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岳飞,你想说什么?

驻足小站看历史


首先宋史是元脱脱所主修,且同时还修金史和辽史,修史能力有限,同属一事,记载矛盾,且材料主要依据宋人所修的三朝史,两朝史,四朝史和中兴史,资料有限,更没有甄别史料,划一的能力,收尾不相应处极多,还有修史虽如脱脱所言垂鉴后代,统治者更会从统治汉人(对其来说,汉人即异族)的需要出发,不予记载岳元帅的伟大战绩,如实记载意味入侵者的失败和无能,无异于激励汉民族积极抗击外族,威胁其统治,乾隆年间修明史时更是如此,故有修史即毁史一说;二是宋史秦桧传明确记载秦桧刻意销毁史料,秦桧作为岳飞的死对头,自然知悉秦范雎构陷白起,知道修史的重要性,不仅不会忠实记录岳飞的战绩,更会想法彻底销毁与岳帅相关史料,但凡有一点认可的战绩,岳帅没有造反即诛杀,反而说明当权者昏庸;三是前期赵构表彰岳帅的圣旨,充分肯定岳帅的重大战绩,还有李纲记载岳帅北伐,在宋史中均没有记载,以及岳帅后人岳珂搜集的原始资料,民间的记载,点点滴滴汇成大致论廓,还原了部分事实;四是如果南宋没有敢战能战威慑金的战将,金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绝不会主动何谈,从中兴四将的战绩来看,其余三将与金互有胜负,其战绩和统帅的谋略等并不会让金感到恐惧和知难而退,只有让金人喊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才真正是金军的噩梦,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金人在岳家军目前多次遭遇重大失败,岳家军的实力让金人绝望,只能与南宋和谈。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被人任意裁剪,涂抹的史书!岳元帅,史家欠你一个公平!


用户6418987073999


抗旨畏敌的怂包,丢失国土的罪人,参与谋反的罪臣,小人的志的代表。

岳飞的主要功绩是打伪齐和镇压农民起义,这对南宋政权巩固是有巨大贡献的,没有人应该怀疑。岳飞升节度使是1133年,并没有和金国做战。

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肆意夸大其作用和贡献,是对其他真正舍生忘死抗金英雄的一种侮辱。

岳飞升节度使以后,从1133年一直到1138年,并没有和金兵有过稍微大点的战役,这期间,南宋和金国打的比较大的战役有 和尚原 ,仙人关,大仪镇,岳飞一个都没有参加过。

1138-1139年,两国议和,并没有战争。

1140年5月,金主力围攻顺昌,岳飞抗旨跑河南“收复失地”,占领的几乎都是空城,都是杀敌“三五十”的“大捷” 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次北伐”。1140年7月,金兵反攻,岳飞抗旨逃跑去了顺昌,河南全境被金兵占领,所谓“第四次北伐”没有任何成果。

1140年6月12日,刘锜在顺昌击败金主力,岳家军于6月20日,跑郾城和颖昌“收复失地”,7月8日 金兀术手下韩常一万五千人,进攻郾城 ,然后驻扎在郾城和颖昌之间的临颖,7月13日,岳家军两路出击,但没取得围歼金兵的效果,反而是杨再兴,吴林,王兰等六将和三百骑兵,全部战死小商河。7月14日,金兵击败王贵,占领颖昌(这也是岳飞要处死王贵的原因)。从7月8日开始的“郾城大捷”到7月14日结束的“颖昌大捷”,没有任何理由能理解为“大捷”,岳家军没有取得任何优势,虽然,7月18日,刘锜应岳飞请求,来到金兵侧后,金兵退走,岳家军取得“临颖大捷”。7月20日,岳飞就撤军,

1141年淮西岳飞抗旨“逗留不前”,战役结束就丢了兵权,从此,就再没有和金兵接触。

所以,岳飞对金的最大战役,就是所谓“郾城和颖昌大捷”,取得的战果 ,“获马两百骑,杀金兵五百”,这点战果,在抗金百年历史中,微不足道。甚至同时期的张俊,韩世忠 ,吴玠,吴璘,刘锜,杨沂中,王德等人,抗金的战绩都远高于岳飞。

历史需要勇敢面对,一味编造谎言,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把中华南宋158年历史,彻底否定,把南宋汉民族统治,污蔑成暗无天日,是不负责任的是可耻的!

