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要匆匆杀了和珅?

菩萨我想对你说


简答:对于和珅,需要罗嗦几句。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满族,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等,满洲正红旗人,清乾隆时期的著名权臣、善经营投机,理财能手。说实话,和珅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揣摩和准确把握乾隆心理。办事圆滑,故深得乾隆帝的宠信。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的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后妈赶出家门。和珅喜爱学习,后来考上咸安宫(满族官办学馆),系统学习四书五经,精研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得授课老师吴省钦、吴省兰的喜爱和推崇。据《郞潜纪文》记载,和珅以官学生身份充当清廷护卫校尉。因回答乾隆提问、处事圆滑、办事得体,得到乾隆赏识并越级提拔。后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获得乾隆的宠信。以后,历任(跃升)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补镶蓝旗都统、正白旗调补都统、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领班大臣等职。乾隆还将自己的小女十公主下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因此,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皇帝的宠幸、权力的成长,他个人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利用职务和办差之便,私自经营自家的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余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贸易联系。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 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庙号仁宗睿皇帝。父亲爱新觉罗. 弘历,母亲魏佳氏。颙琰1795年继位,遵乾隆帝为太上皇,颙琰名为皇帝,实权仍然操纵在乾隆帝手里,嘉庆不过就是个摆设、傀儡而已。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终于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颙琰对乾隆时期的弊病:文官阿谀奉承,贪污腐化;武官无所作为,冒功邀赏;地方官吏营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等现象深恶痛绝。特别是对和珅骄纵跋扈,门生故吏、党徒随员众多恨入骨髓。

小编问,嘉庆为什么要匆匆杀掉和珅,主要因为:和珅权势极大,是嘉庆执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若不打倒和珅,嘉庆就难有作为。假以时日,和珅很有可能架空嘉庆,甚至嘉庆的政权不保。因此,嘉庆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政权,就必须以快打慢,为首的就是必须打倒和珅,铲除元凶。过去四年,和珅有太上皇乾隆的保护,嘉庆皇帝对和珅无可奈何。现在乾隆西去,和珅就没有了保护伞可撑,杀和珅就相对容易一些。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嘉庆和和珅对峙期间,嘉庆有意任命和珅为乾隆治丧事物总管,暂时稳住了和珅等人。嘉庆要做的就是找到借口、以待时机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弹劾,嘉庆帝终于找到借口和机会,立即下旨将和珅及其追随者户部尚书福长安革职下狱。仅仅过了十天,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列出和珅十八大罪状,令其自尽。也就是说,在乾隆帝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帝就急着赐和珅悬梁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和珅死后,嘉庆帝为绝后患,命令将和珅府邸(除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住地外)全部封存充公,和珅府邸今天尚在,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的恭王府。财务抄没,家丁充军,妇女为奴。据史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当时所聚敛的财富价值约:八亿两 至 十一亿两白银之间。和珅所拥有的黄金、白银、珠宝,加上其他古玩、珍宝,字画等,超过了清朝政府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聊以自娱2


清朝的和珅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宰相刘罗锅》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和珅可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男子,但更著名的是,和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



和珅到底有多贪呢?据史料记载,抄和珅的家抄出了大约9亿两白银,也就是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半的财政收入,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是没有道理的。



和绅在位期间,因为善于揣摩圣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宠,因此,专权20多年。他勾结了外部的封疆大吏、领兵打仗的官员,更是能够影响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正所谓是权倾朝野,不可一世。这在整个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都是绝无仅有的大贪官!


由于乾隆皇帝晚年。变得腐败荒淫,穷奢极欲。六下江南,处处洒金。以至于整个国家生活奢侈成风,因而使得乾隆末期国库空虚,朝政腐败,贪贿成风,王朝危机四伏 ! 然而当了三年皇帝的嘉庆,和珅的所作所为嘉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由于太上皇乾隆帝,他也没有权利去办理和珅,但却对和珅恨之入骨。

就在乾隆皇帝驾崩之时,大丧之日,杀和珅嘉庆帝是为了钱还是为了人呢?嘉庆皇帝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一直效仿他的爷爷雍正,勤俭节约。然而乾隆皇帝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全国贪腐成风,因此他必须杀了和珅,以敬效尤。然而,选择在大丧之日杀了和珅,可见嘉庆皇帝对和珅的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因此,乾隆一死,锄奸行动就立即开始了,有大臣朱珪为他当参谋,嘉庆皇帝把这件事办得非常漂亮。



