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廣西百色強化監督執紀“護航”脫貧攻堅

新華社南寧12月7日電(記者何偉、向志強)“沒想到還能拿回這筆錢,感謝紀委幹部為我們討回了公道。”近日,廣西百色市紀委監委到凌雲縣伶站瑤族鄉陶化村那利屯開展違規收取的危房改造資金清退儀式,現場向23戶群眾清退補助資金17.95萬元。拿到清退款,村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是百色市按照自治區紀委監委工作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縮影。截至2018年底,全市還有7個縣、19.46萬人尚未脫貧摘帽。今年以來,當地緊盯一張教育惠農卡、一本病歷、一間住房、一條扶貧路、一個水櫃的“五個緊盯”行動,圍繞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中扶貧到戶項目“最後一公里”“梗、阻、塞”等薄弱環節,開展“清風入戶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百色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科員黃光達介紹,當地黨委、紀委監委同向發力,黨委“一把手”發揮“頭雁”作用,以“系統抓、抓系統”為方法,壓實各方面工作責任。百色市委出臺《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抓系統、系統抓’二十條措施》,明確紀檢監察機關“抓系統”6條措施和扶貧主責部門開展“系統抓”14條措施,促進專項治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百色市在脫貧攻堅中把紀律和監督挺在前面,注重精準強化“四種形態”運用。例如德保縣紀委與教育部門開展聯合行動,發現東凌中心校套取學生營養餐補助、寄宿生生活補助等,6名相關責任人受處分,192萬元資金被追回;那坡縣紀委在逐戶訪查中發現楊某利用信貸員的職務便利,非法侵佔農戶小額貸款和普通貸款103萬元,對其進行立案審查,並移送司法機關;田陽縣在清查工作中發現錯發及死亡對象繼續享受有關補助59.3萬元,已追回其中錯發款18.7萬元。

“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才能逼著問題浮上來。”百色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趙岐陽說,今年以來,全市120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參加調研走訪,共走訪群眾8萬多人次,用雙腳丈量民情,起底問題線索,促進問題整改。

為了解決隆林各族自治縣者保鄉中棒村群眾飲水難題,當地黨委政府決定實施集體飲水項目,在全村20個自然屯修建20個水池。但水池建好了,水管也連接到群眾家門口了,卻由於不通電,抽水機無法運行,遲遲供不上水,群眾只能瞅著水龍頭乾著急。

縣紀委幹部在遍訪群眾過程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開展監督追責,要求相關部門馬上整改落實。不到一個月時間,抽水機接上了電,水池管理人員也得到落實,除了一個自然屯由於正在進行農村電網改造還未接通電源,其他19個自然屯全部供上了自來水。

據統計,今年1-11月,百色市立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988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49人,組織調整或處理577人,通報曝光159批420起典型案例。百色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理主任徐波表示,接下來百色將做好“後半篇”文章,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