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墨脫,你知道多少?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mag(ID:outdoormag)

墨脫——中國第一徒步線

線路長78公里,一般走3天

翻越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雪山

穿過密密麻麻的螞蝗區

隨時應對塌方泥石流

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被稱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首

吸引著眾多徒步愛好者

翻越多雄拉雪山 來自:墨脫旅遊局

也許你是聽了朋友的推薦知道墨脫的

也許你是看了何馬的《藏地密碼》

被裡面關於血池的描寫吸引

來到墨脫尋找那開啟

香巴拉神廟的入口

(亞拉法師回答卓木強巴有關血池的問題:

“你知道第一塊成形的血池在哪裡出土的麼?

西藏墨脫巴日村!”

也許你是看了安妮寶貝在《蓮花》裡的描寫

被墨脫吸引而踏上尋找之路的

“神秘孤島”,雅魯藏布大拐彎 來自:墨脫旅遊局

清朝劉贊廷曾這樣評價:

森林瀰漫數千裡,花木遍山

藤蘿為橋,誠為世外桃源

《大藏經》裡寫到:

“佛之淨土白瑪崗,聖地之中最殊勝”

因此墨脫被佛教徒視為佛樂勝境

“東方瑞士”,如夢似幻的嘎隆拉倩影 來自:墨脫旅遊局

隱秘的蓮花

傳說蓮花生大師在西藏弘法期間

騎天馬遊歷白馬崗,發現此地

四周環山,溝壑縱橫,北高南低

猶如盛開的蓮花

根據地形命名“白瑪崗”

蓮花生大師說,世上有隱秘勝境16處

最大之處為白瑪崗,故有

“白隅白馬崗”

隱秘的蓮花勝地

墨脫全景,峽谷深處,雲霧繚繞,世外人家 來自:墨脫旅遊局

地理方位

墨脫,西藏林芝轄下

是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2013年10月,扎墨公路修通

東連察隅,西接米林,北靠波密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麓

雅魯藏布江下游

東西北三面是喜馬拉雅山和崗日嘎布山

南與印度接壤

墨脫的相對位置

墨脫在雅魯藏布江峽谷內

河流湖泊密集

沼澤、雪山冰川廣佈

雅魯藏布江含有豐富的水能

(當地百姓都是買發動機用

力發電

降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300mm以上

南部最大降水量在5000mm以上

有“西藏之水救中國,墨脫之水冠西藏”一說

嘎隆拉山的舌形冰川,蔣珂拍攝

墨脫境內海拔差異巨大

從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

到海拔152米的巴昔卡

地貌垂直分異明顯

森林,山坡,高山植被,冰雪層依次分佈

每年大雪封山七八個月,與世隔絕

墨脫地處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為北部屏障

一度成為“神秘孤島”,來自:谷歌

雅魯藏布江峽谷到南迦巴瓦,落差巨大,地貌垂直分佈明顯

來自:photofans

珞巴族和門巴族

墨脫主要是門巴族和珞巴族的聚居地

直到20世紀50年代

珞巴族依然保留著原始部落形態

刀耕火種,結繩記事,信仰鬼神

不耕不織,穴處巣居,冬衣獸皮,夏衣木葉

過著採集、狩獵的原始農業生活

面對肆無忌憚的塌方泥石流

和兇猛殘暴的飛禽走獸

珞巴族祈向神靈祈求豐收和人丁興旺

1965年,國務院正式確定族名:珞巴族

成為倒數第二個確認的民族

意為居住在西藏南部的民族

珞巴族藤網橋,用藤條編制而成,現在為了安全加了鐵絲和鋼筋。來自:軍樂團

門巴人世居門隅

18世紀初遷移至墨脫

門巴人信仰苯教和藏傳佛教(寧瑪派)

