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楚风说历史


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幽州就是北京,燕云的燕也是指北京,所以我们也叫它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范围包括北京以北,天津海河的西北,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燕云十六州是北宋中期才开始叫的,在那之前叫:幽蓟十六州或幽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一、幽州(今北京市范围。),二、顺州(今北京顺义周围),三、儒州(今北京延庆地区),四、檀州(今北京密云地区),五、蓟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津蓟县),六、涿州(今天的河北涿州),七、瀛州(今河北的河间地区),八、莫州(今河北任丘县以北一带),九、新州(今河北涿鹿),十、妫州(今河北怀来),十一、武州(今河北宣化县一带),十二、蔚州(今河北蔚县),十三、州(今山西应县部分地区),十四、寰州(今山西朔州部分地区),十五州非常有名就是朔州(今山西朔州),最后一个州是云州(今山西大同一带),幽云十六州总面积比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加起来还要多。

我们知道广义的“中国”是指包括中国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在内的国家疆域,而狭义的“中国”是指中原地区,不过历朝历代少数民族政权跟汉族政权是共存的,同属于大中国。中国自秦朝以来,几乎历朝历代都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而中原地区的汉族为农耕民族,跟那些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比起来,汉族要羸弱许多,大多数中原政权不愿意主动惹事,只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矣。

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土地广袤,可以成为中原政权抵御少数民族的天然长城,也可以增加中原的战略纵深,成为不错的缓冲区。不但能据险抗敌,一旦"胡人"来犯,还可以为中原军队赢得战争动员时间。

因此汉族皇帝都把北方地区当做抵御少数民族南近的桥头堡,如果失去这些地方,等于把胸脯露出了让北方游牧民族打,要不了多久就会完蛋。

假如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

幽云十六州是在公元938年丢失的,当时的大军阀石敬瑭起兵造反,背叛了后唐,但他又害怕打不过后唐,就像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求援。

契丹皇帝说,凭什么要我出兵帮你。石敬瑭说,我管你叫爹还不行吗?

契丹说你小子想的美,动动嘴皮子就让我的军队给你冲锋陷阵,当你爹是傻爹?石敬瑭无奈只好说,我把燕云十六州都给你作为交换怎么样,契丹皇帝这才答应出兵帮助石敬瑭,打退了石敬瑭屁股后的追兵。石敬瑭当了儿皇帝,建立了后晋,可却出卖了燕云十六州,害苦了中原人民。

契丹人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如虎添翼,把这些地方当成自己南下的桥头堡,让中原地区直接处于契丹的威胁之下。北方长城到了契丹手里后,他们可攻击可守,不仅是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而且辽国对中原发动侵略战争立马就会达到中原腹地,让中原的军队没有反应时间。所以说幽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的心头大患,他们处心积虑要收复。不然就寝食难安。

燕云十六州的土地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本身适合耕种,又有大片土地可以牧马,想要对抗游牧铁骑,中原王朝缺少了战马,如何经受得住?

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契丹(那时候已经建立了大辽)的骑兵经常袭扰中原百姓,对北宋的政权也形成了极大危险。这些骑兵来如闪电,去如疾风,抢了就走,打了就跑,把北宋军队打得晕头转向,让边境地区的百姓提心吊胆。

可是宋朝皇帝自己就是黄袍加身夺权篡位的,害怕自己的将领也如法炮制向自己学习,一登基就剥夺了武将们的兵权,剩下的将军都是酒囊饭袋不能带兵打仗,赵匡胤也知道自己军队的斤两,不敢轻易言战。

赵匡胤死后,北宋的皇帝是黄鼠狼下小老鼠一窝不如一窝,更打不过契丹,很难抵御契丹的铁骑。

此后北宋军队曾经几次兴兵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但都因技不如人以惨败告终。

最有门的一次收复大战发生在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十万大军北伐,眼看就要到达幽州,就要大功告成,太宗却突然受伤,宋军军心大乱,一败涂地,功亏一篑。

总的说来,北宋军队没有驰骋疆场、能征善战的将军,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能守住江山就不错了,收复有点不大现实。

因此北宋历经100多年始终没有能够收回幽云十六州,留下无穷祸患,为后来的靖康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业务后来的南宋政权被北方游牧民族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来现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北部。

其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位于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黄土高原。

