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喜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

阿荣的文化世界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是新桂系的领导者之一,与李宗仁合称为李白。他的军事才干向来为部分人所称道,当年的龙潭一战,白崇禧打出了北伐军的血性,并几乎全歼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为此当时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谭延闿亲自写了“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性命”这样一副充满着盛赞的对联送给了白崇禧。



当然这里面未免也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自此开始白崇禧的军事才能逐渐被世人认可,甚至连我党的某个高级将领都评价白崇禧是国民党军队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国民党立下汗马功劳的白崇禧,晚年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凄凉。自白崇禧到了台湾后,其兵权就被蒋介石给夺了过去,然后就只能在所谓的“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担任个副主任委员的虚职。



甚至到了1952年蒋介石连虚职都不给他,直接让他回家养老了。而后就这样过了14年,白崇禧就“死因不明”的死在了自己的卧室中,官方给出的死因是“死于心脏病”,但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

当然说实在的白崇禧的晚景凄凉只是对于他之前手握大权而言。到了台湾白崇禧只是失去了手中的权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上却过得还算富贵,毕竟作为掌权数十年的新桂系首领,白崇禧再怎样钱肯定是不缺的。



而这点从白崇禧到了台湾之后,他的妻子马佩璋时不时都能去香港疯狂的购物,动不动就能拿着数万的港元去香港旅行、购物和治病就可以看出。毕竟在当时对于中国来说数万港元可是一笔巨款了,而就算这样当时的马佩璋还说出“老光(白崇禧)真小气”的话,可想而知在平时白家的生活也算富贵了。



所以晚年的白崇禧只是在政治前途上有些凄惨,而并非是生活上的凄惨。那么为何白崇禧一到台湾就在政治前途上落魄成之后的那副模样呢?其实这一切都是蒋介石“造就”的,而且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白崇禧与蒋介石自北伐战争开始就早有间隙,1927年宁汉分裂的时候,白崇禧就与李宗仁、汪精卫等人联合迫使蒋介石下野。可以说就因为这件事,多年后的蒋介石始终都耿耿于怀,并多次说出“中心藏之,何曾忘怀”这样的话。



而到了1929年蒋桂战争的时候,因蒋介石意图乘机收编桂系的军队,白崇禧就有与李宗仁、冯玉祥等人就欲意图以武力迫使蒋介石再次下台。1931年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弹劾蒋介石的时候,白崇禧等人又落井下石踢了蒋介石一脚最终蒋介石只得下野。1948年淮海战役的时候,当蒋介石的嫡系损失殆尽,蒋介石要求白崇禧出兵增援,但白却始终“按兵不动”,最终导致蒋介石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可以说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蒋介石因为白崇禧等人的关系数次被迫狼狈的下野,甚至在解决战争的时候,白崇禧又数次“按兵不动”从而导致蒋介石的嫡系损失惨重。你说就是这样的恩怨,白崇禧到了台湾后,蒋介石能让他好过吗?说实在白崇禧没被蒋介石枪毙就算很好了,至于政治前途白崇禧根本就不用想了。



当然实际上在当时跟随着蒋介石去台湾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很少有向陈城那样被再次重用的,多数的将领到了台湾后基本上就只能担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这样的虚衔,如蒋鼎文、阎锡山、顾祝同、刘峙等人。总之就是没有一个原本的高级将领到了台湾后能够再次去军队担任主官的。



实际上这就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吧,毕竟台湾就那么大,军队也就那么点,蒋介石无论如何都只会让自己最信任的人去掌控的。再加上当时因为我党的关系,台湾随时都会不保,这个时候蒋介石更不会让这些人去担任这些要职。所以说当年的白崇禧从去台湾之后,他的政治前途就已经宣告终结。而且事实上当时的白崇禧自己都知道会如此,但是正如他儿子在采访中所说“他想给历史一个交代,也想为自己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澳古说历史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原工作单位的一个同事,年长我十来岁,年年不是劳模就是先进工作者,以单位为家,手脚闲不住,然而退休后不过几年,身体棒棒的他百病缠身,继之奔赴黄泉。

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个例,让人难以信服,那么,有些官员在台上时风声水起,下野后萎靡不振,时日不多便一命呜呼,这样的情况应是屡见不鲜!

回到正题。人累,分身累和心累,心累谁能见?有谁晓?心累有时远胜于身累,相信众人有诸多的感受,那么,相应地,人之凄惨呢,本人以为也分物资凄惨和精神凄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通过努力尚且改变,而一个身怀抱负的人落得个苟且偷生实属生不如死,所以,从精神层面讲,说白崇禧在台湾过得凄惨毫不为过!


