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勇敢坚强ygjq


很多人对于李道宗的认识来源于和薛仁贵有关的各种演义和传说,在那些演义传说中,李道宗和张士贵都被黑化,成为反面人物,为的自然是衬托薛仁贵的好。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上,薛仁贵受重用的时候,这两人已经死了,两人不会也不可能去针对薛仁贵做些什么事。实际上,两唐书等对于李道宗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旧唐书》:“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新唐书》:“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以及“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唐初的李唐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齐名,称得上是宗室的标杆,更是唐初的名将。为李唐江山贡献了自己的汗马功劳,但李道宗的解决却并不怎么好,被长孙无忌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流放象州,落得个客死他乡。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比李世民还要小那么几岁,算起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平定天下的各大战役中,基本都能看到李道宗的身影,当时李渊是比较信任自己人的,军事统帅基本都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宗室,比如我们熟知的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等人。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李道宗才16岁,被选为千牛备身,然后在第二年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当时的刘武周有备而来,李世民登上城门查看敌情,顺便询问身边的李道宗该如何做才能打败刘武周,李道宗说的头头是道,大意就是刘武周兵锋正强,没有必然正面对决,应该采取一些别的措施,比如坚壁不出,这样既可以挫其锐气又能耗尽他们的粮草,到那时候就能以最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

李世民对于李道宗的回答很是满意,这也正是他所考虑到的,最终这一战就按照这一策略取得了胜利。后来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后来的刘黑闼的时候,李道宗都跟随出征,在军中立了不小的功劳。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在灵州与突厥对抗,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李道宗护卫着大唐的边疆,数次与突厥作战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并未大唐拓地千里,称得上是边疆的保护神。

之后的李道宗更是参与了攻灭土谷浑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和攻破薛延陀之战等等,在这些战役中,李道宗都是主要将领之一,在作战中异常勇猛,立下了大功,备受李世民倚重。在东征高句丽的驻跸山之役中,李道宗曾经提议率领五千精兵奇袭平壤,以期以最小的兵力攻下高句丽来,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可,而这一建议便是因病重无法出征的李靖也是赞成的。

李世民到底还是太自信了些,以至于错过了攻下高句丽的机会,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当然,李道宗也不是没有犯过错,637年,李道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郡王,结果不久就因为贪污被李世民免去官职,削去封邑,只保留了一个郡王的称号回了家。

当时李世民痛心疾首地说:“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不过即便是如此,李道宗毕竟是国家的栋梁,还是李世民需要的人才,因此不过两年就被起复了。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进攻安市城的时候,李道宗再次获罪,当时的李道宗实际上已经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立了很多大功,甚至还受了伤,但在李道宗奉命率部将在安市城外筑土山的时候,土山是筑成了,但却在还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就崩塌了,李道宗有失职之罪,而且高句丽的士兵还趁机攻占了土山。

负责看守的果毅都尉被处斩,而李道宗则光脚请罪,李世民固然生气,但还是说:“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且非其罪。”并没有追究李道宗的罪。

李道宗并不是单纯的武将,他实际上和李靖、李绩等人一样,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辱没皇家风范,并且礼贤下士,在李唐宗室中名声应该是相当好的。当年尉迟敬德回京参加李世民的宴会,在宴会上,尉迟敬德见有人的位置在自己之上,就很不痛快,而旁边的李道宗好心提醒一下,竟差点被尉迟敬德打瞎了眼睛。但李道宗并没有伺机报复。

李道宗的一生都在为李唐王室服务,甚至他的女儿也为了李唐王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就是嫁往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但是这样劳苦功高的李道宗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在房家并不低调,和大伯哥也就是房玄龄的嫡长子房遗直有矛盾,后期这个矛盾扩大,不仅引出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流案,更引出了房遗爱谋反案,李治将该案交给长孙无忌审问。

长孙无忌趁机将该案扩大化,将李唐王室的很多成员都拉进了案件中,其中就包括李道宗、李恪等,李恪被杀,四个儿子都被流放,李道宗也被流放,在流放的途中病死,可以说,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对李唐王室来了一个大清洗,为的不过是巩固自己的权势,但是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并不只有好处。