南宋建立于北宋灭亡之际,军事实力弱小,是先天不足,能延续汉族统治158年,是汉民族的骄傲,不应该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真相,把做出贡献的汉族英雄和忠臣,统统污蔑成“奸臣”“奸细”。

把议和说成投降是混淆视听,把绍兴议和说成“卖国求荣”是颠倒黑白。


晓风2016


幼年时代,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岳飞传》是我每天必修之课,翻来覆去地听。高超的武功,刚正不阿的人品,天才的军事家,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男儿,太让人五体投地了,岳飞是我儿时的偶像。当听到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害死的时候,简直就觉得与秦桧等奸贼不共戴天了,连牙根都痒痒,恨不得去咬秦桧他们几口。

及至年长,知道的事情多了,慢慢地冷静思考,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他一定要“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你把皇帝的老爸、老哥都接回来,叫高宗赵构怎么办?

他虽在外打仗,却不止一次地给皇帝上书,劝高宗赵构早立太子。皇帝肯定不高兴了:这是我们老赵家的事啊!姓岳的你盼我早死?

还有,他所到之处,收复的土地,不是交给朝廷处理,而是自己做主分给当地人了。在皇帝看来,说分地就分地,这天下难道是你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也太不把俺老赵家放在眼里了吧!

他所攻必克,每战必胜,打的居然是“岳家军”的旗号,还不是宋朝的旗号!这叫皇帝太不放心了,因为他的祖宗赵匡胤就是以将领之身披了黄袍当上皇帝的,万一哪天你岳飞也如法炮制了呢?

赵构这家伙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害怕,于是安排秦桧等人:你们干脆就这样去那啥……了吧!然后就有了风波亭的故事。

我想说的是:

岳飞,你太不善于自处了。没有搞清楚朝廷的政治结构、高层动向,没有掌握皇帝老儿的心思,就贸然“匹夫有责”起来,这也太不善于动脑子了吧?要知道,这天下是姓赵的!你那么替他卖命,他连个情都不欠,你究竟是为什么?“大好河山”难道是你的?

你总是“谋定而后战,有胜无败”,金兵根本不是敌手,他们听到你的名字都吓得半死。这时,你还不赶快安排手下找个服装店做件黄袍披到身上,然后大张旗鼓地昭告天下:还我岳飞的河山!但我知道,造反,也太难为“精忠报国”的你了!史书上记载着你老爸说过的话:“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果然知子莫若父,还是令尊大人最了解你呀!

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就是叫你不要再打了,赶快听从领导安排,回来封个官,喝喝茶打打牌,老婆孩子热炕头,朝九晚五多舒服!偏偏你非要像头老犟牛,不认这个理,非要打。皇帝老儿切断粮草供应,你没办法,只好回来。回来的结果,却是你万万没有想到的,悲哀呀!明知道大势已去,朝廷上下就是一帮窝囊废,你又不肯拥兵自立,那就干脆隐居起来呗!做个世外高人,玩玩你的诗词,练练你创立的形意拳,写写书法,有文有武,多潇洒自在!

你不是精忠报国,你是精忠报赵!姓赵的非但还不领情,还硬要置你于死地。老爹的话,最终应验,呜呼!

最使我不明白的,是你岳飞的文采,怎么这么好?《宋史·岳飞传》里说你“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没说你师从哪位学问大家呀!你含冤去世至今已877年了,可《满江红》到现在仍然全中国传唱。你的文学成就,叫现在的大学教授也自愧不如啊!满满的情怀暂且不说,明摆着文字功力太深太湛了。没有文字功力,枉谈什么诗词曲赋?