荒生侃道


白崇禧晚年在台湾确实不算很好,无职无权不说,自己家对门就是保密处设的点,家里被特工彻底搜查过,他老婆离台一趟在机场还要享受搜身待遇,最后更是死在了女护士的肚皮上,死的有些不明不白。对于风光一世的白崇禧来说,确实有点凄凉。

有些人对白崇禧去台湾不解,李宗仁、黄绍竑都劝他不要去台湾,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跟蒋走,这么做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在抗战期间蒋介石还是对白崇禧委以重任,使得白崇禧觉得自己在蒋介石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北伐之前,白崇禧不过是桂系的第三号人物,然而蒋介石却任命他为代参谋总长,在职务上仅次于总司令蒋介石和参谋总长李济深。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再次任命白崇禧为参谋总长,虽然这不过是为了拉拢桂系的需要,但是还是让白崇禧的颇为自得,也一定程度上让他对蒋介石有了幻想。

二、李白的关系随着两人地位的上升,已经有了隔阂。当初李白黄三人一起在广西打天下的时候可谓关系密切,大有同生共死之意。但是所谓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随着地位的上升,李宗仁和白崇禧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被身边亲信所包围,关系不如当初一起打天下那么亲密。而且两个人对各自的前途都有自己的规划,彼此之间意见分歧日大,所以他不听李宗仁他们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

三、白崇禧恃才傲物,轻视蒋介石的部下,认为自己去台湾大有可为。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虽然从他的经历看这个称呼有些过誉,不过他自己还是很自得的。在白崇禧眼里,国军里其他人都远不如自己,到了台湾蒋介石肯定也需要重用自己。

所以在蒋介石派人一再劝说,加上各种条件诱惑下,白崇禧最终选择去了台湾。不过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仅仅是用白崇禧的牌子笼络下桂系残余,来和李宗仁的第三党对抗。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会真的给白崇禧实权,反而要严格监控起来。

所以才有了52年特工突袭白公馆,将白崇禧的家翻了个底朝天,连地板都撬起来查看,白崇禧去找蒋经国抗议,却被轻描淡写的打发回去。保密处更是对着他家大门设了个办事处,现场监视,因此白崇禧在台湾的生活过的也是谨小慎微。后来白崇禧出行时路上桥梁出事故,白崇禧被副官所救才幸免于难,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蒋介石搞的暗杀,白崇禧也是深居简出,显然也是怕再出事。

白崇禧最后和护士张小姐热恋,李宗仁回大陆一年后,白崇禧全身赤裸死在床上,而张小姐不知所踪,有些人说他死于马上风,有些人则说是因为此时白崇禧失去利用价值,蒋介石派人下药,真正死因最后也未揭秘。不管怎么说,相比当年,白崇禧的晚年可以说是不如意的。


不沉的经远


1966年12月1日,73岁的白崇禧在台北去世。死时全身发绿,口吐白沫,床单上有被撕破的痕迹。经法医鉴定,白崇禧死于冠状动脉梗塞。

第二天,台湾《中央日报》发表通讯,向全台湾民众告知了白崇禧的死讯,以及死亡原因。但此篇通讯,却引发了民众对白崇禧死因的质疑,各种猜测扑面而来。

有人甚至提出,白崇禧是被蒋中正授意毒杀的。

(白崇禧旧照)

那么,白崇禧真实的死因,究竟是怎样的呢?

1893年,白崇禧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回族家庭。23岁时,白崇禧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白崇禧从一个小连长起步,通过和李宗仁合作,打败了盘踞广西的旧桂系军阀,成为了新桂系核心成员,和同学兼老乡的李宗仁合称“李白”。

两人惺惺相惜,合作无间。李宗仁以勇猛著称,而白崇禧则以善谋闻名,被人冠以“小诸葛”的称号。

1926年,白崇禧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在北伐战争中击败孙传芳所部,立下大功。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大败。蒋中正把“李白”二人定为“叛将”,白崇禧和李宗仁被迫出逃越南。几个月后,白崇禧潜回广西,召集旧部,继续与蒋中正对峙。

1930年,“中原大战” 爆发,桂系再一次败在蒋中正的手上,“李白”二人不得不退回广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才再度和蒋中正合作,共同擎起抗日大旗。在台儿庄战役中,两人率领桂系军队,会同国民党其他部队血战日军,重创日军的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抗战胜利后,白崇禧被蒋中正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长。淮海战役之前,白崇禧被免去了国防部长一职,改任“剿总司令”。在淮海战役打响后,白崇禧为保存实力,不听蒋中正调遣,拒绝出兵救援。造成蒋中正的嫡系部队在此役中,几乎被我军全歼。

(李宗仁旧照)

白崇禧和李宗仁曾三次逼迫蒋中正“下野”。

第一次发生在1927年,蒋中正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汪兆铭分庭抗礼。蒋中正希望得到桂系的支持,不想“李白”两人却借此逼宫,主张他“下野”。蒋中正在无奈之下,只好发表声明,通电“下野”。

第二次发生在中原大战后,蒋中正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招致一片反对。李宗仁和白崇禧再次联合孙科等人,要求蒋中正“下野”。蒋中正第二次被迫“下野”。

第三次发生在1948年,国军败局已定,白崇禧连发“亥敬”“亥全”两电,要求蒋中正停战议和,通电“下野”。蒋中正不得不第三次“下野”。其后,李宗仁任代理“总统”。

1949年12月,白崇禧的数十万大军被我军击溃,白崇禧登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李宗仁则以就医为名,飞往美国。

去台湾后,白崇禧将要面对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

1952年10月,蒋中正委任白崇禧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和回教协会理事长等闲职,彻底地把他踢出了国民党核心权力部门。同时,保密局在白崇禧的住所对面,设立了秘密监视站,监视白崇禧的一举一动。而他在保密局的监视名单里,则被叫做“老妹子”。

从此,无论白崇禧是出门打猎访友,还是旅行开会,抑或逛街吃饭,他的身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保密局的人。

