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强制要求老师住校,晚自习一节补贴2元,上晚自习算工作义务吗?你怎么看?

源远流长4668


您好,我是易门小书童。我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学生上晚自习的自我记事起就一直存在的,现在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所谓的一些学校并不代表所有学校,以我们学校为例子:我们学校离县城40多公里的山路,开车回家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老师们的家几乎都是在县城,即使学校不上晚自习你有多大的精力每天这样来来回回的跑呢?自然,学校里为每一位老师安排了教师宿舍,每天寄宿制学生的吃喝拉撒都由老师负责了。当然,我们没有每个晚自习2元的补贴。

其实老师并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即使放学回家我们依然要备课、批改作业、完成各项临时性的工作,相反,留住学校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却更方便一些。

当然,不能给教师戴更多的高帽子。教师只是一个职业,依然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我们的工作时长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主要是因为教师工作没有办法定量,又因有教学压力的影响我们被迫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又因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有寄宿制学生如果晚上没有老师监管,这样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是否还会值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是朴老师


现在我不知道了。我们刚开始上班及以前我们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一直到我1999年退休。都是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回家。星期天晚晚上七八点赶到学校,住读生也一样。中途无特别事不请假不得离开学校。己习以为常了。那怕家离学校再近,也不得离校。早晚集体办公,管理学生早晚自习。初中,学生一律吃住在校。更不用说老师了。现在老师太自由散漫了,且周五就回家,周一才到校。


手机用户66183004096


我是你口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但我们是小学,寄宿生也不多,才一二十个(全校学生389个)。我们学校老师周日晚上开始在校住到周四晚上,周五下午就可以回家了。平时我们晚上要坐班,寄宿生上晚自习一般就任课老师去辅导一下作业,值日教师负责安全。所以也没有所谓的下班辅导费!

我乡初中也是寄宿制学校,他们的晚自习就是像你说的一样,上一节晚自习(按照课表)补贴2元,如果你没去上课是要扣50元。

我们这边农村小学教师比城里的学校有更多约束和工作。

1.农场小学必须在校住宿,回家住带小孩要下了晚班后,必须请假。

2.有早读。7:20-8:00,语文数学老师轮流。

3.午休守班。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农场小学营养改善计划),也在学校休息,老师必须在班上守着。

4.晚班。6:40-7:30

5.门卫安保(值日老师)

6.周末留校值班(轮流)

7.节假日留校值班(行政轮流)

8.扶贫(大事)

9.巡逻(河,塘等水域)

……

……








风林凡歌


农村寄宿制学校强制要求老师住校,晚自习一节补贴2元,确实太少了。

一、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既要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充当父母的角色。

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校有大量的学生住校,这些学生的课后管理就成了问题,他们远离父母,心理上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小学生自立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有老师在课后这段时间进行管理。我妻子曾经就在寄宿制校待过,每周五回家,周日晚到校,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既要承担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充当父母的角色。中午放学12:00到下午2:00上课之间就需要老师去经管学生午休或上自习,下午放学到晚饭期间也安排有老师值班,晚自习老师轮流进行,下晚自习后还要查宿。刚开始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义务劳动,后来每晚补助5元钱,但这些钱与老师的付出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记得有一年冬天,半夜三点左右一个女生得了肾结石,疼得脸色苍白,妻子只好和另一个老师骑摩托车将学生送进了医院。当医生为这个女生输上液时已是凌晨4点半了,她守在病床旁赶紧通知家长,也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才将家长联系上,等到天亮家长从家里赶来时,她已经累得迈不开步了,但还得准备第二天的课。


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强农村办学条件是农村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

撤村并乡后许多农村的小学都撤掉了,很多孩子只能到镇上的中心去上学,所以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付出的多,回报的少。她们为了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来管理那些寄宿的学生,而得到报酬却微不足道,致使许多优秀的老师纷纷离开农村,造成农村教师严重不足,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所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是迫在眉睫。


总之,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做好份内工作的一颗平常心,她们的努力和付出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教育黄金眼


