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双11”,你还约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今天终于落下了帷幕,这场全民的购物狂欢也终于画上了一个终止符。从10月21日到11月11日,这二十天的时间里,有多少人是在疯狂刷淘宝,精选商品,极力凑单,塞满购物车。

每个消费者脑子里似乎都有一个计算器,优惠价减优惠券减津贴是多少钱,哪些加起来可以满400,这家商品是不是比另一家便宜,消费者每天晚上空闲下来躺在床上,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淘宝,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放在购物车里。每天都话题也都是“你双十一准备买什么?”

计算优惠已经占用了消费者很多时间,更不要提还有盖楼等营销活动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被朋友发链接让自己帮他盖楼,我是有的。有一些很长时间不联系的朋友,好不容易联系一次,张口就是“点进去帮我盖个楼,求求了”,看吧,这就是营销,即使你自己不参与盖楼,只要你身边有朋友参与,那你也是要点进去看一看的。

11月10号当晚,我凌晨1点才睡觉,不,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怎么睡。要在1点才可以付尾款,前几万名有优惠,而我,就是抵抗不了这几十块的魅力,硬撑着也挺到了1点,付完尾款之后,如释重负,看着自己的“待发货”上亮起了小圆圈,然后再看看是哪个快递,这回彻底兴奋了。结果就是第二天没有精神。

11月11日当天也是不消停的,不停的有短信提醒你“错过就要再等一年”,还有些商家推出了新的优惠,即便已经向自己保证不再打开淘宝,也总是有人会忍不住继续剁手。

“双11前和五十块饮料不眨眼,双11后靠捡饮料瓶赚钱”是消费者的自嘲。但却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双11”就应该花钱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定律,如果不花钱就会觉得自己亏了,就是因为这样,反而越来越被这一“消费陷阱”套牢。

其实,“双11”也是有商家在真心实意的优惠的。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应该被“双11”这个名号搞得头脑发热,冷静下来,多买一些自己生活的必需品,不被“双11”牵着鼻子走,反过来利用好“双11”的优惠,这才是消费者的最佳举措。

明年“双11”,我期待着自己也可以冷静下来,不囿于满减和凑单,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不参与什么盖楼活动。话虽如此说,但明年“双11”,我还是会买买买的。

明年“双11”,你还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