有一回,白崇禧在饭馆吃完饭结账时,顺便把另一桌人的饭钱给一并结了,还开玩笑地说:“兄弟们慢慢吃啊,跟踪人是很辛苦的。”搞得保密局的特务无地自容。

(白先勇旧照)

还有一次,白崇禧一家去戏院看戏,保密局派出3人一路尾随。但寒冷的天气让3人在车里瑟瑟发抖,不停地抱怨。突然,白崇禧的儿子敲开了他们的车窗,送给了他们3张戏票。就这样,3位特务和白崇禧一家竟然坐在了一起,看完了这出精彩的戏。

之所以蒋中正没有对白崇禧立即下手,是因为想利用他来牵制李宗仁。但是,1965年,李宗仁从美国回到了大陆,白崇禧在蒋中正的眼里,似乎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此后,白崇禧连续遭遇两次意外。他乘坐轨道台车时,车辆意外地脱轨了;他上山打猎时,乘坐的火车竟然碰车了。好在白崇禧的随从舍命相救,他才大难不死。

那么,白崇禧最终蹊跷的死亡,是否就是蒋中正所为呢?

应该说可能性很小。

其一,纵使白崇禧有“小诸葛”的称号,但他已经远离国民党政坛,且已是垂暮之人了,翻不起什么大浪,对蒋中正也构不成威胁了。蒋中正犯不着为了这个可有可无之人,妄开杀戒。

其二,关于白崇禧遭遇的两次惊险事故,后来经证实,确实属于偶发的意外事故,只不过被民众和媒体过度解读了。

其三,白崇禧去世后,蒋中正父子曾亲临现场吊唁,蒋中正还为白崇禧颁发了“旌忠状”。

其四,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证实,白家有心脏病的家族遗传病,白崇禧确实是死于冠状动脉梗塞。

总之,白崇禧晚年虽然一直受到监视,但应该还没有生命危险。


张生全精彩历史


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白崇禧的凄凉都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

白崇禧,广西军阀的二把手,一生中和李宗仁砣不离称、秤不离砣,互相扶持着让新桂系军阀从1926年一直蹦跶到了1949年,最后还绚烂的出了一个代总统!

不过,辉煌过后就是陨落,白崇禧用40万兵力和广西、湖北、安徽等省的军政大权,支持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可是新桂系的势力和蒋介石势力差的太多,194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孜孜不倦的给李宗仁穿小鞋,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桂系军阀几场大战下来,白崇禧的几十万军队都被霍霍没了。

这时,李宗仁还当着代总统呢!直接坐飞机跑美国去了!临走前,他告诉白崇禧,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

可是,输光一切的白崇禧,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因为,蒋介石开除的价码足够高——行政院长!

李宗仁当总统时,都没让白崇禧当行政院长,蒋介石还能让你当行政院长?白崇禧虽然号称小诸葛,可是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弱智太脑残。也许是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带来数万两黄金让白崇禧看到了蒋介石的“诚意”吧!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发现行政院长职位只不过就是骗他的把戏而已。可是,白崇禧毅然决然把全家20多口人搬到了台湾,心甘情愿成为张学良一样的被软禁者。

有人要问了,白崇禧知道了蒋介石的把戏,还主动伸脖子过去,是不是傻?其实白崇禧不是傻,是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手下,军事指挥能力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白崇禧一个人!蒋介石只要反攻大陆,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必须重用白崇禧。

如果白崇禧的内心独白让杜聿明、陈明仁等人听到,估计要笑得满地找牙了——蒋介石向来只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更不喜欢天才。蒋介石的圈子,向来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子高的”。蒋介石用人,一定要看黄埔、浙江籍、忠心三点要求,白崇禧一个要求都不满足,蒋介石要是重用他,还真是见了鬼了!

当然,不能说白崇禧不聪明,只能说蒋介石骗术太高!何应钦、阎锡山都是被“行政院长”的胡萝卜骗去的。到了以后才发现,行政院长职务,非蒋某人干女婿陈诚莫属。陈诚则表示——我这个行政院长,不过是暂时保管,真正的掌权者,必然是秘密警察蒋经国。

于是,失意的白崇禧和阎锡山、何应钦一道,组成了令台湾山区野兔们闻风丧胆的三大狩猎小队!

刺杀白崇禧

这三个人,还偏偏只有白崇禧不老实,于是秘密警察们盯上了他,要弄死他。

第一次暗杀,在白崇禧的狩猎途中,白崇禧的越野车被做了手脚,巧的是,白崇禧当天刚好换了车,躲过一劫。要不然,白崇禧会随着座车失控坠下山崖,真是完美的意外事故。

第二次暗杀,依旧是狩猎途中,白崇禧上山后,经过的桥被拧松了几个螺丝,当他回程途中,同行6个人中5个人掉下深沟。白崇禧当时在第二辆车上,身边人最后关头把他推了出去,免于一死。凄凉的在夕阳下步行回家。

经过两次暗杀,白崇禧再也不敢去狩猎了。每天深居简出的生活,让白崇禧十分乏味,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好色。

白崇禧20年代时,白崇禧以外受伤,手下一个副官派了自己老婆伺候他。没料到这个营长老婆主动献身,陪着白崇禧过了一段没羞没臊的日子,还给白崇禧生下了他的长子白先道。现在,白崇禧的老伴马佩璋已经撒手人寰了。无聊之中,白崇禧和自己的保健护士搞在了一起。据说这个护士肤白貌美大长腿,让白崇禧为了和她共度良宵,多次服用补药,找回了青春的活力。

不久后,白崇禧被发现死在了护士的床上,场面极其香艳,女护士则是再也找不到了。白崇禧喝的补药不见了,白崇禧浑身赤裸的身体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青绿色。

白崇禧的儿女和旧部,也在秘密警察的关照下,只好统一口径“白将军死于心脏病发作,寿终正寝。”几十年后,白崇禧那个作家儿子再次出来辟谣“我爸爸不是被秘密警察杀死的!”

