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里,有人认为观音菩萨降伏黑熊精,是为了随时代替孙悟空?正确吗?

醉墨客


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是在黑风山黑风洞临时起的意。

西天取经已正式启动,孙悟空已经戴上了紧箍儿。

到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这关,西天取经工程已启动多时,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已过了十一难,就是正式上路也已经过了七难。

重要的是,唐僧这么老实的人难得说了谎,配合观音菩萨演了一出双簧,骗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儿,孙悟空从此认命了,老老实实地听从唐僧指挥。

西天取经已经走了好大一段距离,主力保镖孙悟空已经走向正轨,内部最大危机已经解除,观音菩萨实在是没有换人的必要,再说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

孙悟空是提前培养的专业人才,他的优势黑熊精不具备。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特别是这个筋斗云,一去就是十万八千里,简直天生就是为了跑腿准备的。

要知道唐僧经常被妖怪抓住,好多妖怪孙悟空都打不过,只好去天庭等地搬救兵,要知道天上一天,地上就是一年,要不能须臾间打个往返,等到一般人求救回来,说不准唐僧和妖怪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再者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王期间,猴属发展到四万七千余众,嫣然是个国王。后来他又两度在天庭任职,和天上的各路神仙喝酒赌博、称兄道弟,十分熟络。

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饿了给铁丸子吃,渴了灌铜汁喝,五百年都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包括他的七个结拜兄弟。

一个人,在下界当过王,在天上当过比肩玉帝的高官,又蹲过五百年禁闭,享受过了荣华富贵,又经历过了世态炎凉,阅历太丰富了。

他的这种阅历、心态、人脉关系,都是黑熊精所不曾具备的。

黑熊精性子太实在,不适合去西天。

西天取经道路艰险,困难重重,重要的是一路上妖魔鬼怪众多,其中不乏阴险狡诈之辈。

黑熊精看着是高大威猛,但性子太和善、太仁义,文气太重,虽然儒家、道家、佛家的东西都懂点,但遇事太讲究了。

他就是顺了个袈裟,也不知道藏起来偷偷欣赏,而是大张旗鼓地呼朋唤友,名曰开个庆祝的佛衣大会,共同欣赏。

相反孙悟空能文能武,虽然有时候也很讲义气,但是你惹了他他就很记仇,千方百计报复你,让你防不胜防。

他又是个善于撒泼打诨的主,不达目的不罢休,赖在你家里不走,打又打不过他,你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孙悟空,特别是有什么好宝贝都赶紧藏起来,恐怕被孙悟空惦记上,西天取经路上很多妖怪听说过孙悟空的大名,也知道他不好缠,所以也不敢惹唐僧。

相反,知道黑熊精的人就太少了,害怕他的人就更少了。

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是在黑风洞口见景生情,临时起意。

观音菩萨跟随孙悟空来到黑风山黑风洞,看到黑熊精的住处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是个相当优美的洞天所在。

此处秀丽灿烂的景色和黑熊精漆黑粗犷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音菩萨颇感意外。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是个喜欢收罗各种人才、特别是各种精制型人才的人,面对黑熊精这样的奇人异事她肯定不会错过。

所以观音菩萨见到黑熊精心中暗喜,慈悲之心顿生,遂借机收服了为己所用,无他。


我就是竹韵


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黑熊精不可能代替孙悟空。

菩萨道:“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也罢,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行者闻言,谢恩再拜。

按照观音菩萨的说法,黑熊精的确颇有神通,在偷了袈裟后,也和孙悟空打得难分上下。但想要随时替代孙悟空区却是不可能的。因果善缘终有报,菩萨如果真想让黑熊精代替孙悟空,原先就可以不叫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

佛家讲究一个因果缘分。

当初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就是因,也是孙悟空和佛家的缘。孙悟空的名号里的“悟”字,虽是他师傅菩提祖师按照师门弟子排辈而所取,但同时和佛家也是有缘的。猪悟能、沙悟净,就是观世音按照沙门字辈排名所取的。

五百年后,菩萨跋涉千山万水,路过五指山,点化孙悟空入沙门,保唐僧西天取经,再证正果。这也是一个缘。而佛祖镇压,和尚唐僧来解救,这就是一个因果。

再看黑熊精

黑熊精能够修炼成人,在观音的流云下院附近得道,还能够和老院主谈论佛经,并趁机夺得宝贝袈裟,可以说和佛家也是有缘的。但这中和佛家的缘分是不同的,佛祖毁了孙悟空的仙道,就必须还他一个再证道果,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就必须由佛祖来释放,这是抛不开的因果缘分。

正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黑熊精在武力和佛家缘分上和孙悟空相差不多,但比起手段,却是比不上孙悟空的。孙悟空精明,黑熊精却老是憨厚,人还笨。是很难担得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大任的。

如果观音想让黑熊精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完全可以让黑熊精成为唐僧的徒弟

黑熊精在观音的流云下院附近修炼成妖,和佛家有些许缘分,观音是知道黑熊精的本事的。

当初如来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时说,叫观音给取经人收徒。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

