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粤语有什么价值?

崔中鹤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就有很多广东籍的华侨由于害怕内战及各种原因不断走出国门,在南洋(东南亚、新马泰一带)扎根,进而远走欧美。而他们展现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勤劳节俭、任劳任怨及广东人的思想灵活、敢于创新、心灵手巧等特点,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做生意及打工、从政等。而到啦八九十年代香港由于要回归祖国,又有一批人担心政策等方面移民海外,我不敢说这些海外的华侨都是广东籍(粤语系)的人,但起码超过七成是说粤语的。当时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说粤语的在海外只要肯做的都不会饿死。说的就是海外众多的华侨们都有在当地做生意肯关照自家人(中国人特别是说粤语的人)。

另外,在一百年前以来广东、香港由于地域关系,一直是国内接触海外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虽然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与西方文明接触产生啦诸多苦难,但也带来许多正面的东西。可以这么说,在历史上两广地区人杰地灵,勇于接触新思想,为我们华夏民族的诸多改变起到啦带头作用。而粤语是作为两广地区最多使用的语言,是值得推广的。作为推动粤语文化的代表,无论是香港的流行歌曲或现在已经有点没落的粤剧都是诸多海外华人需要的乡音。而粤语作为最接近唐宋时期官话的语种,是值得传承与推广的。粤语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与普通话并列同等地位,是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是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作为这么重要的语言是值得我们学习及推广的,作为一个说粤语的广州人,我尊重粤语,请大家也尊重粤语,我是广州人,我撑粤语。


EagleChan472


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粤语经过较长时间的语言交流融合与调适,在唐代日趋成熟,发展到宋代,与现代的粤语相差不远。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粤语在中国岭南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比其他方言而言,粤语是流传得最广最远的。


有些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并不那么顺溜,有的还有点拗口。但是改用广东话粤语来读,发现会更加符合原来的韵味、平仄。读起来也就顺溜很多,朗朗上口。


比如李白的两首诗。

如早发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分别是jiān、huán 、shān,并不顺溜,可是用粤语读就不同了,“间、还、山”,用粤语读就与普通话的“甘gan、晚wan、山san”同音,这样读起来就变得很顺溜了。

另一首望庐山瀑布也如此。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分别是Yān、chuān、 tiān,也不顺溜,可是用粤语读却很顺,“烟、川、天”,用粤语读就与普通话的“因yin、千qin、天tin”同音,一样比普通话顺得多。

另外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光不度玉门关。

普通话: 间jian,山shan,关guan。

粤语:间jian,山shan,关guan 发音约=甘gan、山san、关guan

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普通话:天tian、眠mian、船chuan

粤语:天tian、眠mian、船chuan 发音约=天tin、眠min、船sin

这两首诗用粤语读起来也特别顺口,其他的还很多诗词也有这种情况。

广东虽为古代的南蛮之地,但广东话(粤语)作为一大语种,在古代一定有一席之地,不少古诗词可能本来就应用广东话(粤语)吟唱的。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中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广东话。日常例子如~食餸、食野、好好食、肥仔、肥佬、肥腾腾。普通话不是用“食”,是用“吃”,不是用“肥”,是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樽】字,正是广东话。日常例子如~买一樽豉油返屋企、饮番樽啤酒先、呢个玻璃樽入面系乜野来咖?普通话不是用“樽”,是用“瓶”,一瓶、瓶子。

诗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行】字,正是广东话。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舍……广东话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戏、行出去、行花市、行左几远呀?普通话是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冻死】,正是广东话。广东话日常例子如~好冻、冻冰冰。普通话不是用“冻”,是用“冷”。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望】字,正是广东话。广东话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围望、望乜野?普通话不是用“望”,是用“看”。

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隔篱】,正是广东话。广东话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篱、隔篱邻舍、搬过隔篱屋。普通话不是用“隔篱”,是用“隔壁”或“邻居”。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几多】,正是广东话。广东话日常例子如~几多钱?几多个?普通话不是用“几多”是用“多少”。



倍力牛0668


《广东九章》开篇说:“在中国,也许很难再找到一个地方,像广东这样充满争议。不仅普罗大众意见纷纭,就是经典大家也看法各异。这些意见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已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争议结。”争议的焦点之一,便是通行在这里的粤语。

粤语之所以充满争议,不仅由于它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它在推普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势。对此专家学者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它“对汉语的贡献很大”[1],也有人说它是“广州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2]。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粤语是汉语各大方言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本文从音系、词汇与载体功能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从而为深入研究广府文化提供学术上的参照。

