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非常喜欢看《梨园春》,可以说看不够,为什么现在没有兴趣了,不想再去看了呢?

红旗457450


说到河南卫视的文艺栏目梨园春,我想喜欢戏曲的人们大概都不陌生,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这个栏目和这个栏目的一老一小两个主持人,当年倪庞组合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应成趣,他们的主持风格,开创了梨园春的开门红,也使梨园春这个栏目一出台就受到了全国广大戏迷的欢迎。

可是现在看这个梨园春栏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感觉都没什么意思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推陈出新吧,人们看了这么多年的梨园春这一个套路下来,人们也都熟悉了。演员也经常是那么几个演员,唱段也基本上就是那些唱段,新演员少,应该更多地推出新的节目。

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梨园春基本上都是在捧豫剧,评委也是以豫剧名家为主,戏迷擂台赛基本上都是唱的豫剧名段,有个别唱曲剧,越调,还有别的剧种的也都晋不了级,评委的打分值比观众的要高好几倍,而且也就那几位评委,老艺术家们也很少在梨园春上看到,相比九几年时候的梨园春剧种,很多小剧种的艺术家,也经常在梨园春上表演,象越调,道情,二夹弦等。

第三个原因好像就是现在的评委和主持人说话有点多,要让演员多唱,评委多听。

不知道我讲的对不对?欢迎评论。





勇往直前2608


我来说几句:说实话,巜梨园春》初开始那几年(到前几期的打擂)我确实是每周必看,并且像犯大烟瘾一样。自打倪宝铎退休。梨园春就塌了半边天,当年的倪庞组合,天衣无缝,珠联璧合。甚至中央台的主持人,也难有他她俩主持的好。又上这几个主持人,谁都给庞小戈配合不好。这是巜梨园春》乏味的一个原因。其次,梨园春现在干物质不多,除了广告,除了范军,周伟,李伟健,等人的斗乐,打俏和立持人的废话,正二八经的唱戏时间难有40分钟,一个多小时的节目看不了3一40分钟的戏,你说还有啥意义?

三,《梨园春》变味。梨园春本来的受众是豫剧爱好者,是面向河南波及全国的戏曲平台。现在成了专业打擂的平台。跟本不顾及广大观众的利益,国家捕鱼还有个休渔期,你们光想连奶娃子都挖出来。并且专业水平越来越高。要都成专家了,还显出评委席上的专家吗?

四,《梨园春》失去了原来的风采,光打擂,且打擂的演员比有的专业演员唱的还好,或者说不亚于专业演员。那样的人才全省乃至全国能有几个?你们己经搞得本未倒置了。资源已枯结,节目无新意。观众已流失。主持已退休,风光已不再,快一些停播。

五,题外话:现代戏除了巜朝阳沟》,巜小二黑结婚》以外,其他的戏不戏,歌不歌。调门死难听,戏词又不压韵。光凭那些专业演员有一副好嗓子,随便拉一个调门,胡弄一下观众,骗取国家点工资。鲁迅先生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这是长此以往,豫剧消亡。国粹京剧,也没见有豫剧改变的厉害。豫剧是改革来改革去,新观众没加入,老观众流失了。我现在是梨园春基本不看,手机上听看戏只听看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闫礼品,陈派,张宝英,苗文华,田敏,申凤梅,毛爱莲,马骐,唐喜成王秀玲等人的戏,新戏一概不听不看。


高峰险要


前几年梨园春办的确实不错,每周必看,选手,评委都很专业,主持人风格独特,接地气。随着时间推移,梨园春应改版了,不能老一套了,要适合不同剧种戏迷口味。

我提几点建议:一是百花齐放,豫剧,曲剧越调,坠剧,二夹弦,大评调,越调,平调落子,等都应参与,这样会吸引各个剧种的观众。

二是唱段尽量要完整,不能头一句尾一句,这是大忌,只要是戏迷,演员少唱一个字都反感,这也是近几年梨园春丢失观众主要原因。

三是主持人必须懂戏会唱戏,至少也的会几段,如白燕升,程成,范军都很好,一看就是内行,观众很喜欢。

四是评委要专业,各个剧种都必须上个评委,多讲跟戏剧有关话,少讲无关之言。

五是开场曲和结束曲应恢复原来豫剧曲'牌,因它在观众心里扎了根,耳熟能祥。

以上是本人五点建议,望观众批评指导。


王相民


我是看着梨园春长大的,也是一个资深戏迷。

以前梨园春基本上每期都看,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只有碰上才会看,梨园春失去了吸引力,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变了,以前倪庞一老一少,主持幽默诙谐风趣,自从换人以后主持人关枫,呆板,二人欠配合,主持人念广告的时间超长。

