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朋友,能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旅程吗?

人从众众人从999


广西贵港覃塘区蒙公乡壮元坟







花桥流水人家vlog


因为我是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充裕,最近十年几乎每年都要出去旅行两个月以上时间,国内外也去过不少地方,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就是这个暑假刚刚结束的新疆大环线自驾了,全程13000公里,历时33天,可以说是让我们终身难忘的一次旅程,之所以说这么说倒不是因为风景有多美,当然新疆风景也确实很美,但这次难忘的地方不在于风景,因为风景美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这次难忘就难忘在一路上的曲折经历。

首先是在路上把车钥匙丢了,从那拉提草原沿218国道,往伊宁市走的路上,中间在一个好像叫则阔台的城镇上,吃东西的时候,我顺手把车钥匙放在了车子挡风玻璃前面,也就是引擎盖那个凹槽里面,结果吃完东西上车发动车就走了,一直开了一百多公里,到达一个薰衣草庄园时准备停车休息一下,还好我没熄火,我媳妇下车关门时我听到了报警音,才想起钥匙丢了,于是调头回去沿路找,一路慢慢开,睁大眼睛,结果一直到之前停车的地方,找了几圈也没找到,很显然是找不到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开,去伊宁市。

好在伊宁市有五十铃售后服务点,好在我刚刚加满了油,开到伊宁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维修店没有库存钥匙,需要第二天从乌鲁木齐预定,没办法只能接受这个现状,和车钥匙一起丢的还有油箱盖钥匙和后车厢钥匙,于是我又在网上搜索了一家当地配钥匙的电话,约好第二天过来配后面的钥匙,为了不影响行程,第二天我们还是在酒店楼下租了一台车,去了赛里木湖。


租了一台马六,每天300元

因为钥匙要第三天才能到伊宁,好在伊宁市距离赛里木湖并不远,我们可以等车子修好,再开回来还车和取自己的车,第二天我们就在赛里木湖游览,那边很快就把后面的油箱和车厢钥匙配好了,收费800元。


第三天,快下班时钥匙才到店里,我们也开车赶回店里,本来说好拿到钥匙很快就能匹配开走,结果店里面的工程师根本搞不定,进不了行车电脑的系统,没办法我又给外面配钥匙的那哥们打电话,因为他之前说过车钥匙他们也可以配,他很快就带了三个人过来,用自己的电脑三下五除二,大概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又收了我1200,真是不可思议,专业的售后维修店搞不定,外面的野路子竟然这么好使,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靠技术吃饭,那个时候我是没有议价能力的,他要2000我也得给,因为在那个地方再多停留一天,我后面的行程和酒店就全部打乱和损失了,只要能把车开走,多点少点已经不重要了,加上租车两天的费用和配钥匙的费用,整整多花了3000元。权当对自己粗心大意的惩罚吧!


当天晚上大约8点,我们终于把租的车还了,连夜追赶我们的另一台车的小伙伴,我们当晚住在了精河县的服务区,睡的还不错,第二天中午在乌尔禾魔鬼城赶上了他们,稍作游览,然后继续往禾木村进发,订了禾木村当晚的酒店,从克拉玛依开车去禾木村,在克拉玛依加满油之后,开到冲乎尔已经是晚上10点多,油箱还剩一小半油,当时想着吃完晚饭再去加油,结果吃完晚饭就12点了,开到加油站下班了,随便怎么说好话都不给加油了,我们当天已经定好了和木村的酒店,但冲乎尔距离禾木村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往前走只有去喀纳斯贾登峪加油站加油,虽然剩余油量能开到禾木村,但明天肯定是开不到贾登峪加油站了,禾木村里面没有加油站,结果第二天我们同行的一个哥们,给他当地的高中同学打了个电话,那位同学委托当地村民开车送来了一桶30L油,我当时拿了500元给那位司机,人家根本不要,我给他丢进车里,他又给我扔出来,然后开车跑掉了,可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让我觉得特别感动,记忆深刻。


接下来的几天游览完禾木村、喀纳斯、可可托海、江布拉克之后,另外两家人要从乌鲁木齐飞回重庆,我决定不走回头路,选择走国道回重庆,走一次沙漠公路,就是这个决定,让我们全家终身难忘。

