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薦一部紀錄片:《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協同作戰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這部紀錄片,希望大家喜歡。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陸海空軍協同作戰。在這次作戰中,共投入了25萬名官兵以及7000餘艘船隻,是決定二次大戰勝敗的重要一戰。

在現在的諾曼底沿岸,有著能讓人浮現起當年慘烈戰鬥的陣地,墓地,以及紀念碑。但是,在海底同樣沉睡著不為人知的“作戰記憶”。在納粹的激烈反擊中,盟軍的船隊將數量驚人的士兵和坦克送往海灘,還有很多船隻被德軍水雷擊沉到了海底。如今,諾曼底海域的海底依舊沉眠著許多沉船和武器。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複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當然也是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週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霸王行動計劃是在英國早期入侵法國作戰計劃的基礎上制訂的,前後歷經2年多。

1941年9月,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參謀長蒙巴頓海軍上將,開始研究在歐洲戰場實施兩棲登陸並開闢第二戰場的可行性,同年12月,美國參戰後美方正式與英方計劃人員一起工作,不久,英方提出了一個穿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的計劃草案,代號圍捕(“Roundup”)。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後,英國總參謀部任命摩根(Frederick E. Morgan)中將出任盟軍最高司令(還沒有被任命)的參謀長,並授權他制訂入侵法國的計劃,代號鐵砧("ANVIL")。

同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他選擇在地中海的參謀長史密斯中將(Walter Bedell Smith)任盟軍參謀長,摩根變成了副參謀長,作為平衡,英國空軍上將泰德(Arthur Tedder)擔任副總司令,主管戰區空軍。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艾森豪威爾最終搞定了一個由英美雙方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繼續籌劃穿過海峽攻擊法國的作戰。

按照鐵砧計劃,盟軍投入3-5個師,沿加來海峽(Pas de Calais)進攻,攻擊路線是從英國的多佛到法國的加來。後來,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都認為3-5個師不夠,因此,攻擊地域被擴展到更廣大地區,蒙哥馬利傾向於將卡昂納入攻擊範圍,摩根的計劃人員則認為,將橋頭堡擴展到60英里會超出盟軍現有資源,蒙哥馬利卻認為,要麼找到解決辦法,要麼更換司令,這場爭執挑起了有關鐵砧計劃價值的爭論,艾森豪威爾開始考慮從法國北部進攻的計劃,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s Overlord“)。

1944年1月23日,盟軍在爭吵中決定從諾曼底發動攻擊。美軍在西側,目標瑟堡(Cherbourg),英軍在東側,目標卡昂(Caen)。按照計劃,進攻時間為1944年6月5日。

西線。在登陸當天夜裡,美國82和101空降師在聖母教堂(Ste. Mere-Eglise)鎮附近空降,佔領通往海岸的道路,阻止敵人加強海岸防禦。第二天,佈雷德利的第1集團軍會到達那裡,第7軍第4師在法裡維爾沙丘附近的猶他海灘登陸,東面,第5軍第1師和29師一部,在維耶維爾附近的奧馬哈海灘登陸,登陸成功後,第5軍擴大灘頭陣地,第7軍穿過科坦因半島,向南佔領瑟堡,然後揮師南下,佔領聖路易斯,一旦佔領聖路易斯和聖路易斯-佩里爾公路,第1集團軍就準備使用機械化部隊實施進攻作戰。其後,巴頓的第3集團軍進入戰場,向布列塔尼半島進軍,佔領佈雷斯特和其他港口,並在第1集團軍進攻巴黎時,負責其右翼安全,

東線。英國第2集團軍在巴約與卡昂間展開,英國第6空降師在H時前在卡昂和奧恩河口附近空降,佔領作戰區的東北翼。英國30軍第50師在靠近巴約的黃金(GOLD)海灘登陸。第1軍分兩路向東進攻。加拿大第3師在朱諾(JUNO)海灘登陸,英國第3師在箭(SWORD)灘登陸。在登陸成功後,各部迅速佔領交通要道,以便裝甲部隊展開。

為欺騙敵軍,使他們相信登陸地點是加來而不是科坦因,盟軍虛構了以多佛為基地的第1集團軍群,其編制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還大,並任命巴頓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為避免進攻時間洩露,盟軍將這一天定為D日,從1943年9月以後,霸王行動的計劃文件全部使用海王星(NEPTUNE)替代Overlord。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儘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您評論、關注、轉發、收藏。或加入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專屬西安楊軍的帳號”,發佈一些個人喜愛的紀錄片推薦文章內容,歡迎關注。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

《NHK 海底調查 重現諾曼底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