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細胞》:免疫療法不管用?都要怪癌細胞叫來了幫凶……

▎學術

經緯/報道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教授與本庶佑教授,以表彰二人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很少有人知道,艾利森教授的妻子帕德曼莉·沙馬(Padmanee Sharma)教授也是一位研究癌症免疫療法的優秀科學家,兩人堪稱是終身的合作伙伴。

圖片來源:沙馬教授個人實驗室主頁截圖

今日,沙馬教授課題組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刊發重要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能如何幹擾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此外,他們還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潛在方案。《細胞》雜誌專門為這篇論文配上了專文解讀,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這項研究的起因來自臨床上一個有趣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在病情已經發生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一種極為致命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如果癌症已經轉移到了骨頭,經典免疫療法的效果就極為有限。

有趣的是,如果只轉移到了軟組織中,患者的治療效果就要好得多。這是為什麼呢?

從這些患者的骨髓處,研究人員們提取了用於研究的樣本。理論上說,在免疫療法的作用下,Th1輔助細胞的數量應該猛增,促進CD8陽性免疫T細胞的激活,從而對腫瘤進行攻擊。在病情只停留在軟組織的患者中,這一現象也得到了再度確認。然而在轉移到骨頭的患者體內,另一種輔助細胞Th17的數量卻有著明顯上升。相反,研究人員們幾乎看不到Th1輔助細胞的影子。

這裡的關鍵是缺乏Th1輔助細胞。”沙馬博士說道。她指出,不同的細胞因子,決定了輔助細胞會分化成哪些不同的類型。出現那麼多Th17輔助細胞,說明在患者骨頭裡,一定有很多促進這類細胞分化的細胞因子。

那麼,這種神秘的細胞因子又是什麼呢?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們分析了13種不同細胞因子的水平。其中,一種叫做TGF-β的細胞因子有著明顯的上升。有趣的是,先前人們就知道,它能夠限制Th1輔助細胞的分化,並促進產生Th17輔助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後者是一類能抑制免疫系統的細胞。

接下來,研究人員們理清了背後的機理——原來在腫瘤的影響下,一類叫做“破骨細胞”的細胞會被激活。顧名思義,它會對骨組織進行“破壞”。俗話說不破不立,在通常情況下,這類細胞對骨組織的修復和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腫瘤存在的情況下,它倒是成了癌細胞的幫兇。

骨組織裡有大量的TGF-β,而被激活的破骨細胞會將它們釋放出來,促進產生Th17輔助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而抑制Th1輔助細胞的分化。與這個假設相一致,健康人與腫瘤尚未轉移到骨頭的患者,體內的TGF-β水平差不多。而一旦腫瘤轉移到骨頭裡,TGF-β水平就會飆升。

更令人欣喜的是,儘管經典的免疫療法組合無法抑制骨轉移的腫瘤生長,但只要額外添加靶向TGF-β的藥物,在小鼠中,我們可以神奇地讓腫瘤停止生長。

在特定情況下,添加針對TGF-β的藥物,可以讓免疫療法更有效(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我們原來以為進入到IV期的癌症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並不一樣,”沙馬教授說道:“我們需要思考更多不同轉移部位的免疫微環境,並在開發療法時,把這些微環境的不同免疫反應考慮在內。”如果我們能針對不同的腫瘤微環境,對環境下藥,或許就能進一步提高免疫療法在癌症患者裡的效果。畢竟目前,只有大約20%的患者能從這個諾獎級突破中受益,前方還依舊任重道遠。

[1] Shiping Jiao et al., (2019), Difference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ictate T Helper Lineage Polarization and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Cell,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10.029

[2] Vincenzo Bronte, (2109), Close to the Bone: Tissue-Specific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Evasion, Cell,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10.022

[3]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es thwart immunotherapy by producing TGF-β, Retrieved November 14,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1/uotm-pcb111219.php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覆“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抗癌疫苗 | 癌症地圖 | KRAS | 酒精 | CAR-T 2.0 | 單細胞CAR-T | 外泌體 | 白血病免疫療法 | 膳食纖維與肝癌 | 中年危機 | 液體活檢 | 化療與癌症轉移 | 抽菸喝酒要不得 | 癌症轉移 | 癌細胞變脂肪 | 自噬反應 | 鉀離子 | PD-L1遠程攻擊 | CAR-T安全性

智慧之光

大腦邏輯 | 母愛 | 腦細胞 | 阿茲海默病血檢| 孤獨 | 可樂 | 生酮飲食 | 阿茲海默病毒假說 | 大腦抗衰老 | 麥克阿瑟天才獎 | APP蛋白 | 暢遊大腦 | 細菌感染假說 | 睡眠與心血管疾病 | 電擊提高記憶力 | 明星抗抑鬱藥 | 重新定義生死 | 腦機接口 | 分子藍圖

熱門前沿

膳食纖維 | 人工智能 | 耐寒 | 維生素D | 脂肪治療 | 細菌耐藥 | 性別逆轉 | 延年益壽 | 細胞分裂 | 減肥新方 | 單染色體酵母 | 吃不胖的方法 | 精準醫學 | 單性生殖 | 胚胎髮育 | 基因療法 | 蚊子吃減肥藥 | AI醫生 |長壽天然分子 | 細胞排除廢物 | 大道至簡 | 吸貓 | 太空旅行 | 打印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