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用户65203725535


古往今来,卖国贼应该是每个朝代都有,但后人往往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就是秦桧。同时也就会想到杭州岳王庙内岳飞墓前的跪着的秦桧夫妇雕像。



(秦桧夫妻跪像)

秦桧相信不用多说都知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正史上记载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导致岳飞被“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所以秦桧遗臭万年,每个人一提起他,估计内心深处都会有一股怒火,陷害忠良,猪狗不如。这里不经就想问句,秦桧的后人该如何自处?试想下,或许当时如果说自己的祖上是秦桧的话,估计当时真的没有容身之所。因为古人都很相信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

所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个人中了进士。而中进士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有的甚至要追根溯源。这个进士叫秦大士,号涧泉。从小秦大士就是一位爱学习的孩子,在他38岁的时候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当乾隆看到他的出生地跟秦桧是一个地方时,下意识就问了句,祖上是不是秦桧。这秦大士一听,心里拔凉。如果说祖上不是秦桧,那到时候皇帝一查到底,就是欺君,严重的要诛九族的。可是万一说了,可能这个乌纱帽要丢了。所以他只能顶着头皮说是秦桧。

当乾隆问他如何自处时,当然这个时候也体现了进士的素质,他说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对比非常满意,也暗自称赞他的回答。

仔细想想是有深意的,那个朝代帝王不一样,臣子不一样。乾隆盛世年代,不是北宋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秦桧是秦桧,秦大士是秦大士。相对于把问题又抛给乾隆了,乾隆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开心,于是就封他做了状元。后来秦大士在一次回杭州探亲时,在岳飞墓前,面对先祖秦桧的跪像,他说:“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承认自己的祖先是秦桧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跟脚。正所谓子不嫌家贫一样。同时秦大士能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不为祖先遮丑饰恶,表明在秦桧后人中也是有正直的人!


说到秦桧的后人我就不得不提起岛国人,二战的血债累累却依旧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一种不尊重历史,我行我素,伤害世界人民的心的行为,令人气愤。相比于日本,德国总理在犹太人面前忏悔,就是一种能自省的民族。相信日本右翼分子终究会付出代价。

当然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也要向前看,不能仅仅活在愤怒中,因为我们还有生活的目标去追求:做一个对祖国有用人的!同时对于秦桧的后人,多点包容吧。


历史每日说


清乾隆年间,秦桧后人,秦涧泉。在他38岁时,遇太后万寿恩科,得中状元。


乾隆殿问:据说你是秦桧后人?涧泉听话听音,己知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秦桧后人的出身,有看法、不满意。灵机一动,不亢不卑答曰:一朝天子一朝人,宋高宗昏瞆,所以用奸臣;而皇上乃盛世明君,用人必唯忠贤。乾隆听后转嗔为喜。并重用了秦涧泉,涧泉不负圣恩,其后在仕途中清正廉洁,爱民律己,颇有建树,摘秦涧泉平生佳句如下,亦可管中窥豹,略知他的修为品德于一二。

南京燕子矶石壁题:”渔火只疑星倒出,钟声欲共水争流“。显露出才气横溢。

西湖桧墓游:”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仅两句将己之抱负情怀,为人处世和盘捧出;

七绝:

金粉飘零野草新,

女嫱日日枕寒津。

伤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后一句表明他不忘初心。坚守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廉洁清正的操守。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秦淮河畔的一小巷命名为状元巷。


老蛇正宗


由于生前策划“莫须有”的罪名致使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冤死狱中,与宋高宗赵构等人一起力主议和致使南宋错失良机,终南宋一朝难以阻止起大规模的北伐,秦桧的恶行让他的名字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秦桧当年位高权重,他的家族显赫了数十年,并且其后人也是人才辈出。比如他的长孙秦埙在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中了探花(这个好像不值一提,毕竟当时阿谀奉承秦桧的人可不在少数),而秦埙的儿子秦钜则真正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了——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国再次大举南侵,淮南告急。知州李诚之准备以死殉国了(吾以书生再任边垒,行年七十,抑又何求,独欠一死尔。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朝廷受到战报之后便开始商议派军支援,赵放建议说:“秦钜文武兼备,报国心切,可当大任”,群臣大部分表示反对,一个“秦缪丑”的子孙怎么能率领大宋的部队出兵作战呢。赵放认为,不能以秦钜的出身来评判他的能力,最终宋宁宗同意秦钜出战。秦钜到达蕲州之时,金军已经派两路大军共计十余万人攻克了黄州,并全力攻打淮南。

秦钜向武昌、安庆求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最终蕲州称被金军攻破。秦钜与李诚之与金军展开巷战,但最终无力回天(钜与诚之各以自随之兵巷战,死伤略尽),李诚之自刎殉国,全家随之自杀。秦钜名部下刘迪将蕲州城中所有物资焚毁,并他对部下说:“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随后他与儿子秦浚、秦瀈一起自焚殉国。

