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園城市的樣子,或許是重慶樓市的未來

最近重慶一些事,都與一個國家有交集。

新加坡。

你可能很好奇,重慶和新加坡,怎麼會如此親密?

新加坡,對重慶又有什麼實質的意義?

1

新加坡與重慶



是這樣幾件事。

1)來福士。

來福士的金主是新加坡的開發商。

就像洋女婿遇到丈母孃,重慶把最好的土地給他,他把世界級建築帶給重慶。

來福士已是重慶的新地標之一。

2)一條路。陸海新通道。

這是一條國家戰略通路。通過鐵路+公路+水運的配合,讓中西部直通東南亞,走向世界。

新通道的這一頭,是重慶,是內陸的運營組織中心,“帶頭大哥”。

另一頭,是新加坡,“陸海新通道”的貨物,在那實現全球集拼、分撥及中轉。

3)一條“新路”。



國際互聯網通信領域的關鍵--中新數據專用通道。在前不久,正式開通了!

對於重慶和新加坡的關係定位,最高領導曾這樣表述。

重慶和新加坡,實際上在產業、金融、貿易、文化交流上,以國家級戰略規格,展開了深度合作。

2

值得學習的新加坡



金融、產業等合作都是城市層面。

其實站在個人的角度,我認為新加坡式的環境、建築與生活理念,更有學習和借鑑的意義。

1.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很小,還不足巴南區的一半。

但他十分的精緻。

(新加坡標誌性建築)

新加坡最大的標籤,是“花園城市”,他連續十幾年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彈丸之地住了600 萬人口,樹木卻多達300萬株!

在新加坡,就像住在森林、花園裡,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森居”。

(新加坡街頭)

街頭,你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建築物的外立面、屋頂,都被樹木、植被包裹!

滿眼望過去,都是綠色的。

2.物業特徵

於是,很多建築,都是這樣的。

(樓棟外立面)

總能想著放多一點綠色。

還比如下圖這樣。

(屋頂花園設計)

建築物的樓頂,神奇的變成了花園!

充分利用每一塊場地,打造成集樹木、綠植、活動空間為一體的空中花園

將原本只在地平面上的場景,拉伸,擴展到了空中,形成立體園林

如果從上面往下去,房子真的就像是被森林包裹

這樣的設計,其實實用性非常強

比如,有一些社區,會在樓頂花園,為業主留有一方天地,可以自己培育種植少量蔬菜!

在城市裡,這樣的場景,珍貴!

在樓頂花園,還能陪著孩子數星星;陪著愛人,看城市的霓虹夜色,享受那一種有天有地的開闊感。電影裡才有的場景,在自己家就能實現了

3.生活狀態

新加坡的城市理念,大致是這樣子的: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堅持優質設計用森林“軟化”鋼筋水泥帶來的壓迫感充分利用空間,打造用途更立體的公共活動空間

這樣以後,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新加坡街頭)

生活在新加坡,下了樓,是花園

去到樓頂,也是花園

人們在這裡,因為生活空間豐富、因為被園林綠化包裹,人與建築和諧相處

。城市裡少了鋼筋混泥土的冰冷,更加的放鬆,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更多的溫度。

我就在想,基於重慶與新加坡的深度合作關係,新加坡式的環境建設、生活理念,恰好是正處於城市升級進程中的重慶,更該學習和借鑑的

3

重慶的借鑑機會



重慶哪裡會更適合學習新加坡的建設理念呢?

如果說基礎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北區。

因為需要有幾個必要的要素:

擁有城市的繁華優越、低密的環境國際化配套有可以優化革新的空間

北區有這樣的土壤。

而北區更有先天優勢的,率先成熟,且位置核心的,應該是汽博。

因為汽博是重慶較早開啟「現代新城市」建設的新區。

這裡的整體低密度、中央別墅群,恰好又是最稀罕的“綠色城市”土壤。

1.汽博的故事

大約十五年前,汽博率先喊出了“重慶向北”。

經過發展,大汽博一圈,已經匯聚了眾多的高檔樓盤!

