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美文,有人与我一样喜欢美文吗?你写的美文是怎样的?

月牡丹


谢谢。我很希望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名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喜欢笔耕,从最初激情四射地写诗歌(出版了一部个人诗集),到认真构思小说(有长篇小说两三部,但因为特殊原因不敢出版),现在一直写一些自以为隽永、耐读、短小的散文(已成两部书稿,但还是没有能力出版)。因此,我热爱美文,写作美文并在头条成序列发表,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下面链接自己在头条的一篇文章(是不是美文我不敢说),供斧正。

【诗意散文】初秋上仙台听一首清丽的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当夏日的热烈稍稍减退,秋风便不露痕迹地悄然而至。

一日,秋阳慵懒,秋风倦怠,远山的玉带云清洗着我的眼睛。于是我想,那郊外的秋天该是在每年约会的地点等待我了吧?

于是就来到仙台山。

山路是水泥的筋骨,溪流是山路的伴侣。两旁摇曳的树叶,刚被秋天轻微点染,没有秋娘的风姿绰约,也没有夏娃的炽热情怀,有的是一种娴静,一种处子般的娴静。那常年翠绿,从来没有享受过秋天的松柏,一幅冷峻的面孔总是举在半冷不热的山腰。水田里比肩接踵的稻草把收获后的倦怠释放在偷偷绕过的风,寄托给穿空而过的秋雁。

淡淡的秋,没有过多的热情,也没有过分的冷眼。

惟有仙台寺里那树芍药牡丹最为热情,硕大的花朵是一簇簇灿烂的笑脸,无甜蜜的语言,似美好的问候,又恰如其分地伴随着萦回的钟声欢迎着我。

在山后的小路上,我发现了初放的野棉花。 星星点点,散布在路旁,独立但不孤单,摇曳却不招摇,玲珑而不炫耀。五个花瓣,有的洁白,有的微红,有的浅紫,但一律是鹅黄的花蕊,如熟透的葵花盘,整齐地举着几十个花柱。脚下,身旁,头顶,是黄绿不一的草和树,是从远方渐次而来的秋色。

于是就想起家乡,想起家乡每年满山遍野盛开的野棉花,想起我的童年、青年的岁月,一股乡愁漫上心头。“乡愁是一曲清远的牧笛,总在月明的夜晚响起。”

于是,就想起《丁香花》空灵凄清的意境,想起人世间所有的杂务在一瞬间抛却以后的痛快。 “那坟前开满鲜花, 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啊漫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啊有人在唱 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上得山顶,心胸豁然开朗。远山如洗,苍翠中点缀着绛紫,白云下浮动着山脊,没有云彩的天空高悬在上,仿佛一双谁也解不透的法眼。山下,广袤的川西平原把收获后干瘪的身躯裸露在秋阳下,或黄,或褐,或绿,或白,仿佛满目创痍。但我知道这是生产后的疲倦,不信,一月之后,那绿色的浪涛又会覆盖着多产的土地。

初秋上仙台,听一首清丽的歌,赏一幅隽永的画,穿行一条回环萦绕的走廊,悟一段人生故事。


杏坛耕夫也


喜欢文字是从小学开始的。

30多年前的农村还有些地方连电灯都没有,包括我就读的小学,哪会孩子们都是在课桌上摆一个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开始早读,课外书更是连听都没听过。三年级那个寒冷的冬天,校长站在大雾笼罩的操场边苦口婆心也没能挽留住执意去沿海城市谋出路的班主任。我们整个班的孩子都惶恐不安。

镇初中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知道情况后,主动友情给我们上课,于是这位老师每天上完初中的课又步行近3公里赶到我们村里带我们这几十个流着鼻涕的孩子。

他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我们买了小人书、连环画、红领巾,在教室的角落里开辟了图书一角。老师由于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写字,然后让家里在赶集的时候出手以增加对我们的投入,于是我们的读物从一本一本到定期刊不断壮大……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们,读书是你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读好文字是强大内心的唯一法宝,未来的路很难,好文字能给你精神慰藉和灵魂支持……

那个年代,很多孩子读到小学,初中就辍学了(由于整个县城只有3所高中,农村很少有孩子能考上,我们哪一届初中5个班只有7个学生考上了),可在这位老师的熏陶下,有些家长和孩子又掏钱到市里的普通高中读书。

后来有了微信,大家又联系在一起,才发现我们班有一半的孩子上了大学,现在在各自岗位干的都不错……这是在我们村里,镇里至今没有超越的成绩。

感谢老师的无私和好心,带着我们在那个封闭的年代打开了我们看世界的窗户,领略到了美丽的文字,又了强大的内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宋燕儿


暮秋抒怀

昨夜西风起,

又阵阵萧萧苦雨,

落叶满地凄。

人道成果当此时,

惟见枝头疏稀。

忆往昔历劫途总崎岖,

拼力度艰险何惧,

叹韶光逝去竟难移。

空有恨,

长嘘唏。

只今策杖向何去?

