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轰机性能怎么样?

科沁杂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是很一般的,只是解决了海航有和没有的根本性问题。

早在1973年,我军就发现轰5的严重问题。这种山寨苏制伊尔28的轰炸机,是苏联四十年代末设计的喷气式轰炸机。

到了70年代,伊尔28的性能早已过时,不具备空战能力,最高时速只有900公里。

苏联早在50年代,就停产了伊尔28轰炸机。

我军的敌人美国和台湾,都具有先进的战斗机。

慢速庞大的轰5,在这些战斗机的猎杀下,几乎无法有效作战。

所以,70年代的要求是:新型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在现代防空兵器对抗下有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在战术战役纵深内完成轰炸任务,达到当时欧洲龙卷风式战斗轰炸机的性能,不仅要能投掷常规航空炸弹,还要能发射制导武器与战术核武器。

因技术力量不足,研究工作持续了20多年。

飞豹量产是1994年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飞豹诞生的时候已经不是先进战机,只能说是性能够用而已。

飞豹解决我国海航战斗轰炸机的缺口,具有比较强悍的海上攻击能力。

它有9个武器挂点,可以携带鹰击8K反舰导弹、鹰击81反舰导弹、C-704亚音速反舰导弹、C-705亚音速反舰导弹、CM802A空对地导弹、KD-88空射通用对地导弹、鹰击-91重型反舰/反幅射导弹、雷电-10(LD-10)反辐射导弹 等等。

可以说,飞豹出现以后解决了海航的大问题,极大增加了海航的作战能力。


但是,飞豹仍然有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两点,第一是空战能力太弱,执行任务必须有强大战斗机护航;第二是设计上有缺陷,导致故障率非常高。

前者已经不符合现代化作战,我军的歼16也就是苏30不但具有飞豹的攻击力,还具有很强的空战能力,完全可以执行飞豹的所有任务。

第二的问题则是非常致命的。

它的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曾在2008年年珠海航展上接受媒体采访,谈到飞豹战机在研制之初,曾经参考了欧洲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战机的一些结构布局和技术。

然而,飞豹又同美洲虎存在一定的区别。

飞豹设计方案中,存在机翼对附着气流的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小事,存在引发失速,甚至进入尾旋的风险。

而飞豹是战斗轰炸机,是需要低速飞行以执行任务的。

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由于高度太低,飞行员不要说挽救飞机,甚至连跳伞弹射都存在困难。

我国生产的飞豹总数有270架,而目前官方媒体报道过的严重事故就有12架。

1991年7月8日,在阎良测试的歼轰七原型机在实施飞行测试时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测试飞行员卢军在操作得当的处置下在燃油剩不到30升的状态下安全降落。


1994年4月4日,082号原型机在当天试飞时坠毁,测试飞行员卢军(38岁)殉职。


1996年,上海大场,海航6师16团一架歼轰七坠毁


1996年8月12日,辽宁兴城,085号原型机在机场降落失败,试飞员杨晓彬(39岁)和领航员唐纯文(45岁)牺牲


2009年7月18日,一架歼轰七A在参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前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坠毁。两名飞行员牺牲


2010年4月15日,浙江宁海,一架歼轰七坠毁,海航6师18团团长穆华及河南籍海军一级飞行员赖朝阳牺牲


2011年10月14日上午,陕西蒲城,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试飞院814号歼轰七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两名飞行员,仅有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救生成功,前舱飞行员余锦旺未弹射牺牲


2011年11月7日17时40分许,浙江丽水,海军第十八飞行团(驻义乌)的一架歼轰七战机坠毁于缙云县独山农场的壶镇前路乡南弄村附近,两名飞行员牺牲。前座为海航6师的师长叶斌,后座是大队领航副主任海军一级领航员明健少校(31岁)


2014年6月5日22时37分,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6师18团的一架歼轰七战机,在进行夜间训练时坠毁于浙江义乌南部山区,两位飞行员牺牲,前座为25岁的飞行员华鹏海军上尉,后座为33岁的正营职领航长赵鹏海军少校


2014年12月22日15时,装备秦岭发动机的国防工业部门歼轰七战机在进行交付部队前的试飞时坠毁于渭南沙王大桥,试飞员卢志永、温智平牺牲,其中卢志永为中国首批歼-15舰载机试飞员之一,曾成功在辽宁号航母上着舰。