就像在幾年前,假如你身份證上是重慶市渝北區湖雲街X號

懂行的人,都會會心一笑

第一個自帶高爾夫球場的別墅項目;

復地大社區、常青藤、東原香山等別墅區;

都在這一帶。

汽博的優勢,就在於他通過15年發展,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基礎。

擁有較好的綠化環境,低密度的城市規劃,且配套齊全

回顧他的發展史。

2004年,奧林匹克花園,第一次提出了“重慶向北,生活向北”的口號。2005年,汽博中心成立。大家都說中汽西南的老闆瘋了,因為沒人會跑這麼遠來買車,結果,他發財了。2008年,西部奧特萊斯開業,配套建設提速。

(奧特萊斯)

2010年,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兩江新區管委會,放在了汽博
!當年說買汽博房子的人很傻的人,自己傻眼了!2014年,宜家開業,規格是“亞洲最大的標準店”。2017年,《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汽博,處在核心位置

回頭看,你會發現過去15年,汽博搭建了國際化的配套-“宜/奧/洋展購”等;以行政中心汽車產業集群為基礎,並全面實行低密度規劃理念。

是重慶最早的新城市樣本,擁有了富人區

2)現狀

重慶北拓,帶來了眾多產業。產業,帶來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尤其是汽博,在北進過程中,成為了兩江新區的行政中心。

10多年建設,這裡的道路更寬,樹木更多,房子更漂亮,交通便捷

,加上奧特萊斯、洋展購、宜家、金山醫院等國際化的配套資源,汽博成了新興的“高品質居住區”。

汽博也存在一些短板。

在他的內部,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早期佈局的產業用地,對環境有影響;

同時,面對眾多新區更先進的規劃理念,汽博,需要升級!

3)汽博的未來

實際上,如今的汽博,進入到一個新舊交替的發展週期。

三個方面:

產業、環境、配套

可是,自2008年以來,汽博板塊的供地就很少了,2014年後再無新的土地供應。

要發展新配套?

缺乏空間!

(汽博)

轉機來源於2019年5月,《渝北區政府公報》有一個關鍵信息:“將加快泰山電纜、紅巖方大、華牧等企業的升級搬遷,有效盤活土地、廠房等資產,實現騰籠換鳥。

這對汽博是重磅利好。

紅巖方大已經啟動搬遷;泰山電纜,預計2020年6月搬遷完畢。

如果按最新的規劃思路,將傳統型企業搬遷,利用新的土地,在地理位置、政策、以及現有配套優勢之上,進一步

優化城市規劃,提升環境,升級配套

那麼,汽博就能實現換新!

(汽博)

如此一來,重慶版的新加坡式環境、國際化、生活理念,似乎順理成章。

因為汽博換新,最可能是這樣的趨勢:

1)在低密城市格局下,騰挪出的土地,能進一步增加公共配套、綠化空間;

2)依託成熟的基礎和優越的地段,城市界面升級,吸引力提升;

3)新增延續國際化的高品質配套。

10多年前,汽博開啟了一路向北的輝煌;

10多年後,他能引領新的升級迭代嗎?

4

“新加坡理念”的引進!



新加坡模式的理念很適合人居。

所以重慶也有開發商在引進,比如龍湖塵林間,作為最懂重慶的龍湖,在項目引進了新加坡式園林和公區配置,酒店式大堂等。

東原也有,他提出了完整的新加坡式社區理念。

項目,就在汽博,一線果糖湖邊。樓盤名叫東原映閱

有幾點特別值得分享:

其一,這裡會有屋頂花園!

我們知道,新加坡式的屋頂花園在重慶是十分稀罕的。

只有少量別墅才有私家頂樓花園,但據說東原會在這個項目設計屋頂花園。

將原本只在地平面上打造的公共花園,搬去空中!

在樓頂看星星,散步,享受天空的感覺。

(屋頂花園 僅供示意)

其二,度假型的泳池設計,還有疊水瀑布。

東南亞很多五星級的度假酒店,下了樓,就是泳池。

當建築連接著泳池,一來很漂亮;二來,你從房裡穿著浴袍出來就可以了,而這個理念,被東原引進了社區。

(酒店游泳池示意 圖文無關)

還有一點,新加坡的因地制宜也被引入到社區,利用項目自身的高差,巧妙的設計出“疊水瀑布”的奇妙場景!

讓人很期待。

其三,有溫度的建築空間。

東原映閱的架空層空間,會邀請業主“共創”!

即:由業主提出需求,並參與到和開發商一起設計未來的架空層公共空間。

(實景拍攝)

如此一來,公共場景就會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所需,作為家的延伸,更實用,更有用

大家也就能走出來。

進而,實現了鄰里關係的交往,人與人的和諧。

更多的生態化處理、更多的空間、營造鄰里交往氛圍,恰好都是新加坡的人居理念!

甚至包括室內精裝體系,配備地暖、新風,創新的增加了“選配環節”。可以根據需求靈活增加。

其實還有很多的細節,就不挨個列舉了。

精裝修交付的、全新建造理念下的東原映閱,應該說是一類行業典範。

往小了說,讓重慶人體驗全新的人居方式

往大了說,他對重慶樓市的建築優化迭代、生活理念創新,有非常棒的啟發!

而在“新區土地”萬元時代,城市中心優質土地越來越少。尋找像汽博這樣兼顧環境、配套、新加坡理念全新產品的中心城區,已經變得相當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