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做时间管理的?

狗艺术


时间管理的理论,如果按照老外的划分,发展了三代了。概括来说,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几点到几点做什么,接下来几点到几点几分又做什么,列了详细的列一个日程,有的甚至细化到几点几分,然后按照时间安排一个一个去做。但这样的时间,如果用过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是临时加进来的事情会打乱你的安排,另一个则是把自己框定的太僵化了,给人的感觉不是在进行管理时间,而是时间在管理人,人像是一个时间的执行机器人。

我用过好几个时间管理的方法,个人觉得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用角色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在每个角色下列一个需要在当天完成事情的清单:角色+清单。

举例如下:

作为父亲:今天有3件事情,1是陪儿子玩橡皮泥游戏;2是陪他骑车;3是陪他看1个小时动画片。

作为老公:今天有2件事情,1是给老婆的手机充值;2是陪老婆逛街。

作为儿子:今天有1件事情,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爸妈的近况。

作为工程师:今天有3件事情,1是协调上游专业提结构条件;2是参加管理培训;3是集中回复业主的邮件。

如此等等。

照着这个清单和角色,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做完,个人觉得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时间管理,而且这样也不会太机械。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滕训项目管理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一堆事情,每天都会有新的事情产生,我们需要把它统一纳入到一个被管理的状态,而不是在脑子里让我们焦虑。

比如说洗衣服,对于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引起焦虑的事,至少我们并不愿意干。很少有人说,我特别爱洗衣服,所以我们想到洗衣服的时候,我们通常情况下会吐槽一下:哎呀衣服还没洗,再看会电视......过段时间又想起来衣服还没洗,再刷会微信吧,到最后,衣服还没洗呢,不能再拖了,没有衣服穿了,然后这个时候才去洗。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需要把这些事情纳入到另外一个系统,这个就是管理的问题。

但有的时候,我们都列好了一件事了,比如我们想去跑步,想锻炼身体,想每天学点英语提,想多读点书。但是就是不开始,或者迟迟不去完成它,再或者开始了但是你却发现这些事很难坚持。

所以,坚持很困难,这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那怎么坚持下去呢?

这个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维度,就是每天的时间怎么安排更合理。这就要做到三件事,或者说是三个习惯。这三个习惯就是:记事、计划、计时。

第一个:记事

对于任何一件出现在您脑子里边的您要做的事情,您都应该写下来。这是第一个习惯,不能把它放到脑子里,因为我们的脑子会欺骗我们。

会说这件事,不会做吧 ,会说暂时忘了吧,会说这件事可能不重要,会说干脆就算了,会说明天再做吧。但是,您写下来了就逃不了了,在纸上明明确确的列出一张清单来,这样您就会得到一张清单。我们称这个叫碎片清单。

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碎片化的,是在任何的时间出现在我们脑子中的清单,然后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我写了但是我就是不做怎么办?这个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计划

记事完了之后,我们需要做一个计划,计划是什么?什么叫计划 ?怎么算做计划呢?

比如,我有一个报告要写,我决定明天写,这个是计划吗?或者说我要好好整理自己,这个是出现我的记事清单上,那么,怎么计划呢 ?

其实,计划的过程是具体化的过程。我们要想和思考这件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而不仅仅是什么时间做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明天你打开这份计划看,我得写报告,怎么写,面对的是同样的焦虑。

所以计划是一种提前对事情做的过程的有效思考,得先琢磨好了,我要好好整理自己。什么叫好好整理自己?就比如明天我要收拾屋子,明天我要把我那个衣服先洗了。那么,最应该做的就是明天9点钟我准时把屁股抬起来,只要抬起屁股来,我就算成功了。

这个就是计划的过程。所以我们每天面对的清单,不是由这个形成的清单,而是由计划形成的清单。

第三个:记时

你的计划怎么叫做好?如果你能预计出这件事情大概要花费的时间?如果能精确到分钟,你就做的非常棒。而且这个过程将会帮助各位省巨多的时间,因为如果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时间点,我们就会无限的膨胀这个工作到所有的时间里。