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白崇禧?因为这两个人结怨太深,而白崇禧自己却不知道!

蒋介石的两次下野,都和白崇禧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崇禧的桂系老二,何应钦是蒋系老二,两人私交很深。

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宁汉对立中,白崇禧在中央执监委员会上违背了蒋介石出兵武汉的命令,让蒋介石下不来台。蒋介石气氛之下说“那我下台,你们和武汉方面和好吧!”白崇禧顺势说“总司令英明,这是维持本党团结的好办法。”参会的李烈钧、李宗仁都表示同意,与白崇禧私交很好的何应钦一言不发,蒋介石只好安然下台。仅仅一年后,蒋介石上台,白崇禧被通缉,化妆成女人才逃脱,蒋介石直接给他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第二次下野,白崇禧才被恢复党籍。

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让他更讨厌这个白崇禧了。李宗仁1948年5月当上副总统,6月白崇禧就被免掉了国防部长职务,担任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还想兼管徐州剿总,蒋介石拒绝,可是当淮海战役发生前夕,蒋介石旧事重提,白崇禧则直接一口回绝。

白崇禧并不能料到淮海战役的失败,他不愿担任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的原因有三,第一不想丢掉经营多年的湖北,第二不想成为徐州剿总蒋军嫡系的空头司令,当然最重要的第三点是,李宗仁想当总统了。

淮海战役的失败,某种程度上说,有白崇禧的责任。蒋介石命令白崇禧华中剿总的黄维兵团和张釜兵团去津浦线作战,白崇禧让黄维去了,没让张釜去。蒋介石又让28军和20军去淮海战场,白崇禧在武汉拦住,一个月以后才放行。蒋介石嫡系第二军调南京,白崇禧再次阻挠,蒋介石电话里和他吵了半小时都没定下来。争吵一段时间后,淮海战役的国军早已全线崩溃。

淮海战役让蒋军嫡系被一网打尽,白崇禧正好让蒋介石下台,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

这样的白崇禧,蒋介石在台湾不直接弄死他,已经是很仁慈了,对不对?


历史知事


选择决定命运,桂系军阀代表人物“小诸葛”白崇禧用自己晚年的凄惨结局论证了这一观点。

1966年12月2日,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被副官发现惨死家中:尸体发绿,死因不明。这一年,白崇禧年74岁。

这种明显的非正常死亡症状,一时间也引来各种猜测:有人说是死于中毒,有人说是死于马上风,还有人说他是精尽人亡。

不论是哪一种死法,都逃不开一个“惨”字。

在将“死”看得极其重要的中国人眼里,白崇禧的“不得好死”,足以让国人对他的整个人生保持同情。

白崇禧让人心生同情的,绝不仅仅是死法,还包括他的整个的晚年。

1949年底,桂系军阀在大陆一败涂地。白崇禧作为“国防部长”,手下的兵全部被“吃掉”,在大陆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此时的白崇禧真真应了那句古诗:“半世英名付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这一年,白崇禧年仅56岁,尚属年富力强。只要选择恰当,他的人生完全有望开启“第二春”。

在这生死攸关的节骨眼上,同为桂系,与白崇禧并称“李白”的李宗仁选择了留在大陆。白崇禧却在紧要关头望着早已逃往台湾蒋介石的橄榄枝发愣。

既然能“发愣”,自然说明白崇禧此时有犹疑。白崇禧的犹疑,一方面来自他与蒋介石的种种过节和蒋介石的为人,另一方面则来自好兄弟李宗仁“宁可留大陆不要去台湾”的劝诫。

只几下发愣的功夫,白崇禧就咬牙选择了前往台湾投靠蒋介石。原因很简单:蒋介石承诺他,让他继续出任 “国防部长”。

对于男人而言,高官、美女的诱惑从来是致命的,白崇禧终究没抵挡住老蒋承诺的 “国防部长”的致命高官诱惑。

素来,诱饵之下都是有钩的。蒋介石给白崇禧的高官诱饵下面的钩,锋利到足以致命。

而蒋介石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如此人才留在大陆,同时,他又不敢用他。

蒋介石的这两种心思,前面这出很容易理解,后面这一出,就得从两人过往的种种说起了。

中原大战时,实力强大的白崇禧曾多次和蒋介石对着干;解放战争中,白崇禧又多次给蒋介石穿小鞋;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打光的时候,白崇禧干脆来个落井下石,逼迫蒋介石下野。

老蒋从来不是心量极度宽广的人,这点,白崇禧自是清楚的,但他却始终抱持着侥幸。白崇禧的侥幸不在别的,全在他对自己智商的过分信任。

白崇禧素有“小诸葛”之美誉,小诸葛叫久了之后,他甚至慢慢对自己的智商有了错误判断,觉得自己真真是聪慧、谋略过人。

显然,白崇禧忘了,他的“诸葛”称号前还有个“小”字。

诸葛智谋过人,可“小诸葛”却多半只有小聪明无大谋略,白崇禧便是如此。

倘若真有诸葛之大智慧,他白崇禧何以会落到全军无一的地步?

