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凉人写的关于平凉的英雄故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古城开封披上了银装,寒风裹着地上的积雪呼呼的刮着,却掩不住节日的欢乐气氛。城中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劈劈叭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欢愉。

一支队伍正从开封出发,朝东北方向急速前进。队伍里一位中年士兵骂骂咧咧:“他娘的,这些狗日的辽兵,让老子连个囫囵年都过不安稳。”

他的旁边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士兵,顽皮的说:“张大哥,是不是还没跟嫂子亲热够啊?”

中年汉子推了小士兵一把,笑着说:“去你的,小屁孩子,懂什么呀!”

小士兵机灵地往旁边一闪,没想到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姓张的中年士兵伸手把小士兵拉了起来,回到队列中,跟着队伍继续前进。

过了一会儿,走在队伍后面的一个头目模样的人叹了一口气,说:“唉!如今皇上年幼,我们这样为他卖命,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一个年纪大点的老兵接着说:“是啊!听说皇上才七岁,朝中的事由皇太后和几个大臣主持,辽国又与北汉勾结趁虚而入,举兵南下进犯中原,这天下可就难得太平了。”

又一个士兵接上说:“这个小皇帝,一点也不体恤我们,大过年的突然下令出征,谁愿意啊!”

小头目又说:“赵元帅文韬武略,治军有方,深得大家拥戴,要是他能当皇帝,我们可就有出头之日了。”

那个士兵说:“是啊,赵元帅也是穷苦人出身,向来爱兵如子,关心咱们疾苦,要是他当了天子,肯定比那个娃娃皇帝好得多。”

老兵闻言吃了一惊,说:“你们可别乱说,这话被人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啊!”边说边警惕地向四周看了看,突然发现一位英武的青年军官骑着马走在他们身后。

“刘将军!”小头目和老兵惊恐地同时叫出声来。

刘将军似乎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扬了扬手中的马鞭,说:“快跟上,别掉队。”然后策马向前跑去。

这位骑马的青年军官叫刘审琦,和指挥这支队伍的后周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兼归德节度使赵匡胤是姻亲,两人都是河北保定清苑县人,赵匡胤的祖母是刘审琦的姑母。刘审琦多年追随赵匡胤,征战攻伐,勇猛无比,深得赵匡胤的信任。这次出征,刘审琦心里也不愿意去,但因为是赵匡胤亲自挂帅,他也无可奈何。

原来,后周皇帝柴荣驾崩不久,只有七岁的太子柴宗训继位,朝中奸臣当道,国家动荡不安,辽国与北汉乘机勾结,派出部队南下进攻,引起朝廷恐慌,命赵匡胤率兵抵御来敌,众将士心中都很有怨言。刘审琦刚才听了几位士兵的谈话,知道将士们都有心拥戴赵匡胤为帝,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天色将晚,部队来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传令官命令就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虽然还在春节期间,这里的节日气氛却早已被战争的阴云笼罩,老百姓们早早门户紧闭,陈桥驿显得非常安静,只有几个军官的营帐中传来喝酒猜拳的吵闹声。

征辽先锋官高怀德营帐内的桌子上杯盘狼藉,高怀德正在和刘审琦等几个将领喝酒。

一名将领醉汹汹地说:“弟兄们,大家吃饱喝足,可别为了一个小儿皇帝卖命,到头来落个饿死鬼。”

另一个接着说:“要不是因为跟随赵元帅,我就是回家种地,也不会干这份差事。”其他人也都跟着吵吵嚷嚷,忿忿不平。

正在这时,一个军校前来报告,说军营的士兵们都在议论,要立赵元帅为天子。

刘审琦见时机已到,站起来大声说道:“弟兄们,皇上年幼无知,奸臣手握重权,我等身临大敌出生入死,谁人知晓?不如顺乎民意,立赵元帅为天子,然后再去北征,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这些将领都多年追随赵匡胤,闻言齐声叫好,应道:“刘将军说得有理,我们大家正有此意。”

众将正在商议,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军师赵普走了进来。高怀德向二人说了大家的想法,赵匡义其实也早有拥立兄长即位之意,却假意说:“我大哥向来以忠义为怀,这事恐怕他不会答应。”

赵普说:“赵元帅深得人心,听说京城也传言要策立赵元帅做天子,可见此乃天意,你们大家听我安排,明天定要保元帅登上皇位。”众将听罢非常高兴,个个摩拳擦掌,按照赵普的吩咐分头去做准备。当晚,赵匡义与赵普又连夜派人把陈桥驿众位将士的动向告知了京城守将石守信等人,这些人平日都与赵匡胤交情深厚,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十分惊喜,同意一并策应举事。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陈桥驿醒得比那一天都早。东方露出的鱼肚白缓慢地变成了绯红色,鲜红的太阳如同燃烧的火球喷薄欲出。薄薄的乳雾,仿佛朦胧的轻纱般迷漫在天地之间。

一切似乎都意味着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天。

一群全副武装的将士,脸上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在赵普的率领下拥到赵匡胤的帐前,把赵匡胤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有等赵匡胤明白过来,高怀德早把一件绣着龙的图案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将他按到虎皮椅上,纳头便拜,连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官见状,一起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赵匡胤大吃一惊,忙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厉声质问是怎么回事,眉宇间透射出不可抗拒的威严。

赵普上前说道:“后周皇帝年幼,乱臣当道,赵元帅深得人心,大家要推举您为皇帝。”

赵匡胤摇摇头说:“我深受先皇恩惠,如今主上年幼,我怎么能做出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

赵普说:“现在朝廷动荡,外寇入侵,国不安宁,民不聊生,正需要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您当皇帝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若再三推让,便会失去民心啊!”

众将士齐呼:“诸军无主,愿立元帅为天子!”喊声响彻云霄。

赵匡胤见无法推辞,只好说道:“既然你们贪图富贵,要拥立我为天子,那就必须听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不能当。”

大家齐刷刷跪倒在地,连声说:“我们愿唯命是从!”“愿唯命是从!”

赵匡胤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将士们,威严地说:“太后和皇上,曾经是我的主子,我要以做臣子的礼节事奉,你们不得冒犯他们,没有我的命令,一律不得擅自进入宫中;朝中的大臣,曾经是我的旧日同僚,你们不得欺凌;不准抢夺朝廷府库和富豪人家的财物,不许私自进入官员和百姓家中;执行我的命令,会重重有赏;倘若违犯命令,立斩不饶。”

众将士齐声答应:“是。”

于是赵匡胤便重整军队返回京城,召集文武百官举行了登基仪式,改国号为宋,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为宋太祖。太祖登基后,评定众将拥戴之功,封赏群臣,加官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刘审琦为虎牢关使,其他将领都一一加官进爵。并敕建祖宗庙室,追尊祖父赵敬为简恭皇帝,祖母刘氏为简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