2019年3月12日2019年中国海军战机海南坠毁事故,一架歼轰7A于海南乐东县失事坠毁,2名飞行员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时跳伞死亡。


2019年5月18日上午7时17分,一架歼轰七A在山东威海高村镇坠毁,两名飞行员跳伞逃生。


萨沙


歼轰-7撑死了二代半的水平,当年西沙海战轰-5腿短、轰-6速度慢,缺乏现代高速突防能力无力远距支援,海军最终险胜。战后海军认为现役这两款战机速度慢,无法适应现代高强度支援作战要求,而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强-5腿更短,载弹量有限同样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强烈要求三机部研制一款中程轰炸机,刚好空军也需要一款兼具战斗和轰炸相关的新机型(参考F-111、苏-24),于是就有了“一机两型”设计的飞豹。

源于伊尔-28的轰-5轰炸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早不不堪重用了。

从1974年开始研制,设计要求:定位是一款歼击轰炸机,不仅需要使用常规炸弹、导弹攻击海上或地面目标能力,还具备一定的自卫和空中作战能力。差不多就是空对面打击能力,反舰、对地以及有限的空战自保能力,可以承担起战役纵深攻击任务,性能和龙卷风式战斗轰炸机类似。

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以及后期国民经济调整等因素,经历了多次暂停、重启,直到1988年才首飞成功。1994年批量入役、1998年设计定型。从这几个时间数据大家就该有所感触,在研制了二十多年后,使用的还是70年代引进的斯贝发动机,设计性能并不比同期同类机型优秀。飞豹的迟迟入役还是应验了入役就显落后,不过这已经是当时航空工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歼轰-7使用两台涡扇-9(斯贝仿制型,2003年才通过国产化鉴定),最大起飞重量27415千克,最大载弹量5000千克,转场航程3650千米,作战半径1650千米。可以挂载如C-801K/803反舰导弹、霹雳空空导弹,以及各种常规炸弹火箭弹等,性能基本满足早期设计要求.

批量生产之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空战能力弱只有基本的近距自卫水平,同时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后期飞行事故率性很高。大家看到的飞豹在同期国产飞机时造型确实很酷,但是机动性并不佳,再加上推动比不高的发动机想让飞豹和战斗机空战是不可能的。而设计上的缺陷造成服役以来事故不断,弹射生还的概率也是很低。

飞豹让位于歼-16是迟早的事,机体平台限制除了航电和武器的升级之外很难的大的突破,不过如果有下面这种型号出现就另当别论了。


河东三叔


飞豹,也就是歼轰7,是我军大量装备的一种歼击轰炸机,其主要用途是对地面海面目标实施打击。我们当年在南海和越南打了几仗后,发现远海空中支援能力太过薄弱,即使当年最先进的“八爷”歼8也只能飞到南沙北端就必须返航。所以,我军迫切需要一种大航程和对海打击的作战飞机。飞豹也就应运而生。

总体性能来看,飞豹属于2.5代飞机,飞豹借鉴了其他各国的战斗轰炸机,最初航程达到了3600公里,可以飞到南沙,载弹量达到了5吨,能够挂载反舰导弹,但是国产涡扇9发动机以及航电设备还是落后于外军同类型号。基本可以满足对海支援的需求。

2000年以后,空军才开始装备改进型的歼轰7A,主要提升了航电设备,因为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还比较薄弱,虽然歼10,歼11,苏27达到了数百架,但能够执行远距离对地打击的飞机只有70多架苏30,即使飞豹性能不如苏30,好歹也能大量装备。现如今,飞豹仍然是中国海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歼击轰炸机,据称,总数或达到250架,和歼16,苏30一起担负重要的对地面海面目标打击任务。



虽然一直传闻飞豹会有改进型歼轰7B,但也只是曝光了几架原型机,真机是否大批量装备部队不得而知,因为歼16大批量装备,歼轰7B可能就没有了升级的必要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豹可能已经停产。


作为装备数量最多的对地对海支援飞机,飞豹仍然会在我军服役很长一段时间。在飞机硬件不能提升的情况下,可以为其配备先进的武器,增强其打击能力。因为其拥有1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挂载4枚鹰击83或者鹰击91,或者2枚鹰击12绰绰有余,这样的打击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止水兴波


歼轰-7“飞豹歼轰机”,是我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所设计、西安飞机公司制造、中国试飞研究院完成定型试飞的歼击轰炸机,该机性能、特点如下。