8月14日我们一家三口,从乌鲁木齐开往库尔勒市,一路都是红色的大山,寸草不生,像火烧过的一样。在库尔勒休息一晚,8.15日,沿218往若羌开,刚到尉犁县的时候,车子在通过一个减速坡后,仿佛听到有咯噔的异响,隐隐约约,不太明显,车速快,异响的频率就高,我一度怀疑是路面不平造成的,就这样一路疑神疑鬼的开了大概两三百公里。

到了一个叫罗布庄的地方时,明显听到了车子后轮有金属摩擦的声音,确认无疑车子是有故障了,心里那叫一个拔凉拔凉的!因为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荒凉了,寸草不生,几百公里开过来没有一户人家,两边全是荒漠,车子坏我不怕,但坏在这个地方心里真是没底,不幸中的万幸,手机有信号,给厂家打电话,工程师说可能是轴承碎了,不能再开了,再开可能会把半轴拧断,他给了我库尔勒4S店的电话,让我联系救援,我的天,刚从库尔勒开了7个多小时近400公里出来,难道再拖回库尔勒?!

打了库尔勒4S店的电话,谢天谢地,若羌县城有二级维修点,而我们坏车的地方距离若羌县城还有40公里了,至少晚上不用拉家带口住在沙漠里了,那天虽然是阴天,但一开车门,外面还是一阵烘烤的感觉,沙漠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给若羌维修点的杨老板打电话,也巧了,他人正在库尔勒,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我说不行你先帮我找台车,把我接到县城住到酒店,他给当地的一个车友打了电话,大约等了一个小时,一台五十铃牧游侠停过来接我们,还给我们买了面包和水,特别感动,我把行李收拾好,锁好车门就跟超哥回县城,说巧不巧,刚好我预定的酒店就在那个维修点附近大约300米,过条马路就到,我媳妇和孩子去办理入住,超哥就开车拉着我去找拖车,他说尽量今天晚上拉回来,不然丢在野外,晚上可能刮沙尘暴,把车漆全打花了,他给打了几个电话,结果一般的拖车包括随车吊都拖不了,因为车子超高,重心不稳,不敢拉也不敢吊,最后在一个市场里面找到一台平板拖车,他的车板可以伸下来,伸到地面,故障车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它都可以使用绞盘给拽上去,只有这个能拖,谈好价格1000块钱,我就跟着师傅回到罗布庄去拖车,很顺利就把车拖回来了,卸到维修点已经接近11点了。

修车店门口的孩子们自己搭的小房子,一样玩的很开心。

维修点还有个小伙子守店,第二天一早把左后轮拆下来,轴承打开看之后确认是滚针碎了,就像牙齿一样,已经缺了两颗,其他的很多也由圆柱体变成了六边体,车子跑了十万公里,这种轴承是免保养的,也就是说打不了润滑油,里面都干了,变成了黑色的油泥,只能等着它坏。

我一想既然要修耽误时间,不如四个轮子一起换了,免得一路上开得提心吊胆的,后面还有那么远的沙漠公路,万一再给丢半道上,荒郊野岭的就麻烦了,所以我让这位小师傅把四个轮子全拆下来检查了一遍,前轮都还好,正常的,右后轮也有轻微磨损,也许是房车超重导致轴承磨损加速的原因,确定了之后,给杨老板打电话让他从库尔勒带四套配件回来,他从库尔勒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结果当天晚上刮沙尘暴,直到凌晨3点才开到若羌,真是风尘仆仆啊!

小伙子19岁,16岁辍学,来若羌已经三年,月工资2000块

修车店养的金毛,快生了,如果我晚到两个月,说不定会抱一只小狗子回重庆。


第三天,很顺利把两个前轮给更换好了,在换后轮的时候发现,油封拿错了一个,小师傅在装齿圈的时候方向还弄反了一个,那玩意特别难拆,也特别难装,一旦砸进去就取不下来,必须用砂轮切割,所以今天还是走不了,必须重新发配件,我头都大了!没办法,只能接受,还能怎样?打电话委托库尔勒4S店重新发一套,让县城的班车给带回来,等于是第五天的上午,配件才到若羌县城,安装好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安装完发现仪表盘ABS和ESP灯常亮,开了一圈没问题,我们还是决定出发前往青海茫崖镇,故障灯等到格尔木或是德令哈再说。上了315国道,比库尔勒到若羌的218还要荒凉!218道路两侧偶尔还能见几棵胡杨树,315两边完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寸草不生,毫无生命迹象,一路上妖风阵阵,能见度不足50米,沙子像一群金黄色蟒蛇一样往公路上爬,仿佛到了世界末日,那感觉一辈子体验一次也就够了。


