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你怎么看?

沙漏遗爱


从南京的地理位置来看,南京辐射不了太多江苏的城市,最多也就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所以江苏省政府一直都不把南京当回事。

江苏把苏北的土地画上红线来换苏南的低价工业用地给外资,才有了苏南的今天。

试想想,如果浙江同样用低价工业用地给嘉兴,嘉兴会是现在这样吗?然后有很多苏佬跳出来说,老子努力得来的今天!努力得来的今天!

扯淡!外企都是逐利而行,上海地价太贵,只好周边要便宜的地,江苏省政府又这么大方,所以就这了,我以前单位在昆山,老板也说因为低价便宜才来的。

不过,今天杭州成都西安崛起,省政府该明白一点了,强者才会恒强,人多才会吸引力更强。虹吸是必然的,看看最近几年杭州人口流入加速就知道了。苏州号称1500万人稀稀拉拉分布在各个乡镇,形成不了大城市,大乡村城镇结合体吧,吸引的也是一些西部打工仔,随着西部城市崛起,打工仔会回流,人会慢慢减少,然后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外资会满满撤往西部和东南亚。

苏南转型会成为未来主题。

过去,省政府重视苏南的做法赢得了江苏的大发展,未来十年,如果还是这样的思想,就会全面落后,因为未来十年,外资不会是主要经济体,而是民企和国企,创业创新是主题,但是创业创新的最主要的是人才,人才往哪里走哪里才有机会。苏南吸引人才的力量相比武汉西安成都弱,更别说杭州广州深圳了。一群傻乎乎的人喷南京不应该搞省会独大,应该均衡发展,好吧,人口每年流入就是均衡发展的结果,2018年江苏使劲扶持南京才流入10万人,还不到杭州三分之一。人就是用脚来投票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能提高苏州的首位度?用苏州来做虹吸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国家政策的大方向是未来会有10几个国家中心城市,苏南离上海太近,上海不会允许自己的旁边和自己一样牛逼的城市存在。苏州的机场建不了就是这个原因,别喷南京了,南京根本管不着这事,机场归民航管,南京不给苏州建机场对南京也没有一点好处。苏州,若果建机场,那么会分走大量上海的人流和物流资金流,以前在上海转机再去苏州的,现在都不用了,上海会同意吗?

另外,国家在下一盘大棋,所以点名南京首位度不够,这个省政府也是扭不过。比如说,过江隧道,城市地铁,他为啥都批给了南京?江苏需要大桥地铁的地方很多啊,为啥不给建,而是南京建那么多?这就要国家支持了,这些都是要发改委批的,你在江阴再搞一个过江隧道,你看国家给不给批。

还有,很多苏佬看不得南京辐射了安徽,一路喷,可以再喷三十年。但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大城市,就应该辐射其他的地方,至于你是安徽还是江苏国家不需要管,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王道

南京辐射了安徽,当然也就就虹吸了安徽。未来安徽的人口争夺战,会是杭州,合肥,南京发展的重点

写这么多,未来十年南京会崛起,也必须崛起,否则江苏就没啥希望。想想合肥杭州崛起,人都往那里跑,企业在江苏招不到人,就都往杭州合肥搬,人在江苏找不到高薪工作也会往那里走,恶性循环,城市会衰落的。

一定会有喷子来喷,尤其是看不得南京好的苏南苏北人,但是这是一个政治合格的政府必须做的,我相信他们比我更清楚。喷子终归改变不了大形势。如果想要赶上这波发展大潮,赶紧在南京,杭州,合肥买套房,光喷只会更焦虑


wzb6218422958


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省会独大发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药江苏的毒剂!江苏省的省情与浙江省完全不同,如果照搬浙江模式,江苏就是东施效颦自卸臂膀!浙江省内除了杭州,其它城市,尤其是宁波、金华、温州都在衰败,这些城市与杭州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之后,杭州才可能变成现在的“一城独大”格局。