所以好多时候,会有人问,这个加班是应该晚上加还是应该早上加?大家为什么会选择晚上加班呢?因为我们感觉晚上的时间无限长。从10点钟开始一直到明天早上8点,我有8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干这件事。

而早上呢?如果我6点起床8点钟做完,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好紧张,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有限制的2个小时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晚上我们会怎么样呢?到10点钟信誓旦旦往那一坐,泡杯咖啡,搁点小饼干,弄个电脑,鼓弄鼓弄别的事,煞有介事的开始工作,然后开始就耗,你会发现你效率远远低于被逼着的状态。

一件事如果没有时限,你自己都不知道它能多长时间完成,那你就会拖延它,那你就会添加不必要的工作,尤其是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做PPT,我们就会无限的添加,这再多加一个图片,感觉自己一直在工作,但实际上效率极低。所以要能预计一个时间。

之前一个学员,他是做互联网的优艺设计的,他就来找我咨询。我说你明天礼拜一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图形。我问他你这个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做完?他说大概一个半小时吧。后来我就引导他思考帮他梳理,最后他发现这件事他需要25分钟就能做到,但他之前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半时。注意了,我们俩聊了5分钟,就帮他省了一小时。

所以这个就是计划的过程,你要明确的具体的思考的时候,你就能预计出它的时间。而且在执行的时候会比较靠谱,因为你自己都跟自己,说这事应该25分钟完成,所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流程来完成它,直到执行。

关于如何管理所有的事情,你get到了吗?



霸王课


此刻的你

是否在惋惜被自己浪费掉的时间?

是否在抱怨终日忙碌而难遇闲暇?

对于时间管理

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

利用好零碎时间

就能有时间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研究了成功人士如何使用时间

并逐个观察了他们的日程表之后

劳拉·万德坎姆认为该理论已经落伍了

美国知名记者、畅销书作家劳拉·万德坎姆

我们并不是通过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

而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

然后时间就自动节省下来了

时间的弹性是很强的

我们无法创造出更多时间

但时间会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用时间来做什么

我花的每一分钟,都是我的选择

“我没时间”通常意味着“这事不重要”

时间是选择

做出不同的选择有可能导致恶劣的后果

但大家都是聪明人

而且从长远来看

我们一定有能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有价值的事物

如何管理时间

分析哪些是重要的事

1.列举能让你一年工作表现优异的事

2.列举能让你一年生活感觉精彩的事

3.给自己列一张三栏优先顺序表

“我一般5点或5点半醒来。平时很规律,我的日历不一定排满每一小时,但对日历上已经安排好的事情会很严格。留时间锻炼,不要饮食过量等。”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

“我每天大概7点起。我认为智能手机非常有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处理电子邮件”。

——埃隆·马斯克

“利用空闲时间检查Messager和WhatsApp上的信息”

——马克·扎克伯格

“学生时期每晚8点或8-9点间,我会收听VOA”

——马云

24×7=168

一周有168小时

时间总是有的

就算我们再忙

还是有时间做重要的事

而当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时

我们就能用我们拥有的时间

打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更多资源干货,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EO故事汇】,后台回复【时间管理】免费领取时间管理表格~


CEO故事汇


本.富兰克林说:你的时间用完, 你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所以, 我们应该将时间管理上升到生命管理的高度,充分地发挥有限地生命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每天在消遣中、迷茫中荒废掉自己的人生。透过一个人的时间管理价值观, 你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人们常说:年轻就是资本。 其实, 这个资本就是时间。

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你可以说自己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 没有毕业于名校等等,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谁也不会多一份或者少一秒。


但是, 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还是你被时间奴隶了?