因为几年之后,李治和武则天来了一个废王立武,长孙无忌作为反对武则天的一方被流放,后自缢身亡,倘若不是李唐王室都死得差不多了,李唐王室不至于任由武则天上位。历史的偶然与必然正是如此,谁也不知道曾经做过的哪件事就会在后来影响巨大。


萧晓四姑娘


我谈谈我的看法。

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李道宗是唐初的著名将领,他是唐朝宗室成员。关于李道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战绩

17岁的时候就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后又跟随李世民讨伐窦建德、王世充,立下战功。武德五年(622),李道宗出任灵州总管(后改称灵州都督),击败了盘踞夏州的梁师都,又击败了进犯盐州五原的突厥郁射设。

李世民即位后,李道宗继续受到重用,参加了贞观三年(629)讨伐突厥,贞观八年(634)讨伐吐谷浑,屡立战功。

贞观十九年(645),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在盖牟城之战和辽东城野战中,立下战功,但是,在进攻安市城时,李道宗负责督建土山,结果土山崩塌,压坏了安市城的城墙,此时,如果唐军能趁机攻入安市城,很可能将安市城攻克。可是,当时负责守卫土山的唐军果毅傅伏爱私自离开,李道宗又没有恰当的部署,结果高句丽守军数百人趁机夺取了唐军的土山,唐军因此错过了一次攻下安市城的良机。

二、品行

李道宗的品行整体上看是比较好的,他比较宽厚温和,晚年比较好学。《旧唐书》说他“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

在贞观六年(632)九月的时候,尉迟敬德因为宴会上有人座次排在自己前面而起了争执,李道宗主动劝解尉迟敬德,还被尉迟敬德给打伤了眼睛。

但是,李道宗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贪。贞观十二年(638),李道宗因为坐赃,被免官削封邑。不过,坐赃在唐律中的处罚并不严重,因此,李道宗最后没有受到任何刑罚,顶着王爵回家休息去了。唐太宗与李道宗关系比较密切,次年(639)就重新启用了李道宗。

三、眼光

李道宗的识人能力是比较厉害的,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在成功讨伐高昌以后,颇为自负。李道宗在一次宴会上,就曾对太宗说,侯君集以后一定会作乱。当时太宗还告诫李道宗不要随便猜测。后来,贞观十七年(643),侯君集果然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

四、荣誉

李道宗能力出众,早在武德年间,就被封为任城王,后在贞观年间改为江夏王。

李道宗与李世民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此,李道宗在贞观年间一直颇受重用。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曾想推行世袭刺史制度,李道宗是李世民亲自圈定的14位世袭刺史之一。贞观十九年(645)李道宗土山失利,按照唐律应处以重刑,李世民回护李道宗,没有追究。李道宗在作战时脚负了伤,李世民还亲自医治,并赐给御膳。

高宗即位后,永徽元年(650),还加授特进,增加实封至六百户。

五、结局

但是,李道宗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关系不好。永徽四年(653),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发生,长孙无忌等上奏说,李道宗与房遗爱交往甚密,李道宗因此被流放到象州,在途中抑郁而死,享年54岁。后来,长孙无忌案之后,高宗恢复了李道宗的官爵。

以上是我对李道宗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1、征伐突厥战争、高句丽战争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李渊称帝后,李道宗追随李渊、李世民征讨各地。屡建奇功。李世民即位后,参与征突厥战争、高句丽战争。在高句丽战争中,深入敌后,勘察敌情。为征服高句丽立下了汗马功劳。

2、勤奋好学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李道宗,可以说是能文能武。他勤奋好学,虚心求学,善于与士大夫交往。很受百姓的喜欢,受人们的爱戴。

3、被发配象州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最后却落得了个发配象州的结局。原因是高阳公主与房遗爱的事情,因为李道宗与长孙无忌等人素来不和,所以在这件事中长孙无忌诬陷李道宗与房遗爱结交。最后使李道宗被发配象州。

如果李道宗不是被长孙无忌等人诬陷,或者能有更大的作为!不过成王败寇是历史上不变的规则!


历史解说员


李道宗是初唐李氏宗室名将,也是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人之一!