1、性能参数,机长21米,翼展12.8米,机高6.22米,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最大平飞数1.7马赫,实用升限1.6万米,最大航程3600千米,作战半径1650千米,最大载弹量6.5吨,外挂架数量9个。

2、特点,歼轰-7“飞豹歼轰机”,具备挂载国产昼夜全天候精确导航/瞄准吊舱的能力,可挂载亚音速反舰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防区外弹药,卫星/惯性制导炸弹等武器,具有低空能力强、飞行状态稳定、武器投放精度高的特点。


易轩邈S


西沙海战,尽管海军有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但依然发扬自海军成立起藐视对手从不使用大中型舰艇参与海战的优良传统,只用数百吨的猎潜艇和航速蜗牛爬似的数百吨的扫雷舰,照样击沉了对手一艘900吨的护卫舰,击伤对手3艘驱逐舰。

同时海战也暴露出海军水面舰艇缺乏航空兵空中有效掩护和支援的问题,在飞豹之前,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并没有战斗轰炸机这一机种,要么就是以制空为主,对地顶多发射无制导火箭弹,就不要指望什么打击精度的歼6、歼7战斗机,对地打击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么就是短腿、跑不远的强-5攻击机,载弹只有1.5吨,作战半径仅400-600公里,只能作为前线支援攻击机使用,作战能力及其低下。

要么就是轰-5、轰6轰炸机,其中轰-5只是战术轰炸机,说是轰炸机正常载弹量只有1吨,说是最大载弹量3吨,但空军从未在轰-5上携带3吨弹药起飞,作战半径仅550公里,还不如当下战斗机对地打击能力强。

轰-6尽管是型中型轰炸机,当时却是当作战略轰炸机来使用的,尽管本身航程和载弹量不是战略轰炸机,但战时是能够携带核弹出击的,是空军的宝贝疙瘩,且平常极少使用,轻易也不会使用轰-6,如同海军有驱逐舰和护卫舰,但宁可让其待在军港内,成为历次海战的旁观者,死活都不会让驱逐舰和护卫舰参与海战。

因此,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迫切需要一款能有一定空战能力,且具备强大对地打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飞豹的诞生就是为了取代轰-5轰炸机和强-5攻击机的机种,而不是取代轰-6轰炸机。

飞豹,1973年初就已立项;1975年,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其斯贝MK20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有效地降低并回避了飞豹研制中动力系统方面的风险。

沈飞搞出了以米格-23MC为基础,改歼-8机头进气为两侧进气配置载弹4.5吨航程3000公里的歼轰-8方案,南飞(南昌飞机制造厂)整了个代号强-6的变后掠翼强击机方案,603所弄了个轰-7方案。

国防办召集空军、海军、三机部、六院等单位评估以后,决定上603所正常载弹量至少3吨,超载载弹量至少5吨,作战半径800千米以上,项目负责人陈一坚提出“20年不落后”的轰-7方案,最终,项目被重新命名为“歼轰-7”。

1987年试制批共试制了6架歼轰-7原型机,1996年8月12日坠毁了一架;1994年第一批量产型出厂,装备了海军航空兵第6师16团;1998年歼轰-7飞机设计定型,制造了各型歼轰-7共计250架,其中,有不少于12架掉了下来。

飞豹,最初只有5个武器挂架,所以项目负责人所“20年不落后”这话军迷信吗?歼轰-7采用高位双后掠翼标准气动布局,使用全动水平尾翼、单面垂直尾翼、机腹导流片。

在失速进入尾旋状态时,飞豹飞行员生存堪忧,不要说挽救飞豹战机了,甚至连跳伞弹射都相当困难,因为执行任务时飞行高度低的原因。

当然,飞豹存在的问题,在歼轰7A上得到了有效改进,武器外挂架由原型的5个增加到了9个,但作为一型战斗轰炸机,区区9个挂架甚至都不如重型战斗机挂架多,能说飞豹战斗轰炸机有多先进。

实话实说,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其服役时,就已经是落后了,尤其是气动布局,在低空飞行时,一旦失速,飞行员极难掌控,也是飞豹事故率高,飞行员牺牲多的致命所在。

至于飞豹在在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航空飞镖”上连续两届获得的金牌,那是飞行员优秀,发挥了飞豹这个落后平台的最大性能,如同三八大盖在优秀的射手手中,照样枪枪要人命。