很多人看起来像个工作狂, 每天加班到深夜,半夜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抱怨回到家。其实, 这只是你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额的工作量。你并不是热爱工作, 只是工作效率低。

那么,在职场中,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1、围绕“核心目标”开展工作

每天上班之前, 列出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 且把与核心目标相关的工作优先完成, 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放到下午或者是接近下班的时间去完成。


人很容易优先挑选最容易完成的工作进行处理,先易后难。人一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 人在早上的注意力最容易集中, 当你消耗这段最宝贵的时间来处理繁琐的事宜之后, 再无法集中注意力处理与核心工作相关、难度较大的事情。


人可以一天只做一件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必须对你的核心目标起到推动作用。每天把繁琐的事情优先处理, 下班的时候最大感受:忙了一天, 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所以选择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优先做什么?每天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敏锐感,让自己能够从无穷无尽的杂事中脱身而出, 做重要的事情。

2、学会拒绝

总会不时有其他同事突然找你帮忙处理事情,不要一直当老好人。如果你身上已经有很多的工作,应该学会拒绝, 同时可以给同事建议:可以找谁处理更快?或者是可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拒绝的同时提供建议和方法,这才是正确的拒绝方式。

3、治好“拖延症”

“拖延症”是多么可怕的疾病,大家总喜欢把事情拖到deadline再处理,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


曾经,有一位同事A要离职, 需要跟B进行工作交接, 但是B一直以有其他工作在忙, 一直延迟交接时间。 直到A要走的最后1天, 他们才进行了工作交接。 由于适应时间太短,B没能很好地接收交接的工作, 后续工作中, 需要基本每天电话联系A进行咨询, 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和时间消耗。


由于拖延症带来的各种问题数不胜数。我们对任务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自己给自己设定好完成时间,比如这件事1个小时之内搞定。


任何一位领导都是治好了自己的拖延症, 才能带领团队更好前进, 打造执行力更强的团队。所以, 领导不喜欢有拖延症的员工, 领导喜欢能超前且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员工。

4、找到正确的方法

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个任务:组织团队团建活动。 但是你能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一起完成呢?可以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效率最高的是哪个?


在接到一项新任务的时候, 不要就直接执行, 先进行思考,选择最佳的方法完成任务。在工作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工作方法,当任务来临时, 迅速调动大脑, 找到最佳途径再去解决问题。

最后,生活中的很多繁忙, 并不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地更加出色,让你变得更优秀, 也并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善。我们要看清这种琐粹的繁忙, 并且去摒弃。


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 我们应该学会高质量利用时间,完成高价值的事情, 丰富自己的生命。


职场魅力


做时间管理,我们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一、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

李笑来老师从20岁就开始做时间记录了,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坚持做时间记录有几个好处:

1.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时间都用到了哪里,找到被浪费掉却不自知的时间。

2.培养对事件的时间预估能力。

3.对时间越来越有掌控感。

做时间记录的方法却很简单,就是将时间段和事件列出来,每天晚上再做一个总结。

比如:

7:00-8:00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1小时

8:00-8:30画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 0.5小时

二、确定目标

为自己设定清晰的目标

第一步:确定你究竟想要什么。

第二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

第三步:为你的目标设定一个完成的最后期限

第四步:为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计划和排期

第五步:行动起来,从第一步开始做,一步一步的完成它。

三、清单

有了目标,我们还需要一些工具来记录计划和排期,这个东西就是清单。

我自己本身就是个清单控,每月清单、每周清单、每日清单都会做,当然一切都要以我的目标为基础。

清单能让我们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并且有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你不断地前进,克服拖延。

四、学会给事情排序

你的清单上一定有很多事项,但是我们的时间就那么多,这就要学会给事情进行优先排序,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标出来,先去完成它。

无论有多少事情摆在眼前,其实我们总能知道哪件事最重要,因为那件事通常都是压在心里的大石头。

五、轻松高效工作的小技巧

1.清理办公桌,营造一个轻松的办公环境。

2.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充电是高效工作的基础。

3.学会适时的切断干扰源,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时间管理秘籍,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强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时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你有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欢迎你的关注,我们来一起变强大。

萌萌一页纸工作法


以前上班随大流,上班时间,下班时间都由公司规定。休息的时候,就追剧追到半夜,转天睡到日上三竿。再起来做点家务,时间就没剩啥了。所以,买来的一大堆书,都束之高阁,享受灰尘的宠幸了。

如今做了自由撰稿人,才知道时间真的就是金钱。只不过,以前混时间上班,偶尔偷个小懒,有公司担着。而现在,每一次的产出,每一分钟的时间投入,都是用来变现的筹码。你多追会儿《延禧攻略》,就没法做自己的文章提纲;你多睡一会儿,就少了一会儿码字赚钱的机会;你拖延的越久,焦虑得就越厉害,头发就越秃!因此,要想斩断恶性循环,必须学习一套有效实用的时间管理法。

最近看了《番茄工作法》这本书。实践了书里的方法,觉得非常有效果。不但成稿的效率大幅度提升,而且每天工作起来按部就班,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无论是哪种时间管理法,最重要的是----坚持。

番茄工作法非常简单,确实就跟个番茄似的这么亲民简单!