我想问你的是:

你们那时候是不是相当重视文字学?老师是不是都教过汉字六书,常用字的本义、引伸义你都了如指掌?近千年以来,对“怒发冲冠”这四个字,顶礼膜拜的不知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现在,懂文字学的老师也没有几个了呀!

你到底是怎么学习文字的?

你是不是《尔雅》、《玉篇》这些文字书都背得滚瓜烂熟?

你是不是对《说文解字》相当熟悉?

其实,我知道你是不会回答的,可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书山樵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字鹏举,北宋南宋名将,抗金名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生于北宋,逝于南宋。岳飞一生大起大落,波折重重,岳飞一生战绩卓著,出身贫寒的他,生于乱世,北宋时期,正直历史分裂阶段,外敌入侵,民族危亡,国家积贫积弱,大好河山被外敌蛮夷之人践踏的骨肉淋漓,岳飞立志投军报国,岳飞一路走来,短短十几年,最后官拜左丞相,这时的他,更立志北上黄河,消灭金国,收复失地,迎还二圣,正直南宋军队力量恢复,岳飞与韩世忠等人一鼓作气北上黄河时,朝廷那边却开始退缩,历史上告诉我们,是秦桧告状于宋高宗赵构,说岳飞在外有谋反之心,应当收回权力,再委以重任,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军队是保障,而岳飞仅仅几年,十几年,就带领自己的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无敌,打的金军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北上进军朱雀镇,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能说打的金军屁滚尿流吧,那也算是岳家军所到之处,再无金人身影。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当时南宋与北金的敌我态势已经发生了反转,那么为什么在进军金国的这么千钧一发的时刻,南宋小朝廷却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呢?咱们先来谈谈秦桧这个人,秦桧这个人,北宋南宋文官,官居丞相,写的一手好字,文采斐然,但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人偏偏要在这历史存亡的一时间告密宋高宗,诬陷岳飞呢?

咱们先往前倒一下,秦桧虽然是赵构的宠臣,但是他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左右皇帝的抉择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秦桧这个人早在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后就与金国有了私底下黑暗的勾当,出卖南宋军情,屡屡向金国皇族示好,无论南宋处于优势还是劣势,秦桧总归是个地地道道的求和派,说的清楚点就是个卖国贼,那么这时候矛盾就出来了,从北宋开始,面对李元昊的夏,耶律阿保机的金,完颜阿骨打的辽等等外敌的入侵,北宋朝廷,一直是分为两大态势,一方是以秦桧为首的求和派,另一方是以寇准、宗泽为首的主战派,用我们当代人的思维,外敌入侵,一昧求和,割地赔款,那么如此下去“国破山河在”?但是,随着北宋南宋朝廷的更替,战争的推移,岳飞等人带领的军队逐渐向北收复失地,站住了脚跟,越打越靠北,此时朝廷中捷报频传,那么朝廷中的一些人,也就是那些求和派渐渐的开始转变,他们从根本来说,还是幻想着能够收复失地,迎还二圣的,但是夹在朝廷和金国中间的秦桧便按耐不住了啊,倘若岳飞等人真的突破金国,那么他与金人的勾当岂不是一展无遗,所以秦桧告密是有原因的。 我们紧接着再想,这时还有一个人喜忧参半,自己的利益是不是马上就受到侵害,权力、皇冠留不住了呢,那么此人是谁呢,消灭金国固然很好,收复失地固然很好,版图疆土扩大固然很好,但是迎还二圣就太那啥了吧,我们大家想想,赵构的亲哥哥,和亲爸爸被囚禁在金国,如果这二人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被救回来,那么皇帝这个位子,他赵构还能做吗?当初那些支持你的那些文武百官都还支持你嘛?所以说,真正牵制岳飞北上进军的原因是宋徽宗赵构的利益和野心,秦桧的诬陷只不过是加快了“十二道”金牌的来临。



