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一向都很开放和胆大,可为什么却在RCEP问题上“退缩”了呢?

卞竞婉


这个并非是因为莫迪保守了,而是他认为现在的印度工业以及轻工业,还挺不住外国产品的冲击。他对印度内部的改革,再怎么说都是内部的而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RECP全称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印六国参加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宗旨是减轻关税壁垒,促进区域性经济活跃。

11月4日,在曼谷召开的RCEP首脑会谈,除了印度以外,其他的15个国家都在进行签署协议的准备。为何印度如此特殊,不跟随潮流前进?莫迪自己也说了,印度存在着重大且未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他并没有具体的细说,但是很多人已经想到,那就是印度如果签署协议,印度国内经济体,是否能够对抗国外经济体。现在印度在ASEAN中的贸易,实际处于逆差的态势,尤其对于我国,占据了其贸易逆差的4成。中印两国,是唯一两个国家之间没有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印度对于RCEP,从最开始的谈判,就抱有一个慎重的态度。

为何印度会抱有慎重的态度,我们从RCEP的交流领域,就可以看出端倪。RCEP中交流的领域有:物品贸易、原产地规则、关税手续、SPS、STRACAP、贸易救济、金融服务、人员移动、投资、竞争、知识产权、电商交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政府采购以及各种制度等。除了人以外,印度的哪个方面,都是落后于ASEAN中较多的国家的。其他的参加国家,想要废除90%的关税,对于印度而言,肯定是不敢如此操作的,不然印度的工业将会直接被外国取代。

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贸易收支数据,随着21世纪初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印度贸易逆差都在千亿美金以上,这种赤字如果同意了RCEP以后,必然会继续扩大。

上图是日本人对于印度各个领域竞争能力的分析,除了皮革、纤维、钢铁以外,其竞争能力都是负值,其全品类的竞争能力完全比不过贸易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印度会积极对待降低关税的事情吗?显然答案是NO。莫迪就是再开放和胆大,但是面对能够打破其原有市场的巨大风险面前,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了!

部分文章介绍:

《 日本人为尽孝:辞去工作,却被社会遗弃》

《日本人素质“崩坏”:是教育劣化,还是社会使然?》

《深思:撑起日本的主力军,为何陷入了“倒闭潮”》


日本二三事


无论怎么开放和胆大在rcep上谨慎都是印度领导人的正确选择,虽然我们看来不是很理解。

首先要知道的是,rcep一旦谈成,对于印度的轻工业特别是日用品工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冲击,因为一直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平衡,日用品方面发展的非常积累,导致国内日用品价格非常的高,如果市场开放,那么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日用品百货进入印度市场,会将印度民族工业的日用品领域完全击垮。

对于印度来说,实际上如果从非常长远的考虑,rcep谈成是对印度经济有帮助的,这样能够降低印度市场的消费价格,助推经济发展,并且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是有互补的,也就是说这对于两国都是好处。但是短期内肯定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还有一个要知道的,就是印度一直梦想拥有像中国一样的全产业链工业进展,所以他肯定不会希望日用品方面的轻工业被摧毁的。

另一方面就要考虑莫迪面临的情况了,莫迪由于税改在国内的支持度有明显的下降,现在又面临大选,他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前途放在赌桌上进行赌博,如果加入rcep,短期内经济承受了大量的冲击,那么他的支持度肯定进一步下降,对于大选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莫迪现在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印度经济考虑,都没有迅速接受rcep的可能性。


咨询师天生


印度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

印度这次没能签署RCEP,确实让人失望,毕竟印度经济很有潜力,13亿人口,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如果印度能签,那这个自贸协议将会是全球最大的,毕竟包含全球一半的人口,GDP总和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

莫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评估RCEP时,我必须尊敬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是我并未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因此我的良心不让我加入RCEP协定。”

可见,印度国人对签署这个协议也是不乐意的。

其实,到底该不该签,肯定该签。为什么这么说?从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只要中国开放的领域,如今都变得更有竞争力了。而没开放的领域,基本还是老样子,比如垄断领域,金融,能源等。

所以,印度本不应该过于担心开放市场后中国低价商品,已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的冲击,事实证明,越开放,才能越强大。

中国如果能早日开放金融市场,可能我们的股市,债市相比现在会更加的强大吧。

不过,RCEP并未对印度关闭。,昨天,中国外交部称,中方愿与其他各方一道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