一、粤语保存古代雅言的主要因素,从而保存不少在中原已失落的传统文化。

粤语,广府人称为“白话”,英语称为Cantonese。直至1934年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语言区域图》(赵元任)才将它称为“粤语”,作为汉语中的一种方言。有人因此而误以为它来源于古百越语,实际上它的主要成分是秦汉时期从中原传入岭南的雅言。雅言的概念始见于《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音韵学家郑张尚芳称之为“中国古代的‘普通话’”,并指出:“孔夫子比东汉早五百年,但上古音变化慢,音韵体系相差还不太大。”“‘官话’就是官场的办公用语,是教学读书唱诵用语。先秦称雅言,以后叫正音,到明代才叫官话。”[3]由此可见,在“正音”通行之前,雅言一直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从音系看,雅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一整套全浊音声母,包括唇、舌、牙、齿、喉五个发音部位。

2. 尖团音分得很清楚。尖音(精组细音)字发为齿音,团音(见组细音)字发为牙音。

3.有一整套鼻音韵尾与塞音韵尾,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m/-p、-n/-t、-ŋ/-k。

4.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4]

此外,早期雅言还有“轻唇归重唇”、“舌上归舌头”等特点,即非组与帮组合流,知组与端组合流。

上述四大特点,在当今粤语中依然保存。曾有不少学者以为粤语没有全浊音,其实是以偏代全,将广州话的特点说成是整个粤语的特点了。虽然广州话没有全浊音,但粤西、桂东一带的粤语,是有全浊音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封开的封川话和怀


潘僧跳大至今未归


粤语(百越话)就是他们百越支系南越部落的传承。

南方百越一带,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百越相互之间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相互之间鸡同鸭讲。

比如古代史料对南方百越有如下记载: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

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六祖坛经》慧能法师自诩语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可差别?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到了今天还是听不懂南方那不同越族传承的口音呀,这就叫百越的传承。

鸡叫是 " 各个国家 "(咯咯咯噶)

鸭叫是 " 价格改革 "(嘎嘎咯嘎)

如果" 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 "来说

画风就彻底失控了


鸟言夷面


广东话,地方方言。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大批内地人涌入广东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却遭到了一部分广东本土人的地域排斥,被骂捞佬捞仔,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广东省内有三大方言:白话、潮汕话、客家话,三者无法互相交流。就拿白话来说,广深地区的明显鄙视非珠三角地区的白话,因为非珠三角地区的白话语调很土气,比起广深的白话语调难听。广深地区以香港白话为荣,尽力学习香港的白话语调。所谓粤语这一概念不知由谁提起?省内三大方言谁是所谓粤语代表?很明显,粤吹眼里是白话,那客家话、潮汕话又是什么地位?国家推广普通话利于全国范围的人员沟通交流,功在千秋利在当今。国家层面也没有任何法律不允许说地方方言,当大量外地人涌入改革开放最大受益者广东,一部分广东人不高兴了,排外心理大肆做崇,以强调自己地位为暗示心理,极力吹嘘广东话。编造大量谣言,例如极力污蔑谩骂普通话为满清话的谣言,广东话是古汉语传承的谣言,广东话差点成为普通话的选择谣言,国外唐人街广东话是唐话的谣言,等等,各种论调。每个谣言都是一击即破,并站不住脚,多次被辟谣。例如唐人街,英文为chinatown,town的读音近似唐,中国城故而翻译为唐人街,而粤吹却以唐人街的人说的就是说唐朝话,而广东人后裔居多,讲白话的多,就造谣广东话就是唐朝话,让人笑掉大牙!广东人才是最早的他们口中的捞佬捞仔,南赴东南亚,大量华人广东后裔居多。

广东话对于排外心理严重的人来说有心理安慰的价值,然而时代洪流之下,国家推广的普通话才具备最大价值,天南地北的人可以畅通无阻的交流沟通。

评论里的粤吹我一条不删。来验证一下粤吹的卑劣品质,满嘴粗口,就这样的粤吹垃圾信徒能走多远?