一夜之间十二道金牌,招岳飞父子回京,秦桧以莫须有处死了他们,从此风波亭就成了这个民族英雄的茔冢,闻者皆叹息! 兵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当时远在天边的岳飞,为何不能不理朝廷,不对十二道金牌做出反应呢,岳飞当时下一步就是,取攻取华北,直捣黄龙府,但是我们要考虑到,这时南宋战线已经拉的太长了,物资补给什么的都还缺乏,岳家军和其它军队也都是乏困之身了。捣取黄龙府是绝对很难的,再说其他将领,北伐四路大军,也就是韩世忠和岳飞俩人此战颇具决心,黄天荡战役,水陆兼具,打的金兀术溃败而逃,但是其他军队都对朝廷唯命是从啊,总不能岳家军数万人深入金人大本营吧,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后,韩世忠也撤军班师回朝了。岳飞没有不想打,此时的他,早已猜出皇帝的念头,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伐终归毁于一旦,我们究其根本,归根结底,在南宋后期年,此时的全国形势已经到了南北分治、人心思安的局面了,宋金两边谁也吃不掉谁,南宋每年耗费国库收入的大半来维持战争,民穷财尽还是抵触了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在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之间,统治者选择了自己,却遗忘了人民,遗忘了民族。 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震主者身威。岳飞一生坦荡,我想当时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他能早点料到自己是这样的结局,他肯定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受辱背负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回到回到自己的朝廷。


“莫须有”恍若“也许有”,一朝英雄几时有,可悲可叹岳鹏举!


接受反驳


2003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客观地、理性地对待历史,只有是抵抗外国势力入侵的英雄,才可以称为民族英雄。所以岳飞等人就被请出“民族英雄”的队伍了,因为当时他所抵抗的金人,现在已经成为今天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

岳飞 (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仰。他在出师北伐无望,壮志报国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和“莫等闲,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现在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而其麾下以“背嵬军”为支柱的军队,被人称之为“岳家军”,在宿敌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美誉,以实力赢得对手的尊重。

曾经在朱仙镇,岳飞大破十余万南侵的金兵,堪称两宋时期的经典战例。然而,此时的岳飞殊不知自己已经背上了“功高盖主”的嫌疑,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公元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最后死于临安的风波亭。

现今对于岳飞“民族英雄”的地位进行质疑,个人认为是极不妥的。南宋时期,无论他击毙了多少金人,也都是为了保卫家国而战,而且他在那段历史情形下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与英雄气节,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积淀下的历史精华。这种精华,可以说是流传千古,超越时空,成为了当代践行“中国梦”的基石。

目前,戚继光还是民族英雄,因为他当年打的倭寇,现在虽然改名叫日寇了,但还没有归入大中国。岳飞当年打的金人现在已并入中华民族,所以他不再是民族英雄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能据此推断,如果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日本并入中国成为一个省,大和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是不是戚继光也得从民族英雄的队伍中请出来?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缅怀历史人物,就要用客观的历史标准。岳飞当时面临的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且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你能说当时金人属于中华民族吗?那会儿的矛盾,绝不是阶级内部的矛盾,而是正儿八经的外部矛盾,正儿八经的民族矛盾,这段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我们的抗金先祖们和抗日先祖们都是在保卫中国,抵御外辱。所以,岳飞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只是时代和抗击对象不同而已。

缅怀英雄,不忘历史!



文史不假


已经有优质的回答了,也学习过了。我回答一下自己的理解!

" 保家卫国,还我河边"!

