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的射速为什么能这么快?其他机枪做不到吗?

疯狗的科圈杂说


超高的射速配上多功能的用途,这款杀器每每一出现必定带走无数冤魂,因为射速太高发出的声音如同电锯一般,因此盟军士兵都称呼它为“希特勒的电锯”。

MG42的研发还得追溯到一战,德国输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凡尔赛合约》的影响,战败国不准拥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也不得制造各种条约以外的武器,其中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就位列其中。既然这款大杀器不能用那么只能另辟行径了。

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一步一步的避过条约的各种限制,不让军队超过十万,那我就以各种名义在民间偷偷练兵,虽然不属于军队可是却有军队的军事素养,一旦战事需要可以迅速集结。不让制造水冷式重机枪,那我就制造通用机器,于是MG34通用机枪就这样问世了,也就是MG42通用机枪的前身。

MG34于1934年由毛瑟兵工厂制造,和毛瑟步枪使用相同口径的子弹。即可以弹链供弹又可以使用弹鼓供弹。枪械易拆卸,还支持双管联装,强大的火力可以对空威胁飞机。平常情况1500发每分钟的射速也足以应对各种情况(虽然理论是900发每分钟)每挺机枪配有两根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以迅速更换。(水冷式机枪被限造只能改用气冷式)在复杂的战场MG34通用机枪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重机枪和轻机枪之间来回切换。加装两脚架可以变成轻机枪,加装三脚架就摇身一变成为重机枪。二者的射程分别为800米和1000米。

虽然枪械够好,可是却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内资源的不断紧缺和战事的胶着。需要另一种可以大量生产的通用机枪,虽然MG34的性能很优越,可是因为枪械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价格昂贵无法大量生产。因此另一种枪械使用冲压式部件,使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廉,于是就有了MG42通用机枪。

MG42的射速可以达到1200发每分钟。虽然不比MG34的射速可是面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机枪还是可以做到轻松碾压。MG42采用导气式原理枪机,并非自由枪机原理。并且采用滚轴式闭锁原理。可以让枪机在开闭锁时机械动作小,让枪械更加平稳射速更快,让枪机循环周期更短。这样枪机的机械运动速度就会更快。也就是让枪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开锁、抽壳、复进、压弹入膛,进而让枪械保持较高的射速。

甚至为了提高射速,还给MG42加装了一个膛口罩,主要是为了提高枪机的后座速度进而提高射速。膛口罩从侧面看,就是一个圆柱上面加了一个正梯形,最上方开了一个子弹孔。梯形设计的斜面主要是为了阻挡高压燃气产生的冲击波。当子弹出膛产生的冲击波撞到这个斜面时,斜面会给枪管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提高枪管的后座速度,同时也就提升了射速。


历来现实


讲道理,调高枪的射速一点不难。反而相当多的枪还需要降低射速。

咱们知道MG42是一种枪管短后座原理的机枪,子弹发射的后坐力会让枪机带着枪管一起后坐一段距离,然后枪管和枪机开锁分离,枪机继续后退。

这个时候枪机质量的大小就决定了它运动的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比如上边这两个MG3(MG42战后7.62版本)的枪机。左边是正常的,射速1000-1300r/m。右边是意大利版的重枪机版MG42/59,射速降倒了800r/m。

另外,MG42还有个枪口装置

这玩意除了起到一定的制退器作用外,还能够加速枪管的后坐,这也一方面加快了射速。

所以说,MG42射速快是它有意为之。德国人当时就觉得单位时间内喷射更多的子弹是个提高命中率的好办法。而且MG42可以快速换枪管、弹链供弹的特性也使得它火力持续性比当时其他的轻机枪要好的多。

