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集市买鱼,自己拿鱼回家做,鱼贩为啥就会不卖了?

农夫也疯狂


鱼贩们就是靠在集市上卖鱼来维持生计的,很多消费者为了方便,便让鱼贩子把鱼给弄好了再带走。可是就有人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很多鱼贩子听到顾客们要带回家宰鱼,便不会再卖了,一般都是卖给要宰好的鱼的人。如果说要拿回家自己宰,这明明是省了鱼贩们的功夫,鱼贩们却不会在卖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原因。

首先,在农村的集市上面,买卖的人都是十里八乡距离很近的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顺口问一句:你是哪个村的,没准就能够收获一个邻居或者是一个亲戚。所以啊,在农村的集市上面,是很难在交易中间做点小动作的。因为大家都有可能认识,如果被发现了会很伤感情,也会很没有面子。而鱼贩们在称重的时候,经过很多年的经验积累,他们心中都会有差不多的估计。所以在称量的过程中动点手脚,也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好的多,所以人们在买鸡、鸭、鱼的时候,也不会在意内脏什么的了,都会让卖家一起处理掉。

称重的时候,是整只一起过秤的,然后再去掉内脏等。这样顾客带回家之后再称重,重量当然会比买的时候轻上许多,人们便认为少去的是内脏的重量,也便不会再计较什么了。而若是顾客带走活鱼的话,便不能在称量的时候做手脚了。若是顾客拿回家被发现缺了几斤几两的,一定会再回来集市找鱼贩理论。如果是这样一闹的话,这周围的几个村子都会知道这个鱼贩是个不实在的人,便不会再有人来买他的东西,他也不会再好意思来这里卖鱼了。这也就是鱼贩子不愿意卖给人们活鱼的原因。

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样缺斤少两的事情发生呢?

找熟人购买。既然是在农村的集市上面,难免会有熟人是卖家,既然是熟人,便不会贪这几块钱的小便宜。而且农村的家里面亲戚是很多的,很多亲戚也会有干这一行的,去亲戚家购买不仅可以增进感情,还能够放心。

去口碑好的人那里去购买。做生意都讲究口碑,这个人实在不实在,人们买过东西便会知道了。去卖的时间长的鱼贩那里买。卖了很多年的鱼,一定会有他能够一直卖下去的原因。若是这个人经常缺斤少两的占人家的便宜,便不会有人再来他这里买东西,他也不会卖那么长时间。


农事农忙


在农村集市买鱼,自己拿鱼回家做,鱼贩为啥就会不卖了?

为了图方便,一点平时上菜市场买鱼都是让鱼贩子处理好带回家的。有一次为了炖鱼汤图个新鲜,称好后一点告诉鱼贩子不用处理了,拿回家自己弄。结果鱼贩子居然反常地把鱼故意放回池子里,然后皮笑肉不笑地说:要不再挑一条?刚才那尾鱼我不卖。

这次经历真的搞得我满脸黑线又摸不着头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才知道原来买鱼套路都这么深,看来农村也不好混啊!

在农村集市,大家都喜欢讲价,都是你来我往的,最后往往都是买家胜利。可是,别急着沾沾自喜,或许你吃亏了还不自知呢。

凭主场优势,秤上下功夫

价格讲好后,你挑完鱼就要上秤了。这时候就有“假秤”了,可能明明鱼只有八两,鱼贩子会跟你说一斤多。然后客气地说:就算一斤吧,零头给你抹了。

原本讲价你就自认为赢了一筹,现在还能抹零头,自然更是高兴。一面说着卖家真好,一面忙着给钱。

这时候鱼贩子可不急着收钱,而是立马把鱼敲晕,清内脏、去鱼鳞,除鱼鳍,功夫一气呵成。然后装袋,一句拿好了您勒,一只手递鱼,一手理直气壮的接钱。

鱼处理好了,这时候就算意识到秤有问题也晚了,只能认栽了。

凭手速,依托其他顾客打掩护,偷梁换柱

碰上有经验的人买鱼,可能会盯着秤,这时候上面那招就不灵了。鱼贩子很可能就会帮你把鱼秤的准准的,然后再换一招。

秤完后,鱼贩子也不急着给你处理鱼,而是忙着给别的顾客秤鱼。待到你不耐烦催促时,鱼贩子装着一副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然后说声抱歉。

一般的人等了一会还没好后,就会掏出手机来玩。这时候鱼贩子的机会来了,他们会瞅准机会,偷梁换柱,用小一点的鱼替换掉你秤好的鱼,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帮你把鱼处理好,一手交钱一手交鱼,交易达成。吃亏的是你,赚的还是鱼贩子。

当然,这招可是技术活,不仅要求鱼贩子要善于观察,瞅准时机;还要有识鱼的本事,万一换的鱼比秤的鱼还重,那不是白折腾还亏本嘛。

如何避免买鱼时被套路呢?