一,岳飞的历史功绩

岳飞是一个热爱自己的民族,保家卫国的英雄,岳飞文武双全,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

1.无论是看《宋史》中的记载或者阅读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以及影视剧中的形象等都可以证明了岳飞是大家喜欢的民族英雄。比如:

"精忠报国"的精神;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脉相承的),"还我河山"是岳飞终身的目标,也就是古代所指的"燕云十六州",即今天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地方。

2.有书籍记载岳飞从小喜欢读《左传》和《孙子兵法》,岳飞去世后留下《武穆遗书》,这是小说中所写,不论真假,岳飞的军事才能绝对是顶尖的。岳飞还写了《满江红》这首非常著名的词,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也说明了岳飞有很高的文学才能。

二,岳飞的缺点,也就是他未认清当时的环境对他不利的方面

1."直捣黄龙"迎接回二帝。南宋皇帝赵构最怕二帝被救回。另外金兵把赵构吓怕了,只要说是议和,马上就答应。

2.岳飞功劳过大,功高盖主,他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皇帝会想军队是他皇家的,是国家的,怎么称为岳家军呢?又怕岳飞也会来个黄袍加身。如下摘录史书中一段。

…就在这天的后半夜,军中将士们一起来到驿门前,纷纷要求太祖做皇帝,虽然有人劝阻,但众人心意已决。 天快亮的时候,将士们来到了太祖的营帐外,太祖的弟弟赵匡义进入了太祖的房间禀明事情原委,太祖起身。这时候,将士们拿着兵器立在庭院中,说:“如今军队里还没有真正的主人,我们愿意拥护您做皇帝。”太祖还没有答话,周围便有人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齐齐下拜,高呼万岁。紧接着,众人还扶太祖上马。太祖握住马缰,反问:“我的号令,你们还会听从吗?”众将士说:“当然听从。

赵构最为担心的就是黄袍加身这种事再次发生。

三,岳飞的功劳过大,影响力过大,必然会引起当时朝廷其它官员的嫉妒。所以就会造谣中伤。皇帝在他人的诬陷和害怕中也就只好解除岳飞的兵权最后杀害了他。

四,也有人说宋金之战是国家的内战,不是民族战争,岳飞不值得赞扬

虽然岳飞愚忠昏庸的皇帝是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为国为民,抵抗外敌对百姓的烧杀虏掠,对保卫国土的侵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因为他抵抗外敌的侵略是正义的战争。所以,岳飞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是值得永远赞扬的。

总结: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保家卫国,为国为民的英雄,他的英雄形象将流传千古。

附: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cb666


提起岳飞,每一个血性男儿无不充满敬仰之情。当年宋徽宗在位时,由于朝政腐败、武备松驰,导致金兵南下,徽钦二帝被俘受难,皇后皇妃、公主宫女惨遭奸淫污辱。老百姓被杀害,被奸淫的更是不计其数。靖康之耻,千古奇耻!金兵一路南下,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宋朝人民哭声震天,哀鸿遍野,宋朝江山危在旦夕。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在这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千古名将岳飞横空出世,他以尽忠报国的赤胆忠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打的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带领全军将土,渴饮刀头血,困卧马中鞍,在宋朝人民的支持下,在各路友军配合下,经过数年苦战,终于形成直捣黄龙府,全面收复国土的大好局面,可是,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面前,皇帝赵构在佞臣秦桧的怂恿下,为了自己的一已之私,不思报杀父之仇,不思雪靖康之耻,不思收复国土失地,竞然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使岳飞的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并随后杀害了岳飞,造成千古奇冤,怎不令人捶胸叹息。今天提到岳飞仍然让人心情难以平静,赋诗一首以示敬意:

尽忠报国一片心,

毁于昏君和佞臣。

滚滚长江英雄泪,

巍巍青山壮士魂。


旭日朝朝照河山


岳飞当之无愧民族英雄。面对金人蛮族的入侵与奴役与杀戮,岳飞奋起抗争,保存南宋中华文明之元气150年,如果没有贼帝赵构与奸相秦桧的陷害,恢复中原,再定天下,也许中华文明不会有崖山之殇。也许就不会有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之悲了。