而江苏除了老牌贵族城市南京,更有苏州这样的经济巨无霸,苏州今天和上海的关系已非人们想象中“后花园”那么简单,苏州产业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产业与上海不是垂直分工,而是水平分工,这说明无奈产业规模还是质量,苏州和上海的实力差距并不是特别的大,上海完全不能一口吞下苏州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同理,南京也无法一下子把苏州比下去,所以,江苏若是发展成“省会独大”至少这些年肯定是办不到的。

当然,江苏没那么傻,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会去搞“一城独大”的速成大法呢?从去年出台的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就可看出,无论对南京也好,还是苏州也罢,都是给予非常大,或者说是唯独两个待遇最好的城市。

南京:加大南京核心,那是肯定的。毕竟是省会,如果南京作为老大哥发展不好,那怎能服众?而且南京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都不能否认的。

苏州:省内经济第一大城市,如果把江苏省类比成中国,南京好比北京——政治、文化中心,而苏州好比上海——经济中心。而且江苏先后提出“2030年建设南京、苏州两个省内的特大城市”,“构建南京-扬州-镇江城市圈;常州-无锡-泰州城市圈;上海-苏州-南通城市圈”,以及现在扬子江城市群的“与上海全面对接,并与上海形成“香港-深圳”的双子星城市格局”,说明江苏对于苏州的定位也是越来越高。

苏州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南京打好配合,这样才能真正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只要南京+苏州,大家一起发展好,形成南京苏州双核组合,江苏赶超由广州+深圳领衔的广东省才有可能。

南京苏州双子星、扬子江经济高地,这也呼应江苏一直均衡发展的愿景,扬子江城市群本身的目标就是把这个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经济发达板块,并没有强调非要把谁搞得比其它城市都强一大截,江苏搞这个城市群应该有粤港澳的胸怀,江苏的现状搞两个核心城市更有实际价值。

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我的观点,省会独大发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药江苏的毒剂!必须看到,它省的一城独大某种程度也是无奈之举,江苏有这么好的条件,如若盲目跟从无异于自卸臂膀了!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准确地讲,群狼经济肯定更加有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所有国家中,经济排名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均衡,尤其是东西部的差距特别明显。我们再缩小单位来看,当前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这几个省份都没有省会一家独大的局面。

广东省的经济当前排在我国所有省份中的第一位,广东的珠三角发展最好,其他粤东、粤西、粤北的经济发展一般,但是珠三角因为包含有我国四座一线城市中的两座,所以经济引领上更加具有优势。山东的经济发展则显得相对均衡,除了青岛以外,其他城市的经济总量程七六五四三二逐步排列,没有断崖式的经济偏差。

反观中部几个省份的经济模式,更多是省会独大,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皆是如此,或许省会城市发展比较好,但是其他普通地级市更多是外出务工,且城市没有支柱性产业,这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兄弟城市形不成协作模式。即便省内想要优化产业模式,也会因为相互的竞争而无法实现。

江苏当前是群狼模式的发展,虽然在前些年经济发展多少有些野蛮式增长的情况在内,但是当产业模式趋于平稳以后,未来各个城市形成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协同式发展。那样所产生的效益肯定大于一个城市单打独斗。举个外省例子,当前山东省的沿海港口就在进行整合计划,目的就是优化港口属性,减少没有必要的竞争,使得港口经济更加强盛。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群狼战术意味着不可能产生猛虎,全省没有能在全国产生话语权的城市、没有明星城市。在当前各省大省会战略下,各省都是猛虎带领一群羊,在有老虎的森林里,狼群再强壮也是猎物。

苏省GDP第一的苏州显然是上海的附庸或小弟,其综合实力都比不上中西部的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唯一能与这几个城市PK的只有省会南京。然而再过几年,如果苏省还高平均主义,南京必将沉沦,全省没有一个城市能比过上述几个城市。苏省彻底沦为没有话语权的省,俗称奶牛。