李道宗,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初年著名开国将领,参与了唐朝建立过程中和建立初年的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灭吐谷浑等数次重大战役。

李道宗谦恭好学,敬慕贤士,从不仗势凌人,和河间郡王李孝恭被并称为李唐宗室的贤王,李世民晚年曾评价称李道宗是和李绩、薛万彻齐名的名将,被封为任城郡王,后改封为江夏郡王!

值得一提的是,据后人猜测,著名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

虽然历史记载中李道宗曾经有过贪腐行为,但是这不能否定他在初唐时期的巨大功勋和历史地位,但是李道宗晚年被长孙无忌等人诬陷牵涉谋反案被流放,病死于途中。

李道宗可以算的是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人之一了,因为历史演义小说和后世影视剧的广泛热播(主要是《薛家将》系列《薛仁贵传奇》),李道宗留给大众的印象是:阴险狡诈、妒贤嫉能、陷害忠良、昏庸无能的小人。一代名将如果在天有灵,也只能无言泪千行了!


公子皇铘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

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成这样子,恐怕棺材板早就压不住了,玩笑归玩笑,时过千年,李道宗骨头渣都没有了,也不可能跳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黑白不能不明、是非不能不辨,正史上的李道宗绝非此类奸佞无能之辈!

年少成名,被李世民看重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曾多次追随李世民出征打仗,是唐朝初期备受倚重的名将。

李道宗十七岁时,便跟随李世民出征前去抵御刘武周主力宋金刚的军队,李世民征询李道宗意见,李道宗分析:刘武周军虽然是乘胜追击,气势势不可挡,但是恰好可以用这点来打败他们,等到他们粮草用尽之时,便只能不战而退,李世民和李道宗不谋而合。果不其然,刘武周军连夜退兵,唐军加以追击,大胜而归,这一战唐朝夺回了河东要地,意义极其重大,李道宗也因此立了一大功,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赞赏和重视。

随后又多次跟随李世民出兵,立下了累累战功。李世民登基之后,李道宗仍然受其重用,为唐朝国家土地的扩张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利用计策守住边疆城门,还一举将突厥击败,安定了大唐边界,不惧环境的艰苦,将吐谷浑军队顺利歼灭;在和高句丽、薛延陀的战役中,李道宗均功不可没,尤其在和高句丽的战役中,李道宗以四千骑兵对阵敌方四万余人,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形,以少胜多,李世民曾将他比作三国名将,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其信任和赞赏了。

李道宗宽厚善良,更没有迫害薛仁贵一说

首先,在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薛仁贵和李道宗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的,就是电视剧为了顺应故事情节,突出主角特征而虚构的,李道宗差点杀死薛仁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李道宗待人宽厚,礼贤下士,从不摆官架子,而且经常向士大夫们虚心请教、共同讨论问题。

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要请诸位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在庆善宫举行宴会,来参加的大臣们都是一些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古代座位的排列很有讲究,更不用说皇家宴会了,那就更加讲究了。

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多年,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不仅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还帮助李世民射杀了李元吉,立了头等功,论功行赏排位第一,且尉迟恭还在北邙山时击败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理当坐上第一把交椅。

可偏偏还有人不长眼的坐在尉迟恭之上,尉迟恭当场就发火了,李道宗上前劝解,却被无辜及,一只眼睛都差点被他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没有跟尉迟恭计较,可以看出其为人真是宽厚之至了,倒是尉迟恭被李世民教育了一番之后,收敛了很多。

晚年被害入狱

李道宗晚年因为身体不适申请了闲职,基本不参与朝中争斗,但是还是不幸被牵扯政斗的漩涡中。当时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带出了很多皇亲国戚,本来这件事和李道宗毫无关系,李道宗隐退就是想安享晚年,可谁知有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借此事参了他一本。

由于谋反一案中恰牵连了众多皇亲国戚,长孙无忌等人便趁此机会来消除异己,李道宗素来与长孙无忌等人关系不好,便上了长孙无忌的清算名单,借机诬陷李道宗。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再正的身子也敌不过恶意的权力之争、报复之心。就这样,唐朝一代名将李道宗在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候,被罢黜夺官,流放到象州,并且在流放的路上由于本身就已经年迈,身体不抵当年,没有挨过病痛的折磨,就这么病逝了。

