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学不知做人。书是古人智慧\,如何读才好?

1504316279陇右行思


今读儒家学说,由于朱子和GCD的二次曲读,儒家学说可以说是走偏了,这句话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学习后要经常复习,才会更好地做人。这样的理解太过表面,就象解读王阳明“知行合一”是知识和执行要一致是一样的偏见和可笑。

古人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如何读古人的书,在于二点:

一是要读正确,理解古人的原意。

二是要读自己,成为自己的知识。不能为已所用,这“知”也未“真知”也。只是你记住别人的一句话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学不知做人。习”字,本意就是“行”的意思。意思应该是学别人的知识,要自己及时亲身去实践,这样才能明白做更好的自己。“不是说学习别人才能明白做人,如果是这样,没道理啊。学习别人就能做人?不见得。你首先要判断别人的知识是全对的、全科学的,做不到嘛。

所以,古人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书是古人的智慧,要学而时习之,学后要自己亲身实践、执行,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

https://m.toutiao.com/column/v2/index/column/landing/?column_id=6668541426470502660


咕咚学堂




谢谢。只是结合自己谈点体会。

书,亦称史册,典章,竹帛,传纪等。书是对古今一切文明文化和知识智慧的纪录载体。

书,是用文字符号纪录的古今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个体在思维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或者故事。



读书,就如同舞台上的一道道序幕,只有拉开才能见到真切的历史,故事,人物,景致和场面。读书也一样,叫开卷有益。

读书,可以猎见到在浩瀚的历史场合中,人类用智慧导演出的一幕幕或惊天动地,或慷慨悲壮,或物是人非,或可歌可泣,或仰天长啸,或俯察民情,或红尘遗事,或爱恨情仇等等历史画卷。



读书,就是人们对古今一切文明文化和知识智慧的继承和延续。古书今书,时事皆书,昭示千载兴亡遗梦;多读勤读,忙暇都读,启迪一腔坦荡胸襟。

不动笔墨不读书。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章从来千古事,腹有诗书气自华。都说的是读书的宜处良言。



每一个人的兴趣兴致不同,工作职能不同,专业技能不同。所以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就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但是,不论每个人的差异与不同有多大,读书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因为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是人们对读书的一种反省。总之,读书可以明理,可以修身,可以增智,可以强魄。亦可充实精神食粮,储蓄精神财富。

还是一句老话,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在我们已跃身入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的中华民族,只有多读书,才能读懂自己;也只有多读书,更能谈懂世界。


FangCaoAn


用心,什么意思就是用你的经历和感悟去读!!!


王爽918


努力学习,知识最终会成为生活的能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