当前,由于污染、产业转型、人口红利枯竭和国际环境变化,我们国家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外资制造业逐渐去产能或向外国转移,全国的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和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高端制造等产业转型。因此,城市也在变化,太多老龄化、重工业城市在沉沦,外资型城市在变冷。早些年,中国还在依靠制造业和外资的年代,上海由于土地资源和低薪岗位的匮乏,将大量制造业溢出到苏锡常一带,带动了这几个城市的发展。而研发等高价值的产业和岗位始终留在上海。现在全国产业转型,上海几乎不可能再往苏锡常溢出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高端制造等,就互联网来说上海自己都发展的不怎么样,还怎么可能向外溢出。不仅不会溢出,还可能就相关行业吸血苏锡常,比如无锡的物联网就有往上海转移的迹象。

而江苏呢,除去低端制造和外资制造,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全国名企,相反广东、浙江要比江苏多得多。就互联网行业来说,别说杭州上海深圳北京,江苏所有城市甚至都比不过成都和武汉。

不论第三产业还是互联网等,对人的要求极高,人口数量尤其是高端年轻人口数量是第一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全国二线城市都在抢人。然而去年全省一共才增加20来万人,都不如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杭州这六个省会城市中其中一个。

江苏沉沦的趋势很明显,GDP距广东的差距越来越大,最核心的财政收入更是差广东一大截,甚至有被第三和第四的山东、浙江追上的趋势。

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和产业的持续转型,江苏的群狼会逐渐变成群羊。没有明星城市、没有核心产业,江苏人口增长会持续乏力甚至流出人口,甚至江苏人会变成去外地打工的打工者。


矩律


南京在解放前是民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还是在上海,而解放后,政治中心到了北京,经济中心还是上海,南京的地理位置是靠近安徽省的,他要想加强省会城市的首位席,是要把全省的优惠政策向南京倾斜,这样是抽血养南京,其他市经济将会萎缩,南京的希望是向东南发展,而不是向北,过江通道(江苏省)有一半在南京,江北发展的怎么样了?南京市政府应该肚子里明白,苏州为什么发展的好?因为紧靠上海,昆山为什么发展的好?原因是就在上海边上,並且有铁路经过,上海经济外溢就到了昆山,南京向东南发展也可以享受上海经济外溢的好处,而向北过江发展是方向性的错误,现在南京市这届政府也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了。


木木


省会独大模式,是争对中西部省份来定的发展战略,不适用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所以,没有特指江苏省不适合,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事实上,江苏省、广东省、包括山东省、浙江省,都不是省会独大,很多人说浙江省杭州一城独大,其实也不准确,严格来讲,浙江省是杭州+宁波双城结构,温州、金华、绍兴等城市为副中心。

江苏省的文化、行政中心是南京,但是经济中心偏向于苏州,因为苏州的经济总产值比南京高出了差不多6000亿 ,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从江苏省的城市经济总量对比来看,GDP过万亿的城市分别有苏州、南京、无锡,超过8000亿的城市还有南通,常州和徐州也在6000-8000亿的水平。可以说,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均衡的,这是由江苏省的经济地理特色决定的,苏南地区都是河流密布的平原,适合发展经济,所以苏南地区发展都不错,形成了城市群。

同样的珠江口的粤港澳大湾区,云集了世界三大一线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香港,同时还有很多经济强市,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珠海等等。

所以,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不是因为省会独大模式适合哪个省份,而是因为某些省份的经济和天生环境不足,只能把全省的资源集中在省会,发展省会,例如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宁夏、陕西等等。

谁不想每个城市都发展好,关键是实力不允许呀!

这里的实力,指的是地理因素,东部沿海,有港口和广袤的平原,非常适合发展城市群和大城市模式,所以,不可能形成一城独大,而中西部省份,地形不如东部省份,四川仅成都平原适合发展大规模经济,所以,四川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成都,同样的武汉,三江汇流,九省通衢,也适合发展成超级城市,省内其他城市,都不具备这个先天优势。


蒋昊说经济


江苏省GDP总量多年排名全国第二,与排名第一、排名第三第四的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经济大省相比,省内各市发展均衡度最好。正因此,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

省会独大模式有其适合当地实际的独有发展逻辑

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靠前、占全省GDP比重超过25%的省会城市,无一不是省内其它城市发展缓慢,经济实力弱小,再加上所在省倾尽全力扶持省会城市发展,省会城市与其它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省会城市的磁吸响应也越来越强。