“充电25分钟,放松5分钟”

像不像一句广告语?

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我特意在某宝买了一个计时器。

只要旋转到25就可以倒计时了,时间一到就会响铃几秒钟。

番茄工作法,在书里介绍的比较繁琐。但我个人用的时候,就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简化使用了。但是效果并没有打折。

一、列出今天今天要完成的工作

不管你是在公司,还是自由职业,每天肯定都是有已知任务要做的。首先就是把当天准备要完成的工作,列出来,同时注意分配事务的优先级。这样可以保证,用精神状态最佳的时段,做最重要紧急的事情。

具体的分配标准,可以按照四象法则去细分。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要保证重要任务的质量以外。还会让你在工作时更加安心,你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在做最重要的事,而感到焦虑,总是想换另一个任务。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更具体的要求,在后面画上几个圆圈,表示几个番茄钟。比如某一项工作,我预计要4个番茄钟,也就是4个25分钟完成,那你就在对应的工作后面画上四个圆圈。

二、旋转番茄钟,开始工作

番茄钟工作法实在是太简单了,其实,最有效的地方,就在于“严格遵守时间,专注于当下的25分钟”。只要做到这一点,其他的计划啊、表格啊其实都附加项目。

在25分钟之内,除了工作,什么都不要做。再说一遍,除了工作,什么都不要做!喝咖啡-NO!喝水-NO!上厕所-NO!看手机????那就别用计时器了!!因为只有25分钟,所以就要高度集中!更不能走神,发呆,做春梦。实际上当你真的使用了这种方法,你会发现轻松很多,而且注意力确实也提高了!因为只有25分钟的时间,你的潜意识会形成一种“稀缺概念”----时间只有这么少,我要专心工作啊!同时,因为25分钟基本上相当于学生时代一节课的一半,所以,我们在25分钟内,反而很少会出现疲惫的感觉。尤其对于写作的人来说,25分钟简直是稍纵即逝。因此,你也不会因为要工作25分钟,而产生畏难情绪。毕竟,坚持个25分钟还是挺简单的事呢。

所以,番茄工作法,最牛的地方,就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身体状态甚至是潜意识。利用人们自身的特性去管理时间。

一旦铃声响起,我们就要放下刀枪去休息,不必再恋战了。

三、该休息就好好休息

5分钟的休息时间确实不长,但毕竟我们工作的时间也很短不是吗。但5分钟的时间,坐在座位上用头画个“米”字,在屋子里走几圈,喝点水,上个厕所是可以的。休息之前,我们要在当前任务后的方框里打上一个“X”表示已完成一个番茄钟。

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其实也是一种小策略,小激励呢。

哎呀,画成圆圈了,估计是太想吃番茄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每工作25分钟,就可以画上一个“X”。这个X在别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意义。而你知道,这是你输出了高浓度的持续的25分钟的努力。

这就好比,我们把一间屋子打扫的一尘不染,非常完美。心里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如果我们用很长时间去工作,但是中途总是刷朋友圈,看抖音。就好比是我们浪费了一天时间去打扫房间,最后地上还是有纸屑、头发,你说你来不来气?

