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能炫富的人—-石崇,是怎样和皇帝斗富的?

智皁谢喂辛faa086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认为,石崇没机会和皇帝斗富,所谓的石崇斗富的典故,不过是为了反映当时西晋高层奢侈糜烂的生活的写照。

石崇是怎么富的,他既不是像范蠡,沈万三那样通过经商致富,也不是和珅那样通过手中的权力攫取财富。他是打劫敲竹杠致富,这样来钱确实快,他在任职荆州刺史期间,明目张胆打劫过往商旅,敲诈勒索荆州豪绅富商,就这么积累了数不清的家私。

石崇斗富典故说他和皇帝斗富,说晋武帝一日穿着火浣布的衣服来找石崇,石崇穿着普通的衣服,却从家里挑了五十多个仆人都穿上火浣布的衣服来迎接晋武帝。火浣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火浣洗的布,用火浣洗那不烧了吗?烧不了,因为那种布防火。其实说白了和咱们做实验时用的石棉网是一种东西,但是在西晋时期,那种布料还是很珍贵的,更别说做衣服了。晋武帝寻思拿火浣布来找石崇,给自己的舅舅王恺找回点面子,但是谁知道石崇让家里五十个仆人穿着火浣布来迎接他,晋武帝还没进门,就已经输了。

这就是石崇和皇帝斗富的典故,但是有个问题守仁君一直百思不得解,晋武帝在世时虽然非常欣赏石崇,可是石崇当时没钱呀?当时的他就是一个小官僚,别说个晋武帝斗了,王恺就能弄死他。他的钱都是他以后在荆州当刺史时揽的,石崇什么时候去荆州当的刺史,是在晋惠帝继位后,当时晋武帝早就死了,石崇怎么和他斗?

而且石崇后来因巴结贾谧而死,贾谧是贾南风的侄子,一个连皇帝的脸面都敢折的人怎么会去巴结贾谧呢?

如果石崇斗富是真,那么另一点就是假的,石崇的钱不是他当荆州刺史时抢来的,确实是人家做生意做出来的,那么这富炫的就让人五体投地,心服口服了。


守仁读仁


经常有人说王思聪炫富很高调,其实,他和石崇相比就完全算不上炫富了。

石崇在有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都算得上是一个另类:

1、他出生不凡,他的父亲却没有给他划分遗产;

2、他富可敌国,财富的来历却是通过抢劫富人得来;

3、他喜欢炫富,石崇炫富不分对象,最出名的就是和皇帝还有皇帝舅舅炫富。

与皇帝炫富

石崇的炫富生涯,不得不说,十分了得,令人震撼。

古代的阶级社会,崇尚普天之下莫非黄土,君王按理说是最有钱的。可石崇不服,他曾和皇帝炫富,想要去争夺一下“首富”这个虚名,这可真算得上用生命炫富了!

石崇与皇帝炫富的事情,主要是《耕桑偶记》上记载的一件事情。

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随从的五十名奴仆都穿着火浣衫来迎接武帝。

这件事情,别说是皇帝了,就是我们普通人发现自己去他人家,发现自己在他眼中的地位和仆人差不多,恐怕也会勃然大怒了。

单纯介绍火浣布这个名词,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不明白这是怎样珍贵地东西。

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大元帝国地跨亚欧大陆,而忽必烈大汗当政时对于基督教保持着很浓厚、宽容的态度。当他听闻耶稣的事情过后,他曾下令送出了一匹火浣布给教皇,作为给耶稣包裹尸身的材料。

火浣布的来历,更是具有魔幻气息:

《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凡外国诸珍异皆出焉。”

大秦国是古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种作为贡品的东西,珍贵之处在当时可见一斑。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那么,这珍贵的火浣布究竟是什么呢?

幸好,《马可·波罗游记》给出了答案!

《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有一个名叫苏儿非哈儿的突厥旅伴,他学识渊博,为大汗在当地做恪尽职守的臣子已经三年了。他开采了火鼠以敬呈大汗。据说,在挖掘一座山时发现了这个矿脉。将其碾碎,其中有如同毛线一样的细丝;然后暴晒它,使之干燥;接着,把它放到铁臼中,用水洗去泥沙,只留下类似于羊毛的细丝,并用这种丝织成布。这种布的颜色不太白。把布放到火中烧炼,取出来以后颜色洁白如雪。每次布匹脏了,将其放到火中就可以让它洁白如初。

嗯嗯,具备这些属性,放在现在来看……就很明显了,它就是——石棉。

石崇和皇帝炫富的,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做成的衣服。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


脑洞趣味历史


斗富?那真是是抬举皇帝和他舅了,石崇从一开始就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好嘛!

简单来说,皇帝家自认为王炸的牌,到了石崇那里就是对三......

而且同皇帝斗富并不准确,应该是与其舅斗富并顺便秒杀了皇帝!注意是秒杀......

石崇到底有多豪呢?西晋建立后,开国元勋石苞并不为人所知,而他儿子石崇则是名震天下,不为别的,就因为他的壕无人性!

石崇斗富的故事,广为流传并令人咋舌称奇,真的连皇帝家都赶不上他有钱吗?

石崇只是个有钱的土包子?不存在的!

