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有多重要?为啥龙且一死,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这里是芒果论史!

龙且之死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原因无非在于以勇武著称的项羽在龙且死后感到了恐惧。但实际上项羽之恐并非来自于龙且之死,龙且虽然受项羽重用,但在楚军阵营中一个剽悍的军事将领并没有影响大局的能力。

因为项羽就是楚军中最强的将领,所以说陈平使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钟离昧的关系,但后人通常认为范增的离开是项羽失败的开始,而钟离昧的黯淡却为人所忽视。话说到这里也就很显然了,龙且作为一个武将,他的死不足以让项羽恐惧,他的地位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那么,项羽究竟为何而恐惧?

原因有二,一是项羽的二十万精锐军队为龙且陪葬了,二是齐地被攻占后,刘邦和韩信对项羽的南北夹击之势已经成型。汉军战略层次上的技高一筹在此终于压过了项羽战术层次上的技高一筹。

硬实力差距开始展现

能够影响一场战争胜利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还需要有质量和数量充足的士兵。而龙且与韩信的潍水之战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项羽拨给龙且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

二十万大军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潍水之战后,刘邦拥兵二十万,项羽拥兵十万,韩信拥兵三十万,从这里就可以知道龙且到底为楚军带来了多么大的损失。二十万军队是项羽三分之二的兵力,这一损失无疑让项羽元气大伤。

和项羽的损失相比,汉军迎来的是大丰收,韩信手下掌握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三十万,比刘邦、项羽都要多。如果韩信选择死心塌地跟随刘邦,那就意味着总共五十万汉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汉军在硬实力上是绝对碾压楚军的。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彭城之战项羽用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而当下楚军十万,汉军五十万,凭借项羽的军事指挥能力有没有可能重现一场“彭城之战”般的史诗级战役呢?

答案是不行!

因为两个时候的战场环境是不同的,彭城之战刘邦整日在彭城内大摆筵席,疏于防守,项羽偷袭致胜。而潍水之战前后,楚汉两军始终都在对峙,汉军时刻注意楚军动向,项羽根本没有机会再次发动偷袭,出奇制胜也就不现实。

除此之外,彭城之战时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军队并非都是汉军,其中绝大部分是诸侯联军,他们对“汉”没有归属感,刘邦统领起来难度也就更大。但潍水之战后,刘邦手下的军队全都是汉军,这绝非五十六万军纪涣散的联军可比。

所以说,如果韩信死心塌地跟随刘邦,项羽必败。

汉军战略高度展现

潍水之战后体现出来的是汉军战略层次上的高度,经常看楚汉之争历史的人可能会察觉到,项羽打仗经常胜利,可似乎突然之间楚军就大势已去。其实不然,楚军的胜利大多是战术层次上的,通常着眼于一场具体的战斗,而汉军的胜利却是在战略层次上的,着眼于大局。

楚汉之争不仅仅是刘邦和项羽,在二者之间还夹杂着许多的小国,比如魏国、代国、赵国、燕国。当刘邦被项羽追着打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把所有的军队集合以对抗项羽,他命令韩信带队开辟第二战场,消灭那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小国。

潍水之战前,魏、代、赵、燕都已被韩信所灭,而齐国是唯一一个还有实力在楚汉之间周旋的国家。潍水之战后齐国覆灭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当项羽与刘邦对峙的时候,楚地之外的土地皆归汉,楚军已经陷入了包围圈中。



项羽的恐惧正是来源于此,他终于从战术层次上的胜利所带来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同时意识到了汉军战略层次上胜利的可怕之处。项羽非常清楚,如果韩信与刘邦一条心,那他必败无疑,只有挑拨韩信和刘邦的关系才能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