1、我们可以在买鱼前说好要活的,然后再讲价格;

2、别忙着别的事,整个买鱼的过程都保证鱼不离开你的视线;

3、不要贪小便宜,买那些低于市场价的鱼,且不说便宜没好货,如果是好货的话鱼贩子肯定会用套路把钱给弄回来的。

如果闲来无事,也可以用题主这种方法,先秤好,然后再说自己拿回家做,看看鱼贩子会不会有反常举动,测试看看你常买鱼的那家鱼贩子家是否诚信。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上述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农笔记


在农村集市买鱼,自己拿鱼回家做,鱼贩为啥就会不卖了?

我倒不是在农村集市上买鱼遇到,而是在城里遇上了,非常的纳闷,我带回去自己处理鱼,还给鱼贩省事,怎么就不愿意呢?后来问了一专门在农贸搞水产批发的朋友,才知道其中的猫腻。

农人的朋友批发多半是草鱼和鲤鱼,这批发价格在6块一斤,也就是说,这大概就是鱼贩拿到的进货价(各地有所不同,价格不具备可比性),而菜市的草鱼和鲤鱼卖多少钱一斤?6块5到8块,这卖6块5的,除去摊位、运输、人工,怎么能赚钱?这有三个原因,也就是为什么鱼贩不愿意给你带回家的原因。

一、缺斤少两

8两称听说过没?这是鱼贩圈子里的众所周知的,也就是一斤只有8两,咱们以鲤鱼价格来看,5斤鲤鱼卖6块5,也就是32块5,一斤只有8两,那这鱼可能只有4斤,那一斤和到8块,这样既让顾客感觉价格便宜了,自己又能小赚一笔,鱼才卖的动。

缺斤少两的鱼要是不处理就给你带回家,那不就是露陷了吗?特别是一些老爷子、老婆婆,拧回去准过称,过称一少斤,立马过来要说法,这不就是砸自己招牌了吗?可要是自己处理了在给客户,把鱼下水都弄了,在过称是不是就不准了?谁说的清楚?

所以,遇上这样的情况,最为主要的原因可能真的是称有问题,要留点心,如果真遇上了,又已经给钱了,怎么办?农人个人觉得,只要小贩能改正这个称就算了,因为鱼贩很不容易,起早贪黑,夏天买冰,冬天水结冰也要去捞鱼,利润又很薄,理解一下这个职业,但不能允许这种做法,至少我相信,大家都愿意买够称价格贵一点的鱼吧。

二、鱼泡可以卖钱

有的人说,这鱼的鱼泡一斤能卖到上百元,这可是一笔不少的钱了,品质好的也是有可能的,但据农人了解,这鱼泡的市场价在十几块一斤,不过就是十几块一斤,也非常不错了,卖一早上鱼,生意好,几斤的鱼泡应该有吧?也算给自己辛苦处理鱼的辛苦费,要是被客户带走了,又少了一项利润。

三、鱼下水卖钱

有次农人一大早去钓鱼,去菜市买虾子(钓鲫鱼拉虾一级棒,通杀鲤、鲫),遇上一三轮车收鸡鸭鱼下水的,虽然只有几毛钱一斤,但量大,全部要,问了原来买过去养鱼的,这鱼下水也能卖点钱,做生意嘛,一点是一点,积少成多,所以,鱼贩也不愿意你把鱼带走。

总结:缺斤少两是诚信问题,做生意最忌没有诚信,尽管知道鱼贩不容易,但个人建议,缺斤少两的事不要做,不长久,终究有一天砸了自己的招牌,到时在想挽回就难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买鱼的时候能给鱼贩处理就给鱼贩处理吧,自己拿回家一来多一麻烦事,二来要的鱼下水啥的,都是当垃圾丢了的。


农人解说


“从南京到北京,买者没有卖者精!”

