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企业购进入库,月末购进发票未到,该批货物销售如何账务处理?

荣萍7


这个问答是关于存货暂估入库的概念。企业月末购进货物,在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下就发生了销售。这样的情况,需要先做暂估入库处理。这样的购销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一、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

月末暂估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分析:

1、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会计处理方法没有涉及增值税,也就是说账簿信息和申报信息保持一致;

2、暂估入库的金额怎么确定:日常工作中,购销业务通常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的价款(不含税价款+增值税),特别是物权已发生实质转移的,其价款和增值税通常已经确定,且后续的变化会非常小!暂估入库的金额为货物的不含税价款!

3、暂估入库的主要目的:真实的反应存货的数量金额;发生销售时,能够根据存货成本确定销售价格,保证企业的正常利润;结转成本时,即使发票依然未到,整个供应链的数据是连续且最大限度接近真实情况!

二、购进货物当月的月末发生销售的账务处理

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收到发票的账务处理

只补计差异的部分:

1、暂估入库小于发票金额的部分:

借:库存商品(差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XX

同时把暂估入库的应付账款转到供应商名下: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贷:应付账款—XX

2、暂估入库大于发票金额的部分:

1、暂估入库小于发票金额的部分:

借:库存商品(差额)红字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XX

同时把暂估入库的应付账款转到供应商名下: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贷:应付账款—XX

3、没有差异的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XX

同时把暂估入库的应付账款转到供应商名下: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贷:应付账款—XX


顺通财税段贤明


月末货到票未到的,你可以根据合同价款,先预估入账,然后下月票到后,再原路冲回,做正确的分录。

1、货到票未到时

借:原材料 合同价

贷:应付账款--预估入账 合同价

2、次月票到后

借:原材料 合同价红字

贷:应付账款----预估入账 合同价红字

借:原材料 发票不含税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某客户

该条分录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购买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需要将进项税单独做账,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原材料的成本是价税合计。

3、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领用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欢迎关注我,专注解答职场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予诺的清欢


企业釆购货物用于销售,常常遇到货到单未到,票到货未到的情形。

而对于购销企业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对于货到单未到,会计上通常收货按暂估记账。即借记原材料(或库存商品),贷记应付账款最好借记一笔待抵扣进项税金。

但是由于国家金税系统的严密比对逻辑,针对商贸购销企业尤其严格,如果购销企业已将商品销售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引起进项比对不符,引起税务稽查预警。

但企业总归要销售货物,那么应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尽量想办法让客户开具发票,如果月底货到票未到,对方可能没有按规定时间开票,税务会找他。

其次,如果自已当月底就销售了该批货物,并且已收了款发了货,那么该开票就应该开票,该申报交纳增值税就申报缴纳,待收到专票再予抵扣,会计上将待抵扣进项税金转入进项税金进行会计税务上抵扣,如果收到普票,将待抵扣税金红冲掉,不申报抵扣就行了。

但取得发票时间不要太拖,否则比对认为有虚开嫌疑,那就烦了。





水木阳歌


先暂估入账,下月冲回!


会计天天学


暂估入账,到票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