但可惜的是,项羽派出的说客武涉并没有成功劝说韩信独立,这意味着项羽“挑拨”计划的破产,也揭示了楚军失败的预兆。

项羽能预感楚之失败正是源于此!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芒果论史


在楚汉争霸的时候,本来两军势均力敌,但是项羽知道龙且死了之后特别的担忧害怕,坐立难安,开始担忧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后来还拉下脸去游说韩信归顺自己,但是并没有成功为什么楚霸王会这么恐慌呢,因为龙且是项羽手下大将,他与曹咎、周殷都是楚国大司马,各分掌楚军部分的军权。而且龙且忠于项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龙且勇猛,所以项羽也是十分看重龙且。后来还把手里最精锐的部队交给龙且。在彭城大战项羽以少胜多打印刘邦之后,项羽直接把手里的楼烦骑兵交给龙且管理。这个楼烦骑兵可以说是当时的特种部队了,项羽彭城之战以三万精兵千里突袭,最终速战速决大败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三万精兵有不少大概率就是楼烦骑兵了。由此可见龙且的能力确实不凡,所带领的军队可以以少胜多。

龙且是项羽最器重的将领之一,他死了,项羽又少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也见识了韩信是多么强,项羽如何不后怕!而龙且大败,更让项羽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损耗殆尽,其中楼烦精兵也估计是所剩无几,如此巨大的损失,项羽如何能不惧怕!龙且身死导致了项羽以后要处于下风,最终逐渐走向了灭亡,不过我想项羽自身在当时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要灭亡了的!但是也会愈加发现自己的境地如何的艰难,所以才会说龙且死了之后项羽也觉得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南洋影音


老爹有话说:

并不是龙且这个人很重要,而是龙且率领的军队很重要。

当时,项羽听说韩信已经攻下了河北,击败了齐国、赵国的军队。最为重要的是,韩信将要南下,进攻楚军。

得知这个消息后,项羽就让龙且领军前去阻挡韩信军队。不料,龙且不敌韩信,并且战死沙场。这样一来,项羽的军事力量,就被大为削弱。

再加上其他的各路诸侯,要么反叛项羽,要么保持中立,要么投降刘邦。导致项羽没有援军,现在又损失了龙且的军队,可谓是雪上加霜。

如果韩信挥师南下,刘邦又从正面发起进攻,在这样的夹击之下,即使再强的项羽,也是要失败的。

想到这一点的项羽,心中自然会有所不安。

所以,不是龙且这个人物,有多重要,而是龙且带领的军队,对项羽来说很重要。

不知道此时此刻的项羽,心中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老爹有话说


欲成大事,布局很重要。

《史记 • 项羽本纪》中记载,龙且死,项羽恐。作为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破天荒地派人拉笼当年自己的执戟郎中韩信,但是,未能成功。由此可见,龙且之亡对项羽的未来影响之大。原因是什么?

第一,项羽的战略空间被极大的压缩。

彭城之战后,楚汉战争正式拉开大幕。项羽和刘邦之间以荥阳、修武、南阳一线展开了拉锯战,双方都达了力量的极限,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

就在这种情况下,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却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左勾拳”,创造了人生的辉煌,玩出了人生的精彩,创造了战争艺术的新篇章。

一是通过“声东击西”打败了魏国。

二是通过“背水一战”打败了赵国。

三是通过“半渡而击”征服了齐国,并杀了龙且。

这样以来,项羽实际上腹背受敌,三面环围,他唯一的出路,便是东南。龙且一死,项羽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第二,项羽明白,他应对的强敌不再只是刘邦,那个曾经被自己看不起的手下小吏韩信,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似乎都超过了他和刘邦,天下的命运似乎也不能为自己左右。所以,项羽才放下身架去拉笼韩信。

第三,龙且之败,项羽的战略预备队损失殆尽,其可以机动的有生力量没有了,他成为名符其实的孤军奋战。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急于和刘邦签署“鸿沟协定”的原因所在。

所以讲,龙且亡,项羽危;垓下歌,乌江悲。


京西剑客


龙且者,项羽之臂膀也,楚军自巨鹿之战后,几乎是战無不胜,也养成楚军首领骄,横。目中無人的心里,龙且和项羽在军事能力相差無几,各自领楚军几乎是平衡,皆是楚军精锐,商丘之战不开之前两人曾自大认为,汉军倾全军不敢应战。此等狂妄导致灭顶之灾,诡仙韩信洞悉其二人之心态,等到天红地蟥之时,利用自然之力量来消灭其有生力量,所以龙且之死,项羽也自感难敌汉军。


用户737367799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