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泡茶,飘逸杯、保温杯、玻璃杯、盖碗谁才是冲泡的首选

《1》

卖东西,该是一门学问。

最近,李小姐便栽倒在这学问里,又花了一笔冤枉钱。

工作狂人如李小姐,染上“茶瘾”后,也琢磨起在办公室喝茶的事情。

然而,她是决计没有闲工夫老老实实用盖碗的。

巧了,知心的电商平台,便为她推荐了什么劳什子“办公室泡茶专用茶具”和茶。

李小姐花了高价买了一套,感受了一两次——

周末便跑来村姑陈这大倒苦水。

不用多问,这办公室茶,无非是劣茶换了个新包装和名头,卖了个新概念。

便好似长期占据老白茶销售榜单上的梅子味老白茶、巧克力味老白茶……

酸味发酵的诡异气味,一通操作,瞬间变成风雅的梅子香。

又好似无人问津的夏白茶,一通包装,便成了台面之上的“红叶寿眉”。

卖东西的学问,还是浸淫倒卖的商人玩得最妙。

但,精明如李小姐都上了当,可见这办公室泡茶,着实难倒了不少茶友。

办公室泡茶,并不需要花费多少冤枉钱。

无非是选好口粮茶,选好茶具罢了!

《2》

口粮茶,性价比为上

口粮茶,口粮口粮,讲究的便是一个性价比。

或许有富豪乐意天天用白毫银针当口粮茶,亦或许天天感受荒野白茶的韵味。

但,对于大部分的茶友,这般“口粮”,着实有些肉痛。

而且,日常消耗的“口粮茶”,储存量必须足够。

像白毫银针和荒野白茶这些产量有限的茶,并不合适。

尤其是办公室泡茶,在不能选用盖碗的情况下,茶汤的滋味难免有些许欠缺。

若是浪费了好茶,工作忙碌难以有闲暇感受好茶茶香,岂不辜负?

因此,选好白茶的口粮茶——

从性价比出发,从新老白茶中抉择,从不同品类中对比。

在口粮茶的竞争中,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对决,当是新白茶胜出。

新白茶品类齐全,产量较大。

它相比存量不多,且做旧茶横行的老白茶,着实更能充当“口粮”的角色。

而白茶的不同品类中,能占据性价比、产量这一优势的,便是寿眉。

寿眉,一芽三、四叶,粗枝大叶的它,在春茶季和秋茶季都有产出。

尤其是秋白茶,秋寿眉几乎是秋白茶的所有载体。

寿眉产量高、价格亲民,却不意味着寿眉的滋味有所欠缺。

对于白茶,品类只能说明不同品类之间的滋味差别,并没有高下之分。

春寿眉,鲜香醇美,花香和草木清香极为清爽,扫空沉郁。

秋寿眉,成熟甘润,果香胜过花香草香,草药香馥郁,带着秋季的熟美。

尤其寿眉的茶汤,比起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有独特的优势。

那便是它们粗大茶梗和丰厚叶片上的果胶物质,增添了茶汤的稠滑程度。

果胶、茶多糖融入茶汤,使得寿眉滋味更加甘润,滑腻。

而且有这些物质的帮助,寿眉作为口粮茶、办公室茶,用不同的方式冲泡,也不至于酿成苦涩。

冲泡难度低、门槛低,滋味香气却全然不差,这,便是寿眉作为口粮茶的独到之处。

办公室如何泡它?往往有以下数种方式,且一一分析!

《3》

飘逸杯泡茶,有所缺陷

飘逸杯,比起风情雅致的盖碗,是泡茶更快捷而普及的选择。

飘逸杯的风行,缘由简单,是因为它的简单和快捷。

它来自于茶农世家,是在1980年研发的简易泡茶工具。

它从诞生之时成为流行,一直到今日。

飘逸杯,确实有它的优点所在——

一、飘逸杯能实现的茶叶、茶汤分离,避免苦涩。

二、飘逸杯如同玻璃杯一般的轻巧便携。

它小巧如玻璃杯,所有的步骤都在杯中进行,免去了办公室泡茶的繁琐。

但,飘逸杯方便小巧,却并不是那么适合白茶。

白茶,是一种工艺极为简单的茶类。

萎凋、烘干这两道工序,为白茶保留了茶叶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故而,用白瓷盖碗泡茶时,往往强调沸水冲泡,快出水这两个要点。

此时,飘逸杯作为白茶的泡茶工具,局限十分明显。

飘逸杯的器型,是为了茶水分离,但这一过程,对于白茶实在太久!

