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些地方真正做到了当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呢?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汉服推广君


当文化遇见了“亲”

从我本人多年热衷旅行的经历来看,我个人觉得,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甚至一件小小的旅游文创产品,能够与当地旅游很好结合起来,将当地的文化、艺术、民宿风情、人文故事、建筑精华、出土文物、地理历史等等文化符号和元素,经过创新设计,将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元素与产品本相结合,形成一种新时代的文化旅游产品,呈现在广大游客眼前,一定会惊艳到众游客。可惜,这种将当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成功案例,还真少之又少。

01

同质化的印象

大家印象中,旅游景点购买的文化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地摊货泛滥,90%以上存在雷同。本来,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文化纪念名片却成了游客心中的“同一张脸”,这样的尴尬标签也一度占据我国旅游文化纪念品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有人编段子调侃: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不会买这些纪念品,因为都是从你们那拿货的。

02

成功的案例

近年来,随着国宝热、国潮热兴起,大家对于有趣的故宫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创产品也是出奇的高涨!

前不久去北京故宫游玩,我看到现场很多人买一款“故宫猫马克杯”的产品,这款产品将故宫猫的元素与来源于故宫收藏的清代乾隆年间的龙袍,萌黄和大红两色进行创意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基本上卖断货,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这一成功现象的背后值得当地旅游部门和运营者的深思与借鉴。

03

为什么要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还是以北京故宫为例,2017年北京故宫接待游客1670万人次,旅游类的文创产品销售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旅游类的文化、文创类产品收入已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它打破了传统印象中以门票作为景区收入的盈利点,也让故宫文创成为主题景区及文旅产业的参照和学习的标杆。

10亿元购买力的背后,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更是将故宫文化、历史等元素通过产品的这一介质传递到世界各国角落,这种强大的文旅IP更是启迪着人们更加看重产品背后所承载的那份历史文化基因。这一重大信号的释放,无形当中,可以让旅游景区的文化内容再次、多次以物质形态的方式真正融入到现代人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热爱故宫文化的游客。

04

怎么结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之前,当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经常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过度强调文化,或一厢情愿地设计自以为广受欢迎的相关产品,结果造成了印有景区图案、标志或者著名景观造型的商品比比皆是,游客却不买账。

反观,故宫文化文创类的旅游产品,却很好地兼顾市场兴奋点和文化亮点的特质,将三宫六院做成了冰箱贴,不仅好看,更是对“电视剧里常说的三宫六院到底是哪三个宫和六个院”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做到“把故宫带回家”的亲民路线。

05

综上所述

想把当地的文化内涵与旅游相结合,开发深受游客朋友青睐的产品,要敢于打破常规,转变思维方式,多维度大胆尝试,深挖自身的文化价值,洞见旅游文化的内核,打造好看好玩、好看、好用的旅游文化产品。

如果你还有什么新颖的观点,对故宫文创等产品有研究的朋友给我留言,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关注、交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人头条号,及时更新旅行各个方面的问题。


旅行的那些事儿


现在哪些地方真正做到了当地文化与旅游结合呢?咱们分享一下案例:

随着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也在推出自己的特色旅游模式,游客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作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之一,推广与实施文化旅游也是势在必行。文化旅游大致分为一下几种:


红色文化旅游:基于革命根据地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旅游模式。随着游客需求增长作为红色旅游景区也在蓬勃发展,人们对于革命先辈的敬仰,缅怀,学习都是在红色文化旅游模式下进行的。

洛川会议纪念馆

革命圣地西柏坡

(革命先辈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辽沈、平津、淮海,同时七届二中全会与农村土地改革都是在这里召开的,成为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历史文化旅游:基于中国历史为重点,突出宣传融合产生的旅游方式,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让游客感受祖国历史的悠久与灿烂文化。

嵩山少林寺

基于历史文化旅游的景点案例: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世界历史遗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

自然景观与古典景观文化旅游:基于自然风景与古典景观结合游玩,娱乐,学习,欣赏等的旅游模式。

同里古城,江南水乡

(游客感受江南水乡文化,享受水乡景观)

台儿庄古城

(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庄,与水乡文化相结合)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当地文化与旅游是非常好的旅游模式,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深入发掘,综合出自己的旅游发展之路,从而带动全域经济。以上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


沂岭山人


这是一道极为有深度的题目,个人才疏学浅风解有限,所思所想仅代表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以及对于旅游文化的理解,回答的不好之处,还请各们见谅。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说起来容易,但想真正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还是十分有难度的,理想终归是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尤其是大把大把的红票子摆在面前的时候,很多人便迷失了自己最初的追求和梦。君不见打着释家旗号的登封市,也不见道家首屈一指的武当特区么,最开始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这两大圣地会充满了铜臭味儿?不,不只是铜臭味儿,而是在铜臭的洗礼之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连人性之中最后的那一丝丝人味儿也放弃了,做为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他们率先放弃自己的信仰、推翻传承了几千年的宗教文化、将所有的传统、底蕴、文化等等全部百川汇海一般指向一个方向:利!

失了传统文化和底蕴的宗教,就算旅游项目开发的再好,也失了本质,更别提什么与旅游相结合了,不过就是多年的老光棍遇到寂寞的老寡妇,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完事拍拍屁股就散伙罢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很好的地方呢?

有!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现在做的好的地方真心的不少,个人去过几个地方,现在就向大家推荐几处,不成熟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西藏

要说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最好的地方,西藏当首屈一指,不只是在国内首屈一指,便是放在全世界也不遑多让,只怕全世界范围内想要找到旅游与当地文化结合的如此完美的地方也不多见。

那么西藏的文化是什么呢?或者说西藏是什么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呢?