想长夜茫茫终有时,

噩梦醒来见晨曦。

放天长歌歌一曲,

我自倔立在人世。

酬旧愿偏发少年狂,

谱新篇沥血会有奇。

秋去冬来不觉寒,

熬尽霜雪春来熹。

听鸟语,

看花熙。


志远586


美文,美景,人人都喜欢,我是以美图讲故事,请看,我的摄影作品新疆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你觉得美吗?









王志奇


我一直以来就喜欢品读并写美文。不定时,如午后、晚上和下雨天,就喜看文史和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得令人回味无穷。

就如诗词,简单的几句多则十几二十多句,就上演了如同画家的妙笔,如工笔、如写意、如兼工带写等,完全让你如痴如醉,沉浸在诗画的海洋中。有如卢仝的"七碗茶"一样,淡淡的香沁人肺腑,两腋生风。

曾文正公有一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所以,我仅当爱好而已。不求它什么的,但求拓宽知识和见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驹光过隙,而浮生若梦。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闲坐静来,品天地广自然之至乐,烟光草际,水影云心,淡然望去,实乾坤观止文章。花居盆内,鸟入笼中,所以顿减生气。悠然心会,物我两忘。所谓"此中有真趣,欲辩已忘言。”

"好句三年得,吟成两泪流。”美文难,难于上青天。至少如我难。那么,朋友你的呢?愿闻其祥。在下洗耳恭听。






用户6280079748515r


喜欢美文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理由,莫名的就是喜欢,空闲的时候读一篇钟意的美文,心中常常会浮现出作者营造的,唯美的意境画面,直叩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个时候,心底的愉悦感会油然而生,回味悠长,很是舒坦。我所理解的美文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诗歌,散文,情感话题,日常的所思所想等等,表达的时候离不开文句优美,有画面感,读着读着,脑海中就会有具体的美的形象,让人向往;另外就是旋律轻巧,兼顾层次感,阅读起来很轻松,不会有读中长篇小说的厚、沉重感,让人思考,再一个就是它表达的主题,都来自于生活和自然,发现美和创造美都离不开,也最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依稀还记得多年前读过的一首小诗:曾经/那么渴望/有你陪我/面对人世的沧桑/曾经/那么渴望/在你温暖的怀里/卸落我一身的忧伤/如今/我最渴望的就是/在你频频回首的片刻/用心的将你收藏/。好的美文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只要是打动过你心灵的,多年以后一样让你回味!让你记忆犹新!


峰遥


我非常喜欢美丽的语言,华丽的文字。我时常被一些美丽的文章所陶醉,在雨中行走,我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会想他怎样写出那么有意境的雨巷,却又哀怨的故娘呢?看到芦苇,就会想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多么优美的意境!看到枯树,会想到: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昔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看到小鸟在江面上飞,就会想到: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夫长天一色。看到瀑布,就会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下雪天找会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赵文菊4


美文也是涉猎不同角度的美的文字组合!我喜欢美文!但我写出来的并不一定是您严格意义上的美文。写美文也有好多角度。站在不同角度去写美文,而有的人又站在他的角度去欣赏你写的美文,势必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标准!至于美不美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感觉,只要自己是怀着一颗美丽的心灵去写美文,即使在别人看来不美,在自己内心也是美的。

来自生活、工作、家庭、出行、见闻……都能灵光一现,出现美的东西。这时,你记录下来,再深加工一下,美文就成了。

美文是文字表达能力的美!

美文是心灵契约精神的美!

美文是善良雨露凝珠的美!

美文是瑕不掩瑜温润的美!

美文是大千世界繁复的美!

美文是百花园中娇滴的美!

美文是荷叶树蛙碧卧的美!

美文是一叶知秋染山的美!

……



水中浮萍图文集


一颗温柔待人的心,温暖了一个世界。

一刹认可的眼光,抚慰他人自卑的心灵,唤起慈悲的力量。

我对蝉说

他日再见,便是来年……

蝉对我说

倘若重逢,已是来生……

珍惜当下

十寸光阴才能换一钱清醒


明月楼8


和你一样喜欢美文,也常试笔,附《端午》诗一首,请点评。

端午

两岸青山千年翠,

一条江河万倾波;

回应鼓声峭壁欢,

门庭敞开沙洲笑。

此舟奔去同挥手,

他船追来奇昂头;

吞棕饮酒皆大醉,

袒胸霧臂无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