所以,一个“X”实际上就是一次鼓励。它的意义是:你为了目前的工作,已经充分利用25分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因此,你不会感到焦虑,毕竟,这是最大的工作效率了。

而这种激励,会形成一种正向循环。你会驱动自己,不断保持,持续精进。

而当5分钟一过,你就要继续回到办公桌前,开始专注接下来的25分钟。

四、每四个工作时段,就多休息一会儿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休息时间太短了,别着急,“番茄工作法”规定,每工作4个番茄钟就可以休息15-30分钟。我一般是休息20分钟,喝杯咖啡或是做做冥想也都足够了。

我现在的时间分配是这样,上午和下午分别工作8个番茄钟,中午休息一小时吃饭、睡觉。每四个时段就休息20分钟,相当于学生时代的大课间。这样一天的时间虽然不算太短,但是效率非常高,而且不会觉得累。

五、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番茄工作法”还有一些其余的工作,比如每天都要回顾和分析一下当天的工作结果,然后在第二天的工作表钟加以改进。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应对工作干扰的方法。比如你正在番茄钟工作时段,突然想起还有其他事情要办,或是有同事找你聊天。是要继续现在的工作,还是停止呢?在书中对这些突发情况都有说明。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此外,“番茄工作法”还要求记录工作时的中断次数,但是我没有记录,(可能觉得自律性太好了吧,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不必非要从书中照搬过来。只要适合自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焦虑,并获得成就感,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法!

你有什么好的时间管理办法呢?赶紧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泰迪抱枕


经常有朋友问我,又要带孩子又要写文章还要管理社群,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其实我的时间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24小时。如果你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不妨看看是不是时间利用的策略出了问题。


通过对时间管理知识多年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如果想要高效利用时间,其中有三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即专注、并行和规律。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产出质量,那一定是在非常专注的状态下去实现的,同时,在零散的时间里,也要学会让多件事情并行完成。另外,如果你想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让自己的生活作息等规律起来,为固定的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所说的三点,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实现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1、审视自己,找到不被打扰的专属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记录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来找到自己的专属时间。通过对时间段的划分,发现那些相对不会被打扰的时间。然后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专注地做事。


这点我的心得是,如果一旦找到了这段专属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它。要舍得断网,主动屏蔽干扰。


其实如果你一直处于“在线”的状态,那也就默认是可以被打扰的。这样你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



这边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辅助我们记录时间,和保持专注的工具。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便签来操作。方便易用,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无论到什么时候,纸和笔都是我们最方便的工具。



另外推荐几本这方面的书籍,包括《搞定》系列、《番茄工作法》和《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些可以说都是时间管理方面方法论的经典,值得我们去一读再读。


2、动静结合,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高效利用时间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要学会并行处理事情。

在碎片时间里可以通过音频学习的方式,解放自己的双眼和双手。比如跑步、上班、做家务等等时间,都可以很好同时利用音频进行学习。

通过上面对自己时间利用情况的分析,你可以很容易找到把听觉利用起来的情景。

如果你用碎片时间来获取信息的话,为了防止过度消费时间,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稍后阅读”的习惯,看见好的信息可以先保存起来,然后安排时间专门处理收集到的信息。

另外,不管是音频学习还是信息获取,我们都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库。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想要听的音频可以事先下载好,做好规划,这样在碎片时间就可以直接拿来收听,而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


对于建立资料库和音频学习,也给大家推荐一些工具。最近在用的“收趣云书签”比较推荐,收集的信息既支持离线阅读,又可以语音朗读。可以很好地解放双手。


另外我还会用的蓝牙音箱和蓝牙耳机来进行音频学习,这样我在带宝宝、做家务等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对于资料库的建立,也推荐大家阅读下李参老师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和萧秋水老师的《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以后,碎片化的学习才会更加有方向、有意义。


3、放弃完美,小目标也能有大收获



我们知道,其实每天重复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比如你每天上班走过的路,如果你去回想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很多细节都回忆不起来,因为太熟悉,以至于被忽略掉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生活高效,那就要把一些事情变成常态,在做它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情绪起伏,这样才不会有很多额外的时间消耗。


对于高效利用时间的第三个要素——规律,就是建议我们多去培养优秀的习惯。

很多人虽然每天看起来很忙,但是产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也经常因为追求完美而要么难以开始,要么难以坚持。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可以采取微习惯的策略,把目标设置的小一点,先完成再完美。

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记录自己行动的结果,给自己视觉的展现,在累积的成就感当中,把行为转化为习惯。


习惯养成方面的APP有很多,比如种子习惯、微习惯等,都具有记录和统计的功能。在记录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


