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2歲男孩患上尿毒症,一開始家長還以為是吃壞肚子…

12歲男孩患上尿毒症

並且一開始家長

還以為只是吃壞肚子

這起案例

不免讓家長聽了心中一驚

怎麼回事呢?

“吃壞肚子”變尿毒症

10月8日上午

小亮(化名)身體不適

家人以為他吃壞了東西

晚上

小亮到廈門大學附屬

醫生髮現他神志清楚,但

精神倦怠、乏力、全身皮膚髮白,像是重度貧血,同時還有少尿血壓高等症狀。

經檢查

醫生懷疑小亮是慢性腎衰

兒科緊急聯繫

腎內科、血液科、營養科會診

當晚,腎內科醫生為小亮進行急診血液淨化治療,並請營養科指導飲食,血液科指導糾正重度腎性貧血。

小亮病情複雜

搶救難度大

多學科聯合救治

終於使病情穩定下來

目前小亮已出院

小亮的病有多嚴重?

慢性腎衰(CRF)是慢性腎臟疾病的嚴重階段

,是指由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緩慢進行性腎功能減退,最後導致尿毒症和腎功能完全喪失,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和生化內分泌等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徵。

由於小亮年僅12歲

兒童CRF起病隱匿,如果缺乏對CRF的早期認識,易漏診或誤診。當疾病逐漸發展,出現CRF典型臨床症狀甚至終末期腎病,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慢性腎衰竭到了尿毒症期,需要腎臟替代治療,包括透析和腎移植。最佳解決方案是腎移植。

如能堅持合理透析,大多數患者生活質量會顯著改善,很多患者能存活15年-20年以上。

如何早期防治腎臟疾病呢?

中山醫院兒科副主任田維敏提醒,要改掉傷害腎的

不良生活習慣很重要。

首先是飲食方面:

如暴飲暴食,吃得太油、甜、鹹,吃過多蛋白質食物,以飲料代替白開水,進食生冷食品、鮮豔的蘑菇、發黴的食品(如發黴的花生、發芽的土豆等),這些行為,都會傷害腎臟。

生活習慣方面:

經常憋尿、熬夜,不適當的運動也對腎臟有害;此外還需要避免接觸毒性物質,如重金屬(汞、鉛等)、有機磷農藥等;

避免濫用藥物,如某些對腎臟有毒性的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某些中成藥和中草藥等;

還需要重視體檢

定期查血常規、尿常規

定期查肝腎功能、肝腎彩超等

若不明原因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呼氣帶氨味,或面色蒼白、紫癜,出現貧血、腎功能異常,或出現蛋白尿、血尿,應及時找專科醫師診治。

醫生表示

慢性腎衰兒童少見

小亮起病隱匿、病因不明

並出現了多種代謝紊亂的綜合徵

已處於不可逆階段,預後差

在此提醒家長們

千萬不要大意

若小孩身體不適

請及早就診

以免延誤診治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日報記者:楚燕 通訊員:石青青 成秋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