可惜,白崇禧在彻底兵败后的不惑年里,却并未从根本上反思自我,而是如西楚霸王项羽一般,自负地以为:自己的兵败全是时局所致。

于是乎,自信满满的白崇禧想:就去台湾吧,他蒋介石昔日还是我的手下败将,我“小诸葛”还能真怕了他不成。

白崇禧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蒋介石。在商场、政界,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其后果可致命。

白崇禧最终尝到了苦果。

接过“橄榄枝”到了台湾之后,白崇禧立马就傻眼了:蒋介石承诺他的“国防部长”,变成了 “战略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的凳子还没暖热,又被改聘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如此一来,白崇禧便彻底失去了权力,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可就这么一个花架子,对白崇禧有戒心的蒋介石也不放心。

为了掌握白崇禧的动向(其实是为了套取李宗仁的动向),蒋介石对其进行了严密监控。

话说有一次,白崇禧坐车出去会见老朋友。车开出去没多久,白崇禧就发现有一辆车一直在跟着自己。不经细想,“小诸葛”白崇禧立马就猜出后车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

顿时,白崇禧就陷入尴尬的境地:若是甩开后车,天知道车上的特务会怎么去蒋介石那里举报;若是不甩开后车,自己好歹也是“前国防部长”,这要是传出去,面子往哪搁?

唉!真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白崇禧做梦也没有想到,不过是出门蹭个饭,还会被特务跟踪监视!天知道在别的事情上,蒋介石会如何对待他。

不过,白崇禧很快就明白自己已是砧板之肉,虽然翻不出什么浪花儿,这口气却是咽不下去的。于是,白崇禧立马让副官停车,并让他去给后车捎句话:

“我知道你们是负责监视我的特务,我等你们把车修好再走。”

后车两个特务听到此话之后,脸色煞白!一边修车一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待副官走时,喃喃道:“不愧是小诸葛!”

可以说,白崇禧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小诸葛”的称号上。

以伟人的话来讲,白崇禧是“明于细而昧于巨”。换言之:白崇禧在细节上虽然聪明,却都是小聪明;在长远规划缺乏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愚昧。古往今来,死于小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三国之杨修就是其中典范。

比如被特务跟踪这件事上,倘若白崇禧一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蒋介石也不会对他不放心。正是因为白崇禧的这种“小聪明”,蒋介石才会对他愈加提防。

1952年10月10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七次全代会,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在这一批中央委员里,除了白崇禧之外,第六次全代会的委员全部当选,而此时本应是年59岁的白崇禧在政治界大展拳脚之际。

可偏偏,最好的年纪里,白崇禧连在政界当“花架子”的资格都被剥夺了:他完全成了蒋介石的摆设。

这以后,只要蒋介石和白崇禧同时出镜,白崇禧一定会被安排在最边缘的位置。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感觉不到白的存在。此间,白崇禧的憋屈可以想见。

在这种夹缝中,蒋介石还对白崇禧进行了“特殊优待”。不管白崇禧走哪,都会有特务跟踪。过去还是暗戳戳的跟着,落选“中央委员”之后,直接明晃晃地被监视了。

白崇禧最讨厌的就是特务政治,当年白崇禧在治理广西时,就严禁国民党在广西搞特务政治,他甚至认为明朝败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明皇帝在国内大搞东厂、锦衣卫监军。

白崇禧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带兵打了一辈子的仗,临老了,却成了被特务骚扰的“阶下囚”。更让白崇禧难以释怀的是,这些特务还是当着他的面“监视”,真真的绝大侮辱与讽刺啊!

人约“士可杀不可辱”,昔日风光之士,临老却这般受辱,真真令人唏嘘。

就这样,晚年无所事事的白崇禧,在特务的监视下,处处不自在。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69岁这年,他那年仅59岁的结发妻子马佩璋过世了。自此,白崇禧的人生彻底陷入了低谷。

或许是破罐子破摔罢,或许是刻意想“找死”,或许是想麻痹蒋介石,或许是真的寂寞难耐,妻子过世后,外界眼里一向洁身自好的白崇禧竟开始到处找女人厮混。

一代英才,晚年却过得如此混沌不堪,想来,这也是他自己不愿见到的,可事实终归是事实。因着这些花边,白崇禧临老,还将仅有的那点“名声”也断送了。

也就是出席“农场开业”之类的活动,亦或是拜访一些老朋友时,才能在凄凉的晚景中,觅得一丝温暖,找到零星几点昔日风光的影子。

这之后没几年,白崇禧便如开篇所言以蹊跷的方式死去了。

“白部长生前也是体面人,大家上柱香再走吧。”

这句话本是网上的一个段子,这话用在1966年12月9日白崇禧的葬礼上,竟也毫无违和感。

对啊,怎么着,也曾是风光的,可怜可怜他,上柱香吧。

大约,正是秉承着这种同情,白崇禧死后,蒋介石亲往白家吊唁,并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并由何应钦、孙科等200名国民党高官组成治丧委员会,对白崇禧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在白崇禧的公祭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向他的遗体献花致祭,并题了挽额“轸念勋猷”。自此,二人之间长达40年的恩怨,终于随着白崇禧的死,画上了一个句号。

白崇禧死后的风光,与生前的辉煌和晚年的凄惨,正相呼应.....