经过罗布泊1-4号桥后,逐渐驶入山区,风沙不见了,一路弯弯曲曲开到茫崖已经是晚上10点,随便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次日经过茫崖翡翠湖玩了两个小时,继续赶路开往德令哈,全程700多公里,开了接近11个小时,后面经过青海湖、西宁、天水、汉中、返回重庆。

此次旅行全程13000公里、历时33天,前半程的感觉是奔放、辽阔、美丽,后半程的可以说是窘迫、荒凉,近距离的贴近死亡之海,让我充满了敬畏,我一路上都在想,当年修这些路的前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我开着都觉得累他们修的时候呢?我也曾经是他们的一员,我了解那个工作和环境,当开了一天的车子,从沙漠里面穿出来,看到城市的灯火时,真的有一种满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新疆固然很美,但这次旅行与其说是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如说是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给我们一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值得欣慰的是我儿子这一路还是非常给力的,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从没抱怨过环境和食物,也不觉得漫长的坐车无聊乏味,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跟我们一起接受和面对,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在安康一家餐厅,服务员上菜后把玻璃盘转到他面前,他转给我们让我们先吃。另外一次是在瓜州吃宵夜,只有四把椅子和一个凳子,他主动选择坐凳子,让长辈坐椅子,看到他这些自动自发的行为我还是很欣慰,这一路上给我们端茶倒水,提东西......我想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收获吧!


自由之旅


2016年我和我姐夫参加了他朋友的旅游团,因为刚好还有两个名额。去的云南昆明、西双版纳还有大理。看到了不一样民族风俗,特别是有个少数民族的女人地位很高,是和汉族相反的,都是女人取男人。 当时好像玩了3-4天左右,本来是回海南的,后来遇到台风天,就回不去了。经过十几个旅友的商量后,又去了广西南宁,阳朔,白色。那次是我最深刻的旅游了,去的最久,最多的地方。





小勤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上大一那一年。

我一直在一个偏远山区生活,最远去的就是上县里上高中。高中毕业后,要到北京上学,开学的时正好是家里最忙的月份,妈妈没有方向感不是很好,不能去送我。爸爸又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爸妈又不是很放心我,所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聪明的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告诉我的爸妈,我镇上的一个同学也去北京上学,他爸妈送他,我和他们一起去就可以,他们同意了。

我那本比较落后,那里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想要去北京就只能是,搭黑车。于是我开始了我一个人的求学之路。

我坐了一个商务,车里差不多都是要去上学的人,但是每个人目的地不一样,下车点不一样,所以司机不能送到每个终点,只能送到一个大概的区域。就是这个可是害苦了我,当时一下车的我,就被眼前所看到震惊了,高楼大厦,我从没见过的世界。

我不是很害怕,但是我懵。

我按照之前在网吧查好的路线,开始寻找地铁,炎热北京,我和我的小提包。

那中间路程,可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到了学校已经接近傍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打车,因为我之前听说北京的的车很贵。

现在已经快十年,现在想起来,感觉当时自己还真一条汉子,对自己佩服不已。

但是现在老家还是没有火车站。


爱生活的女子


要说去过最难忘的地方绝对是斯里兰卡了,还记得那是2015年的8月份我跟刘先生刚结婚,商量着去塞班岛度蜜月,原本憧憬的完美旅行被突如其来的台风刮跑了,被迫取消计划行程。婚期时间有限还能去哪呢?最后匆忙之中选择了当时旅游热度并没有很火的国家---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的地方。

因为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再无更好的选择之下,我们开启了一趟未知的旅行,也是一趟难忘的旅行。 记得当时昆明唯一一趟直飞斯里兰卡的航班是红眼航班,凌晨2:55起飞,落地后是当地的6点左右,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来,空气里都弥漫着闷热潮湿的气息,是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