其中,雁北高原的9个州还好说,关键在于华北平原的7个州。

这7个州,已经突破长城防御线,进入河北大平原。

其中最南端到达河北沧州,几乎深入了今天河北省的一半,距离山东省近在咫尺。

而从沧州河间到北宋首都开封,只有500公里。

更倒霉的是,这一线全部是大平原,只有几条河流是天然的障碍。

谁都知道,契丹辽国也好,金国女真也罢,都有着强悍的骑兵。

那么,在华北大平原上,骑兵几乎如若无人之境,是最容易发挥威力的地方。

在这种平原上,骑兵只要用兵得法,击败数倍北宋步兵没有难度。

退一步说,就算骑兵打不赢,拍拍屁股高速撤退就是了,步兵也追不上。

以往历代王朝,都牢牢掌握幽云十六州,将异族骑兵挡在长城之外,利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防御。骑兵在山地作战很不利,基本都要下马变为步兵,优势全失。

然而,幽云十六州被敌人掌握以后,敌人骑兵可以肆意南下。

古代骑兵大部队如果高速行军,一天可以走50公里距离,相当惊人。

那么从河间到开封的500公里平原,原则上敌人骑兵10天就能杀到。

就北宋来说,战略纵深就没了,首都开封实则长期处于敌人威胁下,只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幽云十六州还包括山西北部,也是历史上游牧民族入侵的路线之一。

山西北部是较为复杂的山地地形,一旦突破雁门关就会进入山西一连串的盆地,山西的防御能力大减。所以,自古以来,山西北部是敌我争夺的焦点。一旦敌人杀入山西腹地,比如太原,山西就里沦陷不远了。

而幽云十六州让山西北部也处于敌人控制下,北宋首都侧面防御也很容易崩溃。

总之,幽云十六州只要被敌人控制,北宋这个政权其实就是不稳定的,面临着直接的军事威胁。


以靖康之耻,金军两次南下攻打北宋开封的战役为例。在西路山西方面,宋军依靠山地地形还能够勉强招架,其中第一次战役,宋军死守太原成功,金军久攻不克,无法继续南下。

但东路华北平原方面,金军两次南下进攻,宋军都完全不是对手,连续溃败,金军推进速度很快。

比如第二次的华北平原东路军,金军完颜宗望部,他们9月8日从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出发,到11月30日就攻破河南郑州,15万大军就杀到开封城下。

满打满算,这才2个多月时间,在冷兵器时代已经是神速了。

所以,北宋有作为的统治者,不惜代价也要收复幽云十六州。


萨沙


收复失地,向来就是古代帝王的毕生梦想,尽管风险有之,但却为其一直乐此不疲,毕竟成则扬名立万,失败也事不关己,尽力而为总有人趋炎附和。

我国古代的版图变化还是相当频繁,幽云十六州其实相当于中原大地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幽云十六州现如今的具体位置,当属北京、河北、天津一带,作为华北平原和内蒙古草原的交接过渡地带,这里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古代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分隔壁垒。在这里修筑长城,从秦朝开始也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美好愿景终究被一个人打破。

唐朝后期,处处面临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的大臣石敬瑭,也找准时机准备起兵造反,建立自己的政权,当皇帝的诱惑实在太大,但不得不面临兵力严重匮乏的现实,当时机智的石敬瑭就想到了借力使力。

但这一借却借出了事儿。

面对唐军的重重包围,他居然向辽军求救了,就想借着契丹族的实力,来联合清剿唐军,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正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二者很快达成共识。

事成之后,契丹人也要论功行赏,拿回自己应得的战利品,当然为了表示对契丹的尊重与谦让,自然也让石敬瑭心一横,直接将当时中原腹地的守护围墙幽云十六州拱手相让。这相当于变相的告诉北方游牧民族,国门已开各位请随时光顾。

当时的石敬瑭远没有考虑到,如此严重的战争后遗症。 作为曾经中原的地盘,历朝历代统治者,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庇护,既不能高枕无忧,也让失地收复成为心头痛,曾经拱手相让容易至极,现如今征战讨伐却难于登天。

收复失地也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功绩彰显,皇帝们趋之若鹜。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就对幽云十六州念念不忘,但也最终成为伟大的政治幻想;后来宋太宗也想继承先帝遗愿,发动战争,打算收复失地。

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中原大地,相当于要攻破自己曾经给敌人修的城墙,再去和敌人正面交锋,屡次尝试,屡次失败,高强度的征战讨伐,也让当时的百姓怨声载道。这一计划,无奈之下暂时放弃,但宋朝人对于这块地的执念,还是丝毫不减。