人啊,关键时刻,得做正确的抉择。如伟人所说的“大处细谨,小处糊涂”,方为正确的处世之道啊!

善哉,善哉!


记者李满




回答之前,先说说白崇禧不得善终的两种传闻。


第一个说法:1966年12月2日,据说白崇禧的副官发现他死在卧室,浑身发绿,时年七十四岁。

第二个说法:白崇禧因心脏病于1966年12月1日住进医院,“上面”指派一个女特护专门护理,可第二天早上便死在病床上。尸身呈黑绿色,验尸官出据的检验结果是“没有结果”,而那个女护士从此人间蒸发。



从以上两种传闻来分析,白崇禧疑似被毒死。但疑问也随之而来,一个行将枯木的老者,不被“毒死”还能有多大“危害”?虽说有些传闻不必去辩识真伪,但白崇禧的晚年应该逃不过“卸磨杀驴”的规律。不过,这个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军界号称“小诸葛”的风云人物,在大陆期间确实让蒋介石“胆战心惊”,蒋也因此多次对他起了杀心,但都没能如愿。特别是白崇禧煽动李宗仁、何健、张发奎、陈济棠等三次反蒋和三次逼宫,还有国共对决期间他态度的“暧昧”和按兵不动,使他俩之间结下了深深的积怨,这也可能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后处境艰难的原因之一。



白崇禧分别在1929、1930和1936年三次起兵反蒋,虽以失败告终(史料有载,不一一详述)。但亦正亦反和反复无常性格曾先后在1927年、1931和1949又联合李宗仁等逼蒋下野。特别是1936年反蒋、西安事变后力主杀蒋和1949年逼蒋的举动,着实给自己的未来的政治生涯埋下了祸患。



1936年,时值东北沦陷,华北危在旦夕之际,白崇禧、李宗仁和陈济棠竟玩起了同室操戈的游戏,虽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暗中却又接受日本人的资助军援,反过来准备武力推翻蒋介石,最后连粤军中的核心人物余汉谋等一批将领都看不下去了,以至于合力致电全国,拥护蒋介石。陈济棠下台后,白崇禧才在众怨之下退回了广西。



西安事变爆发后,白崇禧提出了杀掉蒋介石以谢国人的主张。被我党及时否决后,又暗中促使何健向西安进兵,表面上是“救驾”,实际上就是欲间接置蒋介石于死地。



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使“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而白崇禧却把家底“藏了”起来,成为1949年扶植李宗仁当上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资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数次电令白崇禧出兵救援,可白就是“装傻充愣”。蒋介石大骂他“娘希匹”都不管用,最后使中央军嫡系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这笔帐,蒋介石气急败坏的记在了他头上。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败局已定。但还有三大军事集团分别在中南、西南、华东负隅顽抗(白崇禧、胡宗南、汤恩伯)。白崇禧盘距的中南桂系当时拥有22个军35万的兵力,几经争取后,白崇禧仍拒绝在和平解放协定上签字。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完全、彻底的消灭桂系”。林彪的四野主力和陈赓的二野兵团首当其中,90余万人马扑向中南地区,最终全歼白崇禧集团,桂系也就从此灰飞烟灭。



(而当桂系被消灭前、当人民解放军雄距长江北岸、国共北平和谈方案达成时,白崇禧可能有过“好”的举动,历史也曾经给过他及几十万军队最后一个机会,可他反复无常竟怂恿和逼迫李宗仁拒绝在和谈书上签字,最终被列为内战第四号战犯。另外,根据党的文献资料、俄罗斯公布的毛泽东主席与斯大林的一组往来函电内容,毛泽东在1949年1月7日,曾向苏与中共间的联络员奥尔洛夫详细介绍了国民政府高级军事将领的通共情形,白崇禧竟以内战最大巨头列在其中。这点,蒋介石不会不知道,李宗仁也不可能不清楚,可他,却少了一份小心,多了不该有的自信)。



白崇禧没了资本后,李宗仁曾警告他千万别去台湾,蒋介石不会不记他的仇。可他不信那个邪,虽说俩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敌对”关系可能一触即发,但他必定为蒋家王朝立过汗马功劳,而且认为功大于过,所以,他还是去了。



1954年3月,台北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重点是指控徐蚌会战 时,白崇禧故意不前,用心不明,这次议会使本来就名落孙山的白崇禧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更多的弹劾及指责越来越多,可能这一切都来自于“最高统帅”的打压。



更搞笑的是,白崇禧的住所被划定完后,对面竟驻扎了一个“派出所”,不办案专门负责监视他。在这这情形下,估计白崇禧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完了”,也可能知道自己不能善始善终,所以,最后才在孤独寂寥的晚年,虔敬地将精神寄托在宗教信仰上。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军阀头号人物,绰号“小诸葛”,抗日期间被称为战神,在当时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白崇禧一生养育十个子女。


