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插秧的时间了,你们有过手工插秧的经历吗?

笑笑的麦子


应该早在1988年之前的事,我二十岁不到,下田插过秧,好像农民们对插秧人员不要求有多少技术,没插过秧的也能下田干活。

水田里农民伯伯已经用牛来回犁好田,水里的泥土平整松软。只要求插秧人将水稻秧苗插进土里站稳就行,叫我学他们样保持适当的苗距,一溜排整齐就行,其它没啥要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下水田别的不怕,就怕水田里的玛蝗沾在我们腿上,胆小的女子尖叫起来,我也是一边大叫一边恐惧地用手将玛蝗拍打下来,那场景现在还记得。
听我妈说,队里有女人怀孕了还站在水田里插秧,老妈说这话是敬佩那女人太勤劳了,太不怕苦了。

乡下插秧的季节我们那里喜欢称着“大战红五月”,红五月全家老少都出动。能下田的下田,不能下田的在家烧稀饭做大包子,庄嫁汉们,婶婶妈妈们回家来就有得吃。

农村插秧苗季节是田地里人气最旺的季节,一个水田里少说有五、六个人在插秧,大家边说笑边插秧,心情也非常愉快,我感觉参与插秧的人很少有心情郁闷的人。

谢谢阅读。


A猜猜马迷


大家好,我是李茗说乡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几乎每年都会回家插秧,而且,全是手工插秧。

说起手工插秧,可能身处平原地区的人有些不理解,觉得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手工插秧,太落后了。

可是,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带,水稻田也是梯田,所以大型的插秧机根本无法操作。

而且,在我们附近乡镇乃至整个县城都是手工插秧,而且也没有小型的插秧机卖。所以,插秧除了手工秧外就没有其他选择。

说起手工插秧,真心是很辛苦的。


我前天和昨天连续插了两天的秧苗,昨晚上躺床上睡觉时,感觉浑身都疼,就连翻身都觉得难受。

而且让人更难受的是每年下田手工插秧后,我的腿上都会长这样的小红疙瘩,又痒又疼,用手一挠还会出黄水。

我爸说,这些小疙瘩是秧癞子,过几天自然就会好。


李茗说乡村


插秧,是我十六岁开始学会的,七零年下乡到知青农场,当时几个生产队把搭界的地块让出了做为我们农场的耕地,这部分地都是些盐碱地,六十年代为治理盐碱起了台田(即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分开,中间挖有深沟,沟中挖出的土堆积在中间的田地上),我们又要把这些台田沟给填平整。冬天连着干了三个月,终于平整出了大块的可以种水稻的田地。在贫农代表的带领指导下,我们自己先育秧苗,待秧苗长到一拃多高时,先起秧,再挑到田埂边,就开始紧张的插秧了,虽然说:“农业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但是不学还真不中。在代表的指导下,用左手抓着一把秧苗,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轻轻的拈起三、五根稻秧,然后插入泥水中,这个动作不但要轻而且要快,手重了会把秧苗捏断,太轻了也不行,插不到泥土里会漂浮在水面上,待我们学会了后,如同小鸡🐔啄米一般的,弯着腰头也不抬的一排一排的插好了整个的稻田……一天下来,一个个的都是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我们种下的是秋天丰收的希望……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有啊,早稻秧比晩稻秧难插,它比较短,插泥巴里太多了就看不见头了,插泥巴里插浅了都飘起来了,春天是早晚冷,中午热!天气还可以,就是老是下雨,经常戴着肥料内袋,自己剪的三个大口就是雨衣了,插晩稻时是最忙的时候我们那里就双抢抢着收谷子,抢着插秧,夏天田里的水滚烫滚烫的,又散了化肥,脚进去都变了颜色,水里有毒气,脚都长好多小疙瘩,特别痒,还有马璜,吸到脚上弄几下才能弄下来,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了,开春耕地前,田里好多小鱼,捉的那叫开心,因为又有鱼吃了,晩稻种了后,夏天晚上就去夹黄鳝,又能改善伙食,又能卖钱,一想到就心里美滋滋的,天天盼着天早点黑,收收晩稻的时候,田里看见一个洞就想挖,里面有黄鳝!现在人在外面,家里人都出来打工了,回不去的童年,美好的一切只能在梦里回味了!


吃货思雅妈妈






方兴未艾356


那几年都是手工插秧,这两年不中水稻了。



汪祁和


我是农村的,必须插过。一直到06年出去打工了才没有插。插秧我最怕蚂蟥,脚有点痒就赶紧抬起来看看。插几颗又看看脚边周围有没有。想起被蚂蟥咬都起鸡皮疙瘩,好怕那玩意。


小清清妈


我干过农活,抗旱,夏锄,秋收,还种过地瓜,对农活不生疏,栽地瓜苗还是挺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