作为曾经中原历史上的耻辱,不仅仅是失去重要的军事防线那么简单,即使不考虑失去的土地,在丢失的大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更要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压榨盘剥,这也是历代统治者最不能容忍的。

离大一统的天下目标还相距甚远,当然也少了一部分经济发展点,更不愿意被统治者接受,毕竟当时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有效耕地面积。

如果不能及时收复幽云十六州,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而相当于变相增强敌方实力,本来游牧民族需要依靠不断的掠夺进攻,来获取必要的军马粮草。

但当时有了幽云十六州的供应,骑兵的作战能力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让他们在拥有高爆发力的同时,也拥有更强的耐力,这样下去别说是整个幽云十六州,就连整个中原大地都岌岌可危,所以收复幽云十六州势在必行。

幽云十六州一日不收复,北宋大地就一日得不到安宁,也并非北宋的统治者,就喜欢连年战乱,只不过最终沦为别人的奴隶,这样的结果终究有些不甘心,与其掌握被动地位,还不如主动出击。


大国布衣


幽州是指北京,云州是指呼和浩特,幽云十六州是泛指秦长城以南,也就是内蒙古阴山以南的那片区域。云州的设置曾有过变动,唐时的管辖范围在山西北部,但北宋所说的幽云,云不是指山西北部,因为收服了晋北,也没有用,因为没有长城,长城不在山西,而在内蒙的呼和浩特的北郊,到了那里才是秦长城。

很多地图谈及幽云十六州,显示出了燕山长城,那其实是明长城,宋朝的时候还没有建。宋以前的长城是指秦长城,秦长城不经过北京郊区的燕山,而是经过呼和浩特北郊的阴山。秦朝时,呼和浩特属于关内,过了呼和浩特,往北才算是塞外。

云州的名称源自云中郡,云中郡设立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后来被秦朝接管,并在北部郡界加固了长城。云中郡的辖区在今呼和浩特市及其附近一带。内蒙现在很多的城市名字,让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与国语脱节,但在古代,在秦汉时期,都是有着很文雅,很有意境的名称的。例如呼和浩特以前叫云中,包头以前叫五原,鄂尔多斯以前叫朔方。

幽州在汉朝时是十三州之一,首府在北京,管辖范围为整个东北亚,辽东郡、辽西郡、乐浪郡、玄菟郡、乐浪东部都尉、朝鲜县、高句丽县、夫余国、三韩、诸倭等等,都在幽州的管辖范围内。周朝时,幽州为九州之一,北京也是幽州首府,燕侯兼领幽州牧,监管境内的孤竹、亳、朝鲜、韩、肃慎等国。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大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非常的重要。九州常用来指代中国,北京是九州之一的幽州的首府,没了北京,就少了一个州,八州是不能用来指代中国的。九州是华人的基本领土范围,连古九州的首府都保不住,那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统一。不能实现统一,始终是宋朝皇帝的一个心病。

长城是古代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重要战略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失去了这个屏障,内地随时会遭到草原民族的突袭和吊打。长城,是多么的重要,是必须要收复的,收复了就会立马安全许多许多,没有长城,随时都是噩梦。所以宋朝皇帝做梦都想收复幽云。


秦客逸民


辽国和金国要是进攻北宋,一般就两条战线。

西线:西京(云州/大同)南下太原,再从太原南下开封。

东线:南京(幽州/北京)南下渡过黄河,威胁开封。

十六州为啥叫“幽云十六州”?幽州(北京)和云州(大同),是辽国针对北宋的军事重镇。幽州,在战国时属燕国,后来有燕然都护府,所以“燕”也可以指“幽州”。幽云十六州和燕云十六州就是一回事。

幽云十六州,包括现在北京、海河以北的天津、河北大半还有山西北部(朔州大同)。

【北宋为何对幽云十六州耿耿于怀?】

【地形】看地形上,幽州、武州、云州沿线北边燕山山脉、管涔山脉,形成天然的防御带,再加上沿线的外长城,历来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

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后,太行山东面,势力一下就越过燕山山脉和外长城,进入华北平原。除了黄河,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北宋面临无险可守的尴尬。