骁勇34


白祟禧不论青年,中年和晚年非但不凄凉,可以说享尽了荣华富贵,晚年生活在宝岛台湾,更加豪华奢侈!因为白祟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桂系军阀,地位仅次于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掌握着军权和巨额财富,鉴于白崇禧的威望,蒋介石也奈何不了他,只好采取暗杀手段几次谋杀他均未成功,白祟禧晚年生活十分奢侈,甚至可以说靡烂,豪宅里五光十色,应有尽有,美女自然也不少。蒋介石正是看到白崇禧好色的弱点(蒋介石夲人比白崇禧更好色),授意军统老牌特务谷正文从这方面入手,发现白祟禧有喜欢喝滋补养生药酒的习惯,便买通中药房人员,在白祟禧购买的滋补中药材里参入慢性毒药,又暗令两个年轻貌美的女特务装扮成护士去勾引白崇禧经常发生性关系,这两个受过训练的女特务为尽快完成上司下达的死命令,不顾羞耻地轮番上阵,使尽浑身解数,花样百出,天天作爱,夜夜颠鸾倒凤,加之滋补药酒里的毒性发作,导致白崇禧做了风流鬼!白崇禧晚年活得十分好,逍遥自在,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既不凄,更不凉,是在温柔乡里去世的,活出了风光色彩和风流韵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谦卑感恩男人


白崇禧的晚年如此凄惨到底是有多凄惨?

白崇禧的晚年憋屈窝囊非常凄凉,一代名将失去兵权,失去战场,被软禁,连活命的权利都受到威胁。1949年12月30日,56岁的白崇禧在蒋介石函电的催促下,从海口飞往台湾。可以说白崇禧是被蒋介石骗到了台湾,蒋介石许诺给白崇禧国防部长的职位,但却只是个骗局,根本没有兑现。


没有人身自由

白崇禧到了台湾后,被蒋介石派人秘密监视,在白的住处对面有个专门的特务监视团,正常的人身自由也没有了,他无法正常地会友,围棋,打猎……有一次白崇禧出去喝咖啡发现旁边两桌客人都是监视他的。还有一次白崇禧乘坐轿车刚出门就有一辆吉普车尾随。

白崇禧精神恐惧

蒋介石命湖北籍“国大代表”在会议上弹劾白崇禧,1,弹劾他贪污军费。2,弹劾他在军事上失职:“拥兵不救援徐州,不遵从统帅调兵命令,拥兵自卫”。这两条无论那一条追究起来都会要了他的老命,让他惶惶不可终日。1959年蒋经国在台湾出版《危急存亡之秋》一书,揭露白崇禧的“逼宫案”让白崇禧百口莫辩。这些就像一把把钢刀架在白崇禧的头上,他时刻担心蒋介石一声令下,自己会人头不保。



白崇禧的生命受到威胁

老年时的白崇禧到阿里山打猎。被蒋介石安排的人员秘密派人在白崇禧下山的缆车必经的轨道上做了手脚,他料到年老体衰的白崇禧打猎后不会步行下山,一定会坐缆车,而缆车必经悬崖,他要让白崇禧神不知鬼不觉地坠崖。

结果白崇禧坐的是第二辆缆车,当第一辆缆车坠崖后,白崇禧的副官及时保护白崇禧,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白崇禧的老命,面对铁轨上松脱的螺丝钉,面对山崖下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白崇禧还是没有觉察到这是场暗杀阴谋。不久他又去阿里山打猎,重复昨天的故事。白崇禧乘坐的车与另外的车相撞,白崇禧侥幸捡回老命,终于意识到有人暗杀他,从此足不出户,但是住处附近到处是便衣特务,来拜访的亲朋都会受到跟踪,实在是憋屈。

白崇禧死的不明不白



1966年12月1日晚,白崇禧还是突然死亡了。根据医生和他的副官当时对现场的回忆,白崇禧是裸死,他在死亡之前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挣扎,死相非常痛苦,因疼痛难耐把床单都撕碎了,显然不是正常死亡。但有人对外宣称白崇禧是得了心脏病而死。

有很多人认为是蒋介石下毒。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去世,白崇禧晚年孤独,他就自己的年轻护士热恋起来。因为年老体衰一直吃补药维持身体。他经常派下人到中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处去买“补药”。赖少魂被特务收买,加大药的剂量,所以导致白崇禧的死亡,而和白崇禧热恋的那位护士早就溜之大吉了,有人判断她也是被特务派来的卧底特务。所以说很多人一直也认为这是白崇禧突然暴病的原因。白崇禧的家人自知他的死背景复杂,无法追究下去,只好接受他是得“心脏病”而死的“事实”。

叱咤风云数十年的“小诸葛”兼“战神”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

造成这种凄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崇禧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多次与蒋介石斗争,白崇禧和李宗仁几次乘危逼宫,让蒋介石三次下野,这对蒋介石来说,如鲠在喉异常难堪。蒋在大陆惨败后,更是对此嫉恨,想立刻让“李白”死。无奈李宗仁在国外反蒋,蒋鞭长莫及。只好对被骗来的白崇禧发泄。

之所以没有立刻对白下手,看在他还有利用价值的份上,他有牵制李宗仁的作用。1965年李宗仁回归祖国得到周总理的热情接待,白崇仁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小姐姐讲史


白崇禧能有晚年就不错了!