他让和珅为乾隆皇帝守灵,把和珅软禁在了乾隆的灵堂上,这样就切断了和珅同外面的联系,即使和珅手握重兵,也没有办法调动。紧接着嘉庆皇帝开始调动舆论。让一个人向朝廷上奏折,列举和珅的罪状。因此,嘉庆皇帝就借机免去了和珅的所有职务。



由于有人带头,全国各地所有的官员纷纷表态,站队嘉庆,因此嘉庆皇帝得到了舆论的支持,派人查抄了和珅的家。查获了无数的金银财物,房产,嘉庆皇帝一下子得到了相当于全国两年半的财政收入。因此嘉庆初年,用这笔巨款,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大表哥说史


乾隆刚一驾崩,葬事还没有办完,嘉庆就匆匆的对和珅下了杀手。

那么和珅和嘉庆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呢?

话说在乾隆把皇位传给嘉庆的时候,乾隆并不想把玉玺一起传给嘉庆。他还想自己掌管朝政,只不过给嘉庆皇帝一个虚名。

不传玉玺给嘉庆,其实就是和珅给乾隆皇帝出的主意。

嘉庆知道这件事之后,肯定是不高兴的了。但是,他又不能发作,毕竟这个决定最终是经过他的父皇乾隆同意的。

大臣们看到嘉庆登基的时候,并没有传国玉玺。他们都觉得这件事做的不怎么地道,天底下那里有,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呢?他们反正是没有听说过。

刘墉和纪晓岚因为深受嘉庆皇帝的倚重,这时候他们两个就负责去找乾隆皇帝去讨要传国玉玺去了。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服乾隆皇帝,把玉玺也一起交给嘉庆。否则,这个皇位还是让他乾隆当把,等什么时候,他想交出玉玺的时候,在传位给嘉庆。

纪晓岚和刘墉给乾隆讲了一番道理,乾隆还真的听力进去了。

他把传国玉玺交出来之后,嘉庆才算完成了登基大典的。

你说这样在背后给嘉庆皇帝穿小鞋的和珅,怎么可能会受嘉庆皇帝的喜爱的。

还有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本来他是嘉庆皇帝的心腹,但是和珅一直仗着乾隆的宠爱,从中做梗,把朱珪掉到了外面去任职,不让他继续为嘉庆出谋划策。

这就更加加深了嘉庆对和珅的成见与痛恨。

和珅和嘉庆的过节还有很多,这在当时的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心知肚明的时期。可以说嘉庆对和珅的恨,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在乾隆皇帝一驾崩后,嘉庆就把和珅给软禁了起来,不让他和外面的人接触,更不让他回家。

在得知嘉庆要杀和珅之后,没有一个人敢向嘉庆皇帝求情的。

若是说有的话,也仅仅只有和珅的儿媳妇,也就是乾隆嫁给和珅的女儿。她求嘉庆的时候,也仅仅提及的是让嘉庆不要灭他们家的祖。

嘉庆答应了她,说只处死和珅一人,和其它人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在抄了和珅的家之后,嘉庆还特意给他们留下了一些财产,算是对他们不薄了。

我们再说纪晓岚为何不救和珅呢?

因为纪晓岚与和珅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情,他们两个无论是年龄,还是官品都差了很多。

纪晓岚要比和珅大二十六岁,但是,纪晓岚的官要比和珅小很多。和珅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而纪晓岚顶多就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们之间相差太多了,只是同朝为官,根本没有什么交情可言。

所以,在嘉庆要处死和珅的时候,纪晓岚不为和珅求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大家不要被影视剧影响,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经常抢和珅的风头,让和珅颜面扫尽,下不了台,这些都是胡扯的内容,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根本不敢挑战和珅。


史学达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没有了靠山的和珅也走向了覆亡的道路。初五,在嘉庆皇帝授意下,大臣纷纷上疏弹劾和珅。初八,嘉庆帝革除和珅所有职务,交刑部收监。

正月十一日,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通报各省督抚。十八日,朝臣建议将和珅凌迟处死,立即正法。而嘉庆皇帝认为和珅毕竟曾为重臣,为了维护国体,赐白绫令其自尽。

就这样,刚刚亲政的嘉庆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杀了和珅。嘉庆之所以要匆匆杀了和珅,更多地是希望快刀斩乱麻。当时正是乾隆皇帝的丧期,而和珅又是乾隆的宠臣,为了保存先皇颜面,必须快速处理;此外,和珅当权二十余年,朝野满是其党羽,为了安抚相关人员,避免朝野震动,嘉庆主要惩处了和珅及其关键党羽。