太行山西面,辽国势力越过管涔山脉和外长城,西面这边稍微乐观点,山西还有恒山山脉和内长城这一道防线。

【传统】除了防御压力以外,大一统的思想也是北宋争取幽云十六州的原因。不但后世吐槽北宋的大一统名不副实。从汉到唐,外长城以南,历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盘。北宋也历来认为,那是中原的失地,匡复失地义不容辞(当然能不能办到时另外一回事)。

【北宋军事失败,是幽云十六州的原因吗?】

不只北宋这样认为,就连现代很多人把北宋的军事失败,归咎于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那么重要吗?要说重要吧,也重要,尤其燕山山脉那块。后来明朝不就靠着山海关,跟后金死磕几十年。

辽国占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最前线的瀛州(就在今天河北河间市附近),离开封也就500公里。契丹骑兵两个八百里加急就能杀到开封城下,北宋东线是真的被动。

不过,不是还有西线吗?其实山西这边才是宋辽一决胜负的关键。恒山山脉、内长城、关隘一连串防御体系,算是铜墙铁壁。只要雁门关这里挡住了辽国,北宋西线军队就能从太行山东出,切断辽国东线军队的后路。

咱们能看到这一点,宋朝和辽国也能看到,所以北宋初期,雁门关外一直是宋辽争斗最频繁、最激烈的区域。

宋辽檀渊之战,距离开封已经两三百里。为什么没有一战而下?就因为辽国只是东线孤军深入,北宋军队一旦东出太行山,辽国军队随时可能全军覆没。

【北宋怎么亡的?】

北宋没给山西防御足够重视,是北宋亡国主要原因。

要从山西抵抗北边敌人,雁门关是第一防御带,雁门关破了怎么办?处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的山脉和城池,依然可以形成第二防御带。

五代时的太原城,围长42里,24道城门,是首屈一指的坚城巨塞。可惜,宋太宗给毁了旧太原城,北宋的太原城,只是围长11里的小土城,军备薄弱,人口骤降。

即使这样,宋金战争中,金国第一次南下全国对太原城久攻不下。金国第一次放过北宋,就因为没能控制太原。又可惜,五行缺骨气的宋钦宗,居然要把太原割让给金国。

金国第二次出兵,同样是兵分两路,西路首先攻陷太原,然后东西两路分兵合击,攻击开封,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这能怪幽云十六州吗?有雄关要塞的山西,他们不都好好防守,有“国之屏障”之称的太原都不重视,这是宋朝统治者脑子的问题,就别让“幽云十六州”背锅了。


尔朱少帅


历史上幽云十六州,也叫做燕云十六州,这个地方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相互频繁活动的边界,地里位置十分的重要。

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的广大腹地。这个地方对于中原来说,它就是守护中原的门户。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开始修建的万里长城,正好是在幽云十六州的广大领地上。之前中原的人们,都是在长城上抵御外敌,而到了北宋的时候,这一片土地,成了辽国契丹人的了。

这对中原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威胁。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契丹若是想要攻打中原地区,就没有任何阻碍了。全部都是一马平川,大军直接南下就可以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北宋誓死也想要把幽云十六州给拿下来的。但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整个宋朝并没有把幽云十六州拿下来。

说实话宋朝的兵力真的是太弱了,他们在和契丹打仗的时候,差不多都是败多胜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两个国家互不侵犯,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那么幽云十六州,又是如何到了辽国契丹人的手里的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后晋的开国君石敬瑭了,为了灭掉后唐,石敬瑭就向契丹求援,做了契丹皇帝的儿子,因此,石敬瑭也有儿皇帝的称号。

当时石敬瑭答应契丹,只要他出兵帮助自己打败后唐,他就把中原的幽云十六州给到契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契丹出兵了。他们共同灭了后唐,石敬瑭真的就把幽云十六州给了契丹。

从此,中原长达几百年的时间,不得安宁。

关于幽云十六州,不但北宋没有攻打下来,连北宋的灭亡都和幽云十六州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北宋灭亡是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了。

俘虏他们的人是女真人,原因就是女真人把契丹给灭了。然后,幽云十六州就到了女真人的手里。

女真人曾经和北宋一起灭过契丹,他们知道北宋很弱,再把契丹给灭了之后,他们就发兵一举南下,打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顺便就把北宋的皇帝给俘虏走了。

北宋因为女真的长驱直入,丢失了黄河以北的广大领地,宋徽宗的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逃走的皇室后代赵构,就在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赵构就是南宋的皇帝宋高宗。

然后南宋就和金国相互对峙长达一百多年,整个南宋再也没有把幽云十六州给拿下来。之后,宋朝就被蒙古给灭了。

后来,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幽云十六州这个地方,才再一次被中原的汉族所掌管。


不才讲史


幽云十六州是今天的北京及山西北部,华北平原以北,蒙古高原和东北以南,包含燕山山脉在内的大约十二公里的一块地方。北宋一直念念不忘是因为这块地方的军事战略价值很高。

一、幽云十六州到底是哪里?