以过来的学生说下自己的看法。

一:在小学校的时候

在我的印象里,小学基本都不用上晚上自习的吧?反正在我们那时候读的小学里是不用上晚自习的也不用住宿的,因为那时候乡村里的很多学校都没有合并,临近村的孩子都会来就近上小学,早上都是自己来上课,没有说家长接送,放学后就回家,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事。每天上学都要走路最少半个小时去上课,遇上下雨到处都是泥水路,弄的一身都是,到了冬天,天又冷,也是这样上学,但是也没有人会觉得怎样。放学后老师也是各自回家,有些是在附近村子的老师也都是骑自行车回去,回去都还要帮家里干活的,有些在县城住的,每天也都是骑自行车回家,早上也是早早的就来了,那时候的老师也没听说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那时候的老师也确实比现在的负责,而且人家也觉得有一份做老师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不像现在有些嫌三嫌四的。并不是说现在的所有老师都不负责,当然老师追求好的待遇也无可厚非。

二:在初中的时候

在我们的印象里,在初中 后学生基本上都会上晚自习的了,因为都住的比较远,而且是在农村住的。晚自习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自习或者是做习题,有时候会有老师来巡查,大多数时候会有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来巡查的,班级的老师也会经常来,不过每天晚上来的老师都会不同,都是有排班的,今天这个老师,明天就那个老师,很多时候都是靠自觉的。班主任每天基本都会来巡查一遍。然后老师放学后都是回家的,学校附近都有教师村,大部分老师一家都在那地方住。在初三的时候就会严格点,每天晚上都会有来时来监督,有时候有些科任老师还会讲课,讲完了学生可以问问题。初三的时候晚自习也都会上的比较晚,因为学习都比较紧张,争分夺秒。初三为了升学率和重点中学升学率老师肯定也不敢懈怠了,都在挤时间。

三:在高中的时候

我们县目前只有一个重点高中,是在县城中心里的,全县的高中生基本都是在这所学校上高中,当然有些很突出的会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不会在县高中上的。我们所在的市经济也不发达,教育也不发达,更珠三角那些地方比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消费水平就比珠三角那些城市的 高。扯的有点远了,回归正题。由于很多学生都是农村来的,所以都是在学校住宿的,而在县城住的都是放学了就回家。高中上晚自习都是有老师看着的,都是来给学生解答题目的,上高中后的学生基本都很自觉了都是在复习,做习题,就算是真的不学的就趴着在那睡觉。每节课都会有老师来看看,有时候几个老师碰到一起也都没什么矛盾,因为每个学生问的都不一样,可各科目的老师就各自解答自己的,偶尔会有老师在讲课,想要来解答的老师都会过会再来。到了高三,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拼命,每天天不亮就来教室了,到了晚上都很晚才回去的,学生一般都是十一点后才会宿舍休息。学校里面都建有老师的宿舍的,在外地或者远的老师都会在学校住,学生和老师都是很长时间才会回老家一趟。学生和老师都很安安稳稳的过这三年,根本没有说义务不义务的问题。

当然,老师寄宿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有老师在外面租房子住的,有些在县城也有房子的。一般来说,强制老师寄宿,其实学校也是考虑到了现实情况吧,老师家里学校两头跑也很辛苦啊,这样来回浪费的时间也多,在乡村里面的话,来回的路程估计会更远些,这些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学校强制老师寄宿也有些好处的

第一:可以节省时间

一般来说,很多农村的老师都是在城里住的,在农村住的估计会很少。现在虽然说交通比之前发达了,但事来回也要不少时间吧?当然,有汽车的另外一回事了,在学校寄宿的话可以节省掉了来回的时间,这样老师也不用那么辛苦吧?而且有点点补贴,虽然说少,但是也是一种心灵抚慰吧?

第二:晚自习可以帮助爱学习的学生

晚自习有老师肯定会好点,一是可以监管学生,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学习,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同样可以可以找学生谈心,训话之类的。

第三:我觉得还可以确保老师们的安全

虽然现在治安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是也不能确保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会有这类事情发生了,来回的安全,学校招收一个老师也不容易啊。

总之,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就应该有了这方面的准备,老师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之前也肯定知道的老师是怎样的工作流程和时间的,所以,还是多点包容。如果说实在不行可以找打学校领导谈谈,加入自己实在不能忍受,也可以调去别的学生,或者是改行了。

现在国家队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老师也越来越重视,在待遇方面,提升是肯定的,而且应该是一年会比一年好。马云也在最近来不断推进教育的 改革,通过自己的行动提升老师的地位。


明文荟


我也是在农村中小学呆了6年,一人带一级四个班的物理,一个班4节物理,带上下午自习的话一周20节课,还不算晚自习。我们学校由于住校生多,为了便于学生的管理,寄宿生强制上晚自习,但教师看晚自习是义务的没有一分钱的。现在到了城里学校工作,没有了晚自习,工作量一下子小了很多,也不用带那么多课了。晚上还能有时间多陪点自己的孩子。