我的意思是,枪的射速太快也不是啥好事儿。尤其会带来耗弹太快、过热太快、无法控制这些毛病。而且提速降速可以通过减重,增重枪机和复进簧来实现。


其他机枪也能做到那么高的射速,比方说M1919在地面上射速仅有500左右。但是用在战斗机上的AN/M2 .30Cal的射速就能飙到1200-1500r/m。


疯狗的轻武


MG42的射速快主要跟它的枪机结构有关。首先,MG42的自动原理采用的是短行程管退式,使用的枪机为反冲操作滚轴式枪机,简单来说就是枪管短后坐(枪管的后坐行程短,开锁后停止枪管后坐,由枪机完成剩余的后坐行程),其次,枪机的闭锁方式为滚轴式闭锁,如下图所示,为MG42机枪的枪机结构,注意机头部分的滚轴式结构:

▲MG42的枪机结构(此时处于闭锁状态)

▲枪管节套和闭锁槽

MG42的滚轴式闭锁属于刚性闭锁的一种,闭锁的时候机头处的两个闭锁滚轴会向外突出,卡在枪管节套的两个闭锁槽处,如上图2所示,为枪管节套结构,而闭锁后的滚轴则用来承受开枪时的膛压,所以,

上图1中枪机的闭锁滚轴是向外突出的,此时枪机是处于闭锁状态,当要开锁时,枪机在燃气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滚轴会被顶出枪管节套的闭锁槽,回到机头的滚轴槽内,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处于开锁状态的MG42枪机头:

▲开锁状态的机头

而这个滚轴式闭锁的优点是什么呢?

就是枪机在开、闭锁时的机械动作小,更加平稳,速度更快,所以枪机运动时的循环周期相对来讲更短,而枪机的机械运动速度越快,也就意味着枪机完成开锁、抽壳、复进、压弹入膛等一系列的步骤时间越短,枪械的射速就越快,因此,MG42的射速为什么那么快?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滚轴式闭锁结构,使得枪机的机械运动循环周期短,除此之外,MG42的枪口处还加装了膛口罩,就是下图中的那玩意:
▲膛口罩

这个膛口罩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就是提高枪机的后坐速度,从而提高机枪的射速,注意看膛口罩的结构,顶端的那个孔是给弹丸通过的,而那个斜面则是用来阻挡高压燃气产生的冲击波的,当冲击波撞到到膛口罩的这个斜面时,就会有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在枪管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提高枪管的后坐速度,又因为MG42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所以,枪管后坐速度提高的同时,也就可以提高枪机的后坐速度,最终则是提高了机枪的射速。顺带说一下,这个膛口罩是跟枪口制退器一起组装的,并不是单独使用,如下图所示:


▲枪口制退器与膛口罩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MG42机枪的射速会有那么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枪机的机构和闭锁方式,其次就是膛口罩的加装也起到了增强机枪射速的作用,其实枪械的射速主要就在于枪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子弹火药燃气的一部分能量是要转化为枪机运动的动能的,而动能公式为:E=1/2mv^2,所以,当能量E一定时,枪机的质量m越小,那么其其运动速度v就越快,所以,想要提高机枪的射速,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减小枪机的质量,质量小了,枪机的后坐速度就越快,射速也就越高了,其他的机枪想要提高射速,达到MG42的这种水平,也不是不可以。


哨兵ZH


首先要明白一点,二战中除了MG42的其他地面机枪不是做不到高射速,而是不想要高射速。比如二战中美国的M2HB重机枪射速为每分钟450到550发,而他的航空机枪型号AN/M3射速则高达每分钟1200发,与MG42可以一较高下。由于空战时双方战机的高速移动,机枪的高射速有利于提高命中率,并且空中不用担心枪管过热,所以射速才这么高。

MG42高射速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命中率,但是在地面上,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在小编看来,MG42机枪的极高射速实际上弊大于利。好处是有的,那就是给盟军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极高射速带来的独特枪声甚至被盟军士兵称为“希特勒的电锯”“撕布机”等。但是也造成了弹药利用率低,耗费严重等问题。枪管也更容易过热,虽然MG42具备快速更换枪管的功能,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射速,将会更好的利用到这个先进的功能。