石崇有三个头衔,分别是文学家、官员、富豪

时至今日,人们只记住了他的富豪身份和他的土豪般的生活

比如,和皇帝的舅舅比富,并且让司马炎躺枪

王恺是司马炎的舅父,靠裙带关系贪污受贿积下亿万家私

此人官职和社会地位比石崇高,听说石崇到处炫富后心里很不平衡

作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结合体,王恺准备和石崇斗上一斗

而石崇原本就有钱,还很任性;索性就斗上一波吧!

所谓水平,就是凡事甩你一条街!

斗富开始,王恺很自信,毕竟是帝王家的人,属于体制内的皇亲国戚,害怕你个地头蛇么?然而结果是啪啪打脸

两人斗富从厨房开始:

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烧

王恺在四十里的路面用绸缎作帷幕,石崇则把五十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

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则用赤石脂作涂料

王恺再.... 石崇则....

就这样来来回回数个回合下来,全部是石崇占据上风

所谓王炸,成了别人手中的对三

王恺屡斗屡败,情急之下想起了最后的一张王牌,你小子再厉害,也不能比皇帝厉害吧!

“我找我外甥去!”晋武帝司马炎满口答应,定当竭尽全力帮助王恺

千挑万选之下,西域某国进宫的一株价值连城的珊瑚树成为了二人心目中的制胜法宝,此珊瑚树高约二尺左右,在当时可是奇珍异宝,宫中都不得见!司马炎命舅父拿去斗败石崇,以正皇室之名

王恺得此皇家奇珍后,自信心瞬间增长十倍,洋洋自得地拿着珊瑚树去石崇面前炫耀

石崇看后不发一言返身回屋,返回时手里多了一柄铁如意。王恺心想这家伙八成是嫉妒得发疯了,竟然拿个铁棒槌出来

干啥?要抡锤自尽?

正在纳闷,不提防石崇一时间竟然挥手向珊瑚树砸下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皇家奇珍击成数段,碎裂一地。王恺看到自已的王牌宝物毁于一旦,当即怒发冲冠,意欲呵斥石崇毁坏绝世宝物并准备动手

石崇从容一笑,说了声“区区薄物,值得发那么大的火吗?我赔你损失还不成吗?”转身命令下人去库房取珊瑚树,接下来的一幕让王恺彻底傻眼

下人捧出的珊瑚树有几十株,高大的约三四尺,次等的约两三尺

而王恺所示的珊瑚树要算最次等的,石崇指着珊瑚树对王恺说:“君欲取偿,任君自择。”

事到如此,王恺只好认输,羞愧之下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皇帝家的奇珍异宝,到了他这都轮不上号,也真是千古奇闻

富可敌国,却奈何红颜祸水

石崇拥有巨富,且家中美女宠妾无数,但就是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却也敌不过红颜祸水

石崇有宠妾绿珠,赶上司马伦废帝后自己把持朝政后,其手下心腹孙秀问石崇索要美女绿珠,石崇当然不肯给,一度跟孙秀剑拔弩张

使者多次劝阻,皆被石崇所驳回。后孙秀怀恨于心,借口诬陷石崇谋逆

结果一家五十余口均被斩首,家财也被充公,可怜一代巨富,五十二岁便死于非命,不得不让人感叹

石崇斗富看似荒唐,却也折射出当时西晋整个朝廷之上的风气

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风,对于刚建立的政权是非常不利的,作为皇帝的司马炎不仅不制止这种行为反而乐在其中,不得不说是荒唐至极

所以,刚建成大一统政权的西晋很快就面临分裂,并最终再次走向乱世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关注再走咯,点个赞也好哇!


置身黑白的精彩


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是个穷奢极欲之人。史料记载,当时全国总人口大约只有1600万,而司马炎光在其后宫里就蓄养了一万多名嫔妃宫女。后宫佳丽云集,美女多的让他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于是他每夜乘着羊拉的辇车,随它信步走去,羊儿停到哪里不走了,他就在哪里宴饮并留宿。后妃争宠,就把新鲜的饲草放在自家大门口,还沿途洒上盐水,想尽办法吸引那畜生拉着皇帝光顾自己。即使这样,司马炎仍不满足,下令到民间挑选秀女充实后宫,官吏乘机敲诈勒索,弄得到处鸟震鱼惊、鸡犬不宁。

皇帝骄奢淫逸,臣僚争相效仿,于是奢侈糜烂之风愈演愈烈,整个西晋统治阶层都沉浸在纸醉金迷的淫奢生活中。

史载,晋武帝司马炎虽然富甲天下,但若论起奢侈来,他的女婿王济比他更胜一筹。一天,王济邀请岳父到他府里赴宴,只见上百位身穿绫罗绸缎的美艳婢女手托琉璃盘盏,如蝴蝶穿花般送上一道道山珍海味来。席间,有一道蒸豘,即整只蒸熟的乳猪。尝遍世间珍肴美味的晋武帝一吃,顿觉唇齿留香,鲜美异常,不同于寻常的猪肉味。他好奇地问女婿,这豘肉怎么别具风味,才知道这小猪一生下来就是用人乳喂养的。

王济的奢侈糜费让人瞠目结舌,就连见惯世面的皇帝都自叹不如,但他还是比不上西晋的两个首富石崇和王恺。

石崇这个名字,简直就成了富可敌国的代名词。关于他和皇帝司马炎斗富的故事,史料记载的不多,但他和另一位土豪王恺(晋武帝的舅舅)斗富的故事却是尽人皆知的,堪称西晋世家豪门巨族腐朽生活风貌的一个缩影。

