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孩子的老师能教好学生吗?

月之客栈


首先表个态度,眼里面有分数,就一定能够教好孩子。眼里面只有分数的老师是不存在的。

分数是什么?不是那个冷冰冰的数字,是教师和学生综合互动的结果。如果关心自己的分数,为了提高分数绞尽脑汁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对学生冷漠的老师。

先不说长篇大论,举个例子:

当年我高中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语文作文平均分,干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那就是给了一个材料,自命题、自立意,写作文。看上去没什么,但是关键是,他每一篇作文都会面批,面批,面批……面批不觉得恐怖的话,后面的事情更加丧心病狂,面批完之后,给你三五分钟,重新构思或者想一下如何修改,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然后打回去重写!!!

重写就完事大吉,可以上作文本了?幼稚!重写之后的程序和第一轮差不多,这样过了3-5轮。好一点的可能两轮就过了,我当年过了3轮,最惨的重写了五遍。

这样惨无人道的训练做了三四个材料,也就是三四个主题,然后,我明显感到自己作文上了一个档次,的确班平也拉开第三名好几分。为什么不是拉开第二名?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带两个毕业班,真的很辛苦,还是我们班主任。

为什么说损人不利己,损人就是从来不给我们写的时间,要我们自行抽时间,不利己就是,一个作文第一次面批大概要6-10分钟,架不住两个班100多人!

老师特别争强好胜,专题都是一个一个过的,最后分数也的确比其他班高出一大截!

分数到底是什么

题主的提问明显的把分数和对学生关心看成一个对立关系!也就是熊掌和鱼不可得兼的关系,但是很多优秀的教师真的不仅在成绩上非常好,而且也对学生好。这两者并不矛盾!

分数讲白了就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如果一个老师特别关心成绩,那就意味着会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尝试优秀方法,学习优秀案例。

由于成绩是学生考出来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必然也会在学生方面下功夫!所以关心学生是必要的!

私自猜测题主意思

题主约莫是讲那种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严厉甚至粗鲁的教学。有一句话叫做,响鼓不在重锤,如果不是没有办法,又何必至此。另外,现在学生有时候真的是得寸进尺,所以有些教师得营造一种“我不好惹”的表象。其实绝大多数老师,都有一颗柔软的心!除非是那种混子……


树木也要树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学会育人。老师,是一个被社会赋予神圣职责的人。它的与众不同,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可以影响很多人的人生。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除了父母,陪伴孩子最久的就是老师。我不相信一个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带着功利和自私的心理,去教学,能教出一个好学生。

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正如我前面说的,一个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是非常功利,同时又是自私的,因为他在意的是自己教学的考核标准和自己的名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提高成绩,保护好学生。比如按成绩排座位,比如成绩差的学生要接受体罚等等。

近日刚发生的一起“老师打人事件”,就是在湖南某小学,老师因为学生写错字而毒打孩子,造成脱皮,脸颊淤青。面对家长的质问时候,老师却理所当然的嘲讽:是我不应该检查孩子作业。这就是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他的眼里学生不是一个人,可能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好学生自视甚高,他们可以仗着老师的偏爱恃宠而骄,现在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中,也不乏是一些成绩良好的孩子。差学生从此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形成自卑的心理。同时在这种恶性的班级竞争当中,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变成一个唯成绩最高标准的人,而失去的是更多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其他良好秉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都拥有自己的发展和特长。有的孩子适合读书,有的孩子适合发展艺术。有的孩子理科好,有的孩子文科好。都是很正常的事!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不应该把所有学生都变成一样的读书机器。而是应该遵从每个孩子发展的特点,去引导他们,完善他们。

我是河小象,专注于少儿素质教育,200万妈妈的选择。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互动~


河小象


池塘里只有鱼,没有水,你信吗?这个我不信!

这“鱼"就是分数,这“水”就是老师。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分数和老师的关系,还分数一个清白。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汗水,老师的辛勤。说穿了,分数是师生合作的结晶!

