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被“故意伤害”离世,该对校园暴力动手了!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话题,让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吗?

这个话题的关注者多达两万多人,浏览量破千万。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没有被夸大,反而被远远低估。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有些成年人可能永远不知道——孩童时期那些来自同龄人的巴掌,是如何在今后的人生中,一次次地掌㧽朝着快乐艰难前进的我们的。

近段时间,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每每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都让我们痛心不已。

河北广平县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一女孩被多名同学逼下跪喊爹娘。教育局回应称,事件涉及7名12至14岁女孩,因彼此间亲疏玩耍而争执打架。

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一名初二学生,被同校五名学生围殴,之后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据警方出具的尸检鉴定意见书显示,其系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

湖南省保靖县公安局通报,雅丽中学13岁女生田某某被同学殴打至颅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校园暴力事件远不止于此,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类似的惨剧每天都在上演。我们似乎从不知道,原来要一个孩子毁掉另一个孩子,有时候是这么的简单。

有人说,很多孩子的恶意,往往比成人更可怕,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底线。他们的恶就是单纯的恶,一切以摧毁对方为目的,不计后果。

根据

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数据调查,在学校里女生遭遇语言凌辱的比例为43.2%,身体暴力为10.4%,而男生则分别高达55.7%和27.1%。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霸凌事件就这么开始了”。

——东野吾圭《恶意》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校园霸凌事件的共同点,可能是因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能没有任何缘由,一个人突然就变成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接受着来自同学们的“特别关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更是高达67.44%因琐事而起。由此可以看出,琐事往往更有可能酿成恶果。

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

暴力事件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长对于此类事件的不重视,导致孩子受伤的内心无法得到慰藉。还有部分家长奉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让孩子忍让,只会让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孩子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多。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缺位,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之一。当得知此类事件发生时,老师及学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学校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惩戒制度,事件发生后,严格按照相关违纪标准处理,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加强。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一大主因。目前,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置机制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者惩戒不足。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划定了法定刑事年龄:不满十四周岁,对所有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意思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人去修补,就会有更多的人收到暗示,去打碎更多的玻璃。《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成了这样一面破碎的镜子。

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将孩子接受刑罚的年龄从14岁降至12岁。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也将会迎来大修,修订草案预计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主任沈德咏建议,对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不良行为,应当按照不同情况实行分级干预,充分体现“宽容但不纵容”原则。

针对校园暴力,沈德咏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以下相关内容:

建议增加内容

一、建立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引入“强制亲职教育”。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相信法律、遇事找法、自觉用法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尽早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统一、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

暴力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在节目《开讲啦》中,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公开表示,孩子面对校园暴力时,一定要进行还击。

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网友支持打回去,有人也主张教孩子学会忍让。

金星在《金星秀》里面,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她呼吁父母、学校和社会重视青少年之间的校园欺凌现象,不能掉以轻心。她主张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们不要欺凌别人,其次要告诉孩子,被欺凌时要如何保护自己。

【金星指导校园暴力】

一味的软弱和忍让,只会让对方更加的猖狂,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懂得学会反抗。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家长需要做的是:

1、让孩子敢于勇敢面对暴力事件,不能“怕”字当头。

2、勇敢的切断第一次。告诉孩子,在第一次面对欺凌的时候,就要大胆说“NO”,及时将情况告知老师和家长,在源头上切断他们的暴力之举。

3、面对力量悬殊较大的对手,教育孩子学会适当示弱。没必要为了逞一时之能,使得矛盾激化升级,导致眼前吃亏,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偶尔示弱并不丢脸。

4、强身健体,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抗他人的欺辱。让孩子加强锻炼,学一些基本防身术,我们不主动欺负他人,但也不能随意被别人欺负。

5、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交一些可靠、品德好的朋友。有朋友的帮助,不会被孤立,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在这件事上,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如何去交友,用正确的观点教育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校对 |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