在结构上,MG42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坐原理,这种原理天生就具备较高的射速,一般来说在枪管短后坐原理的枪械上,弹头一出膛口枪机就已经完成开锁了,没有其他的繁琐过程。此外MG42还做了几个加快射速的设计。首先是降低枪管重量,枪管重量越小,他所能获得的后坐速度就越快,传递到枪机上,就能加快枪机开锁瞬间的后坐速度,从而提高射速。另一个是枪口助推器,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加快枪管后坐速度的部件,同样提高了射速。MG42还降低了枪机重量,进一步提高了枪机运行速度。减弱了复进簧簧力,再加强缓冲器,使得枪机的复进速度也得到提升。所以具备了这么高的射速。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二战时期德国MG42机枪1200发/分钟的射速是枪械师故意设计的,并不是什么无法超越的黑科技。德国MG42通用机枪,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超高的射速使其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类似于电锯发动机发出“嗤嗤”音,因此有人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希特勒的电锯”,德国人称它为“德意志军魂之利刃”,盟军战士视它为“步兵的噩梦”。MG42机枪是如何做到1200发/分钟的高射速呢?德国为什么要研发一款射速是其他国家2倍的机枪呢?下图为高射速下从枪口和制退器喷射出来的火焰。

要解开的答案还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由于德国输掉了一次世界大战,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战败国不不但军队规模不可以超过10万人,而且不可以制造各种“条约”规定以外的武器,其中就包括水冷式重机枪。一战后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逐渐崛起,不甘于只拥有自卫性质军队的日耳曼人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但是受制于《凡尔赛条约》,不能生产高性能武器,于是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这就是MG42机枪的前身——MG34通用机枪。高射速就是为了顾及“通用”功能,单兵使用时它是班用机枪,架上枪架它就是重机枪,对空射击时就成了高射机枪。下图为对空射击组合的MG42机枪。

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57毫米子弹)。它有很多划时代的亮点之作,如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都可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可对付飞机);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转移阵地(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非常重要)。该枪理论射速为900发/分钟,最快时可达1500发/分(射速可控),达到了单管机枪的巅峰。每挺机枪配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但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其结构较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枪机部件使用整块合金钢切削而成,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在改进型号上使用冲压部件,使其构较和生产工艺更简单,成本也更低,这就是MG42机枪。下图为拆卸下来的MG42机枪的枪口制退器。

MG42机枪采用了导气式原理枪机,并非是自由枪机原理,所以射速很快,同时MG42进弹方式是滚轴闭锁,加快了进弹和抛出弹壳的速度。导气式原理又称气体作用式,是一种枪机运作的原理与方式,其原理为利用子弹中的发射药于击发后所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枪管上的导孔来推动连结枪机的结构,例如活塞与活塞连杆,或者是导管与增压器,以完成枪机的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换言之,子弹产生的高压气就是枪支与枪机自动/半自动运作的来源。而自由枪机原理是通过子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使枪机运动完成抛壳和进弹,如手枪。另外,MG42机枪枪口上装上了枪口制退器,可以降低子弹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加快射击速度,这就是MG42机枪能够以1200发/分钟的高射速进行射击的原理。下图为MG42机枪的剖面图。

然而,抛开多管机枪不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并非德国MG42通用机枪,而是苏联的ShKAS航空机枪。ShKAS航空机枪口径与MG42通用机枪相同,都采用7.62x57mm子弹,装备在战斗机上,理论射速1800发/分钟,最高射速2000发/分钟,射速堪比多管机枪。该枪采用与MG42通用机枪一样的导气式原理枪机,但闭锁方式为枪机偏转式。如果我们把眼界从机枪范围扩展到所有单管枪械,那么射速为1800发/分钟的ShKAS航空机枪也不是射速最高的枪械,单管射速冠军应该属于HK公司设计的VP70全自动手枪,该手枪在自动模式下的射速为惊人的2200发/分钟!真不知道一款手枪设计如此高的射速意义何在。下图为配有枪托的VP70全自动手枪。