我曾在县城卖猪肉,旁边就是农贸市场,里边就有卖鱼的摊位,彼此熟识,是以对他们的套路略知一二。

大爷、大妈是逛菜市场的主力军,他们从苦日子过来,习惯了讨价还价,将摊贩们的利润压得很低。摊贩们卖的话太乏味,不卖又肚子饥;鱼又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价格透明,不可能有暴利。于是便玩起了各种套路,其中缺斤短两最为常见。

鱼贩们通常有两台称(注意,电子秤亦可以调),一台足斤,放在里边,顾客不容易看见;另一台缺斤少两,放在外边,顾客一眼就能看见。顾客来买鱼,先报正常价格,而后问杀不杀?顾客若回答:“杀!”即使还价可能也卖,用外边的称称,三下五除二,刮鳞、破肚去内脏、除鰭一气呵成;倘不杀,则用里边的足斤称称,但不还价,顾客即使回家复称也够。如此才不留后患。

至于说偷梁换柱,如以小换大、以死易活的情况也有,但毕竟在顾客的眼皮子下做手脚不方便,容易暴露引发争执,故而相对较少。


北大屠夫陆步轩


农村集市买鱼,自己拿鱼回家做,鱼贩子为啥就不会不卖了?

你说的这种情况老张也遇见过,而且也就是昨天!我当时还心里面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都是买鱼,我拿回家自己破鱼,鱼贩子凭什么就不愿意卖给我了?后来回家和我们邻居做生意的聊起来,他才告诉我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现在的鱼价格比较低,相应的利润也比较薄,很多的鱼贩子为了吸引顾客,在给顾客报价的时候就比较低,但是毕竟做买卖又不是做慈善,往往需要有利可图,所以这鱼贩子就在鱼身上打起了主意。其中这些鱼贩子的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偷天换日,用死鱼冒充活鱼。在农村集市上,如果让鱼贩子帮你破鱼的话,要特别的注意别让自己买的鱼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鱼的长相都差不多,破开的鱼更是如此。如果不注意鱼贩子会死掉的鱼,偷偷的换掉你买的活鱼,因为死鱼收购的价格比较低,通常只是活鱼价格的1/2,所以鱼贩子用死鱼冒充活鱼,明显就有利可图。

给鱼注水,怕被识破。现在很多的农村商贩为了自己的利益变得唯利是图,在卖鱼的时候会提前给鱼的饵料里面多加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类似于人多吃了盐之后要多喝水的原理一样,于慧在体内储存很多的水,这样一来鱼的分量就重了,我让你自己破鱼,就很容易露馅。

收集鱼下水卖钱。一般鱼贩子替我们破鱼,都会将鱼泡摘下来留为己用,同时鱼内脏和鱼鳃等都会留下来。这些东西在鱼贩子的手里可能会变成另外的意外之财。比如说鱼泡现在在市场上的价格就很高,一斤能卖到上百元,再比如说一些鱼下水,可以卖给一些做饵料的饲料厂商,或者喂养宠物的饲养人员,也会是一笔不小的钱。

好了,以上就是老张,对于为什么农村鱼贩子不太乐意让自己拿回家破鱼的一点个人看法,老张觉得这种情况会随着农村人素质的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熟知了他的套路。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欢迎补充分享。


老张谈三农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鱼贩卖鱼,图的是挣钱,不挣钱的买卖当然就不干了,尤其是现在过年的时候。

我一般不敢在大集上买东西,一是因为戴个眼镜显得比较呆,别人一看我这样,要价就会高起来,二是因为不会讲价,好不容易讲下来了,卖主答应了,我却总有吃亏的感觉。

有一回我买鱼就遇到了这种状况,当时我在围观一个鱼摊,鱼贩说白鲢4块钱一斤,一位大妈口才极佳,讲到了10块钱三斤,我一听,也跟着买了几条,鱼贩称完鱼,正要帮我清理时,我说我拿回家自己做就行,没想到了鱼贩不高兴了,呛了我几句:“你是嫌我脏还是咋?”、“你买别家的鱼回去做吧,伺候不了知识分子”。我在人群中很不好意思,又不好意思说不要,只好很尴尬地等她清理完,然后赶紧跑了。

我当时特别纳闷,这个鱼贩替人杀鱼还要收2块钱,为什么我不让她杀鱼,她倒不愿意呢?

