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麦田应该如何预防倒伏?

农人答农事


立春后温度逐步上升,小麦也正式进入了生长阶段,但是最近倒春寒的发生也另很多农户头痛。倒春寒的出现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麦亩穗数降低,空穗数增多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麦的减产。小麦想要高产,倒春…

立春后温度逐步上升,小麦也正式进入了生长阶段,但是最近倒春寒的发生也另很多农户头痛。倒春寒的出现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麦亩穗数降低,空穗数增多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麦的减产。小麦想要高产,倒春寒是关键,那么都有哪些预防和补救措施呢?

小麦想要高产,“倒春寒”的影响是关键!(附预防补救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培育壮苗

控制播种时间,避免小麦年前旺长。如果在肥水充足的地区,尽可能把年后控旺提前到年前控旺,这样不仅能预防小麦的后期倒伏,还能达到壮苗的目的。

2、施肥

立春以后,很多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生长进行返青,正常情况下小麦在温度达到3℃时,就开始生长根和叶了。在白天温度达到10℃以上,可以使用氨基酸水溶肥配上芸苔素内脂喷施一次,目的是加速小麦返青,增加叶绿素的合成,通过芸苔素内脂来调节小麦的生长,达到小麦在逆境的情况下正常的生长。

3、浇水灌溉

在这个时期小麦正好处于起身拔节期,从小麦生理上来说,正处于对自然灾害抵抗力最差的时期,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就会造成减产。所以在有倒春寒天气出现的时候,还可以在降温的前一天采取浇水灌溉的方式预防倒春寒危害。

浇水以后随着水分的蒸发形成水汽,这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属于一种物理现象,这样在小麦的地表附近就会形成一个小气候,温度能够显著的提升。采用浇水灌溉的方式预防倒春寒,是一个在种植生产中不错的方法,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去尝试。

小麦想要高产,“倒春寒”的影响是关键!(附预防补救措施)

二、补救措施

如果发生倒春寒已经对小麦造成了危害,农户们也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倒春寒不会导致全部的小麦冻死,会影响部分的分蘖,所以农户等气温回升后,使用0.5%的尿素溶液配上芸苔素内脂就行喷施,这样能解决一些分蘖的空穗数以及降低无效分蘖,降低倒春寒对小麦造成的减产。

小麦想要高产,“倒春寒”的影响是关键!(附预防补救措施)

以上就是种植小麦的技术及倒春寒对小麦的预防补救措施,我们常说的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春天后期,例如白天温度正常已经维持在25℃左右了,突然出现连续几天温度达到10℃左右,夜晚最低温度甚至降到冰点,这就会形成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这一时期,农户们一定要上心,注意管理。


朵儿apple


小麦后期想防倒、高产,冬前要除草更要控旺

​小麦最佳除草时间

说到小麦除草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选择年前施药,有多少人选择年后施药,那么,小麦什么时候除草效果好?小麦打除草剂时间及注意事项你又了解多少?

小麦除草的时间

冬小麦除草最佳施药期为: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旬),以及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其实,小麦除草剂打药时间有2个阶段,一个是年前的小麦幼苗期,一个是年后的返青期,而选择年前打药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年前杂草较小,麦苗基本没有封行,这样的话,让杂草的着药面积增大,同时年前杂草耐药性也较差,所以除草效果比较理想。

2、年前相比年后用药较少,比如年前一套一亩地,年后只能打7分左右,节省了成本。

3、麦田的恶性常见杂草,比如猪殃殃、看麦娘、燕麦、雀麦等,同等条件下,年前防治效果比年后好。

4、有利于小麦吸收更多的养分,让小麦生育更壮,因为没有了杂草和小麦争夺养分,让小麦的生长更加茁壮,产量也会增加。

5、对下茬作物不易产生药害,因为上茬除草剂的药害,很多都是因为间隔时间不够导致的,而年前打小麦除草剂的话,间隔时间能增长1-2个月,所以,保障下茬作物不易出药害。

综合以上5点,小麦冬前打除草剂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不少朋友选择年后打除草剂,家里这边,年后打除草剂的较多,估计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

那么小麦除草效果注意事项

一、小麦4叶以前和拔节后不要用除草剂

4叶期以前,小麦比较娇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产生药害。拔节期过后,小麦进入孕穗期,非常脆弱,这个时候用除草剂极易产生药害,特别是二甲四氯,有时会引起麦穗抽不出,或畸形,严重影响最终产量。

二、气温低于6℃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除草剂在低温天气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在日平均气温6℃以上用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左右除草效果好。因杂草吸收光照生长旺盛,气孔张开,易吸收水分和药液(温度低则相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

三、土壤干旱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土壤比较干旱时,要抓住麦田浇水时机,及时施药,确保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多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在40%~60%时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四、恶劣天气不要使用小麦除草剂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使用除草剂一方面影响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极易造成药害,这些都属于恶劣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来之前的7天时间不能使用除草剂,冬季用药要多关注天气预报。

五、不要重喷或漏喷小麦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均匀喷雾,漏喷或少喷的地方杂草受药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记不要重喷,小麦易发黄,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

六、小麦除草剂不要随意与其它除草剂、农药、叶面肥混配,以免发生药害反应。

七、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前后7天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小麦田用过此类杀虫剂也至少需要间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发黄出现烧叶现象,因为有机磷类农药使小麦降解除草剂的能力降低,紧接着使用除草剂易导致药害。

冬前小麦控旺正当时

农户都知道小麦不能长得太好,不然的话将来丰收的时候人家亩产一千五,而你却连一千都没到。所以说小麦的控旺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农村小任ren


你好!