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兵器知识谱所了解的最高射速的单管枪械枪械就是VP70全自动手枪啦,读者朋友们如有补充或者本文未尽之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兵器知识谱


机枪的射速和复进簧的弹力系数、和枪机结构都有关。要想提高射速,让复进簧弹力系数高一些,后座行程短一些(前提是能保证一次完整的抛壳装弹动作),以及改变枪机结构,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射速。

MG42的射速是1200发/分钟,采用的是枪管枪机短后坐,并在枪口有助退器,利用火药燃气加速后坐行程,这也是它射速更高的原因。不过这个射速在机枪里并不是最快的。

MG42的枪口助退器,别人在制退的时候它在助退,射速自然高

一战时期德国另一款机枪卡斯特机枪,采用双管制,一管发射式的后坐力为另一根枪管提供上膛的动力,交替发射可以达到1800发/分钟的射速。苏联二战时开发的7.62mm ShKAS机枪(ШКАС)更是达到了3000发/分的射速,不过这么高的射速时用来做航空机枪的。单管复进循环的机枪极限射速就是3000发/分左右,MG42显然还没达到这一水平。而美国人在二战时期在勃朗宁M2基础上研发出了1200发的航空机枪版本。所以MG42还真不是德意志科技天下第一的体现。

ShKAS机枪射速刚刚的,但只能当航空机枪来用

实际上一味的射速高并不是什么好事,高射速带来的精度下降,枪管易过热,寿命减少和火力持续性差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比如我国的79式冲锋枪,自动模式下射速达1000发/分钟,扣住扳机2秒钟不到一梭子就打出去了,很难控制火力,作为冲锋枪这么设计完全失败。

79式冲锋枪,20发弹匣,>1000发/分射速,你就知道射速高了不是啥好事

对于机枪来讲,超过1000发/分的射速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机枪是远距离压制,机枪手最常用的是短点射(3-5发),中点射(4-10发),长点射(10-20发),并非是扣住不放,理论射速在实战中往往是打不出来的。这是因为持续射击后座太大,远距离没有精度可言(就算压制射击也得是有威胁才行);再者,持续射速过高极易造成枪管发热,毕竟大多数机枪只是气冷机枪,散热能力有限。所以即便是装备的MG42的德国部队,在手册中也明令禁止将标准250发弹链一次打完,如果是50发弹链,一分钟之内不得超过七条的射击,以免枪管寿命大幅简短,且减少枪管过热卡弹的发生。但由于MG42射速过高,且只能全自动射击,机枪手在实际操作时几乎无法打出3发的短点射,弹药消耗速度是比较快的。实际上二战大多数陆上使用的轻重机枪射速还是都在1000发/分以下,比如马克沁机枪是600发/分,勃朗宁M1919A4也是600发/分,92式重机枪550发/分,SG43 是700发/分,这个不是偶然。尽管MG42的高射速还是给盟军士兵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迫感,但是精度差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盟军在机枪的射速上并未跟进德国的设计思路。

带三脚架的MG42

所以时至今日,各国装备的通用机枪和轻机枪仍然维持在1000发以下,比如苏制PKM射速650发/分,我国的88式通用机枪为800-1000发/分,美制M249班用机枪为750-1000发/分。更高射速的机枪,比如迷你岗转管枪,只能在载具上才能看见了。