阿辉物理


农村中小学学生可怜,教师更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就说说我们学校的状况吧。我们是周日下午四点一定要在校,每周如此,要召开教师会议。会议上所有领导要讲话(训话吧),指出上周哪一些地方做的不好,哪一些人做的 不好。会议结束,一般在七点左右,然后吃稀饭,咸菜,或者教师自己去买泡面吃。有晚自习的一般不能吃晚饭,因为开会结束,晚自习早就开始了,你只能下晚自习后才能去吃一点什么。然后,每天就是一早到晚忙着上课,批改作业。备课都是晚上加班,晚自习多的教师只一周四个晚上。这样的教师备课更辛苦,都是学生睡觉后再加班备课。不然学校领导发现备课不足或者有其他问题,又会在周日点名批评的。这个苦呀,有点让人窒息,如果再遇到什么不顺心的或者领导冤枉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情况,简直叫人崩溃。生活呢,每周有一次(也只有一样)荤菜,其他都是农村老百姓都不吃的一些蔬菜(多以土豆,大白菜,酸菜)为主。有时去晚了一些,只有饭,没有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有自己去买泡面了。有人要问,如此这般,你怎么不辞职?辞职不容易的,比方有机会参加应聘的考试,你没有辞职不敢参加的,教育局明确规定(也是因为教师严重缺编),辞职报告必须上交一年后才可以考虑是否同意。不然不放档案,这也是麻烦事。当然还是有一些人不顾后果坚决辞职的。呜呼哀哉,农村教师工作量大,来去乘车难,工资低,与发达地区简直没法比。


顺势顺风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自习补贴,以及其它加班费,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发多少才合理,而在于能不能发、该不该发。无论是2元钱一节,还是200元钱一节,其实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来看,教师及其他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一样,被要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得滥发津贴补贴,其中包括加班费。

有一位在政研室的朋友曾诉苦:熬夜无数,加班写稿子,两年发了一万多加班费,却被一次性扣回去了,欲哭无泪啊。

所以他也认为,凭什么教师加班可以发补贴?

他的话貌似有道理(当然反击是容易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没有落实之前,对教师提这种要求,其实是不合适的),也就引出另一个话题——教师到底是什么身份?

根据《劳动法》第2条的释义,教师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适用本法。而《劳动法》第44条规定: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如果教师是纯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肯定适用《劳动法》,学校安排教师上晚自习,必须依法发放加班费,按照劳动者平均小时工资的1.5倍计算。这样的话,一节晚自习的加班补贴不会低于50元。

遗憾的是,现在虽然在推动教师聘用制改革,但公办学校教师,却另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编制内工作人员。这个所谓的“编制”,既是教师向往和珍视的东西,也是一个牢笼。

珍视的原因是,“编制”很稳定,不会到期被解聘,这点与公务员身份类似。

说是牢笼,是因为编制束缚了教师的流动,限制了教师的知识变现,同时也无法依据《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曾有教师为此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结果被驳回。劳动局认为,教师与学校的工资纠纷,归《教师法》调整,建议该教师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规则本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向其申请复议,根本没有意义。

然而,教师又不是公务员身份。

无论是当前正在推进的“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还是之前酝酿已久的“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最深层的动机,都在于打破教师的“铁饭碗”,逐步建立顺畅的教师退出机制。以期既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又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供养压力。

在实践中,教师与公务员也被区别对待。教师没有车补、五项奖,逝世以后的丧葬费只有公务员的一半。

不过,也有同等对待的方面,比如各种学习和精准扶贫任务,以及其它一些事关公职人员形象的要求。

所以,公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很特殊:

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却只能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标准,不像聘用合同制工作人员一样,可以由市场定价,并享受《劳动法》的保护;

是国家公职人员,受党纪政纪束缚,却不能充分地享有公务员同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而且职业稳定性也比后者差,而且这种趋势似乎在加强。

这就是“编制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尴尬。

因此,21世纪教育学院熊丙奇教授曾多次撰文呼吁,应尽快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殊的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才能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得到落实,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如果教师有了与公务员一致的权利和待遇,,当然也应该承担同样的义务。这样,依照相关规定,教师上晚自习,就不能要求学校发放补贴。哪怕是2两钱一节也不行。

事实上,只要真正“打开了前门”,保证了教师的法定待遇得到落实,就一定能“堵住后门”,杜绝学校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乱象。