但你能说三八大盖有多先进,即便是二战时装备,但依然是一战的步枪水平,这是事实,飞豹也如此,好在空军有了先进的歼-16战斗轰炸机,空战对地打击两不误,真正的战斗轰炸机,相信海军航空兵也将拥有歼-16战斗轰炸机,来取代落后的飞行事故高的飞豹战斗轰炸机。


国平军史


歼轰7战斗轰炸机绰号飞豹。其性能落后,安全性、可靠性差。

飞豹战斗机1973年初就已立项。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导致飞豹难产。

最大的难关是发动机。1977年开始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大会战,仅仅三年之后的1979年,就造出了4台发动机。之后,中英双方签署了中国制造涡扇9发动机考核成功的文件。

1989年众所周知的原因,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包括武器禁运。

研制十几年的飞豹战机要胎死腹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再次找到英国,英国退役二十年的战斗机上,某些发动机还有十分之一的寿命。中国原因出高价购买。英国就拆掉退役战机上寿命即将到期的斯贝发动机。高价卖给中国。

中国新飞豹装上英国四十年前,且即将彻底报废的发动机。终于于1994年量产。1996年8坠毁了一架。至今,已经有13架坠毁。

改进型歼轰7A改进,武器挂架由原型的5个增加到了9个。换装了国产山寨斯贝的秦岭发动机。

飞豹战斗力堪称中国的光辉战斗力——由于研制周期拖的太长,刚服役,就落后了!


杨朱学派


飞豹性能平庸,但生逢其时、值得尊敬,仍将为国奋战30年。

没有哪款国产战机能像飞豹那样让中国军迷爱恨交织,飞豹一方面载荷航程性能好又皮实耐用,是中国海、空军战术打击的中坚;另一方面又有着居高不下的坠机率和惨淡的弹射成功率。在歼16等性能更先进的战机服役后,有很多军迷呼吁赶紧将飞豹退役。

评价一款战机,一定要结合其诞生的客观背景,不然难免会落入吹毛求疵、不切实际。飞豹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研制,当时作为轰-5的后继机。项目正式进入研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恰逢改开后军费紧缩的大时代背景,曾由于经费问题一度濒临下马,后来在当时最高领导人的亲自过问下才获得5亿元人民币继续研制。飞豹本来是空、海军共同投资的项目,但是空军中途劈腿退出,海军方面因南海方向严峻的反舰作战压力而独自推动项目,最终修成正果。见识了飞豹的“真香”后,空军吃回头草投资了飞豹A以及后来的飞豹AII。从飞豹的整个研制、装备历程来看,它是在经费及其有限的状态下艰难前行,而且受制于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基础整体水平,这都决定了飞豹必定只是一款性能平庸的战机。

即便如此,飞豹对我国海、空军及航空工业来说,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飞豹是我国第一款按照欧美标准研制的军机,飞豹的成功研制对航空工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飞豹之前,我国的军机研制一直是苏联标准,可靠性低、机体寿命短、升级改装潜力有限。飞豹研制时恰逢改革开放,中外交流增多。飞豹的研制单位西飞和603所深入德国、法国交流,引入西方战机研制标准,使得飞豹的航电架构、机体结构水平很高,与狂风、美洲豹等欧洲战机有一定的技术渊源。

其次,飞豹在当时的环境下为海、空军提供了可靠、顶用的装备。

从平台性能来说,飞豹采用2台涡扇发动机,载荷航程性能优异,最大航程超过3000公里,最大载弹量超过6吨,在引入苏30MKK之前,是中国载荷航程性能最好的战术飞机。

从航电性能来说,飞豹拥有当时国内最好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其核心是JL-10A火控雷达,多用途能力比歼10A的还要好一些。配合国产的KD88空地导弹、鹰击83反舰导弹等国产新型弹药,飞豹某些对面打击效果甚至比苏30MKK还要好。

飞豹+鹰击83的组合使得在世纪之交严峻的军事斗争局面下让中国获得了顶用的空基反舰作战能力,意义重大。

再次,飞豹作为一款机体较大、皮实耐用的国产战机,改进潜力巨大,不断升级之下综合性能有效提升。

飞豹较为先进的航电架构、较大的机体使得其本身改进潜力较大,而且作为一款完全国产化的战机,改起来更加顺手。依托我国近年来在航空工业方面的技术进步,飞豹的航电系统、电子战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电子战、防空压制、精确打击等方面的作战能力更加强大。