史载,王恺为炫富,天天用当时还很稀罕的麦糖洗锅;石崇为了和他匹敌,就用蜡烛当柴火烧饭。王恺为了压制石崇,用清一色的紫绸缎做了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不甘示弱,以香气扑鼻的花椒和泥,涂在室壁上;王恺则用昂贵的赤石脂作涂料泥墙。如此一番赌气夸富竞赛告一段落后,京师轰动,大家都认为王恺不如石崇豪奢。

皇帝司马炎听说后,为帮助舅舅王恺胜过石崇,特地赏赐给他一株高达两尺的珍贵珊瑚树,价值巨万,世所罕见。王恺得意地请石崇观赏这稀罕宝贝,顺便炫耀一番。石崇却不屑一顾,他掏出一件铁如意,冷不防将那件奇宝砸得粉碎。王恺心痛加恼怒,正欲发作,石崇却不动声色地说:“这有啥可惜的,我赔你就是了”。石崇命人将自己收藏的珊瑚树全搬了来,光三、四尺高的纯红珊瑚就多达六、七株,室内红彤彤一片,光彩耀目,众人啧啧称奇,王恺瞠目结舌。石崇让王恺随便挑,看上哪件留哪件,身后有皇帝力挺的王恺则恍然若失,自愧不如,只好服输。

这些世家子弟为何如此富有呢?魏晋时期崇尚豪门巨族,石家、王家世代都是大贵族、大官僚 ,从东汉时起就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所以富比王侯。门阀士族是彼时地主阶层中出身高贵、世袭罔替的特殊阶层,享有许多人所不及的特权。据说光是石崇的府里就养了800多奴婢,府库里贯朽粟陈,财货堆积如山。

关于石崇、王恺炫富的故事,史书中还记下了这样令人惊悚的事:某日, 王恺大宴宾客,命歌妓吹笛助兴。歌妓吹曲时忘掉了一节,想糊弄过去,被王恺听出,立即命人将她拖出去活活打死。石崇请人宴饮,让美人挨个劝酒。如果客人不喝或不将杯中酒喝干,就杀劝饮的美人。一次,有个客人不善饮酒,执拗不喝,石崇竟然恼羞成怒,连杀三位劝饮不成的美女。

在这些继承祖荫、游手好闲、过着纸醉金迷豪奢生活的公子哥儿群中,最典型的傻逼莫过于晋武帝的儿子司马衷(晋惠帝)了。他自幼长于深宫中,锦衣玉食惯了,不谙世事。当他听说外面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时,竟天真加奇怪的问左右:他们“何不食肉糜”?意思是“那他们为毛不去吃肉末粥呢 ”?!在这样一群满脑肥肠,精神空虚,只知斗狠、斗富,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豪门子弟身上,已经可以清楚地预见到腐朽西晋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其实,石崇先生并没有跟皇帝斗富。他的死也不是因为斗富。

我们先了解一下,石崇的钱是哪里来的。

如果这个钱是正道得来的,炫一下其实也没什么,毕竟炫富是人之常情。项羽就说了:“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穿着锦衣就是要给大家看嘛。所以说,有钱炫耀不是罪。我们也不要去仇富。前段时间,新晋中国内地首富的马云就号召大家不要仇富,不要斗地主,因为把地主打倒了,农民也不一定有钱。这个是有道理的。仇富并不能让自己变得富有,与其仇富,不如自己努力,变成富人。

真正要敌视的,是靠不义之财发家的。比如贪官污吏,必须仇恨,不但要仇恨,还要打倒。

那石崇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介绍一下石崇家里的情况,石崇的父亲叫石苞,很有地位,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司徒、大司马,而且石苞还从商,经营铁器,算是当时的钢铁大王。

这么说来,石崇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他的钱是不是他的父亲分给他的呢?

不是的,石苞临终之前分家,四个儿子,石乔,石统,石浚,石崇,老爷子将三子石浚立为嗣子,将来继承他的官位。而把财产分为了三份,石乔,石统,石浚各拿一份。石崇什么都没有。

石崇老娘不干了,凭什么啊。这老爷子也太偏心了,于是,就到石苞面前闹。石苞解释道:“我这四个儿子,除了石浚,都有能力,将来凭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官半职,石浚不行,所以我把他选为嗣子。至于财产,我看这个石崇特别聪明,要是现在给他钱。那是害了他。不如让他自己去赚钱。”

石老爷子的这个安排十分高明啊。没能力的多给点,有能力的一分不给,想要钱,自己挣去。这个分家法值得现在的一些富豪借鉴。

石崇果然不负父亲期望,后来成了首富,他能成为首富,首先跟他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对金钱很不排弃,我们讲魏晋风度,士族子弟,不要过于追求金钱,搞得太铜臭味。但石崇这个人不一样。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欲望。

有一次,石崇跟一个叫王敦大将军去国子监玩。进去后,里面国子监嘛,供奉着祖师爷孔子跟他的小伙伴们。

进去后,两人先看到了颜回、原宪的画像,石崇就叹了一口气:”如果跟他们一起拜孔子为师,那我们跟这些人又怎么有差别呢。“

孔老师自己有地位,他的学生们地位也很高,颜回是”孔门十哲“之首,原宪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石崇的意思是,我们要是有个孔子这样的老师,何尝不能像颜回那样成为贤人呢。