赵冰峰财经


莫迪号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所以说莫迪一直都是一个开放派,能够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不过在这次的RCEP问题上,却牵扯到了印度的核心利益,印度这个国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国内的工业发展比较薄弱。我们都知道印度的武器都是进口的,国产的武器比例很少,印度之所以和俄罗斯还有美国关系这么好,就是长期进口这两个国家的武器,印度现在的电子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日本韩国相比还是差了很远。所以说印度市场一旦全面开放,在短期之内会对本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印度的轻工业产品价格不低,一旦国外廉价的商品涌入,会导致印度的一些中小工厂倒闭。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阶级分化比较严重,有钱的人都一般选用国外高档产品,而那些穷的人就买不起一般的生活产品,所以造成印度产业链低端化,无法形成品牌。严重限制了印度轻工业的发展,但是最近几年东亚一些国家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上发展都比较快,这和印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印度对开放持谨慎态度。

印度现阶段提出了印度制造强国计划,是想利用西方产业链的转移带动本国工业产品的发展,顺便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这样做对印度还是比较有利的,会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将美国和欧洲代工的工厂全部转移到印度,印度既可以学习技术,又可以培养产业人才,但是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旦日韩的产品快速涌入印度,那么印度就再次错失建立工业体系的机会。因为现在日本和韩国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很多电子产品也已经自动化生产,所以这些产品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进入印度之后,不但会让印度工厂倒闭,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情况,到时候印度国内肯定会十分讨厌莫迪。这对莫迪的执政非常不利,况且现在印度正在着手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国内情况也不稳定,所以现在莫迪不敢冒这个险。目前这个协议应该会在明年达成,用一年的时间来缓冲不清楚印度够不够,但是这也显示了莫迪想达成协议的初心,但是现实条件对他非常不利。


四十五度军报


对于莫迪在最后关头退出RCEP这件事,很多朋友从纯经济角度去分析,这确实是主要原因,但是冗杂干巴巴的数据很容易让多数读者懵圈,笔者认为,倒是可以在我们熟悉的历史上找到答案。

19世纪初期大清帝国的GDP总量和增速可以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当初英国外交官马嘎尔尼与清王朝谈贸易,被当时算是全世界最伟大、最富有的君主之一——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由予以拒绝!最后英国人被迫以鸦片和枪炮迫使清王朝打开贸易通道。纵观19世纪的清王朝,在历次与列强的战争中也不乏胆大和开放的君臣良将,但是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贸易领域出口产品少之又少,进口却是以武器装备为主,自产能力却又十分薄弱。

印度近年来GDP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排的上号的,甚至在增速方面还一度超过了北方邻国。当下与印度合作的国家也多是美国、俄罗斯这些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国。可偏偏印度的经济结构仍然是以虚幻的服务业为主,工业水平完全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贸易出口产品也是凤毛麟角,进口的也大多是当前比较先进、自己不能制造、连组装都很困难的军工产品。这和当年大清王朝何其相似?

还有更相似的。

大清帝国本质上是封建王朝,政治、经济体制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与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较量中是很难占到便宜的。时下的印度,其实也差不多,表面上看是共和制,有多个多个党派联合执政。但实际上是,地方各个土邦(想到于省)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类似于美国的州。再加上种姓制度的盛行,印度旧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本没有得到改变。国家所掌握的土地仅有13%,尚不及最小的一个邦——哈尔邦。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力实际上是微乎其微。土地和人口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大量土地集中在地方豪强手中,想要做点有利于民生的事情,那是举步维艰!大清王朝自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开始后,因为国库空虚,镇压农民起义和发展工业的事全都交到了地方官手里。地方官有了自筹资金和人事任免的权力,逐渐开始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天灾人祸期间抗拒朝廷旨意拒不捐款捐粮的事时有发生,“东南互保”更是将与朝廷分庭抗礼推向了极致。清王朝与其说是被辛亥革命推翻,倒不如说是内部解体。