直到武则天当政,长孙无忌等人失势,李道宗才被洗白,并且追复了爵邑。


史论纵横


影视剧《薛仁贵传奇》中,李道宗是个大反派,历史上一大忠臣被抹黑。在正史上李道宗英勇奋战,胆识惊人,跟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北灭薛延陀,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晚年却含冤负屈,被流放到象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五十岁。

李世民和李道宗都是唐太祖李虎的曾孙,李道宗也算唐朝皇族宗室,李渊即位后,封李道宗为略阳郡公。

公元619年,年仅十七岁的李道宗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李道宗为李世民献上坚守的妙计,让宋金刚军最终以军粮匮乏而丧失战斗力,李世民派李道宗进城成功劝降敌方将领尉迟敬德,此战中李道宗立下大功。

公元620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郑帝王世充与夏王窦建德,成功消灭了这两大势力。公元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自立为王,依靠突厥起兵造反,李道宗再次跟随李世民讨伐叛贼,结果被刘军包围,后被尉迟敬德救出。不久,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同年十一月,梁师都派其弟梁洛仁率领几万突厥兵进攻灵州,李道宗誓死捍卫灵州,大败联军,李道宗因功升任为任城王。不久,梁师都与突厥联军进驻五原,李道宗率军大败突厥,为大唐开疆拓土。
公元625年,突厥兵分几路骚扰唐朝边界,李道宗率军击退突厥军。李世民登基后,升任李道宗为灵州都督。公元629年,突厥军又来骚扰,唐太宗任命李道宗为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回击突厥,大败突厥兵。同年冬天,李道宗接到指令,率军讨伐突厥颉利可汗,次年,突厥军被击溃,突厥颉利可汗向灵州西北方向逃亡,去投靠苏尼失。李道宗率军将苏尼失包围,俘虏突厥颉利可汗,立下大功,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公元634年,李道宗被任命为李靖的副将,率军讨伐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军,不久将吐谷浑残军一网打尽。公元637年,李世民封李道宗为江夏郡王,后因贪污获罪,被免职,但是保留江夏郡王的头衔,两年后,李道宗被重新启用为晋州刺史,第二年升任为礼部尚书。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李道宗与李勣率兵攻打盖牟城(今辽宁抚顺),攻占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唐军继续进攻辽东城,高句丽派四万多骑兵支援辽东城,李道宗手下只有四千骑兵,寡不敌众,此时有人建议挖濠沟防守,李道宗说没有必要,敌人从远方急忙赶来,士兵一定疲惫不堪,唐军定能一鼓而灭,李勣也赞同李道宗的建议,准备与敌军展开激烈的一战,在李道宗与李勣英勇抗战下,大败高句丽大军,斩杀敌军一千多人,唐太宗赏赐李道宗奴婢四十人。公元646年,唐太宗派李道宗率领唐军讨伐薛延陀,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惧怕唐军而向大唐求和,唐太宗答应了伊特勿失可汗的求和,便派李勣去安抚降军,李勣发现伊特勿失可汗并不是真心诚意归降大唐,而且还密谋反唐,于是李勣和李道宗斩杀薛延陀五千多人,俘虏三万多人。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军大胜。

李道宗结局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连了许多皇族宗室,其中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等被赐死,李道宗也难逃过一劫,他被流放到象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李道宗尊敬贤才,从不仗势欺人,不管是史书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评价都很高,李道宗为皇族宗室,他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深受世人尊敬。他成功把文成公主送入西藏和亲,为汉藏两族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李世民屡战屡胜跟李道宗密不可分的。


小龙谈历史


正史上,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则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

619年,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李道宗时年十七岁,随李世民前去抵抗。


李世民登玉壁城观察军情,回头问李道宗应该怎么退敌?他说敌军是乌合之众,只要坚守,等他们粮尽,就不攻自破。这正和李世民之意。果然,后来刘武周军果因粮尽连夜退走,唐军追至介州,一战而胜。唐军夺回河东要地,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李道宗功不可没。