王敦看了看石崇一眼,笑了一下,”不知道孔门其他弟子怎么样,我看你跟子贡比较像。

石崇恍然大悟,他们先前看的颜回、原宪除了都是孔子弟子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穷。而子贡则是孔子学生中的大款,孔子游学的资助人。石崇马上纠正自己的观点,表示读书人就应该让生活安逸一些。我要学也学子贡,绝不会当颜回。

可见石崇这个人,跟当时的士族不太一样,敢于公开表示钱是个好东西。而且很善于经营,比如他就垄断了晋都洛阳地区的碾米作坊。他一人就有作水碓三十多处,这个可是很值钱的,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后面石崇抄家,这一项资产排在了首位。

当然,除了经商之外,石崇还有一些发财的渠道,比如据《晋书》这本书里讲,石崇的钱是抢来的。说石崇在荆州当刺史之间,搞得跟梁山泊好汉一样,玩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这一套,经常带着部队出去抢劫过往的商旅,一来一往,就成了晋国的首富。这个说法应该有点抹黑的意思。因为石崇跟王恺斗富的时候,还没有到荆州当刺史。那时,他就是晋国首富了。

搞清楚了石崇巨额财富的来源,我们再说说石崇的结局。

石崇这个人的结局很不好,是被定罪斩杀的,家也被抄了。后人说石崇,常把他的死跟斗富的事情连起来说,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感觉:石崇就是死于炫富。他会不会因为斗富,得罪了国舅爷王恺,或者连皇帝都得罪,所以被人家干掉了呢。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王恺这个人,虽然跟石崇斗富处于下风,但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经常结伴出去玩。后面石崇到南方当官,还特地送了一个特产“鸩鸟”给王恺。至于皇帝,晋武帝对石崇也是很器重的。人家的胸怀也很开阔,也不会因为你家的东西比我家的好,我就要杀了你。

那石崇到底为什么死的呢?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当时政局。

大家都知道,汉末大乱,群雄逐鹿,最后刘曹孙三家角恺。曹操的实力最强,最终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曹家也是为他人作嫁人裳,曹丕的政权渐渐被司马家族所把持。四十多年后,司马炎篡魏建晋,史称西晋。前面借珊瑚树给舅舅斗富的皇帝就是这位司马炎,史称晋武帝。

晋武帝去世后,皇位传给了大儿子司马衷,司马衷史称晋惠帝,这个人智商有点低。但他老婆皇后贾南风是个很精明的女人,于是。贾南风就跟武则天,吕后这些人一样,将权力掌握在手中。西晋的朝政呈现出典型的外戚干政的特点。

贾南风一方面在宫中控制住皇帝,一方面提拔娘家人把持朝政。贾南风最为重用的一个人就是她一个叫贾谧的外孙。

这位贾谧是个权臣,也是一个文学家,据当时人说,跟才华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相当。有权又爱好文学,多半是要搞文学社团的。这位贾谧就搞了一个文学社团,团员一共二十四个人。号称“二十四友”,这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文学团的团长就是被称为第一美男子的潘安。

潘安长得特别帅。年轻的时候到洛阳道转一圈,常常被洛阳大妈们围住,然后往他的车里扔东西,出去玩一趟下来,车里装满了水果,可谓当时的超级师奶杀手。当时,还有一个叫张载的人,这个人也是一个文学家,但长得特别丑,结果出去,常常有熊孩子拿瓦片小石头扔他,搞得张载每次都灰头土脸的逃回去。

这说明,晋朝实在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石崇也是贾谧文学团的成员,而且还是骨干,因为有钱嘛,所以这个文学团所有的经费基本是石崇出的。他相当于这个团里的金主。石崇在洛阳郊外金谷有一处庄园,石崇经常在里面开party。组织二十四友的聚会,那是相当安逸,后人常用”金谷俊游 “形容高级会所的高档聚会。而二十四友也因为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在晋武帝时期,晋武帝器重石崇,到了晋惠帝早期,石崇又站对了位置,结果怎么炫富也没什么事,可谓舞照跳马照跑,没人找他麻烦。可时局总是变得很快。西晋很快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贾南风把当朝太子给废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西晋宫中的三位重量级人物。

一个是皇帝司马衷,一个是皇后贾南风,一个是太子司马遹。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三个人可谓个个奇葩。

先从皇帝司马衷说起来,这位皇帝别的毛病没有,就是脑子有点问题。据说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有个著名的故事,晋朝有一次闹饥荒,官员报告百姓因为没有粮吃而饿死。司马衷听了大惑不解,反问道“老百姓太愚昧无知了,没有饭吃,就不知道吃肉吗,何至于饿死。”

皇帝就是这么一个皇帝。她的老婆贾南风倒是很聪明,司马衷能够当上皇帝,她曾经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很善长政治斗争,老公司马衷一登上皇位,贾南风就发动三次政变,把当年晋武帝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搞了个大扫除,全部扫了出去。将晋朝的军政大权收了回来。 但这位皇后有个爱好。太爱色。