言归正题,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然后邀请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东亚工业强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两个大洋洲的农业国加盟,印度也在其中之一,共16国。对于现代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对于落后的印度来说,如果没有东亚三个工业强国,印度也许会很乐意。本身就想称霸南亚—印度洋。东盟十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综合实力又不如印度,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印度大国梦,当然再好不过。但是东亚三强国一进来,势必占主导地位,将严格遵循国际贸易法则,三国大量的商品进入印度,将会严重冲击印度落后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新理念随着新商品大量进入,同时也会极大的冲击地主豪强赖以维持政治地位的种姓制度,引发思想启蒙。要知道,在印度超过10亿人是穷人或文盲,这些人如果受到新思想的启迪,将会带来什么?说白了,会把那些地主豪强手里的金饭碗一个接一个的砸掉。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印度政党以“损害农民利益”为由反对莫迪加入RCEP的根本原因,这和当年大清王朝那些达官显贵用“祖制不可违”、“风水不可坏”为由抵制洋务运动和革命思潮是一个道理!

当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尚且难以迫使臣民就范,更不用说莫迪这个临时当家人会抵制的住印度那帮豪强的压力。


大将军威武K


笔者认为,此次莫迪之所以没有加入RCEP,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印度国内的压力,由其是来自印度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压力;因为他们但心,要是印度加入RCEP,印度就要向RCEP所有成员国 开放市场,这有可能会对印度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冲击;莫迪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才选择了暂时不加入RCEP的决定;

从表看,印度在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确实不错,但总体来讲,印度的工业发展,还是比较薄弱的,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由其在轻工业方面,印度还处在相对底端,所以印度才提出了印度制强国计划,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是印度一旦开放市场,其它国家的产品,就会迅速占领印度市场,这将导致很多印度中小企业,面临倒闭;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将对莫迪政府,非常不利,这将意为着,莫迪会失去这些人的选票,所以莫迪才会选择保守的做法,选择暂不加入;莫迪政府之所以说暂时不加入,没说永远不加入RCEP,这是因为,莫迪政府也看到了长远的好处,往长远看,印度加入RCEP是有利的;


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对印度国内的底端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也会促进印度整体产业链的提质增效,而且,还可以得到另外15个国家的巨大市场,所以在笔者看来,莫迪之所以会“退缩”,是受到了国内的巨大压力的影响,但不代莫迪会永远不不加入RCEP,莫迪只是想用这次的不加入,来换取更多对印度有利的条件罢了,因为 莫迪是个懂经济的领导人,他是不可能放弃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

个人拙见!欢迎评论区交流看法或补充 谢谢!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您的一个点赞!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用这话来形容印度非常贴切,印度现在就是穷,没有志向,只顾着印度的眼前利,只惦记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惦记着印度的一己私利,至于RCEP会给印度带来什么样的经济福利,莫迪压根就没有想过!

印度暂时不加入RCEP这个覆盖35亿人的地区性经济体,第一反应就是从印度自己的问题、利益出发的,印度比较穷,比较落后,工业制造严重拖后腿,只有在互联网方面,印度有些人才,所以“印度造”远远比不上“日本造”,印度的产品比不上其他国家的产品,如果印度加入RCEP,短期之内,对印度的市场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莫迪担心加入RCEP之后,没有关税的壁垒,没有税收保护,其他15个国家的高端、廉价的产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的产品就会失去优势,印度人就会购买他国廉价、优质的商品,而印度商品无人问津,印度自己造的商品卖不出去,印度的工厂、企业就会倒闭,印度造就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印度的贸易就会逆差,他国就会赚走印度的钱。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有对比就有伤害,印度被伤害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印度如果有足够的自信,有信心发展好印度的工业,印度只要坚持发展,坚持优质的“印度造”,短期的阵痛之后,在他国商品的挤压之下,印度被迫改革,被迫提高产品的质量,会诞生一个优秀的印度,一个贫穷的印度会被逼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印度。

印度暂时不加入RCEP,还有某些方面的原因,印度现在是美国的座上宾,是俄罗斯的座上宾,是法国的座上宾,是英国的座上宾,英美法都是经济大国,印度故意拖延时间,就是看看这些国家对RCEP的态度,如果美国这样的国家对RCEP不友善,担心RCEP会威胁到美国的经济霸权,美国就会阻止RCEP的建设。

印度左右摇摆,犹犹豫豫,就是想和美国等国家达成一定的协议,只要美国等国家达成一定的经济协议,印度就不会加入RCEP,没有印度的加入,RCEP就会少10多亿人,就会少2.73万亿美元的GDP,RCEP的经济实力就会受到削弱!

