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该怎样表达心中的爱和关怀?

慧心惠语1839


每个小孩都会有叛逆期吗?该怎么样教导?

孩子总要成长的,并且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加速器,第一在3、4岁,孩子表现出一些所谓的叛逆,比如说顶嘴;第二个就是大家熟悉的青春期,这是孩子身体迅速增长,身高、体重、第二性征明显变化,但思想的变化会落后于身体的变化,可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懂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在家长的眼里,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总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的想法太天真,太幼稚,需要自己来安排,就出现了一方想管教,一方不想让管教的局面,很多人成为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依附于家长,从小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大了还这样,自己不想动脑,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可怕的,别人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有用之人,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是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刘备为刘禅什么都准备了,刘禅的命真好,但是自己没有驾驭时局的能力,后果可想而知。

作为家长,不要想着孩子所谓的逆反期有多烦人,而是要顺应天性,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大胆表达,才能培养出自信,有见解,有能力的人。


霍体清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是宝宝叛逆期,一般出现在2到3岁。这个阶段“不”是孩子的口头禅,他最喜欢在你的话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第二个是儿童叛逆期,发生到7至9岁之间。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第三个是青春叛逆期,集中在12到18岁期间。这个年龄的孩子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你的孩子处于哪个叛逆期呢?

出现叛逆是由于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想和叛逆期的孩子好好相处,首先要能够读懂他们叛逆行为背后对独立、自主、自由的迫切需求。

其次,家长要跟孩子平等对话。

哪种管教方法见效最快?

由于传统文化影响,家长权威思想在一些父母脑海里根深蒂固。父母说的都对,父母说的都要听,不听话就非打即骂。这种方式见效是快,却也后患无穷。

因为棍棒下出了不孝子,强硬措施也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反而会激发他内心的怨恨,极端的便会出现“12岁小学生弑母”这种悲剧。

尹建莉说:永远正确的父母最失败。不拿家长的身份去强压孩子,把他当做成人来平等对待。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才是表达爱和关怀的正确方式。

第三,家长要尊重孩子。

叛逆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出自内心需求的选择。

有篇叫《少年》的文章,讲一个刚满十七岁孩子,叛逆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有一天,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拿着父亲给的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很快,500元钱就花完了,少年想要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少年刷过盘子、做过保安、摆过摊…… 饱受了世事,他渐渐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 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孩子的选择也许不是最优方案,但经历过后,他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第四,父母要默默陪伴。

作家麦家的儿子青春期特别作、特别叛逆,高中开始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三年全部待在家,每天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他无数次想放弃,但最终选择了陪伴。麦家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有句话说得好: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把叛逆看做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尊重他的选择,与他平等对话,在他身旁默默陪伴,孩子慢慢会超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古都口天吴


1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拥有一定的是非观和对问题的基本判断,需要的是沟通和引导,而不是命令和逼迫。

曾经有个初二的女生和我聊天,谈起成绩,她很烦躁地说:“天天让我好好学,只要我坐到桌子前,他们就开心,根本不管我在做什么。我也想成绩很NB,可我不知道怎么做啊!”

家长常常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担忧而变得焦虑,并把这种焦灼传递给孩子。但是传递的仅是表面问题,却没有帮助孩子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急于看到成果。

2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向好转变的力量,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九月份给雨外实验初三家长做中考心理辅导7天训练营,有个家长让我印象很深。对她的孩子是各种担心,在描绘孩子画像的环节,20多条都是粗心、冲动等负面描述,表示她全心全意为孩子中考做好后勤工作,孩子只管学习就好。事实上这个孩子相当不喜欢妈妈的做法,觉得她管得太多、太严。

我们让孩子妈妈暂时把注意力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通过5天的努力认识自我,试着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妈妈最后发现,因为自己全职在家,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全部寄托在了孩子的成绩上。这样隐藏的想法,让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她对孩子的控制在增加,她内心的恐惧就是孩子成绩下降等于她人生的失败。

通过和孩子坦诚的交流,孩子最先理解妈妈,并接纳了妈妈内心的无助。在一个月后的电话回访时,孩子妈妈说试着放手发现,孩子能自己做好很多事,比想象的成熟许多。

3接纳肯定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很希望能获得关注和认可,他们从某个途径获得肯定后,会不断地为之努力。就像学霸总是顶着同学羡慕、老师爱护的光环,沉迷游戏的孩子总是在追求更好的装备、建立更大的城池,学渣也有运动优势、特立独行的言行让同学惊诧。

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做孩子的粉丝,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呢?


心宝妈妈聊育儿


叛逆期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对待。

1,父母要改变以往说话的口气,平等对待,不能用命令的口气,而是要以商量的口气和他说话,如他在看电视,不写作业,你可以说,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写作业了,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命令他马上去写作业。

2,家里发生的一些事要让他参与进来,说出他的观点和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商量出一个好的处理办法,让他感觉他在这个家是被尊重的。


我爱星空127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叛逆期,最早在2-3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叛逆期,你让他做什么,他偏不。但是这样的小叛逆还是在家长可以掌控的范围内的。所以我们来谈一谈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表达爱和关怀吧。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懵懵懂懂,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大人,开始和父母保持了距离,有了自己的秘密和心事,甚至对父母的关怀开始有了抵触心理,感到厌烦。然而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临大敌,生怕孩子一步错步步错。

1、认同孩子的长大,尊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承认孩子已在长大的事实,不要再以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而是要用对待成人的视角来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要总是命令的口气,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

2.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当孩子慢慢长大,他的隐私秘密越来越多,不想和父母分享的时候,父母开始焦虑,孩子怎么了,是不是背着我怎么了?于是偷看孩子的日记,手机成了父母们经常干的事情。然而一旦孩子发现,斥责父母的时候,父母反而振振有力,我是你妈,怎么不能看!典型的不尊重孩子,你的窥视就等于把孩子赤裸裸地扒光,孩子心中的小秘密全部曝光,慢慢地孩子会和父母的隔阂增加,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3.要相信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怕的就是早恋。孩子之间的感情是懵懂而美好的,作为父母,你再青春期的时候也有过感情的冲动,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的时候,你就如临大敌了呢?有的时候越控制,越反对,反而会把孩子推到对立面,逆反心理更重,所以不如和孩子好好谈心,顺其自然。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段时期。要相信孩子的自控力,而不是风吹草动就惊慌了。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对于孩子,我们要尊重他的长大,尊重他是一个独立个体。一切的爱和关怀都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木小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