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統治者在面對江山與美人的時候,都會做一番艱難的抉擇,到底是選擇江山還是選擇美人,還是兩者都可以擁有呢?
據《唐語林》記載,在唐宣宗執政時期,越地的官員派遣了一支女子樂隊,這其中,就有一個極美的女子。唐宣宗第一次見到這個女子時,就被她迷住了,寵幸了她很長時間,賞賜了她許多奇珍異寶。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唐宣宗卻突然變臉,用一杯毒酒將她賜死了。
可能因為事件太小,或者涉及到皇室的顏面,歷史學家並沒有把它當做官方的歷史記錄下來,但是,有許多野史卻記錄了此事,因此,這件事被流傳了下來。
根據野史的記載,這件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唐宣宗剛剛得到越女的時候,十分開心,非常寵幸她。但是,有一天,唐宣宗覺得自己過分沉溺於越女的美色,於是,就對身旁的近侍說道:“唐玄宗因為溺愛楊貴妃,導致天下到現在都不太平,我怎麼能忘記這個教訓呢?”
於是,唐宣宗就再次召見了這個越女,對她說道:“我現在留不得你了。”而旁人卻說道:“可以放越女回到她來的地方。”但是,唐宣宗卻不同意,說道:“把她放回去,我肯定會思念她的。”隨後,便用一杯鴆酒賜死了她。貞陵是唐宣宗李枕之墓,在唐朝柳玭所著的《續貞陵遺事》中,就有唐宣宗的這一軼事。
它是唐朝小說性質的雜史,所以,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且司馬光常在《資治通鑑》的編纂中,使用到它,並在記載唐朝事情之時,也引用了唐宣宗賜鴆酒毒殺越女的故事,從側面證明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那麼,唐宣宗為什麼會對自己寵愛一時的越女痛下殺手呢?明明在他剛登基的時候,還遣送了五百名宮女,這次為什麼要直接賜死這位美豔的越女呢?
首先,唐宣宗還是一個頭腦比較清明的君主,也因此,世人都稱他為“小太宗”。
唐宣宗反思了唐朝的興衰,所以,他認為:有絕色的美人在身邊,就是國家的一場災難。但是,他卻沒有從封建帝王的本身找出問題所在,而是把唐朝的滅亡歸咎於楊貴妃。他認為:楊貴妃是唐朝衰落的導火索,而現在他身邊的越女和當年的楊貴妃簡直是一模一樣,所以,可能也會引發一場政治動盪。
雖然,越女此時還算安分守己,不懂政治也不關心政治,沒有對國家和人民產生危害,但是,唐宣宗深知自己的秉性,因為,自己易被美色誘惑,對美女沒有什麼抵抗力。所以,如果自己不以先祖為戒,遲早會被越女的美貌所吸引耽擱政事,所以,他開始厭惡越女。
應該說,唐宣宗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在他膚淺的意識中,他認為:只要他擺脫了越女對他的吸引,世界就會和平。
第二,中唐以後,大唐的國勢就開始衰落了。
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積極倡導儒學和婦女守貞,從而,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的秩序,唐宣宗也是如此。唐宣宗登基後,對唐武宗時期的王才人讚賞有加,只因為她主動要求為唐武宗殉葬,所有,唐宣宗認為:王才人的這種行為,就是女性忠烈的象徵。
除此之外,唐宣宗還曾經下令:如果夫妻育有子女,在丈夫不幸去世之後,女子不得改嫁,就連公主這類的高貴女子,也是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他放了越女歸家,一旦越女再嫁,將會毀掉他的名聲。
第三,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即:唐宣宗殺死越女應該是一場表演。
唐宣宗的行為,表面上是擔心自己對越女沉迷之後,可能會做出一些處理國家事務的不當行為,所以,他才要處死越女。可是,事實上他這是要向自己的臣民表明:“我不是愛好美色的人,不會被女人誘惑。你看,我對這麼漂亮的女人都不感冒,那麼,我還會沉迷於別的女人嗎?”
事實上,在現在看來,這種行為,不但不會引起人們的看重,反而會讓人懷疑唐宣宗的人品。你看,他只是因為一些虛無縹緲的猜測,對睡在自己枕邊的愛妾,都能如此不留情面,那麼,若對一個陌生的平民,他又會做到怎樣殘忍地步呢?細想下來,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簡而言之,唐宣宗只是想用越女的鮮血和生命,掩蓋自己貪慾的惡名,以自己獻身於統治,不為美色所動的做法,來贏得他人的讚譽。而這種做法,實際上則是對無辜女性的迫害,這不僅說明了皇權與男權的極端專制、自私、殘暴與狹隘,也說明了唐宣宗在情慾問題上,已經走入到了困局之中。
其實,從歷史資料來看,唐宣宗是一位慾望極其強烈的皇帝,這一點從他一生沒有立後和縱情後宮之中可見一斑。甚至,據史料記載:唐宣宗一共有二十三個孩子,但是,在這些孩子中,卻有許多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這也表明他的私生活真的很混亂。
除此之外,唐宣宗之後的種種行為,也表明他絕對不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雖然,絕色的越女被他殺死了,但是,在他的後宮中,還有許多各色各樣的女人。為了享受“性福”的生活,唐宣宗即使四十多歲了還在服用“秘藥”,整日的沉溺床上樂此不疲,更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春藥帝”。
自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唐宣宗因為食用太醫李元伯所獻的仙丹中毒,“病渴且中燥”,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 八月七日,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駕崩,享年五十歲。最終,還是春藥掏空了唐宣宗的身體,讓他死在了病痛之中。
其實,不管是統治者還是平民百姓,都逃脫不了人性的貪婪。只要那顆經不住誘惑的心還在,就有可能再度陷入到誘惑之中,從而,變得一蹶不振,最終,走向沒落之路。
【《資治通鑑·唐紀》、《新唐書·本紀》、《唐語林·政事》】