当然,受限于当时的航空工业水平和紧张的经费,飞豹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缺陷,比如为了降低项目技术风险及研制成本,飞豹没有采用前缘襟翼等气动措施,低空性能较差使得坠机事故频发。而且糟糕的座舱弹射系统使得弹射成功率非常低。截至目前飞豹发生十数起坠机事故,只有1名飞行员幸存,其余20余名飞行员全部牺牲,其中包括1名师级领导干部,可谓损失惨重。

在平台性能更好、航电更先进、综合作战能力更强的歼16服役后,平庸的飞豹老态尽显。但是这些机体寿命尚充足、载荷航程性能出色、可以挂载更多国产先进弹药的飞豹,仍然是人民军队中重要的对地、对海打击力量,还将为国奋战30年。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客观的讲,歼轰-7“飞豹”歼击轰炸机在解放军海空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使得海空军首次具备了较为满意的对地、对海攻击作战能力。放眼世界上同类产品,歼轰-7经过不断改进其综合作战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外类似“狂风”等战斗轰炸机水平。

通常衡量一款歼击轰炸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重要指标,即作战半径、载弹量、航电系统以及突防性能。

歼轰-7作为一款中型歼击轰炸机,海空军对于其作战航程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是当时我军作战航程最远的一款战机,直至我国引进俄制苏-27SK之后,且歼轰-7和苏-27SK作战定位不同,但是两者作战航程上区别也并不是很大;尤其体现在后续的歼轰-7A改进型上,歼轰-7A的作战半径依旧可要达到1650公里,这是个很不错的数据了,是当时现役轰-5的两倍;从根本上解决了海空军长期以来短腿与我国海空防御需求相不符的问题。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歼-8Ⅱ飞机被国内媒体冠以“二代巅峰”的称号,虽然在指标上达到数字化的“三个2”,即起飞重量20吨、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M和最大升限超过2万米。但尴尬的是歼-8Ⅱ的作战半径只有可怜的800公里,南海飞不到一半就得回来,更别提战备巡航了。歼轰-7装备海军后初步解决的腿短的问题,空军也在后续列装了歼轰-7A。

歼轰-7起飞重量28吨,为了满足海空军对于作战航程的需求,歼轰-7的载弹量最初为5吨左右,主要挂载霹雳系列近距格斗弹、鹰击-8系列空舰导弹以及各类50-250公斤级航弹或者火箭发射巢;1995年军工部门进行后续改进型歼轰-7A的设计工作,在气动外形上进行了部分优化设计,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大幅度降低空重,同时对于机体设计也进行了一定减重设计,综合上述改进优化,使得改进型歼轰-7A的作战航程和载弹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歼轰-7A部分作战挂载方案下,最大载重量也达到了8吨左右,基本上与空军重型歼击机达到同一水准。

在武器挂载方面也出现了较大改进,除了原有的挂载型号之外,还能挂载新型的KD-88空地导弹、已经-83K空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以及电子/光电/瞄准/导航等各类吊舱。在后续的改进中,前不久披露出歼轰-7A挂在国产最先进的鹰击-12K超音速空舰导弹以及国产精确制导弹药的图片。无论是载弹量还是各类设备吊舱、机载武器都在不断的改进升级中接近或者达到西方国家同类机水平。

歼轰-7的航电系统相对国外产品尚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在后续的改进过程中,换装了JL-10A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数字化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航电系统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国内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相比,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航电系统的水平限定了歼轰-7只能作为二代机的水准,就算是不断的升级改进到今年参加国际比赛的歼轰-7AⅡ型也难以达到三代机的水准,跟国内先进的多用途战机相比存在明显技术差距.