不堪忍受農奴制度的壓榨

加之佛教信徒對墨脫的傳說

於是第一批6戶門巴人開啟了遷往墨脫的序幕

傳說中墨脫到處有糌粑樹,到處有牛奶泉

連江水也流淌著奶酪

沒有差役,沒有剝削欺詐

是不種青稞有糌粑,不養犛牛有酥油

不修房屋有房住的人間天堂

於是引來了第一批門巴人的遷徙

如今,已經傳了是十來代,人數已達七八千

除了苯教和藏傳佛教(寧瑪派)外

門巴族還信仰萬物有靈

崇拜天神地靈,山鬼樹精

1964年國務院確定族名:門巴族

正式宣佈門巴族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

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

門巴人嗜酒,墨脫酷熱潮溼,喝酒解暑止渴 來自:網絡

墨脫現在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

除了門巴族,珞巴族,還有藏族、漢族、土族

人口最多的是門巴族,分佈廣泛

珞巴族主要分佈在達木鄉

90%的珞巴族生活在非法麥克馬洪線以南)

珞巴族在非法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分佈,來自:tibet

墨脫故事

蔣珂,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者

2010年到2016年期間,蔣珂9次前往墨脫,考察兩棲爬行動物,其中有3次是從派鎮徒步到墨脫的。

目前發現墨脫有40多種兩棲動物,50多種爬行動物,現在基本每年都會去墨脫。

談起印象深刻的事情,蔣老師講到了西工湖(布窮湖)的橫紋樹蛙。1973年,兩棲爬行動物學界的前輩趙爾宓院士和吳貫夫教授,曾到墨脫考察。在他們的講述裡西工湖是一個熱帶雨林湖泊。海拔大概1300米左右,這裡有很多樹蛙種類,其中最漂亮的,是橫紋樹蛙。

橫紋樹蛙一般趴在樹上,受到驚擾後,會將手和腳上的蹼撐開,從樹上滑翔到湖裡,有時候幾十上百隻橫紋樹蛙同時滑翔落入湖中,非常壯觀。蔣珂老師2010年8月到達西工湖時看到了這種美,也算是圓了一個心願。

西工湖邊的橫紋樹蛙,王剴拍攝

對話

Outdoor:給我們講幾種你們發現的物種吧

蔣珂:我們主要是以考察兩棲爬行動物為主,除了對橫紋樹蛙的考察外,我們還發現了很多新物種,比如刺疣齒突蟾,林芝湍蛙,吳氏齒突蟾等。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5月,我們在背崩去縣城的路上,很幸運的看到一條眼鏡王蛇,這種蛇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的長度將近6米),我們這次看到的眼鏡王蛇長度將近3米。

看到眼鏡王蛇的時候,它正在路邊曬太陽,受到驚擾後,就抬起脖子,與我們對峙。我們拍照後就讓它離開了。

眼鏡王蛇,蔣珂拍攝

墨脫有孟加拉虎分佈,曾經在背崩鄉和格當鄉境內有一定數量,但隨著環境破壞和捕獵,現在已經很少出現了。

Outdoor:給我們分享下你所感受的墨脫變化吧?

蔣珂:我2010年7月第一次到墨脫,從派鎮走徒步線路經過拉格、汗密、阿尼橋、背崩到墨脫。

2010年,墨脫縣城還只有一條街,縣城周圍甚至縣城裡面,都有很多木板房,大概2012年起,縣城發展很快,現在的規模與內地很多縣城比起來,已經沒什麼差距了。

2010年,墨脫縣到波密縣的公路路況很差,特別窄、特別巔,隧道也還在施工,經過嘎隆拉山需要走盤山路翻山,路很危險,有時候還能看到下面摔壞的汽車,而山頂上,能看到非常漂亮的2個冰積湖,還有舌形冰川。2010年底,嘎隆拉隧道貫通,2011年5月我再來時,就已經走隧道了,以後再也沒有去過嘎隆拉山的山頂,也沒機會看到漂亮的冰積湖了。

2012年之前,墨脫縣城裡的銀行還沒有聯網,外地的銀行卡不能取錢,我們過來考察,都帶著幾萬元現金,從2012年起,銀行就聯網,可以在自動櫃員機取錢了。

嘎隆拉山頂的冰積湖,蔣珂拍攝

曾眼鏡,四海客棧老闆(漢密)

2001年5月,曾眼鏡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墨脫·漢密開客棧,本以為待兩年就會出去,結果一待就是15年。15年,四海客棧成為墨脫徒步線路上最受歡迎的客棧,曾眼睛也成為了墨脫徒步線路上的傳奇人物。

剛到漢密時,沒電沒網絡,所有東西都得靠人力從波密或者派鎮背運進來。2003年,曾眼鏡從波密買了發電機,藉著漢密豐富的水資源,漢密從此用上了電。

沒有菜就自己種,沒有傢俱就自己背進來,從剛開始接待軍區的官兵、工作組,到現在主要接待徒步旅行者,從剛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和門巴族人親如一家,曾眼鏡見證者墨脫的蛻變和發展。

對話

Outdoor:能描述下你在客棧一天的生活嗎?