可见,年少的李道宗已经显现出来超人的才能。后来在多次战争中,屡建奇功:战突厥,灭吐谷浑,击高句丽,破薛延陀。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征战四方,功勋显赫,深受敬仰,唐初的辉煌战果,与军中存在一个关陇贵族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旧唐书》:“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

“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新唐书》:“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於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

“景、元子孙,当草昧之初,乘运而奋,方高祖攘除四方,所以宣力,皆显显为世豪英。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

史书对于李道宗的评价还是积极肯定的。不过,晚年受到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直到武则天得势,他才被追复爵邑。


Anna人生物语


唐朝是一个尚武的朝代。像是李靖,尉迟恭,尉迟敬德还有李元吉等等都是一顶一的武术好手。


李道宗自然也是。说到李道宗,很多人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就是陷害薛仁贵的那个人。薛仁贵是何许人也,于是众多人对李道宗的第一印象总是不太好,认为这就是一个陷害忠良的混蛋。

从辈分上来说,李道宗还是唐王李世民的堂弟,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更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对于李道宗都是十分的欣赏的。



李道宗骁勇善战,在唐朝那个功臣比牛毛还多的时代,他李道宗都是排进前几名的,当时李世民和李靖谈论到此事时,对李道宗可是毫不吝啬的夸奖。所以他在当时位居朝廷的三大名将之一。


李道宗不仅骁勇善战,还十分好学。在唐朝李道宗除了勇名之外,还很有贤名。后来他退居二线,很少再参加宫中事物了。

但是天妒英才,即使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依旧逃不过灾难的到来。在高阳公主案中,长孙无忌和几位大臣因和他素来不和,所以一把就将他推进了深渊,于是他就被剥夺了官职,流放了出去,后来死在了半道上。


围知历史


在早前,曾出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薛仁贵》,里面张铁林塑造了一个奸佞小人形象,那就是李道宗。当然,李道宗也并不是在电视剧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反派,在很多唐朝演义小说中也一样。

但与电视剧里面饰演的奸臣不同,在正史里李道宗这个人是个少有的被猛人李世民公开夸耀很猛的猛人,在小说电视剧中李道宗可谓是被黑的一塌糊涂。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本事很大,他自己就是唐王朝建立的一大功臣,当年李渊都已经对李世民这种人的战功封无可封了,只能搞创新,发明说明“天策上将”,并允许李世民这个绝世猛人可以开府建牙,拥有自己的小朝廷,李世民明明是一个皇子,却有混成权臣的趋势,可以想象李世民这样的猛人有多猛了。

李世民这种猛人眼光自然几乎非常高,考虑到李世民可以身先士卒的单人突阵,这种人看别人自然眼光贼高,而李道宗作为被这个人亲口夸赞的猛人,我们就可以盲猜李道宗这人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也当得起一个猛人的称呼。

那么实际上,李道宗具体有多猛呢?

我们首先来看李道宗的战绩,看一个人的战绩,往往能最快了解一个人能够具体有多猛。 他的主要战绩有大破吐谷浑和击灭薛延陀,我们先来看大破吐谷浑,被李道宗大破的这个吐谷浑,在当时的国力到底足不足够强大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时的吐谷浑实力极为强横,当时的吐谷浑有实力直接进袭今青海一带的兰州,直接对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受到直接而有效的威胁,吐谷浑从来不是什么理论派,他属于切切实实的行动派,他入寇兰州后,威胁了唐帝国通西域的咽喉要道之后, 并且寇扰凉州,这种行为大大激怒了血气方刚的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政务太忙了,于是派遣李靖和早已在大唐建国时候的那些对其他起义军的战争中就已经展露头角的李道宗率师一同进攻,李道宗奇谋不断,准确抓住机会,下令手下人急行军十日,孤军深入追上正在以逸待劳且拥有天险的吐谷浑部。

在这场大战之中,李道宗表现了他那惊人的军事才华,创造性的制定了千余骑逾山袭其后,使其腹背受敌的经典战术,李道宗在军队已经连续急行军十日的情况下,不但打完了这次十分悬殊的战役,之后更是率领大军在无人的苦寒之地行军二千余里追击吐谷浑残部,这种对军队的统御力是多么的惊人与恐怖,最让人会感到惊恐的,恐怕还是这种情况下不但能保证军队不溃散而且还成功追上吐谷浑残部,并予以坚决的歼灭。这个经典的战例足以证明,李道宗其人对军事把控能力与指挥艺术可见一斑了。