毫米


自2015年起,小徐老师所在地的农村,绝大部分中学开始实施寄宿制教学,之所以实行寄宿制教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大都在外打工,家里孩子无人照顾,一些家庭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市里的高价私立学校寄宿,为了适应农村教育的这一需求,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的大量出现也和农村学生不断减少,很多中学撤校并点有关。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缓解了家长照顾孩子的压力,但却给教师增加了大量工作,学生寄宿,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学生任何活动和学习都要有教师监护,管理。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额外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早自习和晚自习。

二、学生在校期间,起床、早饭、午饭、午休、晚饭、晚上查寝等各项活动,都要由老师监管,因此每班至少要安排2个老师来值班,维护学生秩序,保证全天24小时的学生安全。

三、寝室卫生,学生仪表卫生等也要有值班老师检查监督。

四、因在校时间长,学生之间的小摩擦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们为了完成以上这些工作,并确保工作万无一失,那么就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于是,老师们加班加点就成为工作常态。

那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来说,如此加班加点的工作,有没有加班费呢?

据小徐老师调查,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没有加班费的,因为义务教育期间,学校是不能盈利的,学生的食宿费是当地物价部门,根据当地蔬菜和粮油的价格亲自拟定的,甚至有些价格高的食品,如粮油和肉类等都由全县统一配给,根本不可能多收学生一分钱,因此这些学校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而当地政府又拿不出多余的钱给老师发补助,这样一来,农村寄宿制教师多出来的工作时间和付出,都是义务奉献。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农村中学来说,每个老师每周要上三四次早晚自习,一开始一分钱没有,老师叫苦连天,后来在校领导的争取下,有关部门答应给在学校值班、有早晚自习的老师一定的饭菜补助,即发给老师们饭票,允许老师们拿饭票到食堂吃饭。

对值班的老师而言,老师要每晚查三次寝并组织学生按时睡觉、起床,保证学生纪律和安全,因此对这些老师来说,必须在学校值班室住宿。对于其他上课的老师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一周有三四次上早晚自习的时候,即使学校不强制老师在学校住宿,那么,如果上早自习,老师要5点多从家里开车来学校,上晚自习的话,最晚要10点开车回家,不够折腾的。所以老师们都自愿选择在学校住宿。

从题主所提的问题来看,学校强制所有老师住校,其实是多此一举,我们学校没有强制,一开始大家也有来回跑的,但是跑着跑着就都累了,现在全部自愿住校了。而对于每上一节晚自习发2元钱补助而言,2元钱确实太少了,还不如我们这里的学校管饭来得实惠,起码一顿饭最少也要5元钱吧。

农村寄宿制老师也常常问,上晚自习难道是工作义务吗?没有加班费合理吗?

按理说,教师不过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也受劳动法保护,也应该和其它工种一样享有加班得加班费的权利,但是就因为教育是公益事业,当地部门如果无钱可投,老师们也就只能让干啥干啥。

对老师而言,即使工资再低廉,工作时间再长,只要身在其中,就无法抗拒教书育人的责任。拿小徐老师所在地农村学校来说,老师们为了多给学生们讲一点,让学生多考一些分,多考出去一些学生,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来上正课,甚至多数老师会拖堂,会在上早晚自习的时候讲题,很少有老师因为工资少,没有加班费而消极怠工。

所以老师就是那群一边抱怨工资少,上晚自习不给加班费不合理,一边又拼命加班加点工作的人,从这一点而言,小徐老师没有见过还有比老师的职业道德更高尚的群体。


指尖教育帝国


为老师低廉的劳动力而心痛,为老师默默付出精神而感动。

一、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许多教学点学生非常少,像我们当地,有些学校全校人数不到十个人。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便将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离学校比较远,许多家长要求孩子住校。寄宿制学校为孩子们生活提供了很大方便。


二、建立寄宿制学校,学校责任非常重大。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时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学生24小时有人监管,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这些相应的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早上带操,吃饭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时不能省心,看着学生把碗里的吃完,晚上辅导学生写作业。学生的安全有保障了,成绩提高了,而谁又想到老师们的没黑没白地付出。

三、教师也有家庭,孩子老人也需要照顾。本该和家人共进晚餐时,学生需要教师照顾。本该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时,他们在领着学生阅读。老人身体不好,本该放学回家给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时,他们在陪学生吃饭。这不正是“蜡烛”“春蚕”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写照吗?



尊师重教不是喊出来的,而应落实在行动上,付出和回报成正比,让每位教师心有底气,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责无旁贷为教育做出自己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