曾眼鏡:五點半起床蒸饅頭,熬粥,6點半左右會吹起床哨,最晚7點開飯,因為汗密到背崩的路比較遠,8點之前都得出發,否則可能會趕夜路,比較危險。

客人走了以後,開始打掃衛生,換洗床單被套,天氣好的時候還需要上山砍柴火,晚上為新來的客人燒洗澡水,準備晚上的餐。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會規勸隊員停下來等待,成立了救援隊,當客人迷路或者需要救援的時候也會進山參與救援。

Outdoor:山裡沒有手機信號和網絡,會無聊嗎?

曾眼鏡:打理客棧雜事挺多的,相對比較充實。之前兵站的年輕人經常來客棧聊天,加之當地老鄉熱情好客,把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我也會經常去老鄉家裡幫忙,聊天。

現在徒步的人多了,比較熱鬧,也習慣了沒有網絡和手機的日子,有種迴歸自然的感覺。有個好消息是這一次進山就會有信號,可以打電話,也可以發微信了。

Outdoor:對於那些即將去墨脫徒步的人,有什麼建議嗎?

曾眼鏡:徒步時間可以選擇9月到10月之間,這期間雖然山上也有雪,但是秋天的風景也漂亮,最主要的是這個時候螞蝗會相對的少一些。線路強度大,負重要儘可能的輕,沒用的帳篷睡袋就可以不帶。

當地門巴人的川普(四川話)說的很好,所以不用擔心交流問題。另外網上流傳的“門巴人下毒”這個也可以放心,十年前還有這樣的事情,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下毒技術傳女不傳男,現在年輕一輩的門巴姑娘已經不知道這回事了。

墨脫徒步,來自:墨脫旅遊局

墨小妖,徒步愛好者

2006年開始徒步旅行,越是偏遠的地方,就越能感到放鬆和內心的愉悅。偶然間聽說墨脫還沒有通公路,於是便義無反顧的去了。

2007年第一次徒步進墨脫,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去的太多,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次了,大多數時候是徒步,2013年通車之後也坐過幾次汽車。

墨脫徒步-二號橋,墨小妖拍攝

或許是對墨脫愛的太深,2012年墨小妖直接搬進了墨脫,在背崩生活了一年時間。在背崩生活的那段日子對墨小妖影響很大,甚至對她的整個人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墨小妖講到,那裡的老鄉們的淳樸熱情,真誠,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很簡單。

墨小妖幾乎走遍了背崩的每一個村莊,村子雖然生活艱苦,但幸福指數卻很高。慢慢地也就跟當地老百姓熟悉起來,每次老百姓去背崩就會給墨小妖帶一棵自家種的菜,幾顆雞蛋,或者自己釀的黃酒。即使語言不通,也並不妨礙他們的情感交流。

背崩格林村,蔣珂拍攝

對話

Outdoor:給我們分享一下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唄

墨小妖:那年我去了一個小村莊,平時幾乎沒有外來人去。認識一個老奶奶,我見她的時候她揹著一捆柴,打著赤腳,穿著有門巴族特色的衣服。

後來我去了他們家,他們一家很熱情的接待了我。走的時候送我的東西是雞蛋,在我們的生活中,雞蛋不算什麼,可是在那物資條件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這些卻是最最珍貴的東西。

我現在還記得臨走時老奶奶撫摸著我的臉,說著我聽不懂的話。但我看到她眼睛裡的不捨與真誠。我走出很遠,她還靠在門邊看著我。後來,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他們一家。一想到他們心裡就暖暖得的。