到了清朝,秦桧的后人中又出现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著名书法家秦大士。但是他的身份据说是到了殿试的时候才被发现——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籍贯之时便怀疑他的身份了,于是故意当众问他与秦桧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他的后人。此时的秦大士陷入两难的境地——承认自己是秦桧后人可能不但得不到考取状元的资格,甚至可能终身都失去参加科考的机会;但是不承认的话又会犯了欺君之罪,这可是杀头的罪名!最终他聪明地回答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大士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是这马屁拍得乾隆太舒服了,于是乾隆钦点他为状元。

后来,秦大士到西湖游玩,在岳鄂王庙前看到了自己先祖秦桧夫妇的跪像,提笔写下了一行流传至今的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在坟前愧姓秦!”虽然是秦桧的后人,但是秦大士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赢得了当时以及后世的赞赏,他在清朝名重一时,诗、书、画并称三绝。

所以,正如古人所说“英雄不问出处”,秦桧的孙子秦钜满门忠烈,后人又考中状元并成为著名文人,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秦桧本人则因为卖国通敌则永久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都是卖国贼的代名词。


国史通论


这个他就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官至侍读学士的秦大士。

首先秦大士并非是秦桧的后人,而是秦桧兄长秦梓的后人。秦梓不同于奸相秦桧,他是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进士,授太学学录,升枢密院编修,任崇政殿说书,为官清正,勤政爱民,高宗时期,秦梓因不愿与弟弟秦桧同流合污,故辞官归隐。



再者在正史中,并无乾隆询问秦大士祖宗是谁的记载,而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说。

《清朝野史大观》载:“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皇)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乎?’秦(大士)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是某一日,乾隆看到秦大士突然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人”,此时秦大士并没有直接回答乾隆的问题,而是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句话回的是非常巧妙。



秦大士并未直接回答乾隆那个是不是秦桧后人的问题,而是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就是宋高宗是昏君,所以才出了秦桧这样的奸臣,但现如今乾隆却是明君,所以绝对不会再出现如同秦桧这般的奸臣啦!可以说秦大士这马屁拍的是秒,让乾隆是开心不已。

当然从正史来看,乾隆是不是明君不知道,但秦大士却算的上是位好官。据史载秦大士考取状元后,就一直在京翰林院为官,为官期间大多都是在担任乡试主考官,或是会试的同考官,担任考官期间,他不受贿赂,不讲人情,一心为社稷选拔人才,卷卷尽阅,尽职尽责,让朝廷得人才颇丰。



同时秦大士也并非是个贪恋权位之人,他不留恋官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48岁的他就早早借口母丧归隐田园,此后就不再为官,即使同僚劝他,他也不愿意再出仕。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个贪官,试想哪有贪官不留恋权位的呢?

此外,说点题外话,个人觉得秦大士在有些事情做的让人很是看不透。话说有一天,秦大士和一帮文人墨客前往杭州游西湖。游湖的间隙他们来到岳飞墓前,在这里他们看到秦桧夫妇被反绑着双手,朝着岳王坟下跪。这时,一位朋友就故意拉着秦大士让他题对联,此时的秦大士见推辞不过,沉吟片刻就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说实话这里我很不理解,你秦大士又不是秦桧的后人,你的祖先秦梓又不是奸臣,而是一个好官,再者秦家又不是没有为国为民的忠臣,秦桧的后人秦钜就是啊!在金国入侵大宋时,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誓死不降,后眼见大势已去,秦钜依然不降,而是在说出“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后掣衣就焚壮烈殉国,你说他不是忠臣吗?所以秦大士居然写出“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话,说真的我很是不理解,说实在姓秦没啥不对的,秦有奸臣,但同样也有忠臣,愧姓秦未免有些太过了。


澳古说历史


这个我在一篇文章看到过,秦桧后人叫秦大士,参加的是乾隆皇帝时期的殿试,乾隆皇帝一听,此人怕是和秦桧有关系吧,于是问秦大士是否是秦桧后人;


这个时候,回答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所以很难,但是机智的秦大士回答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谈谈自己看法,一朝指的是秦桧所在是宋朝,而我所在是清朝,这是不同的朝代,在不同朝代,天子也是不同,所以每个朝代臣子也不同,秦桧是宋朝臣子,而我秦大士是你乾隆臣子,自然是各为其主;

这是一般看法,乾隆帝也是如此看,但是细想,秦大士如果这句话放在秦桧身上就是截然诧异,因为秦桧有通金的嫌疑,根本不符合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那么秦大士这么说,是不是也说明了自己,给自己留了后路,如果乾隆抓着自己不放,那么秦大士去了其他国家,自然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所以,这句话细细揣摩,其中意味值得细细品尝!