男人好色,其实女人也好色,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就养了一群帅哥在宫里面。贾南风没有武则天这么牛,不敢公然在宫中养小白脸,她就采取了一个办法,搞一夜情。专门派了一批人到洛阳大街转悠,看到有帅哥,坑蒙拐骗也好,直接一棍子打昏,拖进宫也好。反正简单粗暴很有效。为了保密,过完夜就杀掉,很有些卸磨杀驴的意思。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有一次,大家发现洛阳城南有一个小公务员,最近穿着突然高档起来了。公务员公资不高,消费水平明显高出了其收入。上司怀疑他的衣服是偷来的,就把他抓过去问。这位兄弟就侃侃而谈。说自己不久前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婆,老太婆说家里有重病之人,需要找城南的少年来驱邪消灾,请我去帮个忙,必有重谢,我就去了啊。去了后,人家把我放到一个大木箱里,走了十来里路,进了七八道门,最后放我出来,我一看,眼前亭台楼榭,富丽堂皇。我就问,这是到那了,人家回答我这是天上人间。接下来,他们让我洗澡。没多久就有人送衣服送酒食,吃完穿好之后,就出来了一个女子,三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毛上还有痣。她留我同床共枕住了几个晚上。临别时,送了我这些衣服。

长官一听,赶紧说打住打住,别说了,你快回去吧,这件事情以后再也不许跟别人变起了。不然,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三十多的矮黑少妇不是别人,正是贾南风贾皇后。

最后宫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太子司马遹。他老子司马衷是个笨蛋,他本人却很聪明。而且从小就跟着晋武帝长大的,晋武帝把皇位传给司马衷,多半也有。

儿子虽然笨了点,但孙子强啊,传给儿子,迟早孙子来接班。

可让晋武帝没想到是,这个司马遹长大之后,性格突然大变,平时不务正业,天天喜欢在宫中办农贸市场,司马遹母亲出身低,外公是杀猪的,所以司马遹特别喜欢当屠夫卖肉,据说他还有个绝活,一抓准,什么东西拿到手里一惦,就能说出几斤几两,分毫不差。

当时的晋朝皇宫里就是这么三位主,可奇怪是,这三位个个都是瘸腿,但组合到一起,竟然把朝政立稳了。这里面的原因想一想,还真是有些道道的。皇帝司马遹虽然笨,但他在这个三个组合里,起的作用是精神领袖的作用,不需要管具体的事情,只要证明这个法统的公正性就行了。皇后贾南风好色,但她是这个组合的实质核心,能够打理朝政,又有娘家人支持。至于太子就是未来的希望。保持这个组合的延续性。

所以这三个人虽然个个不靠谱,但组合到了一起,竟然达成互补。这不得不说是一样十分奇妙的事情。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组合,达成了一个看上去很悬,但实际很稳的平衡。但这个平衡还是被人打破了,打破这个平衡的人正是贾南风。

贾南风这个人其貌不扬,工于心计,而且还特别好斗。朝里朝外,许多反对她的人都被打倒了,最后,贾南风就把斗争的目标放到了太子司马遹身上。

司马遹不是贾南风生的。贾南风本人生了四个女儿,就是没有生下儿子。司马遹是司马衷跟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生的,其地位一开始连红楼梦里的袭人都比不上。

不是亲生的,再怎么说,也是不放心的。后来贾南风又搞了一次假怀孕,把自己妹妹刚生的儿子接进宫,说是自己的。有了这么一个替代品,那自然就要把太子司马遹干掉,最后贾南风使了一个招数,把太子给贬杀了。这件事策划者是贾南风,实际操作人是她的外甥,金谷二十四友的幕后大老板贾谧。而构陷太子的文书就是由二十四友团的团长潘安起草的。

贾南风再一次取得了政治斗争的一场胜利,可这场胜利也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我们说过,他们家,皇帝,皇后,太子是一个稳定的三角架结构,现在贾南风砍掉了一个,变成了二腿桌,立马就不稳了。

太子被杀的消息传出去,大家都愤怒了,太子虽然不咋地,但比起他痴呆老子来说,至少还是个聪明人。而且这个太子是先帝晋武帝指定的隔代接班人。你把他杀了,这不是欺负死人嘛。而且你贾南风,不过是个外姓人,现在就敢这样干。 是不是想变司马家的天啊。

最的,晋朝的一个王爷司马伦就跳了出来。揭竿起义。这个司马伦其实也不是那么忠义的,他本人以前就是专门巴结贾南风,但暗地里呢,却在坐观其变,以图后事。所以贾南风一犯下杀太子的大错,司马伦就抓住这个机会起兵,发动政变,贾谧当场就被乱兵砍死。贾南风则被毒死。

这个事情其实只是一个开端,从这一事件开始,晋朝的王爷们纷纷上台抢班夺权,演变成晋朝上最混乱的八王之乱,这之间,各位王爷因为引胡兵南下,结果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国就一直乱了一百多年。

这是以后的事情。我们专说贾谧倒台之后,他下面的文学社团“金谷二十四友”自然也是树倒猢狲散。团友们也要跟着倒大霉了。这其中,石崇就很难幸免了。因为在金谷二十四友中,就属石崇跟潘安跟贾谧走得最近,马屁拍得最响。这二个人出去,一看贾谧的车子过来了,马上恭敬的停下车,靠到一边,让贾谧的车先过去,贾谧的车子走了之后,二人还要对着贾谧的车尾气鞠躬行礼。