Outdoor:現在扎墨公路也修通了,講下你所感受到的變化唄

墨小妖:那時候由於墨脫至波密的公路還沒有修好,所以背崩的老百姓基本都從多雄拉進出。他們的生活物資也是從多雄拉靠騾子馱、人背,生活條件很艱苦,現在路通了,來往於多雄拉的老百姓已經很少,大多數都坐車從波密進出。當然,他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門巴老人,墨小妖拍攝

野馬,走過10次墨脫

走過墨脫的人可能不少,但是走過10次墨脫的人就不多了。

2013年5月,在拉薩擺地攤的野馬認識了想去墨脫的朋友,想著去墨脫好好虐一把,於是便開啟了第一次墨脫之行。

第一次去就遇到天氣反常,多雄拉的雪比往年更厚一些,登山途中起了大霧,能見度特低,一股風吹過,基本已經看不見前面的人了。嚮導一路叮嚀“看好前面人的包,跟緊,不要掉隊”,在那種情況下,一旦迷路,將會有生命危險,野馬說他永遠記得那個場景。

環境越困難,經歷就越刻骨銘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就越純真,正是第一次在徒步中大家那種互相幫助的氛圍讓野馬喜歡上了徒步。在這之後野馬又走了9趟墨脫,有時候是幫朋友帶東西,有時候是以領隊的身份帶隊。

看著塌方就在眼前發生,因為體力透支而打不開紅牛,最冷的時候只能靠二鍋頭取暖,在客棧和朋友喝酒烤火,也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流淚。這一條路發生了太多的悲歡往事,註定成為野馬最寶貴的記憶。

墨脫徒步,來自:野馬

對話:

Outdoor:你已經去過10次墨脫了,還會再去嗎?

野馬:會的,雖然不知道下一次去是啥時候,但是一定會去的,那條路有著太多的記憶。

Outdoor:你覺得這條路上的主要危險是什麼?

野馬:螞蟥區和塌方區是這條路上最危險的地方,螞蝗只咬人不吃人,這個主要是要克服心理障礙;塌方問題根據天氣而定,走路的時候一定要多觀察,多聽領隊和客棧老闆的話,不要亂跑,不要一意孤行!這條路有很多不確定性,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臨危不亂!

途中陰影部分為螞蝗集中,來自:cztv

墨脫徒步攻略

墨脫徒步線路圖,來自:onegreen

隨著2013年扎墨公路公里的開通,現在進入墨脫多了一條從波密到墨脫縣城的公路。

我們一般說的墨脫徒步是指從派鎮的松林口到墨脫縣城的徒步,徒步需要走3天,一般在拉薩集合。因為墨脫是在邊境,所以徒步墨脫需要辦理邊防證,邊防證可以在戶口所在地辦理,也可以在拉薩辦理。

墨脫徒步線路4月底前後開山,11月封山,5、6月雪比較厚,7、8月雨多一些,容易有泥石流塌方,9、10月是最佳徒步季節。

墨脫,來自:yododo

行程概略:拉薩——尼洋河——派鎮——松林口——多雄拉山口——拉格——漢密——背崩——墨脫——波密——林芝——拉薩

D1:拉薩-米拉山口-八一

走走停停,上車睡覺聊天,下車拍照,米拉山口、尼洋河

D2:八一-派鎮

丹娘沙丘、雅魯藏布大峽谷、加拉白壘、南迦巴瓦

D3:派鎮-松林口-多雄拉-拉格

乘車到達松林口,開始徒步翻越多雄拉雪山,到達拉格,徒步距離18KM

D4:拉格-漢密

穿越原始森林,漢密瀑布群,螞蝗區……徒步距離28KM

D5 :漢密-背崩

螞蟥區、老虎嘴、一線天、大塌方區,海拔直降2000多米,徒步32公里

D6:背崩-墨脫-八一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背崩坐車到墨脫,然後去墨脫縣城逛個把小時,然後坐車去八一

D7:八一-米拉山-拉薩

沿318國道,返回拉薩

注:不同俱樂部會做線路調整,墨脫暫時還沒有對新疆的少數民族、臺灣和國外開放,港澳同胞是可以進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