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口碑不佳,李安的新技术,为何难以创造高票房?

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上映,本片首次采用了120帧超高清技术,在看的过程中太沉浸于感受导演的技术革新,最开始差点都顾不上剧情发展。导演刷新了我的观影体验,那种感受就像他说很难用文字去说清,但我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新”。作为观众,对于这样非表演型技术在乎的程度可能只有10%吧,可能对于行业来说是个里程碑,看到真人CG那真实度我也是感慨和惊艳的。

这次的题材选择其实是比比利林恩更适合的,比利林恩那种大体育赛事转播式的镜头表达,除了会放大比利林恩本人在超级碗现场当时的感受之外,反而会带来模糊主题的效果。当然全片最后真正表达的那个主题我的感觉是李安自己非要加的,导致和主人公个人感受呈现在比重上产生了矛盾。

《双子杀手》剧情太平庸,感觉想讲很多东西,但是都差一口气,既不悬疑也不科幻也不人文,男主在看到年轻的自己的时候虽然演技很到位,但是影片整体却感觉不到。这片的视觉效果并不能让人忽略故事有多烂,反而放大了演员表演的违和感。我觉得故事的重点在于没有掰开,人物还没立住。这种我非我的感觉,选专业那场甚至比骷髅场更触动。如果围绕这些的情节能丰富起来,影片拉到两个半小时就更好了。

《双子杀手》重点是为了推广120fps的电影新技术,120帧带来的真实刺激感能持续的时间很有限,一旦接受了这是真实,你就会想拥有以往拥有过的感受。大亨死那块其实就已经由于受新技术制约的视听语言和传统枪战语言不匹配不太好看了,节奏明显和大家习惯的枪战不同。李安挺拼命在维持,但还是没有拍好。

枪战动作戏,显然变得不好看了。那个地下打斗不好看也是这个原因,没找到又好看又能体现新技术的拍法。比如新技术的优势是真实,整个片大部分都是大景深,和现实看世界一样都是实的。但传统枪战会有更多的焦点变化,镜头更碎,这个的好处是节奏快和刺激,但它就体现不出新技术的真实感,甚至打架。

高帧率电影技术,这么多年都没有像当初3d的效果和推广规模,说明1:帧率的改进并没有给普通大众带来类似甚至超过3d的体验。2:资本并不看好这种技术。3:连卡梅隆这种技术派也没有跟进,说明要流行甚至主流,为时尚早。4:《双子杀手》这部电影在北美都不太受待见,无论市场还是评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说明观众、专家还是需要一个扎实的故事。在《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导演都找到了作为2d3d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而现在,通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可以看到他在练手、进步,也期待他拿到更合适的剧本,找到120帧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