我们10天时间一路从中部玩到南部,途径波隆那鲁瓦、康提、努瓦拉埃利亚、雅拉、南部海滨、科伦坡。打卡了狮子岩、欣赏到世界著名的塞格瑞亚“天使版的少女”壁画,登上堡垒放眼望去护城河环绕着小城镇很是壮观;朝圣地供奉着佛牙舍利的佛牙寺;观看了文化遗产僧伽罗舞蹈表演; 气候宜人的英伦小镇也是斯里兰卡最好的红茶基地,不得不说上山的道路真是又短又陡的“肘子湾”,晕车晕的七荤八素,在一杯当地奶茶进肚后才缓过来,当地海拔较高,晚霞的映衬下还能看到山中的云雾缭绕,还有稀奇古怪的“论个卖”的热带水果一一尝了个遍,是真的真的很甜;
坐着吉普车去了雅拉国家公园,可惜季节不对没有看到金钱豹,除了各种珍稀野生动物还看到了白色的狐狸,辽阔的土地上奔驰的感觉像极了非洲大草原;南部海滨随处可见的海湾里,海天同色,有着像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沙滩, 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高跷钓鱼,海滩上奔跑的小朋友会捡一些好看的小贝壳递给我,他们有着单纯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睛,我顺手给了几颗糖果,羞涩的道谢后跑开了; 荷兰遗风城堡--高尔,参观300年历史的建筑;乘坐了海滨火车,最美的火车路线,有大海、椰林、佛塔、放佛置身于《千与千寻》的海上火车情景;科伦坡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市政府大楼、独立纪念广场等地标建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信仰的国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幸福指数很高,并且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极好的地方,小动物根本不怕人,有从没见过的各式昆虫、酒店房间的寄居蟹、走廊上两双手都数不过来的壁虎在漫步、路边玩耍的成群猴子、清晨一起在餐桌上吃早餐的松鼠,餐桌边缘散步的巨型蜥蜴,真的有胳膊那么长,这些无疑让我一个怕小动物的人在崩溃边缘徘徊,也是一种独特的记忆了。
那么多年来也去过别的国家,但没有哪一次留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那些去过的地方和见过的人都历历在目,也是我多年以后还想再去看看的地方。前段时间看到新闻斯里兰卡发生了暴动,当时觉得挺难受的,一个如此美好的国家总有些反动分子在搞破坏,场面惨烈,有多少家庭在不幸中蒙上了阴影,真心希望这个美丽的国家能永远和平下去。


白渁


印象最深的旅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人有次出差去郴州,办完事到火车站买了回程火车票,一看时间还早,傻座傻等没味道,于是到外面随意遛遛,走走,消磨时间,那时到处的火车站人来人往,穿流不息,热闹非凡。出了广场,准备去附近街上转转,正走在街上,忽然,迎面走来一高一矮两个男子,大约都三十多岁的样子,靠近了对我说:同志,帮忙打个电话。那时,通讯工具不发达,流行收费的公用电话。我当时不知听错了还是理解错了,以为对方是问哪里有公用电话,我顺手朝边上一指道:那里就是。谁知,俩人解释说是外地人,长沙某单位工作人员,来郴州出差,钱包掉了,身无分文,想找我帮忙借点钱给单位打个电话,好让单位汇钱过来。见我不怎么理睬,俩人连连解释道:请放心,我们不是坏人,不信,给你看看工作证。边说边掏出一个绿色的小本本,双手端着,恭恭敬敬往我面前凑,我边往后退,边伸手阻挡,不让对方靠近,见我太警惕了,他们不再纠缠,只好离开。事后一想,肯定有鬼名堂,找由头搭讪,用本本作诱饵,明显感觉是把本本凑向我鼻孔,我边退边挡,没给对方机会。一晃时间已过去久远,那段旅程,那场经历,一直印象深刻,到底是小心过度,还是真的有猫腻,有套路,依然是个谜团,不好肯定,也不好否定,总之,出门在外,小心谨慎为好。朋友们,大家的判断和看法呢,欢迎指点谜团,留言评论,谢谢大家。