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小诸葛白崇禧绝对算是其中一号。作为新桂系的代表,白崇禧常年坐镇广西,位列一方诸侯,他曾和李宗仁曾经两度试图问鼎神器,可谓是野心磅礴。

(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一生一直都在跟蒋介石作对,他曾前后两次挑战蒋介石,第一次是在中原大战,第二次则是在抗战结束后的内战期间。

中原大战是1930年爆发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当时张学良刚刚宣布东北易帜不久,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蒋介石风头正劲。此时的老蒋正在开始着手“削藩”,希望能够一鼓作气收缴地方权力,平定各方诸侯,由此引发了白崇禧、李宗仁联手阎锡山、冯玉祥、张发奎等人发动了倒蒋战争。但是由于冯玉祥的倒戈以及奉军的介入,中原大战最后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白崇禧势力退出两湖地区,甚至连根据地广西都差点被滇军给端了。

败退广西的白崇禧无力再对中央发起挑战,但蒋介石也一时半会拿不下广西,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对抗一直持续到1937年。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白崇禧和李宗仁以民族大义为重,响应蒋介石抗战要求,自北伐战争之后第二次率桂军北上中原。

在抗战期间桂军的表现还是非常积极地,白崇禧和李宗仁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振奋全国的抗战信心。之后桂军又转战武汉、广州抗击日军。但由于敌强我弱的现实,桂军没能挡住日军,广西也未能保住。

面对强大的日军,白崇禧深知国军当前不是日军的对手,国府在正面战场上很难挡住日军。他认为国军应利用中国辽阔的版图,以空间换时间,尽最大努力消耗日军,与日本打持久战。并且国军还要在敌后沦陷区建立游击队,持续骚扰日军。为阐述自己的游击理论,白崇禧专门撰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白崇禧的见解深得蒋介石认同, 也坚定了蒋介石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白崇禧被晋升为国军一级陆军上将,并在次年出任国防部长前往东北督战。

但随着日寇的投降,白崇禧和蒋介石的矛盾又开始凸显了出来。在内战期间白崇禧奉行消极内战积极反蒋的策略,搞得蒋介石非常疲惫。蒋介石一方面要跟解放军作战,另一方面有要提防着“李白”哥俩,实在是闹心。

在内战后期白崇禧坐镇华中,成为国军的重要后援力量。但白崇禧却拥兵自重,屡次按兵不动,在淮海战役中拒绝中央的调令,不发一兵一卒,坐视中央军全军覆没。在眼瞅着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打光了之后,他与李宗仁进行逼宫,成功地逼迫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与白崇禧)

蒋介石下台之后,李宗仁成功夺取总统一职,李白二人终于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掌舵者,可此时的国民政府已是风雨飘摇,解放军日益逼近长江。

面对此残局,李白二人试图与我党议和,天真的希望能够划江而治。但解放军怎可能容忍第二个南北朝的出现呢?最终双方和谈失败,解放军气吞山河般的打过长江。

白崇禧原本希望能够坚守湖南,但因湖南省主席程潜和陈明仁投诚起义,白崇禧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其主力部队遭解放军歼灭,他固守湖南的企图未能得逞,只得退守广西。

败退广西的白崇禧集结了20万大军,妄图死守大本营。但高地塔都被拔除之后,他的水晶又能坚持多久?面对着追到眼前的40万解放军,兵力处于劣势的白崇禧一路败退,广西已然是守不住了。

此时的李白二人在大陆已无立锥之地,李宗仁选择前往美国避祸,而白崇禧却选择了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

对于白崇禧的选择,李宗仁非常反对。李宗仁深知蒋介石是不可能放过自己与白崇禧的,毕竟李白二人和蒋介石的矛盾太深了,因此他强烈劝谏白崇禧不要去台湾,但白崇禧拒绝了李宗仁的建议,执意赴台。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乘飞机前往台湾。

在抵台之后白崇禧随即遭到蒋介石的软禁,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说实话,白崇禧确实把老蒋坑得很惨很惨,他在内战时真是没少在背后给老蒋捅刀子。蒋介石的失败,白崇禧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当年内战时白崇禧坐镇武汉时拥兵几十万人,但就是不肯伸手拉老蒋一把,还倒逼老蒋下台。而搞笑的是,他把蒋介石轰下台后自己也没能守住大陆。如今白崇禧虎落平阳,蒋介石肯定得好好“照顾”他。

老白在台湾期间无所事事,原先许给他的行政院长一职也没了踪影,蒋介石只给了他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虚职,而他的屁股后面则总是跟着一堆的“保镖”,无论去哪都受到严密的监控。但他也不用难过,至少他还活着,起码暂时还活着。

(在台生活的白崇禧)

除了在政府内部挂个虚职以外,白崇禧还曾担任过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但由于担心白崇禧借口出国访问时一去不归,最后连这个职务都给他撤销了。

无官一身轻的白崇禧十分无奈,他也明白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为此他一再向老蒋表忠心,希望蒋介石能放他一马。

不过即便如此,白崇禧在台期间还是多次发生意外。至于这些“意外”到底是不是意外,本文就不讨论了,毕竟我手中也没有什么证据,诸位看官可以自行推断。反正我认为这些“意外”并不意外,反而是白崇禧没啥事,这才是个大意外!

小诸葛晚年曾与一名女护士坠入爱河,双方一度如胶似漆。然而在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突然猝死于寓所中,时年74岁。对于白崇禧的爆亡,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死于心脏病突发,而白家人也认可这一说法。

在获闻白崇禧逝世后蒋介石立即前往白府吊唁。随后蒋介石下令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这阵势确实很宏大。在白崇禧的告别仪式上,蒋介石送上亲书挽联,并亲自鞠躬致敬。

白崇禧最后被葬于台北市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其他葬在台湾的国民党将领一样,白崇禧的墓碑也是朝着大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