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你认为这合理吗?

呆呆牟子


不合理。

车票本身就是一个运输合同的要约,当铁路部门把客户送达目的地的时候合同既完成。但是,客户提出变更合同,延长目的地,那么客户就已经违约在先,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合同的执行。因此,向客户收取一定费用的违约金也无可厚非。

在中国出行高峰的时候火车票可是一票难求,这些“买短补长”的旅客故意钻运输空子,导致沿途乘客无法上车,造成铁路运输秩序的混乱。

我认为对这种故意损坏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人仅仅加收一点票款不足以气到威慑作用,至少应该以站为单位,每站加收50%的票款,直到乘客目的地。出站对车票进行核查,如果发现逃票行为则以始发站为基础每站100%收取补票费用,并且记录在案,多次发现就列入铁路黑名单,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让那些耍小聪明的人望而却步。


钱龙竞彩商丘


合理个屁。

1.只要12306更新系统.就能解决一大部分运力问题。 不尼玛从技术上解决问题,就是变着法黑着心的弄老百姓的钱。

例如:

买了北京西到石家庄的G89高铁票~刚刚到站台准备上车,成都家里面就来电话有急事,马上打开手机上的12306一看,本次G89次车上还要好多的石家庄到成都票,在车上马上用手机登录12306系统,想买一张石家庄到成都的G89次本次车的车票~连续乘坐本次列车,倒霉的12306系统却提示你不能购票,这里都按照铁路部门要求~半个小时前可以购票,现在都提前一个多小时买票,却是看着有座车票不能买。只能补一张无座的票,站到了成都,所以越站乘车是12306系统有问题。

这要是以后连补票也要看别人的脸色,莫非又是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了吗?莫非我们在倒退。 就尼玛这么一个缺德系统不改变,不是想着靠技术更新服务盈利,而是靠着缺德手段赢利,却是变着法的坑老百姓的钱,缺了大德了。

2.全国去了那么多的高铁站,基本上都是上进下出,而`取票`以后,持票和身份证安检进站以后到了候车室。

在候车室往往发现有好多次列车,能够提前能到达目的地的路过列车,而自己所乘坐的本次列车却晚点。这时候手机12306一查当下的过路车也有票,但是候车室的服务台不能办理车票改签业务,必须出站~排队/安检,再去售票处排队和购票者挤在一起排队改签,改签以后再一次排队安检进入候车室,这么一折腾,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再加上有行李,所以乘客基本上都是嫌麻烦不愿意折腾,如果在候车室能够单独办理改签~(但是候车室一定不能售票~否则那就太乱了)。

如果在候车室能够改签,那么前面的乘客改签了,也就给后续列车腾出来了空座~增加了运力。

例如像北京西站/石家庄车站等等,高铁普铁二合一的车站,普铁晚点的是常事,好多的乘客遇到晚点的普铁而有哦改乘高铁的意愿很普遍,而铁路部门在候车室单独设置改签的这样一个小事都不干,利国/利人/利己便民的事都不想着干,却变着法的✘✘事却是层出不穷。呵呵😄😄😄😄

最最搞笑的是:售票大厅负责改签的铁路工作人员不知道需要改签的列车是否晚点~而且还是真不知道。

例如:

有一次从石家庄回北京西站,在北京西出发时提前就买好了回程车票并打印出来了,在石家庄返程时,却赶上所坐列车晚点1个小时。因为提前到达了石家庄站,在候车室用手机12306查了查,正巧有路过的提前列车,马上改签,谁知道尼玛铁路的工作人员给改签的列车却是晚点两个半小时的车次。

生气啊。愤怒的找了他们去理论,他们的解释就是:负责改签的不知道列车晚点~呵呵无语了。

再次理论以后,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就违反了只能改签一次的规定,又给我改签了一次。~真是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啊!真是到了该好好整顿的时候了。

3.这里问问:还有那些手里拿着绿本工作证的铁路职工,越站乘车是不是也是执行这个规定啊?

4.铁路部门应该全国统一进站候车制度。

例如:北京南站和天津西站,有火车票和没有火车票的,都可以进入候车室,管理混乱。

而有些火车站管理的比较好。

例如:北京西站/天津站和石家庄站等等,真正的购票乘客才能进入候车室。


起个啷当菜


如果能买到目的地的票,谁愿意买短补长?因为买短补长,不但票价贵,而且还无座。之所以有买短补长,关键的问题是你没有票,你就是加上100%,别人也没办法也只能接受。比如过年期间要买深圳到重庆的票K486买不着,买到深圳到贵阳的K486,别人肯定在车上再补一张贵阳到重庆的票59块钱,你加收50%也就是加到25块钱,加100%也是加到 59块钱。他不会主动下车的,因为主动下车,贵阳到重庆票也很难买,而且如果没有票的话,在贵阳多住一天花费更多。所以还是铁路部门想想办法在源头上堵住,要么就加开车,要么在节假日高峰期,长途的车一律不卖短途票,只卖起点到终点的或者终点前面一两个站的。