政治对手很快就把苗头指向了他们这些二号梯队,而最先盯上的,其实也不是爱炫富的石崇,而是长得很帅的潘安。

潘安以前有个手下叫孙秀。当年潘安很讨厌这个孙秀,没事就把孙秀拉出去打一顿。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孙秀因为靠上了起事的王爷司马伦,一下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当上了中书令,文官最高级的官员。潘安有次在中书省碰到孙令,就打招呼:“孙令,还记得我们以前还来往过吧。”孙秀回答:“我心里记着呢,没有一天忘记的。”

孙秀早就憋着要报仇了。而孙秀还盯上了石崇,倒跟石崇炫富倒有一些关系。

石崇有一个爱妾叫绿珠,这个绿珠色艺双绝,尤其善于吹笛子。是石崇用真珠三斛买来的,以石崇爱炫耀的性格,肯定有事没事请绿珠出来表演一下才艺,搞得洛阳人没有人不知道石崇有这么一个美妾。

孙秀就派个人到石崇的金谷别墅索要美女。石崇一听,心里也有数,就叫出了数十个婢妾让孙秀的人看。个个都是美艳无比。使者看花了眼,也不知道那个是。就摆明了点明要绿珠。石崇一听,勃然大怒。表示绿珠你就别想,怎么也不会给你的。

使者劝他,你好坏也是博古通今的,知道形势所逼,还是三思一下。石崇表示不用三思了,我已经决定了。

孙秀得到消息,当然恼羞成怒,干脆一网打尽,将潘安跟石崇一起搞倒,最后捏造了一个造反的罪名,将他们抓了起来。

当时抓石崇的人来到金谷时,石崇还在楼上宴请宾客。一听说外面抓人来了,派出所的上门了。就叹了一口,对着身边的绿珠说:“你看,今天我为了你惹祸了。”这个绿珠也十分忠贞,一听这话,二话不说。就从楼上跳下来自杀了。

据说这个绿珠的老家有口井,怀孕的人要是喝了这里的水,就一定能生一个美女。去喝的人很多,大概是绿珠自杀的事情出来后,邻居认为美女无益,就把这个口井给填了。

可这个事情,真的是绿珠引起的吗?大概是有一点关系的,但要说全是这个原因就不太准确了。两个敌对的政治集团,一方得势时,势必要打压另一方。石崇就是没有绿珠,孙秀未必不会向他索要红珠青珠。

当时,石崇被抓后还很淡定,告诉家人,不要怕,我这个罪顶天了也是流放到交趾、广州。我以后还能东山再起。

结果,一抓就把石崇抓到了菜市口。这是要砍头啊。

在菜市口,正好碰上了潘安。

老朋友了。

石崇苦笑一声,“安仁,你也这样了啊。”安仁,是潘安的字。

潘安也苦笑一声:“我们现在可谓是:‘白首同所归’了”。以前石崇在金谷请吃饭,潘安做了一首诗给石崇:“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想不到一语成谶,真的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了。

据说,石崇死前还是不服气,认为这帮人给自己定了死罪 ,就是想夺他家的财产。这话对,也不全对。

政治斗争,财产不过是占很少的成份。权力之争,才是真正的核心。不然,像潘安家里没钱,不也被拉到菜市口了吗?

故事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也明白了,石崇之死不过是牵扯进了朝中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在政治斗争中,别管有钱没钱,炫富还是低调,那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脑洞历史观


和石崇斗富的人,不是皇帝,是皇帝晋武帝的舅舅王凯。当皇帝的舅舅斗不过的时候,皇帝出来帮忙,不过仍然打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崇)

石崇在江南发了大财,回洛阳以后,听说王凯家里非常富裕。王家吃了饭后,往往会用糖水洗锅。大家都知道,用糖水无论如何是洗不干净锅的,而且还很容易滋生细菌,招惹苍蝇等各种寄生虫,引发各种疾病。不知道王凯何以要这样做?

石崇可不管王凯这样做是不是欠妥,他看到的只是王凯炫富的样子。想他石崇作为天下第一富豪,如何看得过王凯这样显摆的样子。于是就开始和王凯斗起来了。王凯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王凯见石崇和自己较上劲了,当然不服气,于是做了一个四十里路的紫丝布步障,也就相当于把紫丝布摆了四十里。王凯四十里,石崇就五十里;王凯用紫丝布,石崇就用锦缎。

接着,王凯用赤松石涂墙壁。这相当于现在的墙壁涂料。墙壁涂料对于咱们现在的人来说,太简单不过了。但是对于古人来说,那可是十分昂贵的。接着石崇用花椒涂墙。《晋书》是这样写的:“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

这里的“椒”,一般的解释是“花椒”。古代有一种“椒房”的说法,据说是把花椒和在泥里,涂在墙上,这样可以让房屋充满一种芳香的味道。《汉书》有“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这样的话。《阿房宫赋》中也有“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样的话。总之,“椒”是一种香料,显然比赤松石要名贵得多。

也就是说,这一轮比赛,石崇又赢了。

(椒房火墙)

王凯反复失败,他心里不服气。无奈自己实在已经拿不出什么来和石崇斗富,于是就求助于皇帝晋武帝。晋武帝送了他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让他拿去和石崇斗富。

