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成長的煩惱!

發脾氣,鬧情緒,或許並不是件壞事兒呢

孩子2歲後,可能某一天你突然發現,他不再是以前的乖寶寶了,他拒絕你的次數越來越多,還偏偏跟你對著幹;又或許他還會惴惴不安地問你:“如果我不去幼兒園,是不是就不會有小紅花了?”

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孩子有自己的煩惱了。這些負面情緒出現,說明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是成長必然經歷的階段。

孩子性格各異,遭遇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但同為父母,相信你也會同意,我們臂彎裡的這個小孩,正在從溫情脈脈,陽光處處的幼兒期,一路跑進一個廣闊、豐富,也愈加複雜的,光影斑駁的世界。

難道幸福的童年就此結束了?成長的煩惱顯然躲不開,那麼如何教會孩子解決生活的難題呢?

智慧的解決辦法在“我今天不高興”這套書裡,有著相當巧妙的呈現。

(《我今天不高興》(全4冊))



法國童書大獎——“聖埃克蘇佩裡獎”得主讓-弗朗索瓦·迪蒙在他精心構建的小小農場裡,以動物的日常生活,對孩子世界的小煩惱做了鮮活有趣的刻畫。

獨特的法式幽默貫穿始終,讀這樣的故事,彷彿在品嚐一塊提拉米蘇,層次豐富、令人回味,就好像生活本身。

(《不想跟著走的小鵝》故事主角“小鵝齊塔”)



看那隻因為跟不上隊伍整齊劃一的步調而被逐出鵝群的小鵝齊塔,她那垂頭喪氣的樣子那麼熟悉,就像我們某一天從幼兒園接回來的那個小傢伙,因為“他們嫌我胖,跳繩慢,不肯帶我玩兒”而滿心都是沮喪。

農場裡的其他動物和小鵝齊塔一樣,都會有不開心的事情,可是,他們並沒有因煩惱而一直不開心,相反,他們都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面對困境,學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綿羊大罷工》


農場又到了剪羊毛的季節,可是綿羊們今年卻不同意被剪毛,


平時秩序井然的農場現在變得一團亂。

大家後來想了一個兩全的辦法,綿羊最後答應剪羊毛,他們還穿上了自己過冬的毛衣。

面對質疑,學會堅持個性

《不想跟著走的小鵝》


小鵝齊塔因為走路步伐跟其他人不一樣,被趕出了隊伍。


但是她自己堅持自己的步伐,就這麼開心地走著。

後來,跟著小鵝走起來的動物越來越多,他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步伐。

面對未知,知道有時候擔心是多餘的

《別纏著老鼠埃德加》



有一天,埃德加在自己的洞裡發現了一條小蟲子,卻怎麼也逮捕到它。

他嚇壞了,跑到草原上、池塘裡去找,可是怎麼也找不到。

最後,他好不容易捉到了蟲子,一口咬了下去才發現,原來蟲子就是他自己的尾巴。

學會寬容

《壘高牆的母雞》



農場裡突然來了一隻刺蝟,母雞們為了保護自己和孩子們,把雞窩搭建成了有很高圍牆的堡壘。

冬天來了,雞群裡的公雞和母雞也絲毫沒有懈怠,春天一到,他們在雞窩裡又發現了那隻刺蝟,原來刺蝟在雞窩裡過冬了,母雞們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便接受了刺蝟的存在,和平共處了。

這套書來自擁有近150年曆史,曾出版過家喻戶曉的《丁丁歷險記》的法國第四大出版集團Groupe Flammarion(弗拉瑪裡翁出版集團)。故事裡的小鵝、綿羊、老鼠、母雞、鼴鼠、等等,即使他們的生活裡有諸多不如意,可你看小鵝堅定的步伐,引來農場的其他動物為她喝彩;綿羊身上的花毛衣,來自大家的智慧;老鼠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也被“治癒”;母雞接納了陌生人……這些小傢伙兒的努力讓我們作家長的知道,孩子成長的煩惱我們大人勸慰、講理,加油鼓勁都沒什麼用,內心力量這種東西,無法相互贈予,只能各自培育。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從中汲取他們需要的不同營養,幫助自己應對當下正在不知所措,或者未來不可預料的大大小小的煩惱。

他可能需要與人相處的技巧,可能需要跟從內心的勇氣,可能需要一點適時的幽默,需要知道如何幫自己放輕鬆……

它們不再是小時候甜美的,溫情盪漾的睡前故事,而是像孩子面前逐漸展開的人生一樣,五味雜陳,有思考的空間,有情緒的迴響。

這樣的故事,會搭成橋樑,能指明方向,還將漸漸積累成智慧,在成長的煩惱紛至沓來的時候,成為孩子需要的那股力量,那個方法,以及,那忍俊不禁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