纸上的宣仔


一款自动武器的射速主要取决于其枪机重量、枪机行程、复进簧弹力等等因素,这些都会对武器的射速产生很大的影响。

MG42机枪射速之所以这么快,简而言之就是其整个发射、抛壳、装填的循环周期短。MG42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而其采用的滚柱闭锁具有循环周期短、开闭锁动作小的特点,因此在机枪自动射击时能够更快完成整套工作。同时,MG42取消了MG34上的快慢机,使得枪机结构简化,整体重量有所下降,在工作时运动速度更快,自然射击速度也再次提升。 而且在MG42还使用了膛口罩,通过阻挡冲击波来产生推力,使得后座系统得到更大的力,进而更进一步提高闭锁机构开锁前枪机的后座速度。当然,这只是次要因素,主要还是在于枪机等重要部件的设计。
不过这也不是说其他机枪做不到,通过对枪机等部件进行改进,是可以提升机枪射速的。比如美国M2重机枪射速仅有500发/分左右,但是通过换为枪管短后坐原理等改进措施,诞生了AN/M3航空机枪,射速就达到了1200发/分的水平。再比如苏联的施卡斯航空机枪,本身射速就达到了1300发/分,后来更是在其基础上研发出了3000发每分钟的改进型施卡斯,不过这款超级施卡斯并没有实际装备使用。


战争之王


在火器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采用的是单发的火铳、毛瑟步枪,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枪械的改良,自动步枪,以及轻重机枪便慢慢的投入到了战争中使用。能够连发的枪械有很多好处,除了可以改变以前打一枪上一发弹药的状况,还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网,从而封锁住敌人的进攻和突围,这样的枪械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MG—42通用机枪

这把通用机枪是在二战爆发后,经过德军有关专家的研发,最终制作出来的。因为这把枪的生产时间为一九四二年,所以在命名该枪械的时候,人们才会以“42”作为他的缩写。其实在现代很多枪械的诞生都是以其诞生的年份命名,例如日本的“三八大盖”,或是中国的“零三式”、“九五式”步枪。

这把枪械所采用的子弹是7.92毫米,因为它的射速非常的快,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收割机”或是“希特勒的电锯”。

其实研究MG42的专家并不是什么枪械设计师,他的真正身份是一名研究金属冲压技术的科研人员。之所以“42”会在后来被制作出来,其实是因为物质的原因。因为各地战事吃紧,德军的各个部队都急需大量的机枪,可是若是用传统工艺来制作机枪,会消耗太多的原料和资源,是一件极其不划算的事情。为了能够解决掉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德国专家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后来在德国,有一位研究“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大胆提出了利用“金属冲压技术”来制造现在德军继续的机枪,这个人便是格鲁诺夫。后来他通过研究和试验确实证实了他的想法,也正是他这个大胆的想法,对于当时金属资源很缺乏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是非常实际的设想和发现。

因为这种技术在当时的世界并不怎么普及,可以说是非常的小众,所以当潜伏在德军的盟军情报人员在看到了MG42的样子后,简直是对其嗤之以鼻。因为这款机枪的造型看起来,就像是一根铁管再加上若干的铁片拼凑而成,非常的简约寒酸。所以没有见过此物的情报人员便向大本营发电报说:“德国快完蛋了!他们的武器极其简单,像是严重缺乏原材料一样。”

就在该机枪的描述和照片,传到了盟军的专家手中时,这些专家在直系观察后大惊失色,因为这样的武器虽然看着很是简陋,但是就以技术方面来分析,里面却充满着玄机和奥妙。后来经过研究他们得知,这款机枪的技术采用的是最为先进的“金属冲压技术”,不仅能够使机枪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还会提升该枪械的发射速度和威力。

正是通过这个武器,这些盟军的专家们不仅感叹:“德军的机枪制造工艺和技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

MG42机枪射速为什么这么快?

一是因为先进的“金属冲压技术”,二是因为在这款机枪的膛口处有一个简单的助退插件,这个插件装置最大的作用便是让火药在燃气时,经过这个装置,这就使得他充分燃气撞向枪罩,从而通过这样的反向作用力将枪管加速。

其他机枪做不到吗?

是的,因为MG42通用机枪威力强大,在二战的时候犹如梦魇一样存在,据统计MG42通用机枪的射速是二战同时期机枪的两倍以上。正是这挺机枪,在战场上收割了无数盟军战士的生命,所以在一时间使得盟军对该机枪害怕不已,甚至在一段时间里,盟军特意以此机枪为主题,为军队人员制作相关资料影片,让士兵们知道该枪械的特征和特点。


木剑温不胜


我觉得中国应当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