老照片


其实嘉庆早就想弄死和珅了,只是之前乾隆皇帝还活着,并且还掌管这军政大权,和珅又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贪赃枉法人尽皆知,但是嘉庆再怎么着乾隆活着时还是得给自己爹留面子的,所以乾隆就是和珅最后的一张保命牌,乾隆一死和珅自然也就完蛋了。

其实要知道在乾隆晚年,吏治是非常腐败的,后来退位让嘉庆上,但是问题时嘉庆没实权,好多想干的事情还是干不了,和珅在乾隆退位后,一度担当了两人之间的传话筒,甚至嘉庆在很多时候还要在和珅面前谨言慎行,怕干错什么事和珅到乾隆那告他的状,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藐视嘉庆,可想嘉庆是有多恨和珅的,更何况朝政在乾隆晚期,很多大臣可以说为和珅马首是瞻,甚至把和珅叫二皇帝,而不是嘉庆,这也是嘉庆绝对不会放过和珅的原因之一。

嘉庆在搞和珅的时候,二十条罪状有这样的一些内容,(2)“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4)“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可见和珅的一些罪放今天来讲其实就是他不给皇帝面子,官做大了摸不清楚自己是谁了,另外嘉庆非杀和珅不可的原因,其实是是为了杀和珅立威,整顿朝纲,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乾隆晚期和珅权倾朝野,夸张点说,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要办事,先给和珅贿赂,历任皇帝其实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所以乾隆一死嘉庆立刻开始搞和珅,但是乾隆真不了解和珅吗?我觉得乾隆才是最了解和珅的,但是为了给自己儿子以后铺平路,必须养肥和珅罢了。


玄坤


另类君答题开始^_^

本次答题大约需要350个字。

嘉庆杀和珅动作太快,杀的很着急,但仔细想想,他杀和珅是厚积薄发,预谋已久的想法。

嘉庆之所以杀和珅,全是拜乾隆所赐。

乾隆是史上少有的活着时主动禅位的太上皇。他因为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的承诺,在掌权60年后将皇位传给嘉庆,但权利欲太大不想放权,就让嘉庆这个皇帝继续呆在王府,而他自己依然盘踞皇宫内处理政务。

当时高出很多屌诡的场面,大臣们晨起到王府“面圣”,所谓上朝,然后再去皇宫见乾隆给太上皇请安,上奏折,处理政事。

乾隆独揽朝纲倒还算了,嘉庆身为皇帝,给家人办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都得听他的。乾隆穷奢极欲花钱如流水,可儿子嘉庆身为皇帝,老婆死了的丧葬费用都要一切从简!

简而言之,乾隆活着时把嘉庆欺凌的够呛,这期间作为乾隆的宠臣和重臣,和珅责任之重大不可推脱,嘉庆憋了一肚子火,却不能将乾隆开棺鞭尸,但总得出这口恶气吧,然后脑满肠肥而且损公肥私的和珅进入嘉庆的视野之中!

好吧,就是你了!


另类文史


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心腹为何死得那么惨?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那么必将引起腥风血雨,到了嘉庆皇帝这也不例外。嘉庆皇帝的爷爷的爷爷就是顺治皇帝,当初顺治皇帝刚刚得到皇位也是如此,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没有几天把多尔衮的大部分亲信全部处死,加强皇权,康熙皇帝也是如此,擒鳌拜就是个例子。嘉庆皇帝处死和珅其实也和前面一样,毕竟和珅在朝廷叱咤几十年,必定有不少亲信党羽,如果不除掉其中的头目难以控制朝廷。

并且和珅已经具有对抗朝廷的力量,和珅在乾隆时期六部尚书基本他都做过,而且是大学士,内阁大臣,在远离朝廷的地方有些人甚至不停皇命,和珅完全代天子令诸侯。并且老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想设立皇权只有杀人立威,那么啥谁呢?和珅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说和珅贪污其实这根本不是杀他的原因,因为在乾隆时期朝廷知道和珅的贪腐行为早已经人尽皆知了,只不过是乾隆皇帝对他的宠信大于他的错误,也就平安无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嘉庆之所以处死和珅,主要原因还是担心他谋反,在清朝公布的二十条罪状之中,涉及到和珅贪腐问题的只有六条,分别是"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其他的罪状都指向了和珅意图谋反。而且在赐死和珅之后,大臣上奏皇帝说,和珅的财产还有很多被藏起来,请皇帝派人去查抄,但是嘉庆皇帝却对此没有过问,嘉庆皇帝并不在意和珅的贪污问题,他真正在意的是和珅是否打算篡权谋反


