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问父母要钱“可耻”,她用了整个研究生生涯去打工。

大伙好,这里是一万口新鲜青年,我是橙汁儿。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考上了研究生的同学约了见面喝茶。

我在校园里等她的时候,只见她匆匆忙忙从一家奶茶店出来,身上还系着咖啡色围裙。

我问她:“前段时间你不是还说写论文忙到挖不出时间吗?怎么就去奶茶店做兼职了呢?”

她理了理汗津津的发丝说:“没办法啊,明年的学费眼瞅着就要交了,又不好意思找家里要钱。”

朋友每年8000元的学费,又是女孩子,正是爱打扮的年纪,每个月的生活费也需要1000-2000左右,而她每个月的研究生补助不过600元。

因为“要钱可耻”,她整个学习生涯都用来打工。

入学的时候朋友骗父母说,学费几乎全免。她父母要给她零花钱的时候,她说学校补贴很多刚好够花。

我知道朋友的家庭情况其实非常良好,于是我问她:“你是觉得这个年纪,再问父母要钱有种羞耻感,是吗?”

她拼命地点点头:“这个年纪还向父母要钱,这不是啃老嘛?我要自力更生!”

但如果自力更生是建立在“本末倒置”的基础上,你的自力更生便成了一种自以为是。

今天,我特别想和你们聊聊“问父母要钱”这回事。

其实像二十好几,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尚且不久的年纪,是最尴尬的。

因为这是我们在开启自己人生方向时,最费钱的一步。

我们要租房、吃工作餐、考研(或许还会失败好几次)、出国留学。

没有一项是比我们毕业前更省钱省事的。

分清楚“要钱啃老”与“要钱成长”

但偏偏是这个消耗正大的阶段,我们不能像从前一般,毫无心理障碍地伸手要钱了。

因为在你18岁成人的时候,周围传来了许多语重心长的声音:

“你大了,要独立了,以后要开始赚钱养家啦。”

“你爸妈辛苦十几年,以后就是轮到你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哪怕是忍饥挨饿,也有很多年轻人不会跟家里报忧。

因为要钱就是“不独立”、是“啃老族”、是“无能”、是“羞耻感”。

你丢弃了更好的成长机会,对父母来说是一种罪。

我觉得对独立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做啃老族并负责好自己的生活和父母未来的生活,这是责任更是义务。

但是,一昧地用这个理念套用所有情况是不合事宜的。

特别是关于你自身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的事情。

二十几岁的年华,羽翼尚未丰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开拓去感知去学习的事物。

倘若你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考过了雅思托福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哪怕你无法因此获取什么成功,但绝对是一次值得一试的体验。

可你却因为觉得花父母的钱去成为一个更丰富的自己,是一种罪过,从而放弃了这个机会,那其实对你父母来说,这成为了他们的一个罪过。

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地孝顺

你的本意是孝顺,但你的行为非然。

你试试现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天下几乎没有哪个爸妈不会希望子女能收获更多,他们愿意花这份心血让你达梦。

就像如果你父母老来没有收入,想出国旅游看看世界,你会不愿意供给吗?我相信你不仅会,而且会认为这钱掏得还十分值得。

而我那费劲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的朋友,我想她的父母更愿意花那8000元,买自己女儿的学有所成。

如果兼职对你来说不是体验而是为了凑钱的累赘,你一定要学会权衡。

用宝贵的学习生涯时间去换薄弱的钱,你的父母会心疼,你之前的努力也付之东流了。

至于孝顺,我不认为学有所成再学以致用的你,日后还会没有能力馈恩父母。

常怀感恩,用心生活,便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与其二十多岁抠抠缩缩,不如大方合理要钱,放手去成长去收获,30而立时反哺家庭也并不晚。

当然,“大方合理要钱”建立在大多经济正常往上的家庭。

或许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给予孩子一个跳板,但父母们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力范围内能给到孩子最好的。

无论如何,我们要常怀感恩,不要放弃那些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机会,即使不能收获成就,也请让自己健康与平安。

因为那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这里是一万口新鲜青年,我是橙汁儿,我刚毕业的时候问爸妈要了3500买了一个手绘平板,我每周都会练习插画,看着自己将技能慢慢锤炼成材,那3500,我没有任何羞耻感。

PS:老爹老妈,我爱你们,感谢你们所给的一切,包括这珍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