五代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感谢契丹在其称帝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如约将“太行山以东的山前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还有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后新、妫、儒 、武、云、应、寰、朔、蔚九州”, 合计共十六州土地,割让给契丹。

这片土地,便是所谓的“幽云十六州”或者叫“燕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包含了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脉,一直是中原帝国长城的东段所在地, 南边是富庶的中原,西边是关中平原和河西走廊,北边是广袤的蒙古高原,东边是渤海,依山旁水,是一块十分显要的天然军事屏障。

后来成吉思汗委派经略中原的木华黎曾说:幽燕之地, 龙蹯虎踞, 形势雄伟, 南控江淮, 北连朔漠。 且天子必居其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 驻驿之所, 非燕不可。把此地看成是建都的最佳之选。顺便说一句,明清和现在的中国建都的北京正是幽云十六州之地。

总的来说,这块地皮很重要,军事地位很高。

二、为何北宋那么稀罕幽云十六州?

既然这地方这么宝贝,为啥到北宋才显名呢?

幽云地区的军事地位的提升与契丹的崛起几乎是同步的。唐朝以前,中原帝国的主要军事威胁都来自于西域和北部的蒙古高原,东北地区的鲜卑、东胡等等与中原帝国的直接冲突还是很少的,因此这块地方的军事价值没有那么重要。

但从隋唐起,这里变得越来越重要。隋唐大运河的北端便设置在幽云十六州的涿州,而唐代安史之乱是,幽云地区驻扎的唐军多达15万,也是安禄山得以起兵的资本。安史之乱后,最骄横的藩镇仍然是幽云地区的河朔三镇。而同时,契丹这个名词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

这些事实说明,随着契丹的崛起,这里的战略价值变得越来越高,军事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那么,契丹的最高峰是什么时候呢?答对了,就是与北宋对峙的辽国。这就是为什么被是那个这么稀罕这里了。

开头提到,恰恰北宋立国之初,这里就已经被割让给了契丹(辽国),所以,很重要还不在我的手上,那当然很稀罕咯。

北宋叶隆礼所著的《契丹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 “幽、燕诸州, 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 诚一夫当关, 万夫莫前也。”

看看这语气就知道,北宋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了。而这里还是被中原王朝割让出去的,自然也就称之为“收复”了,但实际上,北宋从未真正拥有过幽云十六州。

三、北宋王朝:痛久了,也就麻木了。

实际上,北宋前两代帝王的确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要从辽国手中把幽云十六州弄到自己手里来。但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

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是文的办法。赵匡胤是个比较圆滑的主,武将上位的他,不敢让手下人太过于强大,因此宋军也就比南有余,比北不足。因此他明白,不能跟全盛时期的辽国硬碰硬。

但是这快递方又确实稀罕,咋办呢?赵匡胤偷偷的在国库里存钱,希望有一天从辽国手里买回来。

然而辽国也很稀罕幽云十六州,专门设置南院管理汉地。因此赵匡胤这招明显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

继任的宋太宗赵匡义改变了这一做法,他决定采取武力收复。赵匡义先后在太平兴国和雍熙年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北伐,然而,在各种束手束脚下的宋军战力比起全盛时期的辽国还是有些差距。于是赵匡义惹了一身骚,再也没有北伐过。

真宗朝,惊险的澶渊之盟让宋朝君臣感受到了辽军的可怕,从此宋朝君臣几乎没有再提过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事。那以后,宋军接连面对西夏、大理、两广等等诸多问题,加上宋军战力一直在下滑,幽云十六州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北宋最后一次接触这里应当是宋徽宗年间,在女真人的帮助下,宋军终于收复了丢失了2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然而,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连同汴京一起丢给女真人了。

四、虽然不能打,但是可以说

而北宋被认为是一直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因为,北宋以幽云十六州的未复来掩盖北宋军事羸弱的事实。因为我们被掐住了脖子,所以我们没法有大的建树,都怪石敬瑭。