可是,“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们把分数与教育断然割裂,似乎分数就是应试教育的怪胎,是伤害学生的罪证,那些强调分数的老师只是出力不讨好的傻冒!

当然,教育不能唯分数,更不能因分数而不择手段!成长是方方面面的,成材更是方方面面的,冷酷的文化课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代表一切,但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衡量标准之前,分数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尺度!无论本科专科,哪怕最不受待见的职业学校也象征性地需要分数!

那么,分数究竟从哪里来,一个眼中没有学生,冷酷无情的老师能让学生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分数吗?正如池塘里没有水,鱼又靠什么来生存?

教育是有温度的,老师更需要有故事,老师故事里的主人公并不仅仅是老师,更有一群叽叽喳喳绕着老师嗷嗷待哺的学生,假如老师眼里没有他们,不用心哺育他们,他们会长出腾飞的翅膀?

池塘里有水,但没有鱼,我信。毕竟总有少数篮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总有少数不敢担当缺乏责任心的所谓“园丁",他们误人子弟却美其名曰是素质教育的“白肚子"先生!

因此, 老师眼里有了学生,学生才能有分数!





老吕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老师,必须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才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成为学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一个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孩子的老师我认为是教不好学生的。

首先我们要给好学生订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呢?成绩好?品德好还是身心综合素质好呢?如果说所谓的好学生就是成绩好,那么"一个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孩子的老师是否能教好学生"这个问题我们值得去商榷。如果说我们将好学生定义为身心健康,成绩优良,品德高尚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觉得这样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孩子的老师是教不好学生的。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谈谈我的看法吧。高三那年,高考失利。经过我和父母地再三考虑去了一所私立复读学校复读。在那里我没有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似乎每个人都是一台机器,忙于自己的事情,眼里也只有自己。我的高复班主任以前是教应届生的,后来听说因为家里生了一个孩子,加上又要买房,负担比较重,因而他就教复读班了。在他眼里,我们的升学率关系到他的工资与声誉,因而拼命的抓我们的学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他会使用各种手段去抓我们的学习,然而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却不闻不问。每天我听到的都是像这样一些话"废物,你们就这点出息?就是因为我自己太废物了才会来教你们这群废物?白痴,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在这样的强压下,我差一点就要退学了,后来经过父母的开导最终坚持了下去,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并不怎么理想。其实这也不能完全去责怪那位老师,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终究还得归于内因吧!但是他对我的人生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我确实没有发现得到了什么帮助。

后来上了大学,在第一学期时,我发现自己完全不能很好的融入这样的小社会,因为高中应试教育只教我们怎么样把书读好,没有教我们怎么样去变成一个社会人,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因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处处碰壁。后来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好老师,自己也不断的在看书渐渐地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我也终于明白了读大学的重要性……

分数固然要抓,但切不可眼里只有分数。作为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图片来自于网络)





片啊宝阿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什么意思呢?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学生娃儿能把试考得好,也是素质之一呀。如果一个老师眼里只有分数,并且他能使学生可以考好,一直考到清华北大,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他是否教得好与不好呢?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老师眼里没有分数,能使学生提高其他素质,也是可以的。学生的素质不是单一的,只要教师能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提高了,那就说明教师教得好。所以,教师教得好与不好,不能单方面的来确定。

时下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形形色色的家长,都只是单方面或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判断教师教得好或是不好。其实这是对老师是极为不公正的,不客观的,不理性的。对于教师教得好与不好,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量。学生要因材施教,这个“材”指学生,说明要根据学生这个“材”的情况来确定教的方法和教的内容。那么,对于教师,更应该也要实行因材施教,这个“材”是指老师自己,就是说老师要根据自己这个“材”的情况,根据自己这个“材”的所能所专来确定这个老师应该教学生哪一方面,能使学生提高分数的老师,就让他教以升学为目的的科目,能使学生提高其他素质,或者能培养学生其他兴趣的老师,就让他教学生和这些有关的知识或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因而,对于教师的德能考量,只要他实实在在的在教书育人,在道德与法律上没有半点问题,那么,他就是合格优秀的老师。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比如说升学的比例高,同样可以给予重奖,对于没有进行分数方面教学的,而在培养学生其他素质方面也特别突出的,同样可奖励。所以,在这样一个教育管理模式下的教师,素质和修养会越来越高,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化和充满人文性。