经济发达省份,省会城市首位度降低是一个规律

而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会城市首位度很低的省份,均为经济发达大省。有一个或几个城市经济高度发达或比较发达,形成两极或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空间不大。

江苏省各地经济发展较均衡,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减弱

江苏南京,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经济总量低于苏州、无锡,这未必是南京发展的不快不好, GDP超万亿,也不能说不强,实在是苏州、无锡发展太快太好的缘故。而苏南、苏中、苏北其它城市,基本都是全国GDP排名前60强城市,各自有着自身磁力吸引范围。在此情况下,各种资源,不一定就流向南京这个省会城市,而是流向最合适的城市。因此,江苏形成多强竞起、群雄争霸的独特发展模式,没有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的发展机会、必要和可能。


太阳升Sun


简单回答,

三流省份一城独大,二流省份两城争霸,一流省份遍地开花。

中西部省份综合竞争力远逊于沿海省份,对人口吸引力,人才吸引能力,资源吸引能力远逊于沿海省份,省份综合实力不强,如果不走一城独大模式,将被沿海地区远远甩开,典例:武汉、成都、西安、合肥等。这可以使这些中西部落后省份快速崛起,发展。

但一城独大模式有他极大的蔽端,造成除中心城市外其他所有城市的发展困难,以及发展后劲不足,试想,一个省份除一两个明星城市之外其他城市极体衰落,只有一个或两个经济发动机,经济会有大发展吗?

而江苏作为经济强省,经济第二大省,人均GDP第一大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大省,教育第一大省,历史文化大省,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大省,综合实力第一大省,完全有能力也有基础有必要搞遍地开花,遍地富裕,开中国各省份发展模式之先河。

我苏省可以适当提高南京的首位度,打造有如广深的南京、苏州双子星,支持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支持苏南领先,带动苏中苏北发展,大力支持苏中扬泰通崛起,鼓励苏北大发展,加强交通建设,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大力建设南通+连云港双港口,打造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圈,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全国高端制造业高地,大力发展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找准江苏在长三角中的地位,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技创新。

最后祝愿江苏发展越来越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填砖加瓦,尽最大全力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潮过广陵半江愁


不是一城独大的问题,省会代表了省份之间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江苏的苏州再牛,请问国家中心城市会考虑一个地级市吗?从综合实力来说,江苏就该大力扶持和发展南京,南京的强大才能真正体现江苏的强大,这是不容争论的事实,人家武汉西安成都郑州等省会城市只跟南京比,根本不会和苏州比,因为无论是政治,文化和国家管理位置 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江苏扶持苏州,只不过是以全省之力配合上海当好中国老大,江苏省的发展还是要靠省会城市带动。浙江大力发展杭州,江苏大力发展南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靠乡镇企业和给外资和上海打工而发家的苏州,是历史阶段的选择,而千年的历史证明,南京才是恒久的老大,不仅是江苏,还会是安徽和江西的老大。


凡客匆匆过


省会独大是中西部地区没有办法的办法,既然全省短时间共同发展困难重重,只能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这样省会是高速发展了,可全省的人力资源,资金是有限的,必然导致其它地方被抽血,更加贫困。

毫不客气的讲,这种发展是极端不公平的,一个省是全省人民的省,不是省会城市人的省。省会如果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发展,当然好,但现实如果没有省里的全力支持,几乎不可能。

现在有一种论调,用省会发展来带动全省,这只是一种梦想,几乎不可能,别说带动全省,就是周边,都带动不了,纵观历史和现实,没有任何一个大城市能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的,苏南是上海带动吗?根本就不是,苏南的发展历史比上海早的多,你带动了苏锡常,为何带动不了更近的嘉兴?北京周边哪个河北城市被北京带起来的?广州周边是哪个城市被广州带动的?东莞,佛山,中山,都是历史上就很发达的城市。

南京是一座重要城市,南京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但应当在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寻找差距,挖掘潜力,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力量发展。苏南财政转移资金是用来给苏北雪中送炭的,不能用来给南京锦上添花,发展要让全省人民服气,而不是让全省人民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