当然,不得不说,正是因为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北宋王朝大量的军事力量和人力财力被牵制,这也是宋军一直不振的一个原因之一。但是,文官制度才是根源,对于文官们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理由。

因此,在北宋爱国人士和文人士大夫的笔下,这块地方是北宋王朝永远的痛,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直想要收复,但总是没有收复”的这种状态。

多有疏漏,欢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上卿子彧


幽云十六州是华北门户,区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以及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宋一直对辽国占据此地耿耿于怀,总想出兵收复。至于原因,大致上有两点。

第一、巩固国防

幽云十六州可以分成两块区域,即山西北部地区和河北北部,分界线是太行山脉。西边的山西北部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和朔州市,因为地处雁门关以北,所以也叫雁北地区。而东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从燕山山脉一直往南到黄河边,除了有几条流量大不的河流之外,没有其他的阻碍。


后周时期,周世宗曾经夺回了幽云十六州的莫州和瀛洲。宋辽澶渊之盟签订后,两国约定以白沟河为边界,当年被后周夺回的莫州和瀛州就归了北宋。所以,实际上北宋是占据了幽云十六州的其中两个州的,辽国占据了另外十四个州。并非所谓的十六州都在辽国手里。

不过尽管如此,北宋在北部的防御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一点在地图上看得很明显。

地图中很明显得可以看出,宋辽边境从渤海到太行山脚下,全部是大平原,没有任何天然地理的阻碍。

当然了,华北平原有几条河。不过这些河流的流量很小,冬季都会结冰。因此宋辽虽然以白沟河和滹沱河为界。但其实这两条河流没有任何抵挡作用。辽军只要选在冬天时节南下,就可以在宋辽边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突破,然后一路南下攻打开封。

面对这种严重不利的局面,北宋选择放弃一线防御,把兵力全部压在第二道防线,也就是真定、中山及河间三座堡垒。

然而,这三座堡垒看似有用,其实也是屁用没有。原因很简单,三座城池间隔太远,无法做到真正的相互照应。辽军在如此开阔的地形作战,只要围而不歼,利用围点打援的战术,耗也能把宋军耗死。

历史上的澶渊之战、金灭宋之战,都是这种战术逻辑。只要辽军或金军突破宋军的前两道防线,立马就可以杀到开封城下,吓得宋朝皇帝不要不要的。

所以北宋对夺回幽云地区,利用地形优势防备北方民族南侵,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

并且,北宋也不需要夺回整个幽云地区,只需要拿回幽州附近的七个州即可。因为长城在山西北部分为内长城和外长城,宋辽边境是内长城。所以即便不拿下云州附近的外长城,宋军也可以利用内长城防御辽军。



因此,宋朝并不需要完整的幽云十六州,只要能拥有华北平原上的七个州,利用燕山山脉的地形,就能使华北平原的边防压力骤然减轻。(不明白的看上图)

第二,转移国内矛盾

其实,北宋真正想收复幽云十六州,并且真正有具体计划的皇帝只有三个: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

这三个人收复幽云的策略还不一样,宋太祖是想花钱赎买,如果赎买不成,就再招募勇士强行收复,结果还没实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宋太宗是想利用灭北汉之余威,亲率大军强行收复。后来又强攻了一次,两次都失败了;宋徽宗是想利用金灭辽之机,趁机收复,结果就这还打不赢辽军的残兵,最后是借金兵之手才收复幽云。

至于其余六位皇帝,压根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

也就是说,北宋真正有点血性,敢跟辽国硬钢的皇帝只有两个,即太祖和太宗。其余的皇帝嘛,说他们是和平主义者也好,孬种也罢,反正都不敢跟辽国硬钢。


那么,为什么不敢跟辽国硬钢呢?又还要嚷嚷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原之外的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几乎可以跟中原王朝平起平坐。

在汉、唐时代,匈奴、鲜卑、突厥都是很落后的民族。即便白送给他们幽云十六州,他们也站不住脚。比如隋末天下大乱时,如果突厥想占据幽云,就凭当时那种天下大乱的局面,谁能挡住突厥占据幽云?