特急新闻


说起中国历史的贪官,大家最有印象的,一定是和珅。这得益于王刚老师在电视剧里的精彩演绎,把一代贪王诠释得淋漓尽致。

光看电视剧,你一定觉得和珅这人太坏了,特别奸诈又爱拍马屁,正事不会做敛财倒是高手,乾隆完全就是昏头了,所以后来嘉庆继位之后立马就把这个大老虎给打掉。

在和珅家里抄出来的家产,整整是清朝政府20年的收入,所以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段子。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和珅和嘉庆之间的事情,看看这一段历史背后的奥秘。

和珅的算盘

嘉庆打掉和珅大家都拍手称快,但嘉庆下手速度之快,确实也出人意料。

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去世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初三,当时嘉庆让和珅总理丧事。丧事没办完,十天后的正月十三,就宣布和珅20条大罪直接给控制起来,到了正月十八下令处死。

老皇帝留下来的权臣,即使再坏,新皇帝要顾及政局的平稳过渡,都会安排好了人员再动手清理旧臣,这样的速度看得出嘉庆很急。

和珅虽然深得乾隆皇帝信任,但是和珅没有兵权,对嘉庆皇帝不会构成太严重的威胁,那嘉庆为什么要急着处理和珅呢?

王刚老师扮演的合身

话说,乾隆一直说他只想当60年的皇帝,不能超过爷爷康熙,然后就禅位去做太上皇。等到乾隆六十年的时候,日子到期了,他必须把接班人的人选定下来。这一年九月初三,乾隆册立第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嘉庆。

在宣布这个消息之前,乾隆和自己心腹大臣透了底,其中就包括和珅。这是清朝最机密的消息,其他大臣都守口如瓶,只有和珅,知道后立马跑到嘉庆的府上,从袖子里掏出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两人四目一对,然后和珅匆匆离去。

和珅为什么死的这么快,就跟这个举动有关。后来嘉庆公布和珅罪状时,一共列举了二十条大罪,这件事排在第一位。嘉庆皇帝是真的很介意这事,嘉庆皇帝同时还下了一道圣旨,禁止臣下进贡,还特别强调禁止进贡玉如意。

为什么这件事让嘉庆记恨了三年,乾隆一死就立马动手清算和珅?

嘉庆的心思

不少野史记载,和珅仗着乾隆的宠爱,眼里没有把嘉庆放在眼里,所以得罪了嘉庆。可是你用正常的思路想,在那样的政治格局,能够像和珅那样爬上高位的人,一定是情商极高,非常懂得察言观色,四面玲珑。

和珅肯定知道老皇帝再怎么宠爱自己,也没有多长的寿命,而他的年纪还算年轻,他的身家性命可是掌握在继任者嘉庆手上,讨好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得罪呢?所以和珅得知情报之后,第一个跑去跟嘉庆报喜,这是为了讨好嘉庆。

嘉庆

但是和珅觉得讨好的事情,在嘉庆眼里就是大逆不道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这还得从两个人各自的角度去解读。

首先站在和珅的立场来看,和珅恰恰就是在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当上首席军机大臣,爬到了权力顶端。和珅成为军机处一把手的那一刻,面对的处境就是,两个皇帝,性格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但他们都有决定和珅生死的权力,和珅能怎么办?只能两头讨好。

和乾隆合作久了,知道他老人家喜欢什么,想什么就给,甚至乾隆不用开口,和珅也能替乾隆想到。在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上朝旁边站着两人,一位是嘉庆,另一位是和珅。嘉庆是皇帝站在乾隆旁边能理解,和珅为什么也站在旁边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乾隆说话口齿已经不清楚了,只有和珅才能听懂乾隆在说什么,和珅太了解乾隆,把老皇帝伺候的很好。

很自然的,和珅就会用这一套来对待嘉庆,揣测新皇帝的心思。要讨好嘉庆就要对嘉庆掏真心,不能隐瞒。所以和珅才想着把这个消息和玉如意一并送给嘉庆,当做讨好的礼物。

但在嘉庆的角度看来,这件事情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乾隆是没有未来的人,而嘉庆是掌握着未来的年轻人。