当然你也可以采取打卡表或者手账等纸质工具,在自己手动画下一颗星星或者打个对勾的时候,那种快感是电子产品所不能代替的。



关于如果坚持方面的书籍,可以看下《微习惯》和《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我之前在《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目标还不够小》和《别再靠毅力坚持了,这里有方法!》这两篇文章里对这两本书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以上就是我认为高效利用时间的三个关键,通过辅助工具和相关理论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时间利用的情况。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调整,你终究会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



-END-


欧阳芊双


我认为要解决时间管理问题,需要从我们职场效率的四个维度来解决。

第一、精力(核心)

因为不论是谁时间都是绝对公平的,不因为贫富、高低而有所不同,因此首先我们就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正确的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才有管理时间的资格。

其次确立“要事”的优先地位,不要总认为小时不可怕,要知道大象从远处看来也非常渺小。

之后就是要对外界的干扰坚定地对无意义的人和事情说“不”,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把人情、面子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其次,根据心里学中的二八原则,80%的效益是由20%的时间创造的,因此我们合理分配时间,争取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价值。把一些不必要的或者可以协同完成的工作大家一起完成,用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

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状态的良好,才能切实的事实以上计划,保持充沛的精力,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工作技巧不做浪费时间的无用功。

第二、捕捉

首先我们要合理利用笔记,在一定时候笔记本即使我们的第二个大脑,只有落在笔头上的越多,我们真正的大脑才能被解放。

这就要求职场人有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从一堆信息中准确快速识别出有用信息。

第三、日历

这里所说的日历不是指任务清单,因为没有特殊标注的任务清单,很容易让人一眼看过去,就去选择那些轻松愉快的工作,而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要再做任务清单了。

之后,为自己的职场生活设立相应的主题日,为平时的工作预留出更多地时间,能够更充分专注的思考。为自己的工作生活设立主题日

第四、专注

首先我们就要,告别拖延症。

有人认为拖延就是懒惰,但作者却坚定地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认为拖延就是缺乏足够的动力,并且在工作开始之前低估了未来情绪的力量,让你想要把那些尽管重要但无趣的任务推迟,去完成那些相对简单、愉悦的事。

因此作者给出了专注系统下第一个法则,想要获得高效率的工作就必须要打败拖延症。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预设,假如我们现在逃避繁重的任务,而去追求一时的愉悦,那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们会因为此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比如将来的那个马上就要在会议上发言的你,会因为现在懒惰的你因为不愿意提前进行几次练习,而显得十分慌乱,错失了一次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其次,积极地进行心理暗示、不断强调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可以从源头杜绝拖延症。比如你强烈的想要升职加薪,在你稍有懈怠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自己,你所做的工作能为你自己带来多少提高、积累多少人脉和经验、收获多少口碑…而这些都是你在升职加薪的时候重要的考核依据。

当你做到上面这两点时,拖延症就自然就被克服了。


阿秀


【每周日程规划很复杂?NO!一页纸、10分钟就搞定】

前段时间我分享了我的战拖经历,鼓励大家调整时间管理心态(不贪大,强迫症,有弹性,求围观),买个本子记下自己的规划(详见我的头条号文章《用9块9终结你的拖延症》http://www.toutiao.com/i6389528702518034946/)。登出后有小伙伴跟我说“快发链接,我也要买个本治疗拖延症。”

可是本子到手后,又表示计划日程太复杂太难。比如易效能叶武滨老师的“土豆番茄炖青蛙”大法,完全搞不懂,做起来很繁复,于是直到今天本子还是一片空白。那么我就分享下我每周的日程规划经验——一页纸,10分钟,搞定!