一二三ABC


现有的网上购票系统就正式设置了买不到票的抢票攻略:买前后站票!亏一点或补点钱就容易买到票。别的不说,单就浪费问题,这里就存在漏洞。如果多买一两个站,却在票面站前提前下车,则火车在其后这几个站的这个座位实际处于空载状态,就是浪费。这时如果有买短补长的乘客,就在一点程度上利用这个空座期!问题是,这两者往往不是重合的,会造成冲突。但如果能够在全程列车乘客上下车都如航班一样准确掌握数据,那么通过票务大数据调度中心在两站内精确控制售票窗口期,基本解决这个难题。请铁路部门按此需求下达研发计划……


土土伊云


首先,我们来看下铁路部下发的临时办法,其实下发这个临时办法也是实属无奈。

在5月4日的时候,就有高铁和动车组广播告知乘客,本次列车不办理延长补票,如有乘客执意越站乘车,到站后将补票面价格外还要加收50%的票款。

什么情况下才是执意越站?

执意越站就是列车已经在超员或者超过承载界限情况下,乘客还执意乘车拒不下车,那么将乘客视为无票状态,加收额外50%的票款。如果列车未超员或者没有超过承载界限下,正常补票,不加收额外票款。而是否加收50%的票款是根据当时列车工作人员判定的,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矛盾出现。

强行买短乘长,结果守规矩的人吃亏

这次五一假期期间,因为出行旅客大量增加,许多没有提前买票的旅客选择能购买到该班次未到目的地的站点然后选择上车补票,甚至是强行做到目的地,导致列车百分百超员。而且工作人员还没法挨个查验火车票,更无权对无票乘客进行驱赶,为了铁路安全运行,只能采取后续乘客全额退票的办法。

其实这样对已经早早安排好出行计划,提早购买车票的旅客非常不公平,因为上不了自己提早购买好的列车,导致后续的旅行计划全部泡汤,铁路虽然说全额退款,但我们知道,有些提早预定的特价酒店或者机票是不可能给你全额退款的,这后续的损失谁来承担?

我觉得,执意买短乘长不可取,虽然上车补票确实大大方便了因为临时事情急需出行人的方便,但如何有效保障后续正常购票乘车人权益也是需要关注的。高铁推出买短乘长的应急机制我觉得是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利用好,管理好,还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去约束。所以加收50%的票款我觉得非常合理,但我希望能用多处罚的钱去多赔偿因为守规矩而上不了列车的乘客更合理。


猪蹄大人实验室


非常有必要,不能再让守规矩的人吃亏了!


这个假期,很多乘客反映,自己买了火车票,却无法上车。原因是高铁不能超载,车上人员已经满员。按正常节奏,很多买短途票的乘客应该下车了,但这些乘客拒绝下车,非要到更远的站点才下车。铁路部门对之无可奈何,只能是拒绝正常乘客的乘车需求,毕竟铁路安全是底线。


显然,拿着车票的乘客吃亏了,自己的正常出行受到非常大影响(出过门的都知道,大包小包挤进车站的滋味不好受)。但那些“买短乘长”的旅客,依靠自己对规矩的破坏,方便了自己,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样下去,规矩只会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铁路部门现在虽然是公司化运作,是商业企业的行为,但铁路系统仍然是公共产品,每个人都有享受其服务的权利,且自己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而对于破坏公共产品、对他人权利造成损害的人,也完全有必要给出必要的惩罚。


有些人会说,买短途票,过了站补票就是了,有什么问题?这样的逻辑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你在最初买票的时候,就相当于和铁路公司达成了一个契约,即用短途票的价格购买短途的服务,越站乘车其实是一种“强买”的行为——就像一个大商人,要买农民的粮食,先说的是买多余的1000斤粮食,买完之后还要强行买农民剩下的1000斤口粮——这可是农民自己吃的粮食,卖掉之后就得挨饿了,农民不卖商人还不干,赖在农民家不走,这显然是没道理的。


香港的经验,足可以作为借鉴。去年开通的广深港高铁,香港地区就规定:越站补票机制,将不适用于西九龙站,凡没有购买来港车票的乘客,擅自越站到达香港,除加收应补票价五成费用,更需再按《香港铁路附例》缴交1500港元或3000港元的附加费。铁路部门这次打补丁,加征50%的补票费用,其实也是借鉴了这一办法。


当然,有些时候,车票确实紧张,买不到票,导致很多乘客先买票上车,再谈补票的事情。但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忽视了他人的权益。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事应当争议不起来,道理很简单:自己方便了,也要顾及别人的方便、别人的安全。

首先,先了解下什么叫“执意越站”?