我们再来聊一聊他的击灭薛延陀的战绩,这份战绩比起上文的大破吐谷浑的战绩还要厚重和令人惊叹——李道宗奉命讨伐越来越不听话的薛延陀,而薛延陀的部族们也是个个人精,自己估计自己不能硬抗唐军的来势汹汹,于是相当狡猾的部族们利用天朝上国好面子的心态,拥立伊特勿失可汗假装表示对大唐的臣服。

既然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书请和了,理论上唐军就不能对他做一些什么,但是李道宗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计谋,于是埋伏了一波,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部族,几乎将他们所有人都斩尽杀绝了,杀光了所能杀光的人后,李道宗又听说还有部族在外,于是李道宗命军队携带刚刚斩获的五千余级首级以及刚刚被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急行军渡过沙漠,继续展示高超的军队把控能力和指挥艺术,成功追上了薛延陀,追了多远呢?足足追出了两百里,又斩杀了数万薛延陀人,从此之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薛延陀。

李道宗在军事上就是这么猛,李渊和李世民都非常热情的赞叹他:“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李道宗)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贲、育之勇何以过”,“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


夏目历史君


李道宗,唐朝初年的宗室子弟,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是唐朝初期十分重要的一名将领。历史记载多认为李道宗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而且在文成公主出嫁时,曾“持节护送”。在电视剧《薛丁山征西》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胸狭窄、喜欢挟私报复、诬告陷害并差点害死薛仁贵的李道宗,并且在许多电视小说中我们所了解到的李道宗也都被描述成了一个奸佞小人。其实,这些都并非正史上真实的李道宗。

正史上的李道宗并未陷害过薛仁贵,他随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善于用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提到李道宗,许多人都会想到电视剧中他陷害薛仁贵的那一出,但正史中的李道宗从未陷害过薛仁贵,这些其实都是李道宗被小说电视剧丑化的结果。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李道宗便随着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令李世民对他赞叹不已。

武德二年(619),李道宗随李世民在柏壁与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询问李道宗破敌之策,李道宗说:“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李世民当即赞叹李道宗所说与自己所想如出一辙,最后果然宋金刚的军队由于粮草不济而退走,唐军成绩出动,一战而胜。在此之后,李道宗还随李世民征讨郑帝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等人,在一系列的战役中,李道宗“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屡有殊效”,一直善于排兵布阵,表现十分突出。李世民还曾就李道宗的军事才能给出了极高的赞许:“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李道宗勤奋好学,广交天下士大夫。《新唐书》有言:“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於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宗虽然是唐朝宗室、开国元勋,但他身上却一点也没有皇亲贵族纨绔子弟身上的那些骄纵跋扈习气,反而十分的平易近人,喜欢与士大夫们交往,在与这些士大夫相处的过程中他也是一点也没有王爷的架子,喜欢虚心请教他们问题。一时间,李道宗贤名远扬。

李道宗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从不斤斤计较。贞观六年(632),唐太宗李世民在庆善宫举行宴会,宴请了一众皇亲国戚以及一些开国功臣。我们知道,古代皇室宴席排座位是有很大讲究的,当时隋朝大名鼎鼎的名将尉迟敬德因为有人坐在了自己位置的上头,十分的恼怒。李道宗怕因此破坏了宴席气氛,于是好意出面劝解,谁知,尉迟敬德不但不领情,反而抡起拳头就打了李道宗一顿,李道宗的眼睛受伤,甚至差点就要瞎了。李道宗虽是李世民堂弟,但他并未依仗自己皇室近亲的身份从向尉迟敬德讨说法,而是念在尉迟敬德乃唐朝功臣的份上,选择了息事宁人,不去过多追究。

《旧唐书》称赞李道宗道:“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对于大唐来讲,他是稳固江山屡立奇功的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然而,老年的李道宗却因被卷入房遗爱、高阳公主案而被发配象州,最后在途中不治身亡,一代名将最终落此境遇,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