说老实话,我认为,这个二尺多长的珊瑚树,可能是晋武帝宫中比较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毕竟这个东西拿去是要和人家比的。如果比输了,那就丢脸的。

当王凯把这个东西拿去亮给石崇看的时候,没想到石崇拿起一根棍子就把珊瑚树敲烂了。石崇敲烂了王凯的东西,照理王凯应该生气。但其实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说明石崇败了,心里面嫉妒了。当然了,王凯不可能做出高兴的样子,于是“声色方厉”。

哪晓得,这正好中了石崇的圈套,他淡淡一笑,说:“不足多恨,今还卿。”于是让人从家里拿出好几株珊瑚树,每株都至少有三四尺高,让王凯随便挑。挑中哪一株,就用哪一株来赔王凯。

(晋武帝司马炎)

由此可见,就算皇帝站出来和石崇争斗,皇帝也斗不赢。

不过,我想说的是,实际上这一场斗富,并没有胜利者。所有参与斗富的人,全都失败了。

石崇最后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晋武帝的江山,也因为八王之乱,好端端的一个大统一王朝,也就那样烟消云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剧,从这场斗富风波就可以看得出来。

石崇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巨富,并不是靠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是利用他在江南一带当官的机会,抢劫来往客商。作为一个官员,竟然做出土匪的事情,晋武帝当时就应该惩处他。可是,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还对石崇不断地加官进爵。

当自己的舅舅王凯和石崇斗富的时候,晋武帝又应该严厉地制止这种行为,明确告诉王凯和石崇,要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应该是“当官的过紧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绝对不能提倡奢靡的风气。

可是晋武帝没有这样做。因此,他的统一大帝国,很快就灰飞烟灭,这也是他必然的悲剧。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西晋当时国内有着三大富翁,王济,王恺,以及石崇,富人们闲的没事干就喜欢互相比较,原本是自己过得奢靡就算了,结果还彼此较上劲了。主要跟石崇进行炫富的是王恺,因为王恺是皇帝司马炎的舅父,无论职位还是社会地位都比石崇更高,可是听到别人说石崇比他更有钱的时候,他就不服气了,于是就找上石崇比上一波。

王恺先出手,他搜集了大量的蚕丝,然后在路边围起来做屏障,这个屏障足足做了有四十里路的长度。可是石崇不动声色,既然你用蚕丝的话的,那我就用价值毫不逊色的锦缎,为了压王恺一头石崇也像他那样围路障,而且比王恺多围了十里。这时候司马炎看不下去了,怎么能让自己的舅父被一个臣子给压制了,他就从自己的宝库里面挑选出了一件西域上贡的上等珊瑚树,有二尺高,让王恺拿去跟石崇比较,连国库中这一株都是最好的了,可是拿到了石崇面前之后,石崇一脸不屑的当着众多人的面把珊瑚敲碎了,众人大惊这可是皇帝赐下的啊,可是石崇一点不慌,从自己的宝库里拿出了一大堆珊瑚树,最高的居然有四尺,两尺的珊瑚树在石崇的收藏中居然只是普通货色。这一次暗中出手,皇帝输给了石崇。

这次暗中比较还算好,没有过多的引起司马炎的反感,但是下一次石崇却炫富炫过头了。皇帝去石崇家溜达,知道石崇家里有钱,特地穿上了上贡的火浣布做成的衣服,结果石崇见面的时候自己穿着正常衣服,但是让家里中的侍女奴才们都穿上了火浣布的衣服。刚见石崇的时候司马炎还很高兴,可是一进门整张脸都黑掉了。


国史拾遗


最近电影《西虹市首富》火了,一个月花完十亿成了很多人幻想的问题,为了启发思路,来看看古代壕——石崇是怎么花钱的。

石崇有钱,是真有钱,是真的真的很有钱。

话说石崇的父亲去世前要给孩子们分遗产,石崇一分钱也没捞着,他母亲很奇怪,当爹的偏心眼也不能这样啊,多少给孩子点啊。结果他爹说,不用给,这孩子长大后出息着呢,肯定有钱,不差我这点。知子莫若父,果然石崇后来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有钱人。

石崇的故事最有名的的当属他与人比谁有钱了。

回归正题,石崇并没有直接与皇帝斗富。作为一个臣子,和皇帝斗富,相信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不会这么干。和石崇斗富的是王恺,王恺是皇亲国戚,家底也是相当丰厚,当然,在两人斗富的过程中,皇帝也添了把火,暗中帮了下自家亲戚,《晋书》记载“武帝每助恺”,也就是帮了几次忙。

两人是怎么斗富的呢?