观音的流云下院是在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的,当初观音去长安的时候,如来叫他查看路线,,也是要经过的。如果当初观音有意让黑熊精做取经人的徒弟,也是可以的。

再有一个就是,孙悟空请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的时候,是可以当场决定让黑熊精给唐僧做徒弟的,没有必要玩让黑熊精代替孙悟空的小心机。

那时候,虽然如来给了观音三个金箍圈,但也没明确说只能给取经人收三个徒弟,更何况宣扬佛法,教化妖魔怎么会以数量为限制呢?沙门弟子,当然是多多益善啊。

更何况,那时候,八戒还在高老庄做女婿,沙悟净还在流沙河作妖呢,如果观音真有意让黑熊精做唐僧的徒弟,甚至代替孙悟空,完全可以让黑熊精成为唐僧的四徒弟的。堂堂观音菩萨,度三灾解八难,怎么需要玩心机?

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并让他守山门,还是观音的慈悲

笨虽笨了点,但和佛家却是有缘之妖,能跟孙悟空拼个上下,实在是守山门的最佳人选,也可以说是黑熊精的缘分。

菩萨认定,拿了那个玻璃盘儿,径到妖洞门口看时,果然是: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崖深岫险,果是妖邪出没人烟少;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是有个慈悲。

由此却也是可以看出,黑熊精是不如孙悟空和观音混得熟的,熟人好办事,人情情分难舍。

行者恐耽搁了工夫,意欲就打,菩萨急止住道:“休伤他命,我有用他处哩。”行者道:“这样怪物,不打死他,反留他在何处用哩?”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黑熊精能够被观音收服,并做个守山大神,还是他自个儿的佛家缘分,为妖时就能够高谈阔论,亲近佛家,读佛论经。如果不是这一份缘分在,早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就更不要说观音给他求情了。


青鱼小贤


《西游记》原著里,有人认为观音菩萨降伏黑熊精,是为了随时代替孙悟空?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眼,我是打心眼里佩服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因为这个观点让许多人信以为真,特别是那些以阴谋论来解读西游记的人。

但是,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永远都不会成立!

如果以阴谋论的观点,来解读西游记的话,孙悟空是铁打的西天取经人员,就算是把唐僧换了,也不会换孙悟空!

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孙悟空的身份和出身

孙悟空是什么出身?

西游记原著中交代,孙悟空是一个天生的石猴。说句难听一点的话,那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大家都知道一个没爹没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别人会怎么看吗?

无父无母,约等于没有教养!(希望这句话不会招来大家的痛骂,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而且有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想说,这不是我的意思!)

民间还有一句骂人的话,叫做“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从这句骂人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孙悟空的这种出身,天生的石猴,更多的是被世人用来骂人的,是一个槽点,而不是一个什么好听的,或者是很炫耀的事情。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没有人能够管教,就足以说明作者本身的意图,就是在嬉笑怒骂!

在西游记原著中,作者赋予孙悟空一个这样的出身,却还有着其特别的用意。

1、只有毫无牵挂的人,才能闹天宫!

2、只有毫无牵挂的人,才能放下一切,去西天取经!

总之一句话,只有让孙悟空毫无牵挂,后边发生的事才能顺理成章。

孙悟空是什么身份?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西游记原著中,读出来孙悟空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人刻意制造的,至于是谁制造了孙悟空,在这儿我只想说,不是这个问题必须要说明的,所以我就不说是谁了。反正,孙悟空是被人刻意制造出来的,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既然是刻意制造的,那就有制造的原因,就有所图,就带着一定的目的性。

制造孙悟空的人,把孙悟空制造出来,到底有什么目的?

从西游记故事本身层面来说,就是为了让孙悟空去西天取经!

这位制造孙悟空的大神,费了那么大的劲,制造出孙悟空,让孙悟空去西天取经,我就想问一下,试问谁能有这个胆量把孙悟空给换了?

没人敢!

二:就算把唐僧换了,也不会换孙悟空!

孙悟空是铁打的西天取经人员,而唐僧却不一定,就算没有唐僧,也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去西天取经的,也可以说是就算金蝉子不去,也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去的,因为西天取经的主人公是孙悟空,而不是什么唐僧或者金蝉子!

不论是黑熊精,还是黄风怪,亦或是红孩儿,这些人,连西天取经的边都摸不到,只能充作西天取经的一难,因为在顶层的设计中,根本就没有他们的份,铁打的人员只有一个,那就是孙悟空。其它三个人,倒是可以换换!