湘土日记vlog


印象最深。

说实话二十几年了,真正出去好好旅游好好玩过的次数,用一个手掌就可以数完。印象深刻的也没几个,最深的就更别说了。

不过还是值得一说的是西安之行。

那会还是大学。国庆节,跟男朋友还有几个人朋友一起去西安。临时决定要去的,所以什么路线啊,天气啊,美食啊都没有查就坐上火车向西安前进了。

坐了10个小时左右,第二天上午9点就到了,一晚上没睡的我们下车了之后更晕头转向,下车赶紧找了个地方睡觉!说来也好笑,那么远过去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去玩,确实太困了。

在西安玩了三天的样子,不熟悉的地方,我们全程也没有查任何攻略,整个行程又急促又好笑,去玩过钟鼓楼(忘记什么名字)、美食街(也不清楚了)、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兵马俑。还有一个像俄罗斯方块一样的楼里面有一家很好吃的酸菜鱼,

印象挺深却玩得不怎么样,你们看多搞笑😂


意志舒啸


二三十年前自然又纯净的丽江给我深刻印象,至今难忘。丽江对我来说,是去寻找一份遥远梦境的地方,是去体验那条古朴而纯净的四方街。

第一次到丽江是1997年8月,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因飞机延误-那时飞机延误是常态,花了整整一天时间,飞机终于抵达昆明。昆明机场很简陋,到市区路过滇池时,湖水很臭,弥漫在天空中,让所有人诟病且掩鼻。

第二天从昆明乘了一辆中巴去丽江,不是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巴士,你想象不到的简陋,破旧的椅子,所有设施都会在颠簸中发出叽叽呀呀响声,正值夏季也没有空调。为了心中的梦想,也就忍受了。那时也没有高速公路,只有一条简易的沙子路。中巴在凸凹不平的沙子路上颠簸了大半天,傍晚才到丽江。那时没有网络,不能预定酒店,临时找了一家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民俗酒店住下。



好在,梦想成真。那时的丽江很符合想象中的那种古朴,一个纯净的小镇。



那时的丽江很小巧,就是一个以四方街为中心围成的小镇。丽江的精华集中在四方街。这是丽江古城心脏,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四方街中央有一片大约400平方米的小广场,保存得很完整。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射出四条大道,每条主道都有巷弄相随,巷弄四通八达,如蛛网交错,往来畅通,无死胡同。大小路面均铺五色石板,经数百年走磨,石纹毕露,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颇为别致。四方街因有这条条石道而风雨不动,延伸着古朴的历史。

据说古时的四方街商贾云集,诚如徐霞客《滇游日记》中描述的: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四方街没有西南边陲的痕迹,倒感到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外拙内秀,玲珑清巧。古老的民宅群落依山傍水,大衢小道顺山势而行。一款溪流从街道中央缓缓流淌,街道由此被分为两面,水上小石桥不计其数。经询问得知,这是来自象山脚下的玉泉水。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分流3股伸向东南,形成无数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回旋千家万户,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



四方街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瓦屋楼房鳞次栉比。街道两边的居屋多为瓦房,居屋、店铺、客栈混杂,门面临水而开,里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廊宽敞,门窗雕花,院内种植草木花卉,培植盆景,或时令蔬菜。当地人素来喜爱种植花木,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那个时候的丽江年还没有出名,没有那么多人来,因此街道还很清净,没有熙熙攘攘的拥挤和喧哗,三三两两的游客四方街散步,不时有走在石阶上,或坐在石桥上。



丽江最有名的食街也位于四方街旁,从四方街到大石桥的很短的一条街道上,分布有十几家小餐馆,这些利用沿街铺面经营的餐馆以当地的沙锅米饭或米线而享有盛名,因而有人也称这条街为“丽江米线街”。但我更喜欢在居民家吃本地家常菜。第一次来到四方街,我和朋友就选择一家居民院落坐下,院落就在石桥边,院子里自种着几样时蔬,墙上藤蔓上吊着葫芦、瓠子,满满的田园生活氛围。我们让家主炖了一只家养鸡,炒了几样时蔬,喝着爽口的啤酒,听着脚下潺潺流水,观赏着别致的街景,好不惬意!

我很喜欢那个时候的丽江,真正的纯净之地。

十几年后,再次来到丽江,竟然不认识了。丽江,变化之大令人惊呆!