后来我专门去鱼摊围观了几次,慢慢知道了一些猫腻。

猫腻有三:

1.缺斤少两。

在大集上买鱼,如果不是熟人或行家,买到足斤的时候不多。鱼贩会做各种手脚,在斤秤上宰客。手法之一是用加水的厚塑料袋装鱼,或者在秤鱼的盘子里留点水;手法之二是往鱼肚子灌泥、注水,手法之三是在秤上做手脚。鱼称完了以后,如果你要提着鱼回家再称一下,小贩自然会担心骗局败露,而杀掉之后则不会留下任何证据,顾客吃亏了也不知道亏在什么地方。

因此,大家买白鲢、花鲢这种不易存活的鱼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肚子是不是有太多液体,或者感觉一下有没有什么硬东西,尽量买活鱼,价格也不要讲的太低,鱼贩不是傻子,多高的价都有办法骗你。

2.偷梁换柱。

鱼摊上的鲢鱼、鲤鱼、黑鱼模样都差不多,一些鱼贩杀完鱼后会把大的换成小的,有的鱼贩杀鱼的地方离卖鱼的地方很远,中间有盆隔着,顾客过不去,这时候杀鱼的很有可能就会把鱼换掉。而且,由于顾客看不到,还很有可能出现活鱼换死鱼的情况。我的一个亲戚想了个办法,他挑完鱼后都会把尾巴剪一下,这样好认自己挑的鱼,不过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好的办法是和鱼贩认识,那时坑的还会少点。

3.下脚料换钱

现在饭店做鱼分的比较细,河南、山东不少地方都有“鱼下巴”和“鱼杂”等菜,用的就是鱼的下脚料,但是价格不菲。好一点的铁锅鱼杂都能卖到几十块钱,这些顾客不经常用的下脚料在鱼贩那里却成了“香饽饽”,这也成了他们的一份收入。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认为卖鱼的还有什么猫腻呢?


西村小白


小时候每逢农历腊月快要过年的的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腌制正月里的腊鱼。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每当这个时节爷爷总会挑着一担簸箕去集市上买十几条新鲜的鲶鱼回来。但是令我非常奇怪的是,每次爷爷买回来的鱼都已经处理了十之八九,比如说鱼鳞、鱼内脏、鱼鳃什么的都被鱼贩子给扒的干干净净。爷爷说现在买鱼都是这样,听说集市上还有人每天傍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还专门去鱼贩子那里收这些没有人要的鱼内脏。


在农村集市上买鱼,为什么鱼贩子都喜欢帮忙宰杀,我们自己买鱼回家宰杀反而鱼贩子会很不高兴?

首先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在生活中特别的喜欢吃鱼,但是却不喜欢杀鱼,所以每次在鱼贩子那里买鱼的时候都叫别人给简单的处理一下,一会回家做饭也不用太麻烦简单的清洗一下也就可以了。当然鱼贩子为了招揽生意其实他也很愿意帮顾客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就这样逐渐的帮忙杀鱼这件事也就成了鱼贩子的家常便饭,每次去买鱼的时候就算你不说他也帮忙给简单的处理一下。


其次对于鱼贩子来说鱼鳞、鱼内脏、鱼鳃什么的都可以二次出售,鱼鳃、鱼内脏可以卖给那些养殖甲鱼或鳝鱼的养殖户,虽然很便宜但是多少也是一笔小收入。吃了这么多年的鱼我还从来就没有吃过鱼鳞,但是在其它地方鱼鳞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鱼贩子把今天剥下来的鱼鳞带回去洗干净晾干,偶尔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过来抢着收购,当然价格肯定也是非常的可观。

最后还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对于一个杀了十几年鱼的鱼贩子来说,偶尔你不让他杀鱼他还感觉不习惯,手痒痒一有人买鱼他就情不自禁的会给人家杀鱼。


职业农民小强的故事


很正常,本人在市场做了七八年这生意,鸡鸭鱼这些,没有不缺秤的。这是市场的潜规则,同行竞争力太大,有的位置好,生意就好,其他店铺看到,眼红了,打价格战,打着打着就开始缺斤少两了。以前市场管理中心的也管,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11年开始卖鸡,当时还是杆子秤。普通三黄鸡进价6块,回来卖7块,秤是9两秤,生意还不错。没过多久,对面同行就开始打价格战了,货源都是一样的,他卖6.5元用的8两秤。这个市场环境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也不想缺斤少两,可是一个市场都这样。另外一个镇的市场,那边没有缺斤少两的,进货同样的鸡🐔,人家市场卖8-9块。好生意就那几年,到了16年,整个市场都不行了,声音很差。转行了


凉拖鞋丢了


在农村集市买鱼,自己拿回家宰,鱼贩为啥就会不卖了?