一般来讲,在列车载客量较少时,“买短补长”其本不会被拒,补一下票就可以奔向更远的地方。但如果在列车载客量已接近超员或达到超员极限时,列车乘务员就会拒绝补票,如果补票被拒,乘客又拒不下车,铁路方面又没办法让他下车,这就叫做“执意越站”。

其次,执意越站不是有公共道德的行为。

在闲时,列车上座率没那么高,买了短途票改主意准备到更远的地方,补个票也属正常行程变更。像春运和长假期间,都是铁路的高峰期,出行人流猛增,这个时期就比较特殊了。如果列车基于载荷考虑,拒绝了乘客“补长”,而乘客仍执意呆在车上,就有可能造成列车超载,方便了自己,却影响了他人的顺利出行,影响整个列车的及时、安全开行,这种行为是不能提倡的。

凡是交通工具,超载行驶的危险都是极大的。铁路交能相关规定显示,“红皮车”不得超员超过40%,“绿皮车”不得超员50%。据媒体报道,五一期间有列车超载达到了100%,这说明在这些车上,执意越站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一般来说,铁路售票是考虑到列车载荷的,如果较多人执意越站拒不下车,那么列车过载就很可能发生。

第三,临时加收50%票款,确实对高峰期减少越站乘车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长假交通高峰期临时实行这样的办法,有其合理性。要多收钱了,当然会对要不要执意越站会有一个新判断、新选择。有时候实在没法形成自觉的共识,就得有相关配套惩罚性措施来管束。买不到票没有人会大摇大摆的上车,这是一种共识;“补长”被拒后及时下车,这本来也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另一种共识。

“补长”被拒,如果还赖在车坚决不动,那么就相当于无票乘车,本来应当是要有羞耻之心。如果事后还要跳出来论理,那么很可能是霸气过足了。毋庸置疑,执意越站本质是就是一种无票乘车行为。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无票乘车除正常补票、缴手续费外,还应再补票价50%的票款。应当说,在这件事上,铁路部门还是按规矩办事的。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才是更有效率的社会。


波士财经


比较合理。算是有理有据有节。

说实话,人家已经上车又主动提出补票,并未违法;但是这样的人多了,下一站持票上车的乘客就很难再正常乘坐。

这不仅对有票乘客是一种不公,对列车行驶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已经多次发生因为超载导致的列车不能开动,从而形成列车大面积晚点的情况。


可是对于买了短途车票上车,又主动要求补票延长行程的旅客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法定权利。尽管他们可能存在事先买短途票的时候的蓄意,因为买不到长途的票,只好先买了短途的再准备补票抵达长途目的地。但是,这毕竟在全部形式上并未违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节?还是要依据既有的铁路法规进行以经济杠杆为主的调节:当补票人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当次列车有权事先声明拒绝补票。执意继续乘车的短途票到站旅客如果继续乘车,就按照无票乘车来进行处罚,在买票的同时加收罚金。


这虽然不能阻挡住全部买短乘长的旅客——比如春运之类假日运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有人即使受罚,也要承担经济损失来继续自己的旅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有特急的事项,一般都还会是避免这种无谓的经济付出的。

至于说当春运或者假期的时候,出现大量不顾经济处罚而执意继续乘车的情况,是不是照旧会影响后续车站持票乘客上车?理论上肯定是还会有的。

那是不是届时还要出台临时性的更有力的措施?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在人们逐渐养成这样买短补长的风险承担意识之后,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尽量避免那种于人于己都不利的情况发生的。


东方连话


以前买黄牛票何止加价50%?现在铁路局想成了最大黄牛?执意越站的应该建立黑名单,一段时期内不允许乘坐高铁。执意越站严重影响无法正常乘坐的人,对乘客可能产生不仅仅是一张票的损失。比如旅行订好酒店的,比如转乘飞机的,比如中转的等等,而且铁路局要承担这些乘客的后期损失。


夨言930


不合理。火车上本来就有规定可以上车补票的。很多乘客买不到票。就会想到这种规定,然后上车来补票。但乘客上车了,你却告诉我不能补。那就会打乱很多人的乘车计划。直接告诉乘客车上不允许补票,那么别人出行的时候就不会想到这种规则来坐短补长。会考虑别的车次或者出行方式!既然火车上有这种规定的存在,那么就要允许乘客补票的权利。这完全是火老大的霸王规定!一边允许乘客可以上车补票。一边确不给乘客补票。等乘客上车了一切都是火老大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