乾隆晚年的心思全都放在了过去,市场回忆着自己这一辈子帝王生涯的贡献,自封“十全老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时常怀念过去,因为他知道去日无多,珍惜当下更重要,谁能讨他的欢心,他就对谁好。

嘉庆就不同了,乾隆去世时他才不到40岁,正值壮年,而且他也是有野心之人,想做出一番功绩。嘉庆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比乾隆要丰富。

两头讨好必死

其实这事在今天很多时候也很常见,比如那些退休的干部,单位逢年过节送个礼物给他,他就会很高兴。他判断年轻人的标准,就是这帮人有没有良心。如果当年提拔起来的人,现在翻脸不认人,那就是没良心。

所以有些投机份子,就会在老干部仍然有能量的时候,去拜拜码头,找关系,看有没有机会。

但那些中层干部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的影响。任何事情他不仅感受到你的作用,更会评估你的作用是不是有利于他未来的发展。就好比新官上任,总有人去拜码头,新官员会在内心评估下这些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就拿嘉庆来说,和珅对他的讨好当然记在心里,但是嘉庆也在思考,和珅能把老皇帝的话泄露给我,以后会不会把我的话泄露给其他人?和珅如果通过泄密获得新宠,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后会不会其他人也学他这样,整个朝廷的风气都变了?

嘉庆在当皇帝这三年,心里一直琢磨着这事。最后嘉庆明白了,这个行为影响极其不好,和珅必须杀掉。

如果你新当上部门的领导,手下管理着十来人,这时候有一两人下属立马到你家里送东西,拉交情,你虽然感谢他,但心里肯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个人是不是表里不一、阿谀奉承?以后会不会败坏团队的风气和和谐?虽然收了对方的礼物,但他在你心里的地位,其实是下降了。

和珅到底错在哪?就是不该在过去和未来的夹缝中两头讨好,用同一套逻辑对付两位领导,这真是自讨苦吃啊!

所以说掌握未来和怀念过去的人,看事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善于讨好,你只能留在过去,若是你善于创造,你才能去拥有未来。


林达讲故事


原因很简单,天无二日。

和珅在乾隆朝,已经是树大根深,遮天蔽日。

嘉庆上来以后如果不干掉和珅,就会缩手缩脚,难以动弹。

人们为什么想当皇帝?

不就想御极宇内,掌握乾坤吗?

你留一大瓣儿蒜在这儿坐着,算怎么回事儿?

而且和珅还不是一个人。

可以说,党羽遍布朝野。

如果不把和珅拿下,那谁是皇帝?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拿下就无法掌握政局。





面具说


和绅是巨贪,但这不是嘉庆皇帝匆匆杀掉他的主要原因。

嘉庆皇帝在乾隆死后十几天,还在国丧期间,一般不处理政务时,就匆匆杀掉和绅的主要原因是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激化,害怕和绅谋反

案件了解的非常草率,就连和绅的罪状和隐匿的家产都没查清。起因是几位大臣弹劾和绅有操、莽之心。结案后,嘉庆皇帝问直隶布政吴熊光和绅是否有异志,吴回答,要谋反者必定延揽人心,而和绅的人缘极不好。嘉庆皇帝后悔道,杀他太早了。后悔时机不对。

一、在政治上,相权大于皇权。

嘉庆受禅后,只是个花瓶皇帝,军政大权仍由乾隆掌握,后期乾隆健忘,实际上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和绅手里。

和绅在嘉庆皇帝身边安排了特务,本来乾隆要调嘉庆的幼年教师朱珪进京当内阁大学士,和绅怕影响他自己,正巧还是皇子的嘉庆因为老师六十岁生日写了首庆寿诗,和绅就密报乾隆嘉庆心存不轨,结交外臣,朱珪为此降职,嘉庆也险些遭到处分,从此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在嘉庆登位后,和绅的细作仍不断活动,嘉庆也在收集和绅的罪证。

二、在财务上,相权大于皇权。

由于乾隆的纵容,和绅贪欲越来越大,外面进贡到皇宫的东西,和绅先拿好的,差一点的才入宫。有一个官员拿着一个珍珠做问鼻烟壶,和绅很喜欢,那个大臣说是进奉给皇帝的。下朝后,和绅拿着那个鼻烟壶给官员看,已经以假充真,真的已经到他手上了。

除了乾隆,哪一个皇帝允许这样被人欺凌?

三、巨贪和民愤。

和绅被抄家时,具说可折合8亿两白银,可顶大清十五年的国库收入,所以有和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当时正值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明确说要惩治大贪官,直指和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