二戏曲唱断不能推陈出新,在唱还是那几断戏。

三,评委评论不专业,草根戏迷都能做评委,观众喜欢的荆华,程林远不见了。

四,戏曲知识普及不够,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对唱念做答,手眼身法步不理解,不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戏曲美。

五,现在上台演戏的都是专业演员,没有来自农村的,基层的演员,越办越不接地气,如果在农村或者工厂办一场直播晚会,虽然没有在电视台条件好,效果一定比在电视台办的好。

戏曲来自民间,回归民间才是自然,高高在上只能走向衰败。


天命难违58


看到梨园春这个节目的问题,鄙人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曾几何时,梨园春节目问世时,它和群众的互动性强极了,一期节目都得有几十个群众戏迷参与。唱的好的有,唱的一般的也有,大家踊跃参与,把群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后来,随着梨园春受众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业戏曲演员加入进来,也给群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但随着梨园春的发展进步,群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小了,几乎成了专业演员的专利。确实,专业演员和明星水平比群众高,但你们不该占用群众创建起来的舞台呀。你们可以再搞个梨园荟萃,梨园精英节目,展示你们高起的技艺,而不应该占用梨园春节目,把老百姓挤下去呀。这是我一个没啥高水平人的拙见,但却是老百姓的呼声啊。


看问题有想法


的确,我过去一直也是《梨园春》的粉丝,逢期必看。但近两年却很少看了,对我和周边许多人失去了吸引力,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好。只感到像主持人不如开始的一老一少,在评委发表评论意见投分表决时明显感到他会投乙,而甲似乎要比乙略胜一筹。如有一次新疆一位女戏迷老远跑来河南打擂,唱的很不错,我们都希望胜出可又预感难。果然在一宁赞誉声中还是败下阵来。该栏目本意是传承豫文化,宣传河南,对外省戏迷来河南参赛本身就是加分,唱腔表演与本省戏迷演技相当者理应向外省戏迷倾斜打分,栏目举办的初心才能凸显。


小龙女一一云台龙仙


梨园春我婆婆,我姐姐都爱看,我不爱听戏,但是呢,她们基本上很多时候都在看这个梨园春。我一个不爱听戏的人,基本上每个段子都会哼两句儿。一句话,老一套。就是太单调了,每次每期都是一样,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创新,所以现在他们也不太爱看了。我反倒喜欢上了戏。


宋晓红23


現在的梨園春太差了,主持人多了,評委也是小香玉、范軍还會有客串不懂戲曲的人,演員观众喜歡的不让出來,比如楊國民观众千呼萬喚的的不讓出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還有一個年輕女孩叫王展唱的老腔老調的很好也沒有出來过,整天就那几个擂主瞎胡鬧⋯⋯


琴藝


自从梨园春开播以来我特别喜欢看,每一期都不错过,不但看选手的演唱,更喜欢听戏曲专家的点评,从中长了不少知识,最近几年不喜欢看了,因为没有以前的好了,本来时间就不长,中间的广告和说费话的太多了,现在的主持人多了还不如以前老倪和晓戈两个人主持的好,评委席上质量下降,有一些不懂戏曲的也坐在评委席上象何云伟形象极差,应该多请其他剧种的明角来做评委,唱段老套不能推陈出新,梨园春是百姓的舞台,要把演唱的时间更多的留给观众,现在的梨园春没有以前的接地气,希望改进。


云龙


以前接地气,唱段多,那时候的评委才叫专家,现在一群混混,废话多的说不完,评委恨不得有二十个,主持人恨不得增加十个,唱段越来越少,还不如改成群话节目,现在连我这个老戏迷都不看了。以前的梨圆春到点了不吃饭也要看,请假不上班也要看,现在河南台已把它办砸了,所以不看不看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