印度这些年一直不安分,印度这些年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西方国家靠拢,又不敢彻底和俄罗斯分道扬镳,印度有可能会成为南亚的“土耳其”,成为“墙头草”,“国中印度......”!


老鳄鱼观天下


近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宣布,RCEP的15个成员国已结束所有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准备明年签署协议。协定将涵盖约全球一半的人口,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球的32.2%,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9.1%,达成后将成为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


不过,就在谈判进入最后冲刺的时候,印度突然宣布退出谈判,令众人跌下眼镜。不过,印度的退出,似乎也客观上加速了协议达成的进程。因为一直以来,印度就被认为是导致协议谈判龟速前进的主要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甚至表示,如果印度不愿意开放市场,他愿意暂时在没有印度参与的情况下达成RCEP。可见大家对印度是有不满情绪的。


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很希望印度加入。毕竟印度是一个有着10几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潜力无限。如果印度能加入,无疑将增加RCEP的含金量。


印度退出的原因,就印度总理莫迪表示,由于关税差异、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以及与关税无关的壁垒,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他认为RCEP未能照顾到印度包括农民、商人、工人、消费者以及各行业的利益。另外,印度国内莫迪的反对党也反对RCEP,他们声称要保护印度国内的工农商。


印度加入RCEP,的确从商品竞争力来说,会弱一点。短时间内各国会加大对印度的出口,会损害印度的利益。印度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但也应该看到,当年中国加入WTO,也面临同样的风险。只不过面对风险,我们没有选择逃避,用的是发愤图强,自我求生。


印度退出最终谈判,也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可见大家争议还是有的。一部分有企图心的印度人,希望印度能学习中国,对自己树立信心,发愤图强。


据了解,RCEP谈判始于2012年11月,由东盟10国发起, 6个重要区域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作为对话伙伴国共同参加。RCEP谈判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十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区域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北京不冷东京热


莫迪是印度比较能干的总理:资深,干练,老辣。这几年在他的领导下,印度的经济增长不错,也增长了印度的知名度。

印度这几年与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都鉴定了自贸协定。那为什么这次又临时退出RCEP呢?不是莫迪不想,而是印度增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会造成印度的制造业和其它方面的缺陷,印度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为之的。还有印度政府的低作为,低效率也造成了印度的决策不尽人意的地方。

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一样,能继续加大改革开放,能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

印度国内每个利益集团,大资本家的诉求不尽相同,而它们的影响力却巨大的,满足不了它们的话,许多事就很难办的。总之这次印度的退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不明智,短视的行为!


乌龟比兔子好


纵观莫迪担任印度总理这些年推动的政策,他的确算得上“开放”且“大胆”。他曾经在2016年11月9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推行了废钞的政策,在2015年突然修改了GDP的算法。

不过莫迪这些开放和大胆的举动,都都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口号执行下去的。按照莫迪的说法,废钞是为了打击印度猖獗的腐败行为,让非法途径获得印度卢比只能失效。

修改GDP算法的理由则是印度原有GDP算法太过于落伍,无法展示印度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当然莫迪这么做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让印度经济数据更好看一点,提升个人支持率。

莫迪的这些做法不管多么大胆,莫迪都没有直接影响过印度农民与印度本土企业的利益。可是莫迪如果选择让印度假如选择加入RCEP的话,莫迪将会侵犯这个群体的利益,这势必会大幅度降低莫迪在印度的支持率,影响他的竞选。

RCEP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西兰与印度六国共同构成。这个协定的作用就是这16个国家之间互相降低关税,建立一个包含有35亿人的巨大市场。

遗憾的是印度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在这16个国家里一没有质量优势二没有价格优势。印度加入RCEP降低关税之后,面对的就是日、韩两国抢占印度高端商品的市场,我国的工业品可以抢占印度中低端商品的市场,东盟十国则可以向印度大量出口农业品。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印度农民种植农产品收入会大幅度降低,印度中小企业必然被外国企业彻底击垮,大量印度工人失业。莫迪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所以最终在11月4日宣布拒绝加入RCEP。


凡事有利必有弊,加入RCEP同样可以倒逼印度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也能够让印度民众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不过现在看来,莫迪并没有勇气面对RCEP带来的挑战。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看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