防止麦子倒伏应该从下面几点做起

1.合理密植,控制群体密度。一般适期小麦播种量控制15-30斤为宜,不能过大。小麦返青拔节期群体密度最多不宜超过亩80万株。否则后期倒伏几率大。播种不宜过浅或过深。小麦播种过浅不仅影响出苗,而且根系扎根浅,后期容易引起根倒,若播种过深,小麦长势差,茎杆软弱,也容易引起茎倒。因此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

2.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倡测土配肥施肥,氮磷钾肥搭配使用,可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促使茎杆粗壮,增加茎杆弹性,能有效预防倒伏。适时进行化控。一般小麦起身期至拔节初期要及时选用多效唑或烯效唑或矮壮素等控旺药剂控制株高,避免株高过高引起倒伏,同时明显能使茎基部茎杆增粗,即预防倒伏,又明显增加产量。若控旺过迟,拔节后喷施控旺药剂,反而会适得其反,更容易引起后期倒伏。

3.防治好病虫害。尤其对纹枯病,根腐病 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和小麦蚜虫,地下害虫等虫害要进行重点防治,避免小麦茎基部遭受病虫害影响,抗逆性下降引起倒伏。

4.加强后期管理,避免早衰倒伏。小麦灌浆期既要加强养分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同时注意保持田间水分供应,避免干旱或积水影响,导致根系不好,引起脱肥早衰,抗逆性下降,遇暴风雨影响也会造成大面积倒伏。

总之,要避免后期倒伏,不但后期水肥等要管理好,选用抗倒伏品种等前期预防的关键技术性措施也要切实到位。希望能够帮到你。





思陀病患


小麦高产田易倒伏是长期以来让农民朋友感到头疼的一大问题,那怎样才能使小麦抗倒伏呢?首先来分析一下高产田易倒伏的原因吧。我认为:一是密度过大。密度过大影响通风透光,麦子根部的叶片长时间得不到阳光照射,就会形成底部叶片发黄,烂根,就会不抗倒伏。二是缺少磷元素,地块缺少磷元素的情况下麦秆就会韧性降低,抗风能力减弱。三是病虫害,若小麦冬春俩季不提早对病虫害及时防治小麦麦秆瘦弱也会不抗倒伏。四是播种量太大单株分蘖量少,麦子根系不发达,麦秆细长,不抗倒伏。五是施肥量过大,到啦成熟季节麦子仍秆青叶绿,不落黄,麦穗重量大也易倒伏,我认为以上这些就是小麦高产田不抗倒伏的原因。


快乐就试福


小麦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二节间过长,重距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品种抗倒性差所致。因此,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根下扎;第三是在栽培管理上对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采取冬前中耕,增施钾肥,氮素追肥后移,石磙镇压或3叶1心至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对控制旺长预防到伏都有显著效果。



至始至終947


小麦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二节间过长,重距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品种抗倒性差所致。因此,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根下扎;第三是在栽培管理上对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采取冬前中耕,增施钾肥,氮素追肥后移,石磙镇压或3叶1心至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对控制旺长预防到伏都有显著效果。


浪人小黄


1.合理施用氮肥

丰产田的小麦之所以未丰收,氮肥施用过量或氮肥施用方法不科学是重要原因。试验和实践表明,氮肥施用过量易造成小麦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害严重和晚熟贪青,易发生小麦倒伏。一般情况下,丰产田除控制氮肥用量外,氮肥应基施,以利小麦深扎根,作追肥也要重前轻后。

2.增施磷、钾肥

在有机肥料施用不足,氮肥用量过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科学配施磷肥、钾肥,是调节小麦营养平衡、增产增收、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磷肥发根,钾肥壮秆”,施磷肥可使小麦根系发达,施钾肥能促使小麦茎秆纤维和木质素的合成,增强抗倒伏能力。磷、钾肥作基肥施用最好,作追肥也要早施,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00~375公斤为宜。小麦生长中后期,以5%草木灰浸出液喷施2~3次,对防止和减少倒伏危害也有明显作用。

3.镇压与中耕

越冬前和开春时,对旺苗、疯长苗用石磙镇压2~3次,可有效抑制茎叶伸长,并可使茎秆加粗、变短,从而减少和杜绝倒伏。但是在小麦拔节以后勿镇压,以免压伤、压断茎秆。每次镇压后,应浅锄松土,以免造成土壤水分流失。对旺苗、高脚苗进行深中耕,可以切断部分侧根,以抑制其对水肥的吸收能力,这对抑制植株徒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作用显著。

4.科学灌水

土壤水分过多,特别是长期渍水,则麦根浅、易倒伏。大体上要求在小麦生长季节,宜小水勤灌,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为准。应注意在大风、大雨之前不能浇水,更不能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小麦倒伏。

5.喷施矮壮素

在小麦拔节始期,以0.2~0.3%的矮壮素溶液喷淋植株1~2次,可使植株节间变短、加粗,增强抗倒伏性能。

6、捆扶倒伏麦株

对已经发生倒伏的麦田,每50~100株捆在一起,扶其直立,减少霉烂,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倒伏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