话说听说王恺家特别富有,人家洗锅洗碗的都要用糖浆,石崇听了不太服气,心想老子也有钱啊,比你还有钱,于是就让家人白蜡烛当柴薪做饭。王恺一看呦呵跟我比谁有钱啊,谁怕谁,就用紫色的丝绸做长四十里的步障,石崇一看不能让人比下去,就用锦绣做了五十里长的步障。听说石崇家涂屋内的墙壁都是用的椒泥,王恺就让下人用赤石蜡涂屋墙,重新装修一遍。

皇帝陛下听说两人比富,自家亲戚还老输,脸上多挂不住啊,就常给王恺送点好东西。

一次皇帝赐给王恺一棵高达二尺的珊瑚树,枝叶茂盛,十分漂亮,“世所罕比”,世间就几乎再也找不出更好的。王恺那个嘚瑟啊,拿出来给石崇秀一下,结果人家石崇撇了一眼,转身拿把铁如意一下粉碎。王恺这个气啊,你比不过我恼羞成怒是吧,准备大骂石崇一顿,结果石崇回答说,老铁别气别气,淡定淡定,就当我不小心打了,马上还你一棵。就命左右将自己的珊瑚树都拿出来,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像王恺拿来的被打碎的那样的更是多得很,王恺这个委屈啊,得,还是你有钱。

这俩人不光可不仅仅是斗富啊,那可是什么都斗。

比如客人去石崇家做客石崇就让厨子给客人熬豆粥喝。豆子不好煮啊,但是石崇家的豆粥却很快就能端上来。

还有石崇王恺两人出游,回来的时候谁先进城呢,这个时候就算同时出发王恺的牛车却怎么也赶不上石崇的牛车快……

这些都让王恺大为懊恼,为啥我就是比不上优秀的石崇呢,唉……

是个坚定的有产者,他就经常发表如“作为一个士人就应当既享厚福,又有高名,为什么非得要做那瓦罐当窗子的穷人呢(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甕牖哉!)”之类的言论。

石崇怎么就这么有钱呢?

《晋书》曾提到一句:“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也就是说石崇在荆州当官的时候竟然做起了劫匪的勾当,抢劫客商以得到大量的钱财,可知石崇是个为了连底线都没有的人,当然少不了搜刮百姓。

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你们是不是也找到生财之道了?祝你们早日成为首富!请伸出你的发财手,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令和史官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出身豪门,其父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说起这位爱招摇的大富商石崇,实在令人惋惜。据记载,石崇自小聪明,以至于他的富豪老爹在财产分割的时候直接没分给他,他娘为他争取的时候,他爹爹直接就说——这孩子太聪明了,靠自己就能赚足够的钱。
如他爹爹预测的,石崇生财有道,先是靠军功谋得了官职,再利用自己官员的身份明目张胆地劫掠商人,很快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可惜,中国人流传已久的“财不露富”守则,石崇一点也没放在心上。生活奢靡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人斗富,甚至斗胆斗到了皇帝头上。
那么石崇是怎么与皇帝斗富的呢?
石崇到洛阳做官以后,一边肆无忌惮地搜刮财富,一边更加骄奢淫逸。他在洛阳建造了超豪华的府邸,给自己的几百个姬妾都配置了精美绝伦的锦缎做衣裳,而且个个都戴着璀璨的绝世珠宝。
有一次,同样爱好奢华的晋武帝去石崇家,为了显示自己皇帝的身份,特地穿了由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的衣衫。结果,石崇这家伙一点面子也不给,他故意自己身着平常的华服,却安排身边的五十多个随侍的奴才们,都穿上了火浣衫制成的衣服出去迎接晋武帝……搞得晋武帝颜面尽失,倍感羞辱。
石崇与城中的另一富豪王恺,一直斗得水深火热。王恺字君夫,名儒王肃之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身为贵戚,王恺与石崇斗富的背后,可是有晋武帝亲自撑腰的。
有一天,晋武帝从金库里拿出一株西域进贡的珊瑚树,让王恺去与石崇争斗。此树高达两尺,色泽鲜艳,价值连城。王恺以为胜券在握,特地宴请石崇和一大批官员到家中欣赏。哪知,石崇居然拿了一柄铁如意,当着大家的面就把这珊瑚树给砸碎了!
大家目瞪口呆之际,石崇却面无惧色,命人从家里搬来一堆珊瑚树,跟王恺说:“你随便挑一株吧,算我赔偿的。”其中光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就有五六株之多,而且都是条干挺秀,光彩夺目。王恺又输了,晋武帝又输了!
可以说,斗富从来没输过的石崇,最终因为巨额财富招来了杀身之祸。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直接就把他杀了。

生猛历史


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的第六个儿子,但是石苞死的时候,唯独没有个石崇留下任何财产,他说石崇虽然年纪小,但是却能自己得到财富。

所以石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他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的呢?当时石苞死后,晋武帝司马炎认为石崇很有才华,就想重用他,派他去荆州任刺史,石崇真的是个人才,当刺史是居然靠打劫来往富商成功发家致富了。

石崇有钱了,他的理念就是,有钱不炫富,天诛又地灭,当时西晋有个叫王恺的,是晋武帝的舅舅,平时生活也是十分奢侈,至于王恺和石崇怎么杠上的这就不太清楚了,但是两人总得争出个高低,比比谁更能折腾。

现实王恺用糖水在饭后洗锅,石崇知道后,就让家里以后烧火只能用蜡烛,不用木柴: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的锦布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王恺用赤石脂刷墙,石崇就用花椒刷墙,这得是什么样的墙啊!

在前面这几次斗富,显然啊王恺有些比不赢石崇了,但是王恺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啊,所以晋武帝就开始暗中帮助王恺,给了王恺一株两尺高的珊瑚树,是世间罕见之物,王凯就去找石崇炫耀,石崇就随手就打碎了珊瑚树,王恺很生气,石崇就让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搬来让王恺随便选,很多都是3-7尺的,2尺的多得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