它缓慢地分离茶叶和茶水,仿佛一个不疾不徐的沙漏,如同檐下小雨——

淅淅沥沥,速度过慢。

缓慢的速度,离白瓷盖碗的十秒内出水差去甚远。

此时,内质丰富的白茶,早在与沸水的长时间接触下,释放了过多的内质。

泡出的茶汤,极易苦涩,失去了白茶原本鲜香醇爽的口感滋味。

其次,对于白茶,品香,是品茶的重要一部分。

而飘逸杯保温性能的缺失,导致高沸点的茶香受损。

用飘逸杯品味白茶,实是遗憾。

在办公室泡白茶,飘逸杯勉强可选,但终究不是上选。

《4》

玻璃杯泡茶,搭配不差

在办公室,白瓷盖碗或许有些大动干戈,简单的玻璃杯,却是上班族必备的杯具。

玻璃杯泡白茶,搭配不差

它的材质,其实十分有优势——

玻璃和瓷器有着相同的特性,光滑包釉的质感,不会吸附白茶的滋味和茶香。

这点上,白瓷盖碗和玻璃杯的材质优势是相似的。

对于白茶这种注重香气滋味的茶类,不吸收茶香滋味的材质最是合适。

但,适合白茶的玻璃杯造型,有点讲究。

虽然玻璃杯的材质没有差别,但在办公室泡茶,最好的选择,是造型简单的一类。

过分复杂的玻璃杯,要么注重凹造型而容量过小,要么结构复杂而难以清洗。

结构复杂,难以清洗,必然会留下许多污垢,容易影响白茶的滋味。

其次,用玻璃杯泡白茶,需要注重水温和投茶量的细节。

玻璃杯泡茶,是茶叶与热水的长时间接触。

内质丰厚的白茶,投茶过多,容易过度释放苦涩的滋味。

因此,玻璃杯泡茶,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300ml的玻璃杯,搭配2g干茶便足够,需要提神,也可以酌情添加1g。

另一方面,沸水,是玻璃杯泡白茶的必然选择。

温水泡茶,干茶容易漂浮水面。

漂浮水面的干茶,接触水的那一侧释放内质,另一侧,却无法相应地释放滋味。

茶叶的释放速度不均,便会让好好的白茶汤水轻薄,滋味寡淡。

如此,难以释放白茶的丰厚内质,岂不可惜?

选好玻璃杯,注重投茶和水温,才足以感受白茶在玻璃杯中的美妙。

在办公室没有盖碗的时候,玻璃杯,不失为一种好的冲泡方式!

《5》

保温杯泡茶注重方式

天气渐冷,办公室里,玻璃杯开始被保温杯所取代。

保温杯,可不可以作为泡茶的工具?

可以或者不行,全看茶友的冲泡方式。

有些人用保温杯泡茶,如同玻璃杯泡法一般,扔干茶,倒沸水,完事。

然而,保温杯,却与玻璃杯全然不同。

保温杯独有的保温隔层,会让保温杯中的沸水长期保持较高的温度。

此时,禁锢在保温杯中的白茶,身处的环境,与盖碗闷泡,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高温环境的催化下,白茶的咖啡碱、茶多酚尽数释放。

茶汤渐渐酿成苦涩的茶汤,浓酽一杯,涩苦难耐。

尤其是材质特殊的保温杯,茶汤在其中,本就难以清洗。

如是长久闷泡,茶垢的出现更加厚而多。

如此一来,清洗困难;清不干净,又会影响往后泡茶的滋味,还有不卫生的风险。

原本不差的保温杯,便在这茶垢的纠缠下降低了使用寿命,果真艰难。

但,保温杯泡茶,掌握好正确的方式后偶尔为之,注意清洗,也并非不可。

此时,必须借助玻璃杯的帮助。

先在玻璃杯中泡好温热的茶汤,再倒入保温杯中。

如此,茶汤不会过分苦涩,却也不会因为严冬而失去热度。

但,即使这样的方式可行,长期以往,茶垢还是会影响保温杯的使用。

故而,是否使用保温杯保温茶汤,便看茶友自身的抉择!

《6》

茶与水,碰撞,交融,融汇一杯茶汤。

这一过程,无论在家,在办公室,无非都只是茶与水、以及一份茶具的帮助。

选好合适的口粮茶,选好合适的茶具,好茶自来。

办公室泡茶,是工作之余的慰藉。

办公室泡茶,也是嗜好茶的人必然的经历。

切身、切实,选择茶器,才不会错过白茶美好的滋味。

切莫选错茶具,感受浓酽苦涩,绝对不美!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