个人见解为:信仰

无论你是追求山高天远的无人之境、竟欲挑战自我的决心、还是热爱无人区的冒险之旅、寻求生命的极限极境、亦或是对神秘未知的探索、对自我的追寻、还是对藏传佛教的虔诚,都是信仰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的意思很简单:去西藏的人,除了工作和生活两种以外,无论你以何种理由前往,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的信仰,当然,这里所说的信仰与封建迷信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西藏的信仰和旅游又结合到了什么程度呢?

可以说很深,深不见底的深!不管去西藏的人在去之前对于宗教现象多么的不屑一顾,但在到达西藏之后都会保留一颗敬畏之心,甚至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去过西藏一次之后就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这种事情也并不少见,而近年来藏文化的发展大有一展鸿图之势,也越来越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影响日益深远,早已迈出了西藏的大门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所以说西藏是将当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最好的一个地方,没有之一。

二、开封

这是一座城下边还埋着好几座城的城市,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全部用笔写出来只怕区区的千八百万字是写不完的,光凭这一句话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那么在要这么厚重的城市这中挑出它最精髓的文化,几千年的百花竞放到底哪一朵才最具有代表性呢?

答案当然是宋文化!不可否认不可回避的大宋文化!

一提到开封,世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开封府和大名鼎鼎的包公包青天,开封便是以包公生活的年代,大宋文化为基础核心,一张清明上河图打造出名动中外的清明上河园,再辅以周边的开封府、包公祠、龙亭等等众多古迹以及现代文化建筑,形成了一整套的极为完善的旅游产品,游客来到这里扑面而来的便是传统大宋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开封在很好的继承了宋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将其发扬光大,使得每一个来到开封旅游的人都会有着完全不同的新奇体验。

三、泰国

相信我写出泰国这两个字来很多人一定极为意外,为什么呢?一是有些人不了解泰国的文化,二是因为有些人很了解泰国的东西。这两种人都会很意外,那是因为对于我将泰国列在这里的不认可的一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不过别着急,且定下心思来看我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也许您就明白我为什么要把它列在这里了。

泰国的文化是什么呢?很多,多到我们做为只去过一两次的外国人是很难完全了解的,所以干脆笼统的概括成一句话就好:异域文化。

什么叫异域文化呢?就是区别于我们主流的汉文化以外的国外文化,都可以称之为异域文化,而因为接触的少所以往往很能吸引我们的视线和兴趣,加上近年来的东南亚旅游热,也让很多人都开了见识一下的眼界,对于所谓的异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话说到这里就有人说了:我去过泰国啊,也见识过你说的异域文化了,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不适合咱中国人的口味,融不进去的感觉。

对,您说的没错,的确不适合我们的口味,我们也真的很难融入进去,但您只看了其一,只注意到了让自己不舒服的一面,而选择性的忽视了另一个客观的事实:泰国为了迎合越来越多的国人旅游热潮,正在努力的把自己变成适合国人生活的后花园。

是的,不必我们去适应他们,而是他们在适应我们,谁说的一定要旅游结合当地文化,难道就不能本地旅游结合异域文化么?泰国就做到了,将自己的旅游业做的几声水起的同时,把中国文化学了个底朝天,现在在泰国无论走到哪里,基本没有语言障碍,放心,我说的不是英语,是纯正的汉语交流,但凡随便一个泰国人都能随口说上几句,指个路找个厕所嘛的不在话下,你看,这不也是旅游业与文化的一种有效的结合方式么?

好了,篇幅已经够长了,为了凑这些字数我也是费尽了心机灌了不知几斤几两的水才整出这么一通长篇大论来,如果您有耐心看到了这里,我要对您竖一下大姆哥:好样的!但我同时还想问一句:您得是多我聊啊,才能看我在这里瞎白话。

我是静伟,感谢您的阅读,请关注支持,谢谢。


静静静静伟


我常常一个人背着一个包去往一个并不著名的景点旅游,因为我觉得当下的旅游已经失去原本的味道了,旅游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疲惫使自己能够放松并得到快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但当下很多人是为了旅游而旅游,有的人可以在短短几天去往很多地方,而他们停留在一个景点的地方也许就是拍照的功夫,至于旅游地的文化他们还未来的急接触便匆匆离去了。

由于国家鼓励旅游吧发展,因此大量的旅游地普通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但大部分都是模式化,照搬化,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我也遇到过一些富有文化的旅游地(我就说说我近期去过的):

江西九江的东林寺

江西上饶的集中营

( 以上仅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如有冒犯之处请多见谅)


小胖哥家鄕


西藏的旅游业做到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西藏的藏民都信奉藏教,一路上都有藏民穿着民族服饰一路朝拜让人敬畏。寺庙是藏区不可缺少的建筑,都是具有藏教风格的寺庙。


小妮和老公看世界


旅游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1、旅游对文化有传播作用。旅游者到异国他乡旅游,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和了解当地文化,与此同时,又将自己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的文化带给旅游目的地居民,因此,旅游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旅游对文化有保护作用。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因此,一个国家、地区、社会以及当地居民为了发展旅游业,为其经济和社会服务,就必然十分重视对其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3、旅游对文化的消极作用。一方面,旅游目的地政府、居民和企业会强化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以吸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异地旅游者。从而使当地文化的特色更为浓厚、特点更为突出。但另一方面,旅游者将本国或民族的文化带进来,对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产生冲击,结果使本民族文化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草莓爱旅行


个人认为河南的开封和洛阳在旅游产业和传统文化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这点从全国旅游大数据中可以看到出来!开封以宋代文化为核心加以国术武侠等传统内容打造出来一套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历史传承,虽然在用户体验上缺乏人性化和更优质的服务,但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土生土长的北方原生态和南方的小桥流水的精致区分开来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