李唐先向突厥借兵,后向回纥借兵;但是这些游牧民族都也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都只是满足于美女钱财。这说明当时的那些游民民族的统治能力和文化水平是很弱的。即便白送幽云给他们,他们也不敢要。

但是到了北宋,情况就变了。辽国治下的幽云十六州搞一国两制,并不比中原宋土要落后多少,也是生产力比较先进的地区。这表明辽国的统治水平在学习中原的过程中,逐步追赶上了中原的水平。

契丹人的这种进步,宋朝方面看到没有?很显然,从太祖想花钱赎买就可以看出,他是看到了。硬钢的难度很大。因此,所谓宋朝想收复幽云,其实根本就是在制造舆论,转移国内矛盾。并不是真正想收复幽云。



宋朝从宋仁宗开始,国内三冗问题严重。早年有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后来又有王安石的变法。政客之间打来打去,老百姓折腾得是苦不堪言。为了转移注意力,让大家不要对现状不满,不要骂当朝皇帝,北宋那帮人对幽云十六州问题是反复炒冷饭。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造势,把北宋自身造成的矛盾怪罪到石敬塘头上。把今天之现状,怪到一个咽气了一百多年的人的头上。

然而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幽云的问题并不在于北宋开国的时候就丧失了幽云。如果北宋强大,辽国弱,北宋自然能收复幽云,并且还能把辽国按在地上一顿猛揍。但问题就在于,北宋自己一身的毛病没办法解决,军队也没有战斗力(想要有战斗力就要对武将放权),拿下幽云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幽云十六州到底重要不重要呢?从战略角度来说,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对于北宋皇帝来说,幽云地区的战略价值未必就有那么重要。因为要收复幽云,靠北宋军事体制之下的军队是不行的,必然要给武将适当的放权,让武将自由发挥。比如北宋西军就是如此,适当的放权后,打得西夏不要不要的。

然而,辽国不是西夏。北宋若要收复幽云十六州,那无异于就是跟辽国全面开战,无异于就要给全国的武将放权。如此一来,北宋的立国政策就会受到动摇,又会出现新的内部问题。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宋朝皇帝宁愿不拿回幽云也不愿意提高武将地位。但是皇帝又不能跟文人士大夫明说不要幽云了,因此幽云问题在北宋就像隔夜现饭一样,内部有矛盾了就拿出来炒,借幽云转移注意力。

后来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别说是幽云十六州,连山东、河北、河东、关中也一起打包丢了。那个时候的宋朝文人谁还提收复幽云十六州?能收复河北都是大功一件,结果也是在打嘴炮,根本没有具体落实过。


Mer86


幽云十六州也叫幽蓟十六州,通俗一点就是中国的北边,山西、河北的北部以及天津北京。

那为什么北宋一直想收复这里呢?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如果想要南下入土中原的话,他们必须拿下这里,而且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如果中原得到这里,就会很容易抵挡少数民族的入侵。

换句话说,幽云十六州就是一堵墙,北方少数民族占据了这里,那他们就可以随时南下。而如果中原占据这里,那么北方的少数民族就需要打破这堵墙。

所以,北宋很想收复幽云十六州,要不然,这里始终是一个威胁,北宋皇帝也会吃不香睡不安。

话说幽云十六州其实原来就是中原的地界,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被拱手相让了,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将它割让给了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从这时开始,中原便失去了这块土地,直到朱元璋将它收复,这期间整整四百余年。


理科男读历史


幽云十六州大致在今天北京、山西北部一代。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地势关系非常有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山西北部与现在北京地区;第二块是太原为中心的中部与河北中山、真定一代;第三块便是山西的南部与邺城一代。以上三组区域是对应关系,在中国战争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三组关系,从山西进入河北基本都是按照这三条路线进行。

自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后,山西北部,也就是雁门关的北部丧失,现在的北京地区,这一线被契丹国占领,契丹进攻宋可以从山西和河北两个方向进军。

如此宋朝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山西地区需要大量兵力部署,凭借地形勉强可以守住,而河北地区却是个大平原,非常不利于宋朝军队。一单河北中部地区失手,进本上契丹的军队打到了北宋的家门口,毕竟战略纵深不大。

从后面金灭北宋来看,一路金军攻破太原,直接俯瞰西都洛阳,另一路直接很轻松保卫了当时的首都开封。东西都被威胁,北宋直接被送到生死的边缘。

从地图来看,山西的北部是块盆地,盆地南部便是雁门,而这块盆地正是从山西进入河北北部的要道。如果幽云十六州在宋朝之手,强大的金国灭北宋就会增添非常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