依本不正经


西天取经已正式启动,孙悟空已经戴上了紧箍儿。

到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这关,西天取经工程已启动多时,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已过了十一难,就是正式上路也已经过了七难。

重要的是,唐僧这么老实的人难得说了谎,配合观音菩萨演了一出双簧,骗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儿,孙悟空从此认命了,老老实实地听从唐僧指挥。

西天取经已经走了好大一段距离,主力保镖孙悟空已经走向正轨,内部最大危机已经解除,观音菩萨实在是没有换人的必要,再说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

孙悟空是提前培养的专业人才,他的优势黑熊精不具备。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特别是这个筋斗云,一去就是十万八千里,简直天生就是为了跑腿准备的。

要知道唐僧经常被妖怪抓住,好多妖怪孙悟空都打不过,只好去天庭等地搬救兵,要知道天上一天,地上就是一年,要不能须臾间打个往返,等到一般人求救回来,说不准唐僧和妖怪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再者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王期间,猴属发展到四万七千余众,嫣然是个国王。后来他又两度在天庭任职,和天上的各路神仙喝酒赌博、称兄道弟,十分熟络。

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饿了给铁丸子吃,渴了灌铜汁喝,五百年都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包括他的七个结拜兄弟。

一个人,在下界当过王,在天上当过比肩玉帝的高官,又蹲过五百年禁闭,享受过了荣华富贵,又经历过了世态炎凉,阅历太丰富了。

他的这种阅历、心态、人脉关系,都是黑熊精所不曾具备的。

黑熊精性子太实在,不适合去西天。

西天取经道路艰险,困难重重,重要的是一路上妖魔鬼怪众多,其中不乏阴险狡诈之辈。

黑熊精看着是高大威猛,但性子太和善、太仁义,文气太重,虽然儒家、道家、佛家的东西都懂点,但遇事太讲究了。

他就是顺了个袈裟,也不知道藏起来偷偷欣赏,而是大张旗鼓地呼朋唤友,名曰开个庆祝的佛衣大会,共同欣赏。

相反孙悟空能文能武,虽然有时候也很讲义气,但是你惹了他他就很记仇,千方百计报复你,让你防不胜防。

他又是个善于撒泼打诨的主,不达目的不罢休,赖在你家里不走,打又打不过他,你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孙悟空,特别是有什么好宝贝都赶紧藏起来,恐怕被孙悟空惦记上,西天取经路上很多妖怪听说过孙悟空的大名,也知道他不好缠,所以也不敢惹唐僧。

相反,知道黑熊精的人就太少了,害怕他的人就更少了。

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是在黑风洞口见景生情,临时起意。

观音菩萨跟随孙悟空来到黑风山黑风洞,看到黑熊精的住处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是个相当优美的洞天所在。

此处秀丽灿烂的景色和黑熊精漆黑粗犷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音菩萨颇感意外。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是个喜欢收罗各种人才、特别是各种精制型人才的人,面对黑熊精这样的奇人异事她肯定不会错过。

所以观音菩萨见到黑熊精心中暗喜,慈悲之心顿生,遂借机收服了为己所用,无他。


超神刘玉超


这种无聊的猜想没什么可讨论的价值,但其实黑熊精的故事其原型恰恰是孙悟空,没想到吧?且听我为您慢慢道来。

黑熊怪偷袈裟,然后还大吹大擂要搞“佛衣会”,这个故事其实原型于早期西游故事中孙悟空的“仙衣会”。

我们今天读到的最早的《西游记》是明代世德堂本,但西游记的故事早在元代就有了,而且还流行甚广,其中在元杂剧《西游记杂剧》中的情节是这样的:

孙悟空以齐天大圣之名造反,不仅吃了西王母的蟠桃,还偷了一件仙衣。在那个剧本里,孙悟空还有个老婆,是金鼎国公主,这件漂亮的仙衣就是为了她而偷的。为了哄老婆开心,孙悟空还带回了一百个蟠桃,并且让老婆穿上仙衣,开一场仙衣会。

再来看书中对黑熊精的描写,完全不像妖怪,整个一得道成仙的模样啊,不仅不吃人,而且住的地方很清静,穿着很高雅,结交了几个朋友什么苍狼怪、白花蛇怪,谈的也都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这些东西。这些话题恰恰和前面孙悟空拜菩提祖师情节中所涉及的道教内丹学的内容有很深的关联性,怎么样,够巧合吧?要搁现在网络分析大神的手里,估计要整出一长串的关于黑熊精是孙悟空同门师兄弟的文字出来了。。。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西游故事本身就是不断地经民间故事杂揉而发展形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有些被取用了,有些被改头换面了。比如这仙衣会,因为孙悟空在这个设定里是要成佛的,就把原来有娶妻的情节删掉了,那么他闹蟠桃会情节中的偷仙衣就没有意义了,但这个故事在民间已经有流量了,于是就换了个人物和情节把它改装上去了。这个在西游记乃至其他很多古典小说其实都有类似痕迹,比如三国演义斩华雄,本来是孙坚的功绩,而且早期的民间故事是有孙坚斩华雄的,后来为了突出关羽,就被挪用了。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


曲江家学


黑熊精一开始并不知道孙悟空,是孙悟空跟他说了自己是齐天大圣,才知道的,还笑话他是弼马温。至于观音姐姐为什么要收了黑熊精,那是因为黑熊精 成体强壮(战斗力和孙悟空差不多)懂佛理有才华 又懂得溜须拍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