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經濟發展 構建服務企業“直通車”

瀋陽網、沈報融媒(記者崔嚴)康平縣地處遼瀋北大門,總人口37萬,城鎮人口9.5萬,農業人口27.5萬,下轄12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開發區、1個新城區,161個行政村,是“中國紡織塑編示範城”,塑編產量躍居北方第一。2018年,康平縣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近年來,在市公安局黨委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康平縣公安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站在企業的角度想問題、定政策、優服務,做到尊重企業、保護企業、服務企業,打造平安穩定發展環境,提高公安政務服務效率,凝心聚力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聚人心、聚企業,受到轄區企業的好評。

重商崇商,推出服務企業系列套餐康平縣公安局主動融入經濟發展大局,牢固樹立“護企、愛企、敬企”理念。

實行縣局黨組成員、科所隊“一把手”和民警“一對一”“一對多”的警企掛鉤聯繫制度,對全縣127家規上企業和1460家規下企業全部納入服務範疇,保障全縣企業良好生產經營秩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並廣泛徵求轄區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康平公安總結推出了服務企業系列套餐,全力助推企業發展。

服務企業系列套餐,就是落實“三項制度”,即包扶企業制度、企業經營狀態跟蹤排查制度、企業評議公安制度,保障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兌現“四必到”服務承諾,即企業經營發展遇到難處時必到、勞資雙方發生矛盾糾紛時必到、企業正當利益受到侵害時必到、企業遇有重大事項時必到,維護企業及員工的合法利益;堅持“五不為”服務要求,即只做表面的功夫事情不能為,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事情不能為,助長地方保護主義的事情不能為,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的事情不能為,有損公安形象、損害營商環境建設的事情不能為,做服務企業發展的表率;落實“六個一律”的服務舉措,即涉企交通運輸一律綠色通道、涉企辦證辦照一律預約上門、涉企案件辦理一律專案專辦、涉企行政審批一律跟蹤簡化、涉企報警求助一律第一時間,主動作為、簡化程序、特事特辦,為轄區企業發展開闢綠色通道;做好“七個一”基礎工作項目,即為企業發放一張聯繫卡、設置一塊服務事項展示板、填寫一張跟蹤服務登記表、建立一本工作日誌、辦理一件實事、建立一個警企互通微信群、召開一次座談會,做好企業的“貼心人”。今年5月,朝陽派出所所長王德順接到轄區凌渤防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求助,該公司有一批價值約80萬元的貨物需運往廣東湛江,公司與運輸公司簽訂了陸運協議,但運輸公司私自將貨物運往營口港,意圖通過海運將貨物運往湛江,降低運輸成本。貨物被運送至營口港後,因集裝箱過大無法上船,運輸公司發現海運行不通,陸運成本又將進一步增加,便將貨物存放在營口當地一物流倉庫內,告知公司自行取回貨物。接到求助後,派出所第一時間組織警力前往營口港,經過與運輸公司負責人及貨車司機進行溝通協調,運輸公司主動將貨物送回康平。在朝陽派出所民警的護送下,貨物被平安送回,並如期運抵湛江。

在主動制定服務舉措,提供周到細緻服務的同時,康平公安多方徵求企業家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建議,認真解決企業發展需求。縣公安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以來,盧強局長、蔣茁政委多次到開發區、各鄉鎮企業走訪,瞭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建議,要求全縣公安機關全力以赴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需求。為了避免在工作中出現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康平公安籌備聘請企業家擔任警風警紀監督員,賦予企業家監督職能,確保企業意見能夠第一時間解決,存在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整改,服務措施能夠第一時間實施。

安商護商,築牢企業生產安全屏障“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平是最大的發展福祉”。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生產經營,康平公安組織刑警、經偵、治安、內保、派出所等單位組成工作組,定期走訪摸排涉企案件線索,綜合採取領導包案、多警聯動、專案偵查、掛牌督辦、限期破案等多種方式,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涉企違法犯罪活動,當好企業的平安衛士。今年以來,全縣共發生2起涉企案件,已全部偵破,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0餘萬元。今年1月,康平縣公安局接到某公司報警稱,海洲鄉紀家村楊家基站2G、3G、4G主設備被盜。接到報案後,縣局刑警大隊立即組織警力組成專案組,對案件開展偵破工作。專案組經過9天的連續工作,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成功抓獲。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發案,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康平公安新一屆領導班子克服困難,加大企業密集地區的“雪亮工程”建設力度,他們在朝陽開發區規劃新增視頻監控點位30個,修復故障點位15個。同時,組織各派出所加強對重點企業、開發區和重大建設項目周邊的治安風險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巡邏防控力度,在朝陽開發區內安排派出所設置巡邏必到點位和駐巡點位,提高見警率,有效防範了涉企案件的發生。

親商愛商,設立綜合窗口優化服務一切從企業需求出發,做到優服務,解難題,惠民生。在公安改革工作中,康平縣公安局把企業和群眾需求作為重要考量,推出的改革舉措受到企業廣泛歡迎。今年8月份以來,他們在康平縣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率先進行了綜合窗口改革,將原有的治安大隊、社區警務大隊、出入境管理大隊、刑偵禁毒大隊、網安大隊、保安管理大隊等警種部門窗口統一掛牌為公安綜合窗口,實行“一窗通辦”。除交警車駕管以外,群眾到任意一個公安窗口即可辦理公安機關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的所有審批業務事項,實現了審批業務無差別受理。他們還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組織警力到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定製化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綜合窗口改革以來,共受理各類公安行政審批業務408件次,為企業上門提供服務11次。每年8月,縣公安局社區警務大隊、朝陽派出所都組織民警到各廠區集中為春季入職員工辦理居住證,並在證件制發完畢後為企業員工送證上門,今年以來,共為各廠區工人辦理居住證527件。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在康平縣,警企一心、警企一家的理念已經深入警心,幫助企業分憂解困、幫助企業更好發展已經成為民警的自覺行動,護航企業發展,構建服務企業發展直通車,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已經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