赵构不希望岳飞直捣黄龙,那是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帝,从而皇位受到威胁,个人利益受损。赵构弃民族大义于不顾,弃中原故土而不顾,弃江山社稷国家一统而不顾,弃江北千万百姓而不顾,任其受金人欺凌,如此自私小人,将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及其一众陷害岳飞的奸臣。岳飞,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在明知要被谋害的情况,亦未造反,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只是他不想自相残杀,生灵涂炭,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想让国家动乱,不想让金人得利。不想亲痛仇快。此等大英雄大丈夫,历史已经给他公论好评了。不是几个跳梁小丑可以轻易污蔑他的。岳飞中华民族之大英雄,永垂不朽。。。。。。。


义信斋汉画像艺术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又看了一遍宋史,宋朝的历史进入南宋后,便跃出岳飞这个人物。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却又是一个不存在历史上的人物,因为岳飞被抹杀了。

一般情况下,杀人不过头点地,取人性命,便是一种最普遍的抹杀。但是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抹杀,是将人的所有存在记录都抹去,仿佛历史上从来不存在这个人似的。

我印象中,只有罗马帝国存在这样的刑罚,将不受军队和人民欢迎的皇帝从记录中抹杀。

但岳飞却是中国历史上受到这种待遇的第一人。

提到岳飞,我只想说,岳飞,你是南宋最硬的男人。

即便是韩世忠,英明一世,却在最后,也选择了委曲求全。

但是岳飞从头到尾,都坚持个人的主见,将复国大业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相比起岳飞,宋高宗赵构的作为真是让人作呕。

这个懦弱的人,早年还敢孤身赴金营,可在此之后,这人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成了一个“恐金症”患者。

登上帝位后的赵构,不思进取,不思防患于未然,像个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沙土中选择逃避,躲在深宫中寻欢作乐,寻求肉体的欢乐,来遗忘来自北方的耻辱。

金兵攻来的消息传来时,赵构正在寻欢作乐,这家伙被吓了一跳,从此就阳痿了。

阳痿就阳痿吧,可是赵构阳痿的很彻底,不但小弟弟阳痿了,连精神都阳痿了。

从此,只要和女真人有关的战斗,哪怕打赢了赵构都选择卑躬屈膝,割地赔款。

完颜宗弼本来就不是个擅长征战的人,却因为赵构的软弱,这个金国四太子即便输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都能厚颜无耻地向赵构提出各种要求,到最后,历史上的金兀术居然被人传成了很难战胜的对手,呸!

当岳飞被带回大理寺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了正在被刑讯逼供的岳云和张宪,那一刻,他的心是多么的悲凉。

南宋杀了岳飞,也等于是自毁长城,岳飞的倒下,代表中兴希望的熄灭。后来的张俊北伐,早就达不到当年的气候。

岳飞是悲剧的,岳飞的悲剧其实就是整个南宋的悲剧缩影。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念奴娇·过郾城》·董小华

英雄永亘,岳武穆,八百风霜岁月。漫卷史册,行里间,虏踏中原碎处。字里烽烟,郾城鏖战,青锋映碧血。背嵬叱吒,金儿刀弓尽折。

溅血星稀月残,胡蛮烟尘遁。金牌忽顾,长啸抒愤,远逝去,鼙鼓激荡军阵。飞鸟良弓,叹不世柱国,昏构侫桧,冲冠怒发。长天潇潇垂泣。

《满江红·岳飞》·董小华

千秋功罪,任评说、今又凭栏。千年客、行色匆匆,弹指一掠。奸佞骨销化粪土,忠义千秋未磨灭。观古今,品世代恩仇,谁之过。

铁椽笔,是非解。民之愤,岂能灭!今又揭,将军战策可寄托。百姓流离盼君救,中原祖地也忍舍。西湖楼,北望碎山河,史难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