那小小的四方街被扩大了数倍,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城市。入口处是新建的仿旧城墙,城墙下方矗立着一大一小仿旧水车,在那里缓慢但不停地旋转。四方街外表似乎如旧,但真真切切感到了造旧如旧的雕琢,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四方街,到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生热闹。



街道两边的老宅屋变成一家接着一家的店铺,新建成的街上一家挤着一家酒吧,里面挤满了游客,酒吧女站在门口嗲声嗲气地迎客,店内“小二”高声吆喝着上酒。

丽江最初那种神秘感消失了,少了许多原始的古朴与纯净静,取而代之的是热闹与喧嚣,粗糙中的繁华,伴随着情绪的宣泄。据说,不少人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艳遇”。

现在的丽江太过商业化,也就没兴趣继续逗留,只想快快逃脱出来去寻找一块宁静的天地。


新华裔


我没有出过国,去过国内的很多个城市游玩,上学时在假期跟随家人出行,成年后大部分旅程都是自己一个人穷游。印象最深的旅程是三年前去到西藏,不算是说走就走,但也没有什么规划,买了绿皮火车三天两夜的硬座,说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高原反应,但其实是为了省钱。在火车上遇上了几个驴友,他们每个人都带着相机喝着啤酒,讲述着拉萨的故事,从小到大没有过长旅程的经验,晚上实在是累的不行,车厢里打呼的声音彼此起伏,真是挺煎熬的。好在有一个驴友告诉我说去到餐厅的车厢可以花20元占一个双人座睡一晚上,但是早上五点多就要起来回到自己的座位,至少能睡几个小时呢,这样度过了两天。越接近目的地时,看到的风景越是洒脱,用相机记录下来的远没有当时眼睛看到的惊叹。还有半小时就能到站时,车厢里的几个藏族女孩唱起了藏歌,也许是当时的情景所致,就好像能从歌声中感受到他们的纯真和感动。对这趟旅程充满憧憬。

下了火车去到之前就定好的旅店,是4个人拼在一起住的房间,我的体质没有支持我结实新的朋友就开始产生了高原反应,头痛,无力,有点低烧的感觉接憧而至,旅店里有一个做义工的北方女孩主动帮我买了吸氧瓶,葡萄糖,告诉我没关系,缓一缓就会好。我退掉了合住房开了一个单间,躺了一下午感觉缓过劲儿了。下楼和这个女孩聊起她的故事,(文字太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到现在依然有她的微信,她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就要结婚了。

去了布达拉宫、去了酸奶坊、去了羊湖,去了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扎基寺、去了纳木错,去了步行街,喝了8毛钱一杯的奶茶,吃了排长队的凉粉,买了藏族夫妇售卖的鸡血藤,虔诚的朝拜着内心的不安。在布宫附近,遇到了一个为了像游客要钱而朝拜的人,也遇到了一个从家乡一路朝拜来布宫的人。在去羊湖的路上,看到藏族的妈妈带着小孩子卖水和吃的,脸上和手上被高原风吹的干涩而又皱褶,在一个被商业化半污染的状态下,他们在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的生活着。听客车的导游说,这边有很多孩子是没有学上的,拉萨属于西藏的城区,能看到的基本是这边最繁华的街区了。人性的同理心在这时被放大了数倍,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善良,我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产生了自责与愧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不自在。我的那些焦虑和困惑都是那么不值一提。生活中存在的温饱问题,在那一刻离我竟是那么近。

终究是没有去到珠峰和阿里深处。无所适从的高原反应加上我缺乏锻炼的身体,让我留下了再去一次的念想。

对了,在我回到家的一个星期左右吧,收到了一条微信,是一张照片,之前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位—告诉我餐厅车厢可以睡的舒服一点的那位—带着相机的驴友。


小说书人


我去过很多景区,总感觉景区大同小异。现代人工的雕刻痕迹太厉害了。去了总有后悔的感觉。

在大理好多年,但村子里从没有去过。那时去村子里不方便,路也不好。

在离开大理几年后回来,坐车在214国道上,看见在苍山和田园环抱下,一排排白族的新居,立刻入画中。

当我们第一次进村,村子里的老井,老房子,看院子,窄窄的小巷,白族老阿嬢嬢,一切都自然的流淌。这让我们激动不已,这就是最好的风景线。

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们就会去村子里,每次亲切感有增无减。

这是我印象中最惊喜的,虽然路不远,但太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