姬不凡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说起秦桧,大家都知道,大奸臣这个标签是秦桧头上最大的标签了,被后人骂了一千多年,直到现在岳飞墓前还有他们两口子的跪像。

作为秦桧的后人,也难免会有人才入朝为官,他们面对旁人的闲言碎语,也是顶着挺大压力的,秦桧后人中有一位叫秦大士的,乾隆年间的状元,话说当时在乾隆打算朱批他为状元时看到秦姓,以及他的祖籍所在地,问他是不是秦桧后人?

这秦大士也是个聪明伶俐情商高的,回答了七个字,不仅救了自己,还仕途一帆风顺,扶摇直上。这七个字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也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啥样的君主用啥样的臣子,秦桧当时的君主是昏君宋高宗,而乾隆当然认为自己是明君,那秦大士自然就是忠臣。

就这样,他成为了乾隆年间的第四十三位状元。还有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秦大士到西湖岳飞墓前游玩,看到先人秦桧的跪像,有感而发了一句诗词:"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说明他是从心底为自己的先人所为感到羞愧,不过还好,秦大士为官期间倒是为人正直清廉,为百姓做了不少贡献,也算是没让乾隆和百姓失望了。

其实,所谓的奸臣,很多都是替皇上背黑锅而已,秦桧也是有些有冤说不出,皇上想杀岳飞,总能找到借口和合适的人去做。皇上不想杀,难道秦桧就能搬倒一个大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秦桧,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大奸臣,臭名昭著。他给岳飞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大英雄岳飞就是死在了他手上。 所以在岳飞的墓前,至今还能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这也算是一种赎罪吧。

问题中提到的秦桧的后人,名叫秦大士。他到底是不是秦桧的后人还有待探讨,有种说法认为秦大士是秦桧的大哥秦梓的后代,并不是秦桧的后代。秦梓是当时有名的主战派,如果秦大士真是他的后代,那就不能说他是奸臣的后代了。

秦大士,江苏人,10岁时就会写诗、做文章,十分聪慧。38岁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可谓德才兼备,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乾隆对他的身世背景还是有疑虑的。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秦大士在殿试时,乾隆曾问了他一个问题:“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是真的吗?”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暗藏的玄机可不少。如果回答不是,搞不好会背个欺君之罪;如果回答是,难免别人不会戴有色眼镜看他。

但秦大士脑子转得很快,七个字就把乾隆哄开心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就是什么样的皇帝用什么样的臣子,宋高宗昏庸,所以他的大臣是奸臣;而您是明君,您的大臣当然是忠臣。秦大士这是拐着弯夸乾隆圣明,乾隆自然高兴,也很赏识他的机智。

秦大士当官后的所作所为也没让百姓失望。他一生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没有重蹈秦桧覆辙。

无论秦大士是不是秦桧的后代,我们都不应把对秦桧的不满叠加到秦大士身上,毕竟谁犯的错应该有谁来承担,连累后代未免有些不明智也不公平。


老照片


乾隆年间中了状元的“秦桧后人”的秦大士,在殿试的时候被乾隆皇帝故意为难,

“听说你的祖先是秦桧?真有此事?”



秦大士懵了,没想到过了几百年,这事儿又被拿出来说,这提前也没想到哇!又不能欺君,可怎么办!犹豫再三,这秦大士还是大方承认了。

秦大士巧妙为自己解围

这秦大士没那瓷器活怎敢揽这金刚钻,秦大士自幼就聪慧过人,十岁左右就能写词赋诗,出了名的才子。既然决定要大方承认,也不能就大大咧咧说出来,这说辞还是好好斟酌了一番。只见这秦大士定定地站在大殿中央,丝毫不怯场,铿锵有力的说出了七个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短短七个字让本来都用戏谑眼神盯着他等看笑话的人都不禁收起了笑容,大家都没想到他敢这么说,更加有兴趣了,都沉默着等他说下去。

秦大士丝毫不被影响,继续说道:

“皇上,如今不同了,宋高祖是昏君,用的是奸臣,而您是当朝明君,自然用的是忠臣,臣是秦桧的后人不假,但是臣与他不同,臣是来为皇上效力的。”

这短短的几句话,让乾隆对秦大士刮目相看,拍手叫好,并当场钦点其为状元。秦大士的这个回答非常的巧妙,既大方承认没有欺君,又向皇帝表明了忠心,同时还将乾隆夸了一番,乾隆自然龙颜大悦。

其实这秦大士倒也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人,可以说是同族,秦大士对祖上有秦桧这样的奸臣还是很愧疚的,有一次,在秦桧的跪像面前,被人起哄让其作对的时候,他写了一副对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对秦。”