南越蛮猴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祖宗语(古汉语),《切韵》、《唐韵》和《广韵》分别是隋朝唐朝和宋朝的发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这三本韵书印证了白话是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粤语区的日常用语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一样的原因,这也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分别叫唐话和满语(南宋同金的对抗,金实际上就是满,所以普通话亦差不多有近千年的历史,亦值得研究。)。大家已经知道周朝已经统一了语言,只不过当时叫雅语。而宋朝唐朝隋朝又和秦汉、战国、春秋、周朝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分分合合,所以白话就是雅语。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了,那就是二十一世纪语言学最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音还表义。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例子:前和后,开和合,快和慢,食和饭,饮和水。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打开,为开口音,讲合字即刻闭上嘴为闭口音。同理食和饮是闭口音,就是进饭和吞水的动作。而饭和水是开口闭,就是嘴在碗边和杯边的动作,饭的开口比水的开口大,而读水字时的开口有点嘟。而快和慢这对相反词,都是设计成开口音,当你讲快字把手放在离嘴三寸远时,明显感到声未出,气已到,而讲慢字时,手帖在嘴边,明显感到气流是弱且慢,这些动作都说明音同义。再举一例,阴和森两个字,都设计成闭合音,所以当粤语用吓人的声音发出阴森森三个字时,明显感到恐怖,而普通话和北方话就根本没有这效果。现在交流这么方便,有兴趣的官话区的朋友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联系在两广你的老乡就知道,或者你身边就有讲白话的人,你跟他学得九成象肯定是这个动作。古人精心设计的汉字容不得别人百般抵赖,即口腔每一个动作就是一个音,并没有因时间而改变,就好似我们知道了正方形是这样,那画出的正方形都不会差得那里去,因此白话就是古汉语,就是汉族盘古开天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汉语迫使胡语(北方话和普通话)要把几千年来极其稳定至简的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改一遍的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多找些字来研究,比如:声和音(有开有合,有前有后),走和行(走古时是跑的意思),白和黑,光和暗,爆和炸,呼和吸,耳和鼻(声流振耳振鼻),长和短(在上腭舌头紧挨着发出不同的音,O.1亳都是距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研究九调六声的汉语,可以解开很多之迷,比如:当读英文M时,普通话只因舌头发声时,因距离嘴近,发出闭口音M即刻顶回鼻孔,在鼻孔再形成一个“姆"音,M读成“M姆”音。而南方因声带发音,声流到双唇已经很弱,不会顶回鼻腔发音,只有一个“M”音;又为什么北京人讲话“懒”,实际是胡人之弹音,已经发出了,只不过太轻,你听不见。又:姣(骚),字面上就是女人想交合的意思,只有女人无论身体或精神大开才叫姣,所以古人把姣设计成大开口音,即舌头放到最松最平由声带发出的大开口音,你叫用卷起舌头发声的胡音怎讲得出,这就是康熙要把讲了近五千年的姣(北方骚的意思)字改为漂亮的原因。仲有太多的汉语秘密留给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吧,希望香港人弃掉懒声(太小学英语所带来的),尽量不要夹杂英文讲话,只因白话是汉族盘古开天的语言,是黄帝、周天子、秦始皇直至宋朝的各朝皇帝的语言,是孔子、李白、苏东坡、岳飞等人的语言,比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请大家转发,让更多的人保护好白语。)


南路途


对于那些恶言诋毁粤语的人,粤语是无价值的。

而我要在这里告诉你,粤语是世代我哋粤人,我等汉人的支撐精神力量。

粤语是我哋粤人抵抗百年英国殖民的重要精神力量(香港)。

粤语是我哋粤人抵抗百年萄牙殖殖民的重要精神力量(澳门)。

或许百年耻辱我哋粤人尚且咬紧牙关支撑了过去,不料怎么也敌不过太平盛世里恶意攻击粤语的某些中国人。

粤语!粤语文化,难道真的要靠海外华人传承了??


7532186369


粤语的价值何在?作为粤语区域里的人,卬只讲一点:今年是共和国建国70周年,去年是国家实施改革开发40周年。国家取得哪些大成就?有目共睹,不多言。大家知道,这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就是在那儿点燃的,那时最响亮的前进呼号,就是用粤语发出来的!是那种独特的声音,唤醒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你说它的价值何在?它推动了全人类的进程!


讴歌胜利


不知它的价值,但东亚以及美国旧金山等很多化人地正都讲粤语,联合国也承认粤语为交流语言,可恨的是现在讲粤语的地方学校不准讲粤语,一班破坏母语的文化人还在自喜,恐怕以后粤语只有香港、澳门两块地了。


傍观


在国外唐人街多数讲粤语,作用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