一般地,只要一个教师他能清贫地兢兢业业地甘心教一辈子书,不误人子弟,在道德与法律方面没有半点问题,能为人师表,三观正,起到一定的教书育人的作用,那么,他就算是一个好老师,合格的老师,甘于奉献的老师,就不存在教得好与不好的问题。

好了,就谈到这里了,这只能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不作任何的理论绑架和道德绑架。


鄢光乾


一个很可爱的问题,很容易回答:一个机器人能不能教好学生?

机器人,严格并精确地执行人类为其制定的标准,比较可悲的是,市面上的教学机器人都尽可能往“人性”靠拢,希望通过代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情感,而反过来真正具备情感的人,却越来越往机器人的冷酷无情靠拢。


老师是一个职业,职业就有业务考核标准,而老师的职业水平高低,最实在的就是所教导的学生的成绩如何。

专注于孩子分数是老师的基本职业能力,是老师的基本职责所在。一个不专注于孩子分数的老师,教不好学生;

乡村教师杰克马在管理阿里的时候,提出过一个动物管理哲学,这个管理哲学同样适用于本问题,他把员工分为三类:兔子、猎犬和野狗。

野狗:有很强的业绩,个人能力强,但是价值观不行,团队配合度差,比如经常抱怨公司文化, 马云认为野狗对企业危害度很大,必须要彻底清理掉、踢出去。

小白兔:非常听话,又热情又善良,价值观强,但是业绩很差,马云认为小白兔要毫不留情的杀 掉,企业必须是以业绩和利润为核心,不是救济中心,小白兔越多,说明企业的整体战斗力越 差。

猎犬:价值观强,同时业绩能力也很出色,这是猎犬,是马云重点培养的人物,张勇和彭蕾都是 猎犬中的佼佼者。

一个眼里只有分数(业绩能力很强,个人能力很强)没有孩子(价值观不行)的老师,就是这个哲学理论里面的“野狗”的存在。

孩子的分数是教好了,但是却也一样成为和老师一样的“野狗式”人才。


淅爸育儿记


不能。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归根结底是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过分看重分数的老师考虑的只是自己的一己私利,因为学生成绩决定他的考核,决定他是否能评为优秀,决定他是否能晋升职称。所以,这种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甚至就是不合格的老师。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把孩子的终生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分数,可惜这种好老师太少了,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缕正义的光芒


这是诋毁考试和成绩的另类说法。成绩是有温度的,不是冷冰冰的一个数字。为师者都知道,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试卷的分析和研判,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运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便学生更大化掌握所学知识。成绩是学生考出来的,学出来的,知识是老师教出来或是老师引导学生学出来的。老师教,学生学,这是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成绩也检验这个过程成功程度的一把尺子,所以说,成绩是有温度的。老师都懂得,备课都要备学生的实际,学生因素是备课不可不考虑的,眼里沒有学生,成绩从哪来?这样的老师是不存在的。就象一个公司的领导,眼里只有效益没有员工,效益从哪来?科研技构的领导,眼里只有成果,没有科技人员,成果从哪来?道理是一样的。希望题主去继续学习学习,提高一下水平。因为这么幼稚,无知还自以为高明,可笑,可悲!


老李60189880


要看好的标准是什么?家长眼中的“好”是成绩好吗?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也可以把班级分数弄得很好。只是分数好有意义吗?孩子的成长需要全方位成长,情商逆商都很重要,身体最重要,高尚的品德也很重要。这些需要一个懂素质教育的老师才能教得好。只看看分数的老师或者学校也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


乡村靖哥哥


只看重分数没有看见孩子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分数是一阵子孩子内心快乐是一辈子。看不见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就不会“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不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老师的科目,喜欢就不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