歼轰-7装备海空军后,大力推动超低空突防训练,撇开技术设计,单纯的从海空军训练报道以及披露的相关视频图片来看,总体上歼轰-7的突防性能还是很不错.但是由于设计原因,歼轰-7的弹射装置以及操纵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歼轰-7飞行故障率较高,因此被网友戏称为"飞行棺材"。

歼轰-7对于中国海空军来说是一款很不错的歼击轰炸机,尽管空战性能优于设计原因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作为一款主要对海/对地突击作战的飞机,其在作战半径/载弹量以及挂载武器弹药等领域基本满足海空军的需求;航电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改进中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是海空军重要的对面突击装备。


鹰鸽分析


飞豹”歼击轰炸机,是在当年西沙海战因为没有对海攻击能力与制空权的窘迫教训之后,国家下决心研制能远距离作战的超音速对海攻击兼顾对空攻击的多用途战机,于是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就在没有仿制样机的困难条件下,总设计师陈一坚带领团队,费了很大劲,终于研制出了“飞豹”歼击轰炸机,配备当时最先进的、唯一的引进英国罗罗公司全套技术由西航公司生产的“斯佩”发动机,双座串列、最大起飞重量27吨(改进后达34吨),航程达到3650公里,超音速、载弹7吨,能挂载大型空对舰导弹,可以超低空攻击远海的大型舰船,还挂有空空导弹,可以自卫攻击战斗机,暂且解决了海军对海攻击机的“有无”问题,后来更改为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成为当年中国最强大的多用途战机机群。尽管这款飞机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在当年,已经初步解决了我军在远海的“威慑”难题。至今仍有超过百架在海军、空军服役。由于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飞豹”歼击轰炸机已经逐步被更先进的诸如歼16之类的更先进更昂贵的重型战机替代。



小坎坷来了


飞豹航程远,载弹量大,价格又便宜。这是优点。但是飞豹也是一种缺点极为明显的战机,那就是一旦失事,飞行员死亡率太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人民海空军的飞行棺材了。

飞豹战机的坠机比例倒也不算特别高,但一旦出事,飞行员的死亡率却高的出奇。到现在(包括刚刚发生在海南岛的事故)出事10次,牺牲了16名飞行员,只有2人成功弹射跳伞生还。(跳伞生还的都是后座飞行员。还有一次没有人员损失的是高速滑行实验的时候,冲出拦阻沙堆,坠毁于农田中)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但是我国其他战机就没有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的问题吗?为什么只有飞豹出这种事情?个人认为,这款战机的救生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应该尽快加以改进,否则,就应该尽快用歼16替换掉这些飞机。

依照一些说法,第一是机翼设计问题,因为技术落后,没有使用前缘机动襟翼,导致机翼容易失速。尤其容易出现单边机翼失速。而一旦出现单边机翼失速,飞机就会自动滚转。也就会出现飞豹的很多事故中,座舱倒扣的问题。其次是弹射系统稀烂。飞豹采用抛盖弹射,又是双座,双座飞机的弹射本身就相当麻烦,后、前座除非使用弹射轨迹发散技术,否则必须拉开弹射时的间隔,否则弹射座椅的火箭喷流互相烧毁座椅伞具烧伤飞行员、前后飞行员相撞、伞具空中纠缠的概率会非常高。这样后座和前座之间必须有0.9到1.2秒的弹射时间间隔。然后抛盖这个过程,又需要0.3-0.4秒。也就是说从飞行员拉动弹射拉环,到弹射出来,前座飞行员需要等一秒半。

2011年10月14日,陕西蒲城,试飞院一架编号814的JH7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前舱试飞员余锦旺牺牲,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逃生。就是因为这套弹射系统要花太多时间。

再就是奇葩的HTY-6弹射座椅了。

我国自主开发了两款服役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歼10的配套工程中,专门引进西方技术开发了一款性能较高的HTY-5三代座椅;核心技术是三要素(高度、速度、时间)的计算机芯片控制开伞,极大强化了低空复杂情况下的弹射救生能力。

而歼11B/歼15等型号,则装备了苏27系列原装的K36D座椅基础上开发的仿制型,这个系列的弹射座椅性能也是国内最好的。尤其是高速救生能力,K36系列的性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役型号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先。

而新飞豹上适用于另一款名义上也是第三代的HTY-6弹射座椅,它因为主要作为装备二代机的通用型装备开发,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性能比较有限,不论是高速救生能力还是低空救生能力,都和歼10上装备的HTY-5差距显著。

相较于HTY-5的三要素(速度、高度、时间)电子程控器,HTY-6采用了简化的双要素机械控制器,只能根据弹射时的高度、速度来确定开伞,控制水平在三代弹射座椅里是最简陋的。这使它在面临低空复杂姿态——比如飞机侧翻、甚至倒扣状态下的弹射时,性能表现比较弱,需要更大的高度才能完成对飞行员的安全救生。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省钱,偏偏要在这种地方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