竟然有鱼贩子不卖鱼,有点奇怪啊,凭着生意不做吗?肯定不会对吧,鱼贩子有时候会表面看着做赔本卖买,比如进鱼价格是八块钱一斤,如果遇到顾客非讲价讲到七块五,那么鱼贩子也是会卖的,那么鱼贩子真赔钱了吗?不会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农村集市上,赶集的农村女人最多,无论买啥东西,女人们都会使劲砍价,仿佛不砍下来价格就是吃了大亏一样,买鱼也不例外,鱼贩子本来是公平公正的要价卖鱼,却不得不针对那种喜欢、并拼命勒价的女人们,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有朋友卖鱼,悠然买鱼时会让他帮忙买,朋友说你别听价格,鱼市上价格越便宜的鱼,有可能是最贵的鱼,这里面套路有点深。

赶农村集的时候,当看到有人在鱼摊跟前讲价时,而且价格如愿以偿讲下来了,那么卖鱼的会很麻利的称鱼并且报价,然后就是准备杀鱼,若是此刻买鱼的顾客说:不要杀了,我可以自己回家宰鱼。

那么鱼贩子肯定不干了,他会努力想办法说服顾客杀鱼,若说不通,就会把鱼从袋子里抓出来,甩进鱼箱子里,然后脸一拉说道:不卖了。

为什么会凭着买卖不做呢?原来鱼贩子为了竞争买卖,会在交易时压低价格,原本进价是八块,有时候他们会卖七块五,但卖鱼的肯定不会亏本,他们会在称重时做手脚,这样一来,鱼必须得杀掉,若是不杀的话,顾客回家一称就会发现有猫腻了。

所以如果把价格讲下来的顾客,还想不杀鱼,人家肯定不卖了,杀鱼时,把鱼鳞和鱼腮还有渔肚子里的所有东西去掉,鱼的重量就会缩水很多,即使在称重时耍花招也看不出来了。

而杀鱼杀出来的鱼肚子里的东西,就是鱼的内脏,鱼贩子杀一早晨鱼,攒起来后会被酒店购买,一斤比鱼便宜不了多少,也是一比很不错的收入。

熟人买鱼的话,价格一点也不会比别人便宜,但却买的踏实,也会买来实惠。

如果来我们农村集市上买鱼,最好是告诉卖鱼的,称好以后自己回家杀,价格压不下了,也别去跟那些直接杀鱼的价位比较,这样的话会没那么多套路。


悠然见东山


我经常去菜市场买活鱼。也经常听到买鱼人被鱼贩子坑的事?你如果买鱼的话,他第一句话就问你杀不杀?你要说,杀吧他就特别高兴?捞一条鱼放在,电子秤上一称。本来是3斤。鱼贩就说看好了4斤。买鱼人说好吧。鱼,开始刮鳞开膛。等你拿走以后死无对证?只好就认了!我这次买鱼,鱼贩说杀不杀?我说你把份量给称好了。咱们谁挣钱都不容易。我回家自己杀。鱼贩说份量肯定没问题,要是份量不够我就让你白吃了这条鱼。买的时候每斤4元,鱼贩说我买的鱼是4斤。等我拿了鱼到旁边有一个熟人哪称了一下3斤半。我立刻就找那个鱼贩,我说我这条鱼几斤来着?鱼贩说把鱼拿过来我再称一下?我就把鱼给了他。鱼贩把鱼往,电子秤上一称,鱼贩说我当时走神看错了?再退给你4块钱吧。鱼贩怕我给他抄架他就多给了我2块钱。在市场上这种现象是非常普变的。再说象我这么叫真的人也不少。但是也改变不了这种缺斤少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