其实众人邀他作对也是想讽刺他,但他又一次凭自己的聪慧而巧妙化解了。

中国古代对自己的先祖都是很敬重的,而先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就比如说这秦桧对秦大士的影响吧,其主要的影响就是他经常遭人质疑。人们都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秦大士的祖先是秦桧,人们就对他侧目而视,甚至是对其出身进行讽刺。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观念,人们的潜意识里总爱去关注他人不好的一面。


秦大士倒是表里如一,其为人处世完全与秦桧不沾边,他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做事一丝不苟,因此也获得了盛名。从秦大士方面来说他应该也是在意的,可能也正是因为他是秦桧的后人,为了不被人说闲话,所以才随时随地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生都崇尚道德,保全自己的名声。也是在告诉世人,奸臣秦桧已经不存于世了,大家不应该以偏概全,抹黑了其所有的后人。

秦大士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秦桧的后人绝非都是奸佞,秦桧是秦桧,他秦大士与其不是一类人。


小姐姐讲史


秦桧(1090~1155年)是南宋初年的宰相,江宁人(今南京人),状元出身,他的另一身份却十分不堪,是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的凶手,这是他一生洗不掉的罪责,到现在还跪在岳飞墓前赎罪呢!

说秦桧遗臭万年一点不假,在他死了600多年后,他的后人秦大士差点被他连累。

“只因为老祖宗太不长脸,做了让人唾骂的事情”,当时的乾隆皇帝故意问秦大士:“你的祖宗是谁啊?”这分明是为难秦大士,幸亏秦大士脑瓜机灵,巧妙回答方才解了围,秦大士到底如何应对的呢?



首先咱们认识一下秦大士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字鉴泉,江宁人(今南京),大士从小聪明,10岁能提笔写诗,23岁中举人,38岁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据说他是清代大文学家袁枚的学生。

秦大士学富五车,乃饱学之士,诗、书、画在当时堪称三绝,到后来官至太子侍读学士,相当是未来皇帝的老师。现如今南京贡院附近仍有秦大士故居和秦状元巷。

大士是清朝的第43位状元,状元乃“天子门生”,当初乾隆钦点秦大士时曾故意问:“你的祖宗是谁呢?”



说实话这是乾隆故意考考秦大士,无论秦桧如何坏,他也不能否认不是秦桧的后人吧?直接回答是秦桧的后代对自己有影响,毕竟历朝历代都唾骂秦桧。说不是又有悖人伦。

秦大士不愧是新科状元,他没有接乾隆的话头,而是巧妙的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什么意思呢?

昏君用奸臣,明君用名臣。问题直接踢给了乾隆,我虽然是奸臣的后人,我在明君手下效力就是名臣。皇上用我自然是明君了。这话回答的太妙了。

秦大士在朝时,一日(皇)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乎?”秦(大士)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没过多久,秦大士和朝中好友去杭州西湖游玩,朋友看到秦桧在岳飞墓前的跪像,于是纷纷戏谑道:“新科状元也姓秦,你是他们的后裔吧?”

秦大士苦苦一笑,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朝中好友对他的文采纷纷叫好,秦大士用他的智慧解除了尴尬。


秉烛读春秋


乾隆十七年,殿试结束之后,主考官把排名前列的试卷递呈给乾隆阅览。看过几份,忽然一份试卷印入眼前,读后,乾隆即刻提起朱批,打算点他为状元。


但“秦”字和籍贯江宁却让乾隆迟疑,宋朝的秦桧可是赫赫有名,莫非他是秦桧后人?来呀,宣见秦士人,朕倒要看看,你何许人也?

不久,秦士人来到宫里,乾隆看着他问道:“你是秦桧后人?”秦士人沉默小会儿,坚定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听后,龙颜大悦。于是38岁的秦士人成了大清第四十三位状元。


这是则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观》,该书记录了清朝很多遗闻轶事,属于稗官野史。但秦士人这个故事不无道理。

有人说,秦士人是秦桧后人,但是秦桧没有儿子,倒是把妻兄的儿子过继过来,做为自己的儿子。也有说秦士人乃秦桧兄秦梓的儿子。秦士人的祖籍不在江宁而在安徽。

不管怎么说,秦士人和秦桧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当被乾隆问及时,秦士人精辟地以七个字回答。

再深入分析,这七个字不简单,说浅点,换了个状元,说深点,捡回来一条命,里面包含这么两个意思。一是留了条后路,秦士人并没有明说,但也没不说,而是给自己留了一点回旋地余地,防止乾隆深究不放。


二是间接拍乾隆龙屁。秦桧时期的皇帝宋高宗昏庸,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秦士人时期的皇帝乾隆圣明。

绕开乾隆的问题,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振聋发聩,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时也是在说时代不同了,我秦士人不是秦桧那样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忠臣。

值得一说的是十年之后,秦士人借口回家,已不在做官,一直闲赋在家,压根没复出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