

女儿国的子民看到师徒四人,一众鼓掌,整容欢笑:“人种来了,人种来了!”从这句可知,在女儿国子民的眼中,男子充其量不过是生育的机器。

看到这里,我不明白了。

子母河里的河水可以使女儿国的子民怀孕,绵延子嗣,为什么女儿国的子民见到男子是这般欢呼雀跃???

女儿国国王真温柔端庄?

87版《西游记》中,饰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在荧屏上表现得温柔似水、善解人意,但是实际上,原著中的女儿国国王可是举止言谈皆有些放浪形骸。



在见唐僧第一面时,原著是这么写的:

女王不觉淫情汲汲,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女儿国国王第一次见到御弟哥哥,她连寒暄几句都没有,而是直奔主题,第一句是“占凤乘鸾”,第二句是“匹配夫妇”。虽然当时的唐朝也是很开放的,但是女儿国国王这般赤果果的白日宣淫无异于欲求不满的妖妇。

唐僧在后续的描写中,用到的词语也是“战战兢兢”“强整欢容”,更别提什么爱慕之情倾慕之意了。

唐僧师徒怎么看待女儿国

唐僧

女王派使者向唐僧师徒说媒时,孙悟空调笑师傅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不如留在女儿国,让他三人西去取经好了。

难道唐长老真没有一丝丝的心动?您别说,还真没有。面对徒弟的调笑,唐三藏的第一反应是:

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唐三藏非但不觉得孙悟空的玩笑很好笑,反而觉得是在“弄杀我也!”,后续的“我就死也不敢如此!”说明在唐僧看来,女儿国是个比地狱还可怕的地方。

八戒

那么好色成性的八戒总该欢喜留下来吧?但是很出奇的是八戒不仅发了疯似的闯到殿前嚷嚷,还骂女王是“粉骷髅!”:

八戒发起个风来,把嘴乱扭,耳朵乱摇,闯至驾前嚷道:“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

菩萨的敲打



在这里结合一下前情,解释一下原本好色的猪八戒为什么那么反常:

小说的第二十三回,在流沙河,唐僧师徒路过小富之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寡妇和三个漂亮女儿,这富足之家更有良田千顷、牛羊无数。

寡妇有招婿的意思,邀请师徒四人共享荣华。唐僧、孙悟空、沙僧拒绝得很坚决,唯有八戒动了凡心,还跟姑娘们玩起“抓新娘”的游戏。结果是猪八戒在树上被吊了一夜,唐僧师徒这才知道这寡妇和女儿四人是菩萨们变来考验他们的。

菩萨们临走前还在墙上留下一句话:“从此静心需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意思是师徒四人西行路上若再生色心,则路途会越来越艰难。

结合女儿国剽悍凶狠的民风,再加上之前菩萨们的敲打,唐僧当下想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能否逃出生天。谁知道这次的美艳佳人是不是又是菩萨们变的?唐僧他又怎敢对女儿国国王暗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