抽出十分钟,翻开记事本

本子的左边是按日期分的每行,右边那就是空白页。

每周日的晚上或者周一一早,我会先在右边空白页的上方列出这一周想要干的事情,基本上会列1到3个小目标。比如,要读哪一本书(至于读多少章节,在时间规划的起步阶段可以弹性设置)读完,在工作上有哪些本周要完成的事情等。

隔几行的下面,我会列出每天要打卡的三件事。这三件事可以结合自己的年度目标(想想在今年元旦你又立下什么雄性壮志了),具体化成一个个小目标,在工作日打卡(周末就留给家人了)。比如我希望今年自己可以保持英文的热度,而且要多接触舆情方面的评论,所以会每天都看一会英文视频,读一本专业杂志。

最左边的地方,我会列进去一些工作上的任务,比如右边最上本周任务中的某些事项,以及一些临时交办的任务。

预估任务时段,见缝插针

在上班时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难得清闲下来时,我们就可以打开记事本,挑出一个任务来完成。怎么做到合理的见缝插针呢?我觉得要根据空挡时间的长度来安排。举个例子,我们很多小伙伴都希望把自己的英语练得好好的,下载一些背单词的软件,在午休或者坐地铁时这种比较整块的空闲时间去背单词。这样做,当然也没有问题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平时里还有一个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呢?

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小的零碎时段,比如等车、排队买饭、去财务报销等等。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掏出手机来打发,毕竟时间太碎了连看完一篇文章都不够,只能刷刷朋友圈和淘宝了。 其实,这些小小的碎片化时间累积起来量也很惊人哦,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时间拿来背单词呢?然后再把其他整块时间用来做计划表上其他的事情,那么你一天的时间是不是利用的更加充分了呢。

善用快进键,吸纳更多内容

我有个习惯,是起床后洗漱、做卫生时会去听APP喜马拉雅里的课程,这时我会把语速调到1.25倍。因为我觉得对于母语是中文的中国人来说,一点速度差在理解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但是,日积月累之下,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多的内容。不仅仅是晨起听课,在平时看中文公开课视频时也是如此,以加快进度哦。

不要排满,务必留出玩耍的时间

有人说我事都忙不完,休息啥啊,把自己睡觉以外时间都排满了,包括吃饭上卫生间时都要摆弄手机,让自己一刻不嫌。可是,我们也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一整天我们都在冥思苦想,却始终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到我们停止思考去冲个澡、慢跑一会、躺在床上休息时,脑子里却突然有了灵感。

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灵感来自三上——马上、厕上、枕上。和比尔•盖茨共同创建微软的大牛西和彦(Kazuhiko Nishi)也曾提出“西氏3B创意时刻”:小憩(break)、洗澡(bath)和睡眠(bed)。也就是说,只有你放松的时候、不输入信息的时候,你的储存脑才能开始工作。(关于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详见文章「干货贴」一心多用还是专心不二?让我们从大脑构成谈起)

图片来自《慢思考》

因此,很多人眼中“浪费的时间”反而是存储脑的“工作时间”。为了保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我们更要像弹簧那样有张有弛,奋进的同时不忘放松,定时放空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

好了,小伙伴们,现在就打开你的记事本,写下这周的计划吧!期待你在评论区跟我分享。


鑫妈向前冲


关于时间管理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书和大师在讨论这个话题,那么今天我想分享的三个时间管理的技巧,分别是: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给时间定价格和时间管理背后的秘密。

1.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假设你现在有一分钟,或者十分钟的空余时间比如在地铁上,那么你会做什么?

回答不出来吧,好像除了拿出手机刷刷微信就不知道可以干什么了。我们都知道要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你的碎片化时间呢?

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过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就跟马上就要进行足球比赛,你却连球都没摸过。

想办法把你的碎片化时间相处五到六个用途。

2.给你的时间定价

之所以不在乎时间被浪费,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反正也有大把时间浪费得起,然后就开始想办法杀死时间。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给自己的时间定个价,比如1小时=1000块,1分钟等于多少钱之类,让自己心疼。

3.思考时间管理背后的秘诀

时间管理,其实是更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而对于我们来讲,最大的时间管理,其实是方向的管理,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对你实现人生目标有价值吗?一遍遍询问下去,你才会发现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多补一句,如果是在公司里干活,你还需要多问几句:我做的这些事,对于公司到底有什么价值。

毕竟你要在公司里升职加薪,领导们是看你究竟能为这家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当然,还有高效学习,也能够提升你